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产生和内涵,然后基于目前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的状况,合理探讨了当下高职体育教学中传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尚存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结合需求开展学徒制试点办学、提升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且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1 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及内涵
学徒制是一种很早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中世纪行会发展而来。行会基于契约这一手段巧妙地搭建了老师学徒之间教与学的体系,整个体系的考核程序比较严苛[1]。伴随着科技进步与新兴产业的萌芽,社会的需求由熟悉一般工序的工人逐步变为各方面能力素质强硬的高技术型工人,学校分科分专业的育人模式怎样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已成为教育行业人员和企业一同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因此促进了各类职业教育形式的产生。德国的FH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性比较强,教学期间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FH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学生三个月预备实习阶段、实践教学阶段和一整学期实践阶段[1]。此类职业教育模式本质上是把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学校的职业教育做了密切地结合,并把企业置于重要地位的高质量人才培育形式,即一种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
2 传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中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不断进步,高职体育教育逐渐产生。高职体育教育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具体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高职体育教育发展历程,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虽然高职体育教育延续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形式,能够结合岗位的需要,但是高职体育教育具有自身独特性,且建立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至今仍处于自己的发展困境之中。
2.1 校企供需不匹配,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难以体现
培养素质能力强硬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是高职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其中高职体育教育把职业能力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实践教学是一种把职业综合能力作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所以它在整个高职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对比于理论教学来说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設计中,它是一种高效完成理论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然而事实上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并没有合理体现出来。因此,致使理论知识未能体现实际效用,而实践教学也仅仅是教学环节中极具形式化的一步,无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作用,最终导致校企供需不匹配,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难以体现。
2.2 体育职业的独特性致使以工艺流程为基础的工科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奏效
我国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多是从国外工科实践教学模式参考学习而来,所以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多数是在注重工艺及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从事工作岗位的要求把职业能力作进一步拆解细分。比如在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机电系中,尚有一类经典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形式,此形式能够完全遵循模具的设计与生产流程做专项技能的拆分训练,包括模具的结构熟悉、拆解组装、加工设计的训练以及装配等都可以在实训室分步训练,直至完全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关专业技能。然而此类过度注重工艺及流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现在高职体育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形势,是无法适用的。就目前体育职业人才的培养,国务院46号文中已界定好了范围,即“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四大类是当前高职体育教育较为薄弱与欠缺的领域[2]。例如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类人才培育上,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应该掌握设计与维护体育场地设施的技能,同时更应该熟悉场馆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这三个方面,既不能进行工艺流程上的拆分细化,在单一任务类的教学项目中也无法实现很好的效果。再加上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是各具所长,不能掌握整个场馆运营管理的所有技能,就算是企业的兼职讲师也不能完成由专业运动技能至场馆运营管理等全部职业技能的教授。这种体育自身的独特性致使以工艺流程为基础的工科实践教学模式,也难以培养体育职业综合能力过硬的人才。
2.3 传统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致使学生职业认同感差,校企双赢难以实现
传统工学结合模式,企业实践仅仅是学生为了顺利把毕业证书拿到手,而不得不去执行的一个任务环节。对于学校来说,实践教学环节只是诸多教学任务中非常形式化的一步;且相对企业而言,学生被动地实践并没有练就其独立上岗的资质、工作能力及职业素养都不能过关,严重影响了他们引入实习生的积极性。同时有些企业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学生实习报酬比正式员工低很多,而且未能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比较差。完成实习任务后,留下任职的学生较少,学校就业率低、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校企双赢难以实现。
3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区别就是学校职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学徒历练的资源高效结合,执行的准则为“行业制定标准,企业执行主导、政府政策保障”[2]。
3.1 基于市场需求开展学徒制试点办学,调动企业积极性
近几年,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带动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也随之进步。分析有关的统计数据,国内的体育健身娱乐行业增加值又上新台阶,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人才极为短缺,致使此行业相关人员积极参与高职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分析院校的实际情况,体育健身娱乐作为我国新兴行业,很多院校严重缺乏专业师资力量抑或是教学基础设施等资源,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很难圆满完成。所以,学校为了充分运用企业技术及资源,与企业合作实施“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育形式。基于企业岗位需要及用人标准,设定体育课程实施的规范,执行校企双导师制度,学生入学与入岗相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企业归属感,提升企业积极性,使学生就业更对口[3]。
3.2 改革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设计,明确职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體育课程设计的角度、企业岗位需求角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角度三联合的课程体系设计,才是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应迈出的关键一步,但国内体育行业协会才刚刚接触职业资格标准的设定工作,所以体育职业资格的考核内容,忽视了对竞技体育比赛技能的考查,未能符合市场需要。而高职院校虽然拥有体育竞赛和训练的专业技术,但是在体育的培训及健身娱乐等方面的运营管理技能,存在严重不足。因此,目前高职体育教育无法满足体育行业的职业能力需求。要培养体育行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只有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确立行业协会设定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的规范,注重职业资格的考核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才能培育出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高职体育技能型人才[4]。
3.3 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导师考核中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考核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始终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尽管传统工学结合模式做了校企共同管理和实践考核评价等改进,但是就目前人才培养方案而言,学校课程学分仍是学生能否毕业的唯一标准,企业实践环节的考核受到学校教学考核要求的束缚,未能真正让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学徒制的人才培育模式把各方面是否合格当作关键的考查点,行业的标准与导师的考核为首要依据。所以,高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达到与否,其考查的关键点应是行业的标准、导师的考核甚至是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这需要高职体育教育在教学中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且应把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企业导师考核机制中。颠覆传统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体育人才培育质量,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
4 结语
本文基于目前体育行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探讨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传统工学结合模式的现状,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困境出发,分析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改革以培育满足行业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上升空间特别大。
参考文献:
[1]董中垒.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体育的应对与改革[J].体育风尚,2017(3):149.
[2]马俊苹.现代学徒制对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4):83-85.
[3]汤绍康.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1):75-77.
[4]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2.
作者简介:吴志洪(1985—?),男,汉族,广东韶关人,硕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