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2015年高考中牛顿第二定律考题
徐高本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石”,也是整个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涉及两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图象问题,特别单体多过程和连接体等问题更是命题的重点.
一、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例1 (2015年海南)如图1所示,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ι1和△ι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
()
A.a1=3g
B.al=0
C.△ι1=2△ι2
D.△ι1=△ι2
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剪断细绳的瞬间,绳子的拉力消失,弹簧还没有来得及改变,所以剪断细绳的瞬间物块a受到重力和轻弹簧S1的拉力T1,剪断前对b、c和弹簧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T1=2mg,故a受到的合力F=mg+T1=3mg,所以加速度3g,故选项A正确、B错误;设轻弹簧S2的拉力T2,则T2=mg,根据胡克定律F=k△x,可得△ι1=2△ι2,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
点评 因与弹簧连接的物体发生位移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弹簧形变的发生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则弹簧形变不可能在瞬间改变,从而弹簧弹力不能突变.
二、结合图象考查牛顿第二定律
在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时,物体的受力过程和运动情况既可以用方程表示,又可以用图象形象表示,因此图象法是处理牛顿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例2(2015年江苏)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s时最大 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
解析根据题意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由图象可知,7s后加速度向下,由顿第二定律得:mg-F=ma,可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所以选项D正确、C错误.
点评 此题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图象表示,通过运动图象能得出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
例3(2015年重庆)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f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 由图可知过程①为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mg);过程④为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mg);过程⑤为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平衡,F=mg);过程⑥为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 点评本题为实际应用问题.要求考生能根据F-t图象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图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意识.
三、考查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醑例4(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3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解析设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P、Q挂钩东边有k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点评对连接体问题一般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解.若已知系统的外力,则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内力;若已知系统的内力,则用隔离法求加速度,用整体法求外力,
四、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
例5 (2015年全国新课标I)如图4(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4(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o、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小球滑上斜面的初速度vo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选项AC对.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
点评此题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力,
例6(2015年全国新课标I)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5(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l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5(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l(m+M)g=(m+M)a1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4m/s,由运动学公式得:位移,vo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题给条件得:μl=0.1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
式中t2=2s,V2=0,联立题给条件得:μ2=0.4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l(m+M)g=(m+M)a1=Ma3
V3=-v1+a3△t
v3=Vl+a2△t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联立并代人数值得:△s=6.0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到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l(m+M)g=(m+M)a4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
联立并代人数值得:s=-6.5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点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根据已知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二是根据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未知力.此题综合了两种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石”,也是整个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涉及两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图象问题,特别单体多过程和连接体等问题更是命题的重点.
一、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例1 (2015年海南)如图1所示,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ι1和△ι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
()
A.a1=3g
B.al=0
C.△ι1=2△ι2
D.△ι1=△ι2
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剪断细绳的瞬间,绳子的拉力消失,弹簧还没有来得及改变,所以剪断细绳的瞬间物块a受到重力和轻弹簧S1的拉力T1,剪断前对b、c和弹簧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T1=2mg,故a受到的合力F=mg+T1=3mg,所以加速度3g,故选项A正确、B错误;设轻弹簧S2的拉力T2,则T2=mg,根据胡克定律F=k△x,可得△ι1=2△ι2,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
点评 因与弹簧连接的物体发生位移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弹簧形变的发生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则弹簧形变不可能在瞬间改变,从而弹簧弹力不能突变.
二、结合图象考查牛顿第二定律
在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时,物体的受力过程和运动情况既可以用方程表示,又可以用图象形象表示,因此图象法是处理牛顿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例2(2015年江苏)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s时最大 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
解析根据题意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由图象可知,7s后加速度向下,由顿第二定律得:mg-F=ma,可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所以选项D正确、C错误.
点评 此题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图象表示,通过运动图象能得出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
例3(2015年重庆)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f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 由图可知过程①为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
三、考查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醑例4(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3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解析设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P、Q挂钩东边有k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点评对连接体问题一般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解.若已知系统的外力,则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内力;若已知系统的内力,则用隔离法求加速度,用整体法求外力,
四、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
例5 (2015年全国新课标I)如图4(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4(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o、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小球滑上斜面的初速度vo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选项AC对.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
点评此题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力,
例6(2015年全国新课标I)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5(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l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5(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l(m+M)g=(m+M)a1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4m/s,由运动学公式得:位移,vo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题给条件得:μl=0.1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
式中t2=2s,V2=0,联立题给条件得:μ2=0.4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l(m+M)g=(m+M)a1=Ma3
V3=-v1+a3△t
v3=Vl+a2△t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联立并代人数值得:△s=6.0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到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l(m+M)g=(m+M)a4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
联立并代人数值得:s=-6.5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点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根据已知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二是根据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未知力.此题综合了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