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兴趣化教学模式探究
单玲玲
化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专注力以及缜密思维能力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化学,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目前化学课堂中普遍实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地扭曲了本来丰富奇妙的化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影响,从而导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低下.因此,改变现如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抛弃“灌输式”教学理念,才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雖然化学是一门要求学生严肃对待的学科,但如果教师尝试将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神奇的化学反应”,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在课堂上去配合老师,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稳定学生的化学成绩.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并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如果只是硬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结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心理,从而造成学生放弃学习化学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融入一些更具有趣味性的元素,逐渐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比如,在化学周期表中加入一些拟人的元素,如“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铍,耍赖皮,随时金属难电离”等等,像这样利用有趣的语言将各个化学元素结合其本质与特点编成“顺口溜”,既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记忆元素周期表,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内容结合
一位教育界的学者曾经说过:“知识与灵感来源于生活.”一项教育科学机构的调查表明:百分之七十的科学发现都是源于人们对于生活细节的深入与探究.由此可见,想要学好高中化学,细致地观察实际生活是必经之路,认真观察每天发生的规律性事件,很有可能与脑海中的某一个化学知识重叠,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产生“灵感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可以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主动锻炼自身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对课本中关于“含氮化合物”的知识进行了解,并为学生解析“含氮化合物”的产生条件及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带领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含氮化合物”进行学习了解后,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从而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比如让同桌或前后桌结合成小组,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为主题进行讨论,并最终选择一个代表对讨论内容及结果进行汇报.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向教师寻求意见或建议,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以及课本中所提到的知识通过讨论来得到最终结果.实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细节来提高他们的化学水平,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三、结合实际操作完善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中的很多基础知识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上的,而学生所学习到的化学理论也几乎都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实际实验操作得来的.因此,想要学好化学,就要结合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进行正确的化学实验,从而主观地得到客观性的理论结果,完成大脑中对化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基本构建,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化学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对关于“水的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合理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学生通过教师基于“水的处理技术”这一课时内容的考查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技术”的相关化学实验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操作不太规范的学生进行合理地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并顺利完成实验,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化学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所需要的并不是教师严格地要求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而是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式,从而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