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配置“问题陷阱”
刘敏
摘要: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做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有些错误甚至在大部分学生中反复出现.对此,教师通常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进行教学,试图通过反复训练的方法减少学生的犯错率,但是效果并不乐观.“问题陷阱”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通过让学生主动“掉入圈套”再总结原因,激发学生批判式思维,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关键词:问题?陷阱?高中数学
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题目拥有敏锐的直觉,能很快辨识出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不熟练、经验不足等原因,不具备和教师等同的能力,往往不能明确自己知识点上存在的漏洞.每个学生对重难点和易错点的掌握情况不同,如果单纯采用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有效记忆.在做题时进行“陷阱”设置,让学生自己先犯错,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一、陷阱式教学的优势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数学思维模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对于一些大量学生频繁出错的知识点,教师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叮嘱“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一定要先……”但是学生往往并不能真正有效记忆,同样的知识点更换不同的出题类型依然出错.陷阱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由被动做题变为主动思考,通过掉入陷阱后再由教师提示的方式,激发了思考的兴趣,反思出错的原因和掌握不足的知识点,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巧妙设置“陷阱”
高中數学知识点繁多,知识体系庞大,因此在题目中进行陷阱的设置时需要一定的技术.陷阱的形式多种多样,设置过多会使主题模糊,分散学生注意力,无法有效进行重点知识点的锻炼;陷阱设置不够精妙则无法加深学生记忆,转变题型后学生依然会出错等.因此,在数学的教学时,陷阱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要根据需要强化的知识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而学生因为不同原因的出错点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加以区分,科学合理地设置“陷阱”.例如,针对概念理解不清导致的错误,设置题目如下:A={1,2},B={x∣mx=1,m∈R},且BA,求m.如果学生对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概念不理解,忘记考虑B可以等于空集,那么就会丢掉m=0的情况,从而得出错误结果m=1或m=12.刚开始学习集合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个知识点,教师反复强调也不见起色,通过类似题目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空集意识.
三、充分利用“陷阱”拓展知识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应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情况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如下题目:已知实数x,y满足2x2+y2=6x,记S=x2+y2+2x,求S的值域.
解:∵y2=6x-2x2,∴S=x2+6x-2x2+2x=-x2+8x=-(x-4)2+16.
∴ 当x=4时,Smax=16,S无最小值,故S的值域为(-∞,16].接下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计算,当S=16时,将x的值代入等式2x2+y2=6x,得到y2=-8,无法成立,说明前面的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问题:做题时没有考虑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再改正错误重新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个找错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学生记忆.与此同时,更正错误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定义域、值域的重难点,再次进行强调,帮助学生掌握.
四、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随着高考数学知识点的细化和灵活性的增加,题目的灵活性和数量都在增加,单纯进行题海战术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定期对做过的题型和易错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才是正确的方法.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以讲题为目的,要定期引导学生将错题根据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不断查漏补缺,避免大量刷题后依然存在会做的题始终会做,出错的点变换题型后依然出错的情况.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陷阱式教学,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陷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通过“掉入陷阱”后再进行思考更正,加深对错难点的理解和记忆,发现自己在知识点掌握中的不足和漏洞,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