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综合性公园建设与优化研究
孙洁
摘 要:健康的户外游憩活动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积极的影响,城市综合性公园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户外游憩场所。本文将根据儿童游憩需求,通过实地考察,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相关建设与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综合性城市公园;建设;优化;儿童;游憩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为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城市的宜居发展,游憩空间的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尽管游憩活动种类、场所众多,但受时间、空间、规模等限制,城市综合性公园在满足人们游憩及城市发展需求的地位上是无可替代的。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导致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市区内老居住小区周围土地资源非常珍贵,于是如何合理利用好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游憩空间显得有为重要。
经过笔者实地调研,目前成都市城市综合性公园大多集中在市区,交通较为便捷,周边社区以老居住小区为主,人口密度较大,并且这类小区受土地制约缺乏其他的游憩空间,或游憩类型、规模难以满足人们日常游憩需求。此外因时间限制、游憩方式的不同,平时及节假日中,到这些公园的游人多以老人及儿童为主,老人作为成年人,其自主选择性较强,因此其游憩需求相对儿童能较好得到满足。但儿童在游憩选择上自主性较差,并且现代社会中,儿童在精神及身体上超负荷的现象非常严重,尽管市面上也有不少功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空间,但往往充满商业气息,因此类似公园这样一些廉价的游憩空间对一些贫困家庭而言非常重要;另外由于环境的破坏,电子产品的普及,当代儿童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经过文献查阅,国内尤其是省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基于儿童游憩需求来分析成都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与优化,基于实地调查的对象,本文研究的儿童主要指3-12岁的儿童。
二、儿童游憩需求分析
“游憩需求”通常等同于个体的偏好和欲望,无论个体是否拥有产生满足感所必需的经济、物质和其他资源(Driver and Brown,1978),据此,本文将儿童的游憩需求分以下几类:
(一)身体的需求
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电子智能产品的普及,学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儿童久坐时间增加,不少儿童缺乏锻炼。据调查显示,至2012年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已经超过25%,其身体发展情况以及锻炼忍耐性、身体技能和素质均不容乐观。而运动在改善上述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加之儿童天性好动,因此能满足该需求的游憩活动必不可少,如游戏,运动等。
(二)心理的需求
因社会、家庭、教育等问题导致的儿童心理疾病不容忽视,而健康的游憩活动是提供刺激和挑战的方式之一,也常被用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增加内心的愉悦感、幸福感,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使生活、学习更加平衡。
(三)求知的需求
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及周围环境,儿童的求知欲及学习能力较强,甚至对许多儿童而言,是其自我实现,获取尊重、认可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玩耍常常被家长认为不务正业,然而经过研究证明积极的游憩活动对儿童的求知是非常有益的,如:体力游憩活动有助于个体在心理和认知方面的表现更加优秀,爱玩耍的儿童的创造和发明能力更强,一些游戏能使儿童掌握简单的科学、数学和语言概念。还有一些游憩活动(如公园、登山、体育运动等)能让儿童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一些特定的技能。
(四)社交的需求
无论从内在还是外在需要上讲,社会交际都是人类重要活动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开始有交往的需求,这对儿童的情商提升影响巨大。而提供同伴、相互支持、增加亲密感的活动正是游憩活动的中心内容,同时,社交活动还有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社会意识以及合理自我定位。
三、现状与对策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综合性公园主要有人民公园、望江公园、百花潭公园、塔子山公园等,东南西北均有分布,地理位置较好,大部分都有较长的运营时间并经历过多次改造,其规格、经营模式较为成熟,但基于儿童游憩需求,在建设上仍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间。
(一)合理设计
目前很多市区中的老社区缺乏儿童游憩的公共空间,而儿童作为公园的主要游客之一,城市综合性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多从儿童的角度进行考虑,但现状显然不尽人意,儿童在完成游憩时有诸多不便。
1.预留空地:儿童游憩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而公园对多数社区而言,是唯一一个能提供交大场地的公共空间,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一定空间供儿童嬉戏玩耍,如广场、可进入的绿地。同时这些空间被成人利用的几率也很高,如休息、锻炼等。
2.便捷的步道:步道设计合理,便捷,除景观、地理需要,应考虑儿童车(包括轮椅)的可达性,尤其是一些建筑物,如卫生间。
3.完善绿化:公园是城市儿童感受大自然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因此公园需做好绿化工作,满足儿童亲近自然的需求,同时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如能配上景物的解说,还将提供更多认知的机会。
4.高度合适:由于儿童身高较矮,因此一些景物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儿童的身高,比如卫生间应至少设置一个儿童洗手池,而绝大部分公园卫生间都是统一按照成人身高设计的,因此导致卫生间台面留下很多儿童的鞋印,影响整洁。一些景物的在设置障碍时也应多考虑儿童的身高,方便儿童观赏,保证儿童安全。
5.设置母婴室或儿童休憩室:普通的卫生间无法满足低幼儿童的一些需求,可考虑在公园内设置母婴室,方便家长为儿童更换衣物,为儿童提供一个室内休憩空间。
(二)规范管理
为了让儿童在公园的游憩活动更具保障,公园应规范管理,目前备受关注问题主要体现在卫生及安全上等问题上。
1.卫生管理:一是环境卫生,公园人流量较大,儿童抵抗能力较差,因此相关设施设备应定期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但实际上很多游乐场里面的游乐设施包括桌椅卫生情况较差,并没有定期清洁、消毒。二是食品卫生,公园里卖小吃、糖饼等餐饮企业不少,尽管很多都被对外承包,但作为公园经营内容一部分,应加强监管。
2.安全管理:一是设置公园巡逻队或治安亭,保证公园的秩序及游人安全,二是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定期的检查维护。如望江公园免费的竹艺游乐园虽深受儿童喜爱,但明显后期维护不足,很多设施已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有铁丝、钢钉外露,有很大安全隐患。
(三)体现公益
在对城市游憩活动的研究中,有不少学者认为 “公益性”是城市游憩发展决策的出发点与立足点,获取经济收益应是在为大众提供切实的服务、提升公众福利和游憩机会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也应当体现出“公益性”。然而目前公园中儿童公益性游憩设施太少,如人民公园仅在游乐场角落处有一座小型的儿童组合滑梯,取而代之的是收费在10-25元/人的儿童游乐设施,时长多为3分钟,如需成人陪同,还额外收取成人的费用,这样一个项目玩下来往往费用较高,将一些贫困家庭拒之门外,这违背了公园建设初衷,也剥夺了大众的福利。建议政府增加对公园儿童游憩设施的投入,或依靠社会力量进行资金设备的筹集。其规模可按与游乐场总体占地面积的比例来设置公益性游憩设施空间大小。
(四)科技创新
目前科技发展迅猛,很多地方出现了电子智能设备,通过直观的画面、音效将更有助于低龄儿童的认知,同时提高趣味性。但在许多传统的公园中却难觅其踪影,大部分还停留在立个牌子的阶段,既难以更新,也缺乏趣味性,甚至有些高度并不适合儿童阅读。有些公园虽有运用新技术但往往缺乏维护,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或者内容单调。
此外,公园应当重视官网建设,很多公园都有自己的官网,但利用率却不高,发布的消息对居民而言实用性不大,建议增设信息公告栏,如当人流量较大,在官网上做好预警处理,景区的临时关闭也应提前或及时在官网上发布。
(五)协同合作
当代社会,一个企业如要长远发展,协同合作必不可少,公园也不例外。城市综合性公园作为城市较大的游憩空间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对其充分运用,因此可依靠社区,依据儿童游憩需求及自身影响力同社会多方开展协同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
1.与媒体的合作:许多公园往往会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很多活动还是比较吸引家长带儿童前去,但这些活动宣传力度都不大,因此应多借助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自己。
2.与企业、机构的合作:目前社会上有众多与儿童相关的企业与机构,城市综合性公园应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与这些企业合作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游憩活动空间。如为儿童摄影机构提供外景空间,为儿童教育机构提供儿童户外拓展、交流学习的空间,甚至和一些企业、机构合作举办各种儿童公益活动、亲子活动等。这不仅能提高公园自身社会知名度,开拓自身功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儿童游憩空间普遍不足,对此,城市综合性公园应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合理的建设与优化开发自身游憩功能,满足儿童的游憩需求,构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珏.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见者工业出版社.2009.
[2]【美】麦克林,【美】赫德,【美】罗杰斯.梁春媚 译.北京:现代社会游憩与休闲.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3]谭玛丽,周方诚.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设计与研究[J]. 中国园林. 2008(09)
[4]陈传荣.对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几点思考——以南京河西地区为例[J]. 四川建筑. 2009(05)
[5]瞿春燕.浅谈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J]. 园林.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