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张永平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一种.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描述科学的语言.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此可见,阅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数学教师应改变轻视数学阅读的传统观念,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语言
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对数学材料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认知、理解、联想、推理能力.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不会阅读,數学学习也因此增加了许多障碍.因此,数学教学应在这方面加大训练力度,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能力应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数学课本是数学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后精心编写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1.弄清题目要求,抓住重点词语.
在进行习题课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费时不多,但收效颇大.如七年级数学练习题中,题目往往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数轴”“列式计算”“确定两数乘积的符号”等,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能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类词语,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的过程中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开展自我启发思维.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实现学习过程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有很多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4.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理解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通过阅读数学教科书,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将原有知识融会贯通,提炼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获得学习再创造的体验过程,增强数学学习能力.
5.会做笔记,勤于积累.
笔记是对付遗忘的有力武器,是积累认知经验,提高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记好和用好笔记非常有必要.数学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1)疑问性笔记.在阅读中遇到疑点时,最好专门进行摘录,系统记录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突破,建立起自己的“疑问集”;(2)感触性笔记.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及有所发现的,都应即时记录,积累一闪而过、难以重现的智慧火花,拥有一本珍贵的“火花集”;(3)梳理性笔记.如果说前两种笔记使阅读由“薄”到“厚”的话,那么梳理性笔记就是使阅读由“厚”到“薄”的过程,是对阅读内容不断提炼的记录.
三、交流阅读体会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集体中进行的.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其成员的学习.班级成员的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数学材料的感受体会,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供一个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应用数学的氛围,相互学习,集体提高.
总之,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与良好的看书习惯后,不但能为其正确审题、严密推理提供帮助,还能为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