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工艺的本土化发展与创新研究

    章美薇

    

    

    

    摘要:“恰克图”工艺自传入中国境内,勤劳智慧的中国工匠对其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同时结合中国传统花丝镶嵌工艺使“恰克图”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探究恰克图工艺的历史渊源与进入中国后的发展状况,以及恰克图工艺的艺术特点、与中国景泰蓝的关系等问题。对于古老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即是灵魂。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方法,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这才是正确的传承方式。

    关键词:恰克图工艺 传播 艺术风格 传承

    一、恰克图工艺的历史渊源

    (一)元明时期的珐琅工艺

    恰克图工艺属于珐琅工艺的一类,探究恰克图工艺的历史渊源就不得不提及珐琅工艺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珐琅工艺在蒙元时期从东地中海传入我国,融合了中国本土民族特色,并在中国扎根发芽独放异彩,珐琅工艺在明朝时期发展达到顶峰,其釉料颜色纯正,器型雍容敦厚,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工艺语言,“景泰蓝”就此诞生。此时的珐琅工艺(中国称之景泰蓝)就工艺来说分为两种主要品种:錾胎珐琅与掐丝珐琅。錾胎工艺就是将胎体本身堑刻出造型,整体给人浑厚粗壮之感,有着大气的视觉艺术效果。錾胎珐琅工艺起型完成后凸起部分造型填珐琅釉料,凹下部分保留金地不填釉料,凹下凸起富有结构上的变化,也有颜色上的对比。有的錾胎珐琅器还镶嵌有青金石,珊瑚等宝石,与珐琅釉料交相辉映,艺术效果更加绚丽。而掐丝珐琅的工艺技法是在平整的胎体之上用事先准备好的铜丝按照纹样弯曲成闭合图形,再经过焊接将铜丝与胎体结合,完成“起丝”这个步骤。再在闭合图形中填入珐琅釉料进行烧制,填釉料烧制这个步骤会反复进行3-4次。明代景泰蓝制品达到顶峰,釉料色泽纯净良高,器物造型艺术表现性强。所以,“中国珐琅”也由此时被称为“景泰蓝”。

    (二)恰克图工艺的传入与发展

    珐琅工艺经过历史的变迁,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后呈现出了崭新的风貌。雍正五年(1727年)恰克图开埠,中俄两国贸易逐渐在边境进行。1792年《恰克图市约》后,中俄贸易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到19世纪中叶,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逐渐繁荣起来。关于贸易的品种,俄国本土对华出口皮毛为主,华对俄输出南京小土布,茶叶等为主。其中,在1850-1852年期间,俄对华贸易中“熟金属”百分比占总数的1.2%。由于12世纪至14世纪俄罗斯一直由分散的各个公国组成,许多拜占庭的传教士、艺术家与工匠来往于拜占庭与俄罗斯之间,带动该地区艺术发展。人口的流动与迁移带来了工艺的流动与迁移,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工匠的迁徙必定会与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融合(选材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产品主题的融合)。直到19世纪,东欧珐琅器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工艺美术作品,诞生了许多珐琅首饰大师,他们创作的首饰、台上器等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现如今的“恰克图”工艺曾名为“俄罗斯烧瓷”工艺,“俄罗斯烧瓷”工艺品就是由恰克图小镇通过互通贸易传入中国,因此在中国,人们约定俗成称这种工艺为“恰克图”,如今俄罗斯境内此种技法已失传。

    在历史发展与民族融合的长河之中,就景泰蓝工艺来说,恰克图工艺品的传入使得珐琅制品又多出了一种艺术风格。自蒙元时期景泰蓝艺术就服务于宫廷,其艺术风格取决于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总的来说,中国景泰蓝呈现出大气、端庄、华丽的视觉效果。直至清王朝的灭亡,景泰蓝工艺流向民间,经过整合与抢救,如今的景泰蓝制品品种多样,用途丰富,主题新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如今,中国河北廊坊大厂地区以良好的工艺性能传承着古老的恰克图制作工艺。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恰克图工艺本身有巨大的潜力,此地诞生的系列作品有较强的手工艺感,传承着恰克图工艺悠久的历史,也同时努力将恰克图工艺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

    二、恰克图工艺的艺术特点与创新

    恰克图工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由于恰克图工艺与拜占庭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仍旧可以看出拜占庭艺术(图2,3)的影子。拜占庭艺术(在此多指拜占庭珐琅工艺),多服务于宗教,可以说它是宗教艺术,许多珐琅工艺被应用在圣经封皮,圣牌,珍宝匣之上,常呈现出图案与色彩相互交织的绚丽风格。随着人口流动,拜占庭工匠来到俄国后,吸收了俄国当地的艺术特点(包括吸收产品材质,当地文化,产品的主题等),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渐渐将平面化的珐琅图案艺术走向立体的珐琅器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恰克图”工艺。

    究竟恰克图工艺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它区别于西方珐琅首饰的轻盈,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珐琅首饰多与镶嵌工艺、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结合的形式呈现,珐琅工艺多表现动物翅膀或植物叶子,总之较轻盈的表达主题,常常是透明、半透明珐琅工艺。而恰克图工艺是在银质地或铜制地上起丝后部分填釉料(并且是满填,厚重感突出),整体产品效果金碧辉煌,珐琅釉料起到点缀作用。再次,恰克图工艺也不同于中国景泰蓝工艺的持重敦厚。第一个原因是恰克图工艺不以磨工见长,保留厚重的釉料堆積感,与不上釉料(凹陷)之处形成起伏的强烈对比,整体工艺有浮雕的质感,并且选用恰克图工艺制作的产品多为小件生活器皿,而中国景泰蓝多服务于宫廷,常见器物造型有香炉、瓶等大型器皿。第二个原因是恰克图工艺多为银质胎体,器型小而贵重,细节丰富,在填完釉料之后,甚至用勾线笔蘸取釉料再绘制(多见于花蕊、叶脉的描绘)。

    (一)恰克图造型之美

    恰克图器物造型多样,包括种类繁多,多是精美小件物品。如:烟盒、茶杯夹、茶叶罐、收纳盒等。烟盒类恰克图工艺产品主要包括两种产品造型。即扁平烟盒造型与圆筒烟盒造型(图4),恰克图工艺在此担任的主要角色是图案的装饰,尤其是扁平烟盒造型的艺术品,由于可装饰面积较大,造型简约有足够的面积用来设计,所以对创造者而言有极大的使用空间。此类产品装饰图形贵族气息,民族风格浓郁。还有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名为茶杯夹,如今大厂地区也有生产,造型基本延续19世纪中叶之感,手柄修长,图案装饰繁复,多为植物造型与装饰边纹结合出现。恰克图工艺还用于装饰在茶壶、收纳盒等之上,也有结合镶嵌工艺表现的,总之,产品主题贴近生活,并多为贵族拥有。

    (二)恰克图色彩之美

    恰克图工艺釉料配色丰富、绚丽,多为透明料,银色金色为底上面浮现出七彩的颜色,每件工艺都令人爱不释手。恰克图工艺品的色彩之美一大原因是工艺技法的多种配合:在银质地上起丝后填满釉料,烧制完成后并不打磨,甚至釉料高于银丝,高低错落犹如浮雕,有的细节部位在釉料填满后用勾线笔描绘,有种画珐琅之感。另一大原因是关于起丝。恰克图工艺的“丝”与景泰蓝的“丝”有很大不同,恰克图工艺的丝采用两股细银丝拧成麻花后再进行“掐丝”,用麻花状银丝围出的图形视觉上体现出比单丝更多的层次感,整体来看也更富有细节(如图7)。大厂地区制作的恰克图工艺品也常与花丝制品相结合,这也是由于工艺的类似决定的(图8),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懂得不同工艺的结合,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

    (三)恰克图图案之美

    自古传承了拜占庭风格,又融入了东欧民族的装饰艺术,恰克图工艺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图案的构成上。综合来看,构成图案多为卷草纹等植物花卉,轴对称图案居多,崇尚自然、美丽、舒展,贵族气息浓重。同样的繁复花纹构成却没有“洛可可式”的娇柔做作之感。银质地的恰克图工艺品有后期镀金的,也有后期镀银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感觉,银色工艺品整体肃静端庄,金色工艺品整体富丽堂皇。如今大厂地区生产的恰克图工艺品,延续着此种风格,还出现了“脱胎”恰克图工艺,及半透明的恰克图工艺品。在阳光下玲珑剔透更加可爱。

    总结

    如今,我们对此种绚烂工艺的发展历史和工艺制作文献资料较少,而且,“恰克图”工艺在俄罗斯境内已经失传,中国的“恰克图”工艺也已经融入了浓郁的中国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就工艺来说,恰克图贵金属的选材使用就奠定了此产品的用途,它区别于快消材料,有一定的保值作用,就工艺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对恰克图工艺的探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传统工艺的保护是我们的责任,科学的对其传承就需要一定的设计手段,给传统工艺以现代灵魂,让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才是对待传统技艺发展的明智之路。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