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张浪 曾特娟 夏苗 朱万秀
【摘 要】论文结合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大数据问卷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试图进一步深化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改革提供新途径、新对策。
【Abstract】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in a colleg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big da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an institution, trying to further deepen the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local institutions reform, the new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Keywords】 MBA;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02-02
1 引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人力资源支撑,论文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能力型方向转型发展。
2 校企合作相关方式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要求学校教育更新人才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要求学校的实力满足企业的需求且企业具备校企联合办学的综合实力。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习大部分基础技术理论课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并进一步获得认知,掌握操作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探寻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征、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便于学生的实习管理以及校企合作的有效展开,但此模式的开展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狀和问题
3.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客观了解地方本科高校中校企合作情况和人才培养现状,发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教师、企业人员以及参与过校企合作的学生等,调查方法以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为主。
此次调查问卷被调查男女之比约为2:3,该校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主要为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可见60%以上的大学生当前对未来有较为清晰的目标,被调查者中有33%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了解的仅有1%,这说明学校与学生之间没有做到双向交流,且通过对该校大四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纯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大一到大四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单一且学院对各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在上述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大部分集中在30%-50%,学生学习的效率低。
工商管理专业参加本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方式以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顶岗实习为主。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建实训基地评分为3.1左右,是校企合作中参与度评分最高的方式;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是满意度最高的校企合作方式;由现有的各种模式中职业能力提升度情况来看,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职业能力最高的校企合作方式[1]。
在参加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后,学生提升最高的是沟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希望校企合作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计划决策能力、沟通认知能力、挑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分别是院校开展力度不大,学校和企业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专业不对口,可见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还有许多方面需加强。通过对影响本校开展校企合作因素的调查发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没有很好的校企双方交流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决策能力等方面较为不足。
3.2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校企合作情况
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基本道德素养且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有些用人单位会较为注重实践能力、沟通认知能力和能承担工作压力的能力,有的用人单位要求严格,除了上述能力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挑战创新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较好的用人单位都看重应届大学生的潜力以及个人特性是否符合单位的企业文化。但是在校企合作中,首要问题是大学生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没有给用人单位带来实质性或者明显的帮助,随着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分大学生的能力无法胜任管理类岗位。
3.3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为理论性教学,学生吸收率低,且迫切希望校企合作能培养计划决策、沟通认知等能力。
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渠道有待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内动力不足,往往只流于形式,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沟通不明确导致双方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而在与院校合作时,用人单位通常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校企合作模式多样且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与某院校负责人的谈话我们了解到,高年级学生参与管理实习,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在与院方合作的酒店进行实习。学生实习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在酒店实习流于表面,学生们往往容易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而所学到的知识实际并不多。
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由企业管理,而学校不参与或少参与,管理类专业的同学所分配的岗位没有专业针对性和差异性,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现象。并且学生对校企合作中的合作企业了解甚少,对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知之甚少,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被安排参与实习,那么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下难免参与度下降。
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存在冲突。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但企业大都要求学生从基层岗位做起。从客观分析,首先是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同时也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甄别信号;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有差距。
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对策
应加强学生对校企合作的了解以及就业教育,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尽管该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且让每位同学规划了未来职业,但是却没有起到作用,只是走了表面形式,所以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信息、就业环境,让学生结合对自己的了解,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由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方案[2]。
通过对学生希望提升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合作开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提升计划决策能力和挑战创新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沟通认知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需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工学交替;在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学生知识体系方面,需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共建学生工作室。综上,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及课程建设等模式可以满足该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增强学校自主权,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52-55.
【2】王宇航.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01):191-192.
【摘 要】论文结合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大数据问卷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试图进一步深化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改革提供新途径、新对策。
【Abstract】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in a colleg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big da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an institution, trying to further deepen the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local institutions reform, the new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Keywords】 MBA;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02-02
1 引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人力资源支撑,论文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能力型方向转型发展。
2 校企合作相关方式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要求学校教育更新人才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要求学校的实力满足企业的需求且企业具备校企联合办学的综合实力。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习大部分基础技术理论课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并进一步获得认知,掌握操作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探寻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征、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便于学生的实习管理以及校企合作的有效展开,但此模式的开展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狀和问题
3.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客观了解地方本科高校中校企合作情况和人才培养现状,发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教师、企业人员以及参与过校企合作的学生等,调查方法以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为主。
此次调查问卷被调查男女之比约为2:3,该校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主要为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可见60%以上的大学生当前对未来有较为清晰的目标,被调查者中有33%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了解的仅有1%,这说明学校与学生之间没有做到双向交流,且通过对该校大四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纯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大一到大四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单一且学院对各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在上述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大部分集中在30%-50%,学生学习的效率低。
工商管理专业参加本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方式以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顶岗实习为主。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建实训基地评分为3.1左右,是校企合作中参与度评分最高的方式;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是满意度最高的校企合作方式;由现有的各种模式中职业能力提升度情况来看,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职业能力最高的校企合作方式[1]。
在参加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后,学生提升最高的是沟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希望校企合作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计划决策能力、沟通认知能力、挑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分别是院校开展力度不大,学校和企业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专业不对口,可见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还有许多方面需加强。通过对影响本校开展校企合作因素的调查发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没有很好的校企双方交流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决策能力等方面较为不足。
3.2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校企合作情况
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基本道德素养且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有些用人单位会较为注重实践能力、沟通认知能力和能承担工作压力的能力,有的用人单位要求严格,除了上述能力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挑战创新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较好的用人单位都看重应届大学生的潜力以及个人特性是否符合单位的企业文化。但是在校企合作中,首要问题是大学生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没有给用人单位带来实质性或者明显的帮助,随着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分大学生的能力无法胜任管理类岗位。
3.3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为理论性教学,学生吸收率低,且迫切希望校企合作能培养计划决策、沟通认知等能力。
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渠道有待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内动力不足,往往只流于形式,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沟通不明确导致双方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而在与院校合作时,用人单位通常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校企合作模式多样且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与某院校负责人的谈话我们了解到,高年级学生参与管理实习,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在与院方合作的酒店进行实习。学生实习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在酒店实习流于表面,学生们往往容易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而所学到的知识实际并不多。
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由企业管理,而学校不参与或少参与,管理类专业的同学所分配的岗位没有专业针对性和差异性,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现象。并且学生对校企合作中的合作企业了解甚少,对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知之甚少,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被安排参与实习,那么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下难免参与度下降。
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存在冲突。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但企业大都要求学生从基层岗位做起。从客观分析,首先是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同时也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甄别信号;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有差距。
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对策
应加强学生对校企合作的了解以及就业教育,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尽管该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且让每位同学规划了未来职业,但是却没有起到作用,只是走了表面形式,所以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信息、就业环境,让学生结合对自己的了解,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由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方案[2]。
通过对学生希望提升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合作开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提升计划决策能力和挑战创新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沟通认知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需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工学交替;在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学生知识体系方面,需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共建学生工作室。综上,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及课程建设等模式可以满足该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增强学校自主权,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52-55.
【2】王宇航.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0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