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研究
于华友 付萍
摘 要:近年来,四川古镇游已经有如火如荼之势,尤其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在众多古镇中依然是鹤立鸡群。然而面对大量后起的古镇如何保持引领者的风范和解决古镇游中日益突显的各类矛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意义和四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概况及利用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
2013年4月成龙决定将自己曾购买的徽派古建筑中的四幢捐赠给新加坡的科技设计大学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坦言到自己曾联系过一些地方的政府希望将古建筑捐赠出去但回音却遥遥无期。他也说到他相信古建筑在新加坡会得以很好的保护因为他看到了新加坡的重视。泱泱大国中无处安放的古建筑该何去何从。徽派的建筑只有在生地才能熠熠生辉,此例也是给其他地区的古城、古镇的保护敲响警钟。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好这些名镇,让古镇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清幽古雅的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它的旅游价值,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及其意义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是指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特别重大历史价值的城镇。[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则是从2003年起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发起不定期评选的,截止2012年已经公布了五批共有25个省份的181座古镇位列其中。它们的共性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我国历史悠久不缺乏古镇,这181座古镇能脱颖而出除了共性更多的是自身的与众不同,按照地域位置分为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按照历史赋予的特色又分为山水类、革命历史类、军事交通类、民族特色类、商业贸易类。
(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意义
1.保护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
如今在普遍大众的意识中都知道要保护历史遗存,在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评定标准中,这些古镇都是具有浓郁的人文氛围和深厚的历史价值。选择它们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就是要保护它们和认可它们存在的价值。
2.作为表率展示我国古遗存的风貌
作为众多古镇的表率可以从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从历史年代、建筑艺术、文化涵养和存在价值都能够更全面的展示出我国古代乡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它们有发展规划、专业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和专门的维护资金。除了展示我国古遗存的风貌之外还有带动相关古镇的保护,为其它古镇的保护提供参考的经验。
二、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及其旅游利用优势
(一)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
四川古镇隶属于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四川的其他旅游资源一样极富地方特色。四川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部分别在2005、2007、2008、2010年的发起的评选中产生,在已公布的四批中有十七座古镇名列当中,占全国的9.4%。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主要集中在成都周边、川南和川东等地区,既有依地形起伏而建的古镇也有平原形成的古镇(见图1: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示意图)。
根据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形成历史、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以及它们主要职能等特点划分为了5类(见表1),划分类型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住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自身特色,以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比如洛带古镇,它是天下第一客家古镇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由于客家移民原因它有集各族民族特色的会馆建筑,还有丰富的民俗节日如火龙节和水龙节,而位置处于龙泉驿这个中国水蜜桃之乡更是举办了中国国际桃花节。因此,洛带古镇分属在其它类,其它类的特点是集民族、建筑、名人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古镇。
(二)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利用优势
1.建筑别具一格
首先,建筑构建师法自然。四川省内的地质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等,建筑唯有顺应自然的坡、沟、峰因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例如龙华古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飘逸清秀,安仁镇的布局是二纵二横的井字型。
其次,建筑材质就地取材。古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川西、川南和川北等地,相同的是三地皆是就地取材这也造就了各地古镇的材质不同。例如川东北昭化古镇主要采用石头和木板,川东南的福宝的吊脚楼多以竹为原材料。
再次,名镇的建筑中宗教氛围浓重。十七座古镇中大多都有寺庙,如佛教圣地尧坝镇和曾有三宫八庙的福宝镇。
最后,受移民影响而集各族特色的民居建筑代表。如洛带的四大会馆包括了湖广、江西、广东以及川北的建筑风貌和布局。
2.文化底蕴深厚
在属于川西地带的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黄龙溪、洛带、安仁、平乐,古时的川西有平原、高山、低山多元的地形造就了多元文化的延续传承;例如商旅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水文化、移民文化等等。[2]而这四个镇很好的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状态。再者近代以来的革命战争中有红军长征、四川保路运动以及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革命战争文化的古镇,例如抗战大后方李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平镇等。
3.景观色彩淡雅
色彩对于古镇的重要性在潜意识中常常被忽略,封建时代对色彩的应用具有严格的使用标准,例如金色琉璃瓦和红色的山墙属于北方的皇城色彩,但是色彩上成功的江南古镇以其黑白搭配而令人记忆深刻。四川的古镇相对而言色彩的运用属于是低调内敛,与自然环境、建筑物体和谐的白墙、灰瓦和木构;这种色彩让整座建筑显得开阔无压抑感。在景观色彩上与同等级的其它派系的古镇比更有优势。[3]
4.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四川被誉为民族走廊,在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长期融合中产生新的碰撞有着奇异的民俗文化,让古镇在生产生活或节庆活动中体现出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体现在川剧表演、祭祀、婚庆甚至是交通工具的选择。曾经四川地理位置复杂道路狭窄,出行不便,在交通工具上选择少,而至今洛带仍然保留着鸡公车和老镇的赶场习俗。再有洛带的水龙节、黄龙溪的火龙灯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细腻质朴实用,如平乐镇的造纸、手工艺编织品、花环等。
5.美食云集
民以食为天,而且旅游的六要素就是吃住行、游购娱,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是对川菜的最好赞誉;除了品味正宗的川菜那些街头巷尾的地道小吃也很吸引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热程度足以显示出美食对旅游者的诱惑力度,自从该片播出后有的人千里迢迢只为吃一碗面,在美食方面古镇优势十分的明显很多古镇都有自己最独特的小吃。如黄龙溪的一根面、李庄的李庄白肉、洛带的伤心凉粉,平乐的陈麻花每一样都令人回味无穷。
三、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1.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的破坏
体现在古镇环境和古镇设施方面:⑴古镇环境 从前选址十分重视风水、靠山临水是最佳位置,古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条件优越,到今日现代化就超负荷运转了。水体污染、道路破坏等导致古镇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⑵古镇设施 ①在十七座古镇中大多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而川南一带的建筑以竹木材料为主,历经几百年的时光消磨、风雨侵蚀、虫蚁的蛀蚀等很多建筑都已经衰落破败了。②除却自然损坏外最常见的是拆掉旧建筑重修新建筑、开设各种店铺对建筑损坏、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都让古镇的建筑、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更主要是当地的拆旧修新,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例如黄龙溪就扩建修建了许多仿古的新建筑。
2.宁静的古镇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
如今的古镇越来越商业化,很多游客去往古镇是为了体验它的安逸祥和;去享受返璞归真的感觉,去后才发现是人声鼎沸。外来者的介入让普遍的古镇上当地居民都开始从事商业,沿街叫卖的都是古装照相馆、纪念品店、时装店、餐馆等等。更有些古镇还有鬼屋、迷宫等娱乐设施,这样的古镇已经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义;古镇的价值不只是观赏价值还有历史、美学、建筑等众多价值。另外人文氛围的衰弱带来了各种宰客现象,非常不利于古镇发展,当然不只是在四川古镇而是存在于很多的景区。
(二)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镇申请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时的条件之一就是在对古镇未来保护和利用方面由政府部门出资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古镇开发的总体规划。事实上却是这些总体规划在执行的时候没有落到实处,遵循的是“先开发、后保护”的原则。管理机构不懂专业知识却又一意孤行,到最后保护成破坏。例如古建筑被拆除、各种违章建筑林立,超额的接待客流。还有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不默契,包括了文物部门的监管、地方政府的调控和执法部门的执法也不到位,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1.古镇长时段超负荷运转,无修养时期
很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没有门票,全年无休,即使是对部分建筑需要维修也会正常的开放。古镇历经几百年风霜,除却承载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要接待游客,平时游客量不多,但在节假日则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虽然说古镇就是让游客参观的,但是客流量太多,远远超过古镇所能承受的范围。游客过多所产生的废品越多,客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交通拥堵甚至引发游客之间的争执。例如;洛带古镇在春节期间整个古镇全是花花绿绿的一片人,游客没办法自由活动,只能一步一步跟着前面游客的脚步前进。
2.古镇游趋向于农家乐游,没体现古镇的价值
古镇旅游不仅是提供给游客休闲的地方,更是将古镇的历史变迁、人文氛围和民俗风情向游人展示。古镇吸引游客的地方在于它的悠然宁静的环境、古色古香的韵味,别具风情的民俗活动,因而在精神层面上希望它越是古老朴实、古朴自然。但众多的古镇留给游客的印象仅是与纯休闲的农家乐相差无几,没有感受到古镇真正的精华所在。洛带的客家文化不突出、李庄的抗战文化未体现。
3.建筑新旧交错、文化逐渐消亡
首先古镇外围新建筑的崛起让整个古镇极不协调,更有部分居民只看到眼前古镇旅游存在的短暂利益而盲目的对古镇内部自家房屋进行改建,这种粗制滥造的改建等同于抹杀古镇。现在有提出将古镇的居民迁出古镇,诚然这会让保护古镇变得容易,但是连原著的居民都搬出去了,古镇的存在就是一副失去灵魂而只能用来怀念的空架子了;可以说正是由于当地居民的存在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古镇的延续性。迁出居民和拆旧建新一样在保护和利用古镇上显得本末倒置。保护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而不是固步自封、不是一砖一瓦都不动而是要做到修旧如旧。其次,开设与古镇不符合的一些娱乐设施,洛带曾经的鬼屋和迷宫,这种完全与古镇不搭调的娱乐设施只会让古镇变得不伦不类。再次,游客的到来造成物价太高、打破了以往的平衡这也是古镇商业化的重大原因,因而也要政府进行控制。最后,现在古镇的旅游纪念品都一模一样,其实很多古镇的居民都有其独特的手工艺,但是当前的利益导致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古老的技艺。
4.基础服务设施设备不完善、资金投入量少
当游客量趋于饱和状态时,首当其冲的古镇问题就是公厕太少,一次排队超过半小时。接下来是停车场也明显的不够且混乱,例如黄龙溪停车场不够规范、车辆的停放杂乱。其次古镇中对于古镇历史文化或者民俗活动和建筑特点没有图文声像导游,例如导游图、旅游宣传手册以及自动讲解仪器等。最后,古镇没有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点或者是服务点的位置不够明显。
关于基础服务设施设备的构建不完善,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资金和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尽管国家各个部门都有拨款但古镇的修葺维护需要花大量的资金,资金的不足导致古镇的维护和更新设施设备举步维艰。[4]例如清溪古镇。
四、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从古镇的长远发展来看在宏观方面必须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坚持“首要保护、最优利用”的原则,采用先保护后利用的模式。有古迹保护的专家说:“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代表着三个意义:一是历史的真实性,二是风貌的完整性,三是生活的延续性。”[5]通常对古镇的保护只是在能看见的风貌的完整性,例如对古镇的建筑进行保护,忽略了历史的真实性和生活的延续性;所以导致古镇不古反而堪比热闹的都市街区。除却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之外还要借鉴其它古镇的成功经验,尽管每个古镇都具有独特性,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同,但是在大方面的理念上是可以加以运用和改造的。例如最为成功的江南水乡古镇,如今江南水乡乌镇、南浔和西塘联合申遗就说明了它们发展过程中已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一)政府扶助和居民参与改善古镇环境
居民就居住在古镇当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的祖先和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在由于古镇的历史价值让居民迷茫了,这是属于他们的居住环境但又与他们没关系一样。古镇中主要是包括了当地居民、经商人员和游客,而其中旅游者只是观赏游览就离开了,而经商者更是以利益为先,只有居民与古镇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要切实的让居民参与到古镇的保护利用中。[6]政府要在古镇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构建和古镇日常维护中着力,应该向居民普及保护古镇的重要性并且征询居民的意见。
1.规整基础设施设备、修旧如旧。将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规整,明确每日可接待的客流量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后加以完善。由于古镇自身的限制性,所以通过对古镇的空间布局做一些调整让整个古镇更加的和谐。[7]但是这种调整是在不破坏古镇整体性的情况下,对古镇的环境加以改善、选定中心地段进行改建以还原历史真实性为基础。古镇外围建筑当以中心建筑的整体形象、景观色彩和建筑材质相似,尤其要注重质量。
2.游览高峰期时控制客流量。每个景区都有客流饱和量,应该控制客流量,平时可以做好节假日时期节流的工作,例如发宣传手册、网上建立网站更新资料。保证古镇的正常运作和游客的旅游舒适。
3.树立古镇的准确定位。不可以好高骛远亦不能妄自菲薄,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不能永远被人冠以小XX,或者看见江南古镇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路线也立即学习修建星级酒店;而是应该着重务实、深度挖掘古镇的内涵突出文化底蕴,找出名镇的准确定位。做自己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光环。
4.增加更多的体验馆。很多到古镇旅游的人希望自己走近当地居民们的生活,了解当地独有的民俗风情和原色原味的生活。减少商铺增加体验馆就是让游客加入到当地最原滋原味的产物的生产过程。例如剑南蜀道有专门的酿酒体验馆,酿完酒马上可以到隔壁去品酒。众所周知洛带是著名的客家古镇,做一个公益性质的学习客家话活动。
5.表演人员专业化、艺术传承需谨慎。原本很多地方都有特别的民俗表演但是某地方的民俗表演太浮华,既然决定要呈现出表演就要做到最好继承表演的精华。现在的演员都是半路出家的不具备那种韵味,而是老一辈的人空有一身技艺却无人学习。最明显的例子,如黄龙溪的火龙舞曾经有专业的表演团队,但因为资金原因被迫解散而现在的表演也只能说是敷衍过关。
(二)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策略
1.建立网站、印刷宣传册。网络普及为提高古镇的知名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建立网站随时更新有关古镇不同时期的美景、美食,制作旅游宣传片或者在众多旅游网上传古镇的旅游攻略。充分的发扬民俗文化例如黄龙溪的火龙节、洛带的水龙节以及其它古镇的节日节庆;除此外还要体现古镇的质朴如居民的市井生活、传统手艺、家常美食等等都可以成为宣传的对象。在现实中可为游客免费分发宣传册,宣传册印上古镇的简介,每个景点的介绍。开设或增设旅游服务点,一个古镇的各个主要道路都可设置,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
2.配备古镇讲解人员。图文声像导游毕竟不如人与人的交流富有感情,讲解人员不一定是导游,可以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古镇可以说是了若指掌,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还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也让游客对古镇的文化也更为了解。
3.营造独具韵味的古镇氛围。在越来越注重外在风貌的时代,除了保持古镇原有风貌外从细节处营造独具韵味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核心休憩项目和动员社区积极参与。以平乐古镇为例:平乐的水文化、茶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等。[8]
4.与周边景区携手合作、形成旅游圈。古镇一日游,这对古镇的长远发展很不利,要留住游客才能刺激消费;而与周边的景区携手合作则可以形成一个链条。在对内宣传方面现在都讲究精品路线、讲各个景区相互配合而不是恶性竞争,将景区联系起来截取最具特色的方面共同宣传的效果会更好。例如洛带和金龙长城之间都有直通车,游完洛带很自然的游客就会去到金龙长城。
5.借助电视公益节目。四川卫视旅游综艺公益节目《两天一夜》的播出,让众多景区迎来淡季的高峰期,而古镇的受益者就是李庄古镇。李庄的文化、景点以及美食加上名人效益场面火爆。
从通过对四川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优势,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对策的分析下来,我们知道了漫漫历史长河、经历大浪淘沙而遗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名镇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要让这些古镇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我们要保护的不仅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而是通过对这些典型名镇的保护唤起社会上人们的意识和觉醒,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加入到古镇的保护中,因为古镇的消失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参考文献:
[1]黄一滔.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鞠廷英.川西古镇以特质文化打造品牌的研究[J].天府新论.2011.(01)
[3]胡丹.四川古镇景观色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祁艳.历史古镇保护与规划研究[D].东南大学.2005
[5]戴彦.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
[6]陈敏.古镇旅游开发须未雨绸缪[J].新重庆.2007(03)
[7]陈茜.和谐观——西南山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修复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杨成波.心灵的回归——中国古镇历史文化氛围营造的思考[J].景界.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