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谈“高效救捞”建设

    段雪薇

    摘 要:本文以“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的应急救助打捞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救捞实情,从七个方面对建设“高效救捞”进行了阐述,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东方之星 应急救助 高效救捞

    2015年6月1日21:30时许,载有454人的客船“东方之星”轮在南京开往重庆途中于长江湖北监利段大马洲水道翻沉。事件发生后,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中国救捞从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抽调由救捞专家、技术人员和潜水员等组成的38人精干救援队伍赶赴事发水域,全力协助开展应急搜救和抢险打捞工作。期间,中国救捞救援力量水下搜寻打捞遇难者遗体14具,并完成沉船打捞方案的编制、水下千斤的攻打、沉船扳正起浮等重要工作,为后续搜救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笔者结合此次事件的应急救助打捞,就“高效救捞”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高效救捞”的定义

    “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甚至更高。“高效救捞”是指救捞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应急反应快、作业时间短、救捞成效好。

    建设“高效救捞”的几点思考

    1、加强应急预案建设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后,遵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中国救捞按照《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应急打捞沉船沉物预案》,第一时间启动了Ⅰ级响应,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从部局、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调派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并明确了现场指挥关系和信息报送途径及要求等。同时,要求烟台打捞局、北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和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等单位做好随时增援的准备。在此次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中国救捞反应迅速,这与其长期从事应急处置工作密不可分,更与不断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密不可分。

    下阶段,中国救捞应认真梳理目前相关应急预案,要通过对重特大事件的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案例客观总结评估等,来进一步完善应对水上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重点是高海况下深海远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大规模人命遇险事件救助、大深度大吨位沉船快速打捞、大面积重大溢油和危化品泄漏事件应a急处置等预案。同时,加大各类预案演练特别是无脚本演练力度,检验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力提升水上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水平。

    2、提升快速获取信息能力

    “东方之星”轮事件发生后,由于信息相对滞后、距离事发地点相对较远等原因,中国救捞专业力量抵达现场的时间相比军方和当地一些救援力量较晚。

    对应急救助抢险打捞工作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建设“高效救捞”的前提。从此次事件举一反三,中国救捞应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提升获取信息能力:一是加强与各级搜救部门、海事部门、港航单位、海洋渔业部门和其他相关涉水部门等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提升快速获取信息能力;二是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继续大力推动与地方政府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升从地方政府获取信息能力;三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救捞影响力,提升从社会渠道获取信息能力。通过以上举措来提升中国救捞获取信息能力,缩短应急反应时间,为实现“高效救捞”赢得时间、抢得先机。

    3、完善救捞力量部署

    “东方之星”轮翻沉在内河水域,过往船舶多,附近救援力量能在较短时间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如类似事件在海上发生,大量的救援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抵达,这就对专业救捞力量快速反应和抵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缩短海上救助距离,提升救助效能,2003年中国救捞实施了“动态待命制度”,并发挥了良好作用。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海上救捞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下阶段,中国救捞应在深入分析海上救助打捞需求和险情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动态待命制度,科学选择待命点,合理部署待命力量,发挥好专业救助船的效能;加强救助基地建设,提升救助基地的救助能力,发挥好“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作用,为“高效救捞”建设奠定基础。

    4、继续推进联动机制建设

    “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的应急处置期间,正值我国南方汛期,多地普降暴雨,诸多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或被取消。上海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及时启动预案,利用与当地应急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集团等建立的应急联动机制,发挥“绿色通道”作用,应急救援队伍得以第一时间搭乘专机前往武汉,并协调武汉地区合作伙伴做好陆上交通运输保障准备,确保及时顺利抵达事发现场。同时,救捞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战略伙伴,第一时间收集到了“东方之星”轮的船舶资料,并在前往现场途中对船舶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沉船整体打捞初步方案,在打捞作业过程中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协助完成扳正起浮准备,最终为“东方之星”轮及时、安全打捞出水创造了条件。

    从此次事件的处置过程来看,推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和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对“高效救捞”建设意义重大。下阶段,中国救捞在加强内部协调联动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系统外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作,大力推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和战略合作伙伴建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高效救捞”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5、强化救捞技能建设

    在“东方之星”轮过底钢丝的穿引过程中,非专业潜水人员一度一筹莫展,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中国救捞潜水人员挺身而出、攻坚克难,快速圆满完成钢丝的穿引工作,展示了精湛的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但中国救捞也还存在“短板”,特别是救助局应急队员的潜水作业能力与打捞局潜水员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潜水应急救助抢险是救助局应急队的重要职责和特色。

    过硬的救捞技能是建设和实现“高效救捞”的核心。下阶段,中国救捞应采取各项扎实有效措施和方法来进一步提升一线救捞人员的技能,主要举措有: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专业救助船舶、应急反应救助队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扎实抓好救助船员和应急队员的日常训练及考核工作;二是继续推动救助船实战训练工作,进一步拓展救助船舶的训练方式方法,发扬救捞系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提升救助船员大风浪中操船和救助技能;三是探索救助局应急队员到打捞工地和海洋工程实战潜水训练的可行性,提升救助局应急队员深水和复杂水域的潜水作业技能;四是进一步完善飞行员、救生员的训练模式和范围,继续开展夜航训练工作,加快推进舰载机训练实施,逐步实施救助直升机夜间救助,进一步拓展船机协同救助能力,更好发挥救助直升机经济、快速和高效的功能。

    6、加强装备建设和技术研发

    “东方之星”轮事发水域至长江口有各类跨江桥梁23座,其净空尺度不满足大型专业救捞船舶通行,使得诸多先进的打捞设备无法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好在“东方之星”轮尺度和吨位较小,翻沉处水深较浅,最终在仅有简陋设备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打捞任务。如在海上发生大吨位沉船事故,对先进救助打捞设备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

    先进、适用的救捞装备和技术是“高效救捞”建设的有力保证。下阶段,中国救捞应加强重要救捞装备建设和技术研发:一是加强救助航空器、高海况快速救助船建设,增强高海况快速人命救助和群体性人命救助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大型救助船搭载直升机能力建设,构建更为密切、顺畅、高效的船机协同能力,提升远海远洋的应急救捞能力。三是加快多功能大型打捞工程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深水搜寻打捞装备建设,提升远洋深海搜救能力、大吨位大深度沉船沉物快速搜寻打捞能力、重大溢油和危化品事故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大型、重要设备的管用养修,完善关键性设备设施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确保设备设施工况良好、技术团队专业精干、应急响应机制顺畅、设备作用发挥充分。五是加强救捞技术研发和应用。要充分发挥“应急救助与抢险打捞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的作用,一方面紧盯国内外先进救捞科技动态,另一方面要总结提炼救捞实践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实用技术。

    7、加强救捞宣传

    “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中国救捞精干队伍承担了最艰苦、最艰巨的工作,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新闻媒体等鲜有报道,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国家专业救捞队伍的情况知之甚少。

    一个行业和系统的发展应该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等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中国救捞应该把握一切契机,坚持不懈地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和提升救捞的影响力:一是完善重大救捞行动的宣传机制和预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强化现场宣传工作的组织策划,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协调,全力宣传好“救捞事、救捞人”。二是发挥救捞专家作用,在发挥救捞专家为重大救捞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的同时,积极主动引荐专家协助做好社会和媒体关注、关切事件的正面应对及引导。通过多管齐下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救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结语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海上交通运输将更加繁忙,对海上应急救助抢险打捞的要求越来越高。据笔者所知,目前“高效救捞”作为“四个救捞”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正由中国救捞在大力推进。相信通过未来几年的不懈努力,“高效救捞”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大规模人命救助、大面积溢油清除、大深度沉船打捞能力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似虬 潜水技术基础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1

    [2] 周绪强 刘蓉萄 风险评估在沉船打捞等工程的应用 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文集 2008

    [3] 陈水开 潜水从业人员管理体系研究概述 第八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文集 2014

    [4] 陈开昌 浅析潜水作业在救助翻扣船中的应用 第八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文集 2014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