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升平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理念
毕榕 温博 曾升平 王春波 谭继鸿
【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曾升平教授对该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丰富。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曾升平;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020-02
四川省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升平教授是我国文革后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免疫病理学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医药诱导免疫耐受治疗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的研究。现将导师宝贵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疾病概述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的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临床表现以口眼干燥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S发病率很高,为0.2%-0.77%,是很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以中老年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9,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目前西医对SS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反应程度,减轻免疫病理损害,或是对症治疗,以期达到控制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极易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和肝、肾、骨髓损害。而且,经西药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一旦停药,病情又容易复发。因而该病至今仍属于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
传统中医学并没有“干燥综合征”这一病名,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燥痹”相似,可归属于“燥痹”、“周痹”、“痹证”等范畴。其中瘀血和痰湿往往是SS患者重要的病理因素,导致症状错综复杂,缠绵难愈。中医药针对不同证型的SS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激素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導师经验
导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中西医在对SS的认识本质上有共通之处,只是理论语言的阐述略有不同。西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所以治疗本病时当以中药为主。以中医而言,SS的某些症状可归属于相应的中医病症范畴,然而凡有这些症状的疾病都可以归属于同类病症,所以各种疾病之间的特征性认识相对模糊。现代医学对于SS的研究更加深入,在区分疾病的特征方面也更有优势。简而言之,导师的中西医结合思想是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并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将其“翻译”转化为中医的语言,最终在整体论治、辨证施治等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西医认为,病毒感染(如EB病毒)可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SS发生,但是在感染潜伏期后才演变发生,这与外邪化毒伏藏的中医观点有相通之处。SS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会有改善,但常因为感染而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自身抗体滴度居高不下,即为燥毒伏藏于内,外感引动伏邪,也是对伏邪致病的佐证。西医认为SS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却无法治愈,其原因在于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的持续存在、免疫复合物的不断产生,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反复发作,上述现象类似于中医所说的治标与治本:症状为标,自身免疫反应是本。导师认为SS本虚标实,正气是本,邪气为标,本虚即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亏损,本质相同,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却千变万化,个体差异较大,究其原因多是邪气性质的不同即标的不同。
如前所述,在SS漫长的临床过程中,虚、毒、痰、瘀夹杂,尤其是瘀血、痰湿这两种病理产物起到了重要的致病作用。SS患者体内外分泌腺淋巴细胞的进行性浸润,出现皮疹、腮腺肿大、淋巴瘤等西医病理改变与祖国医学中关于痰浊阻络的论述相似;而腺体外血管炎的病理过程及产生的相应症状如关节针刺样疼痛、紫癜样皮疹、结节性红斑等又与祖国医学中关于瘀血阻络的论述相近,因此可采用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等中医治法。
导师喜用大剂量温阳益气药物,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药如黄芪、附片等。临证但见患者疲乏无力、双寸脉沉细弱则必加上述补益、温通方药。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皮疹复现、关节疼痛加剧等貌似病情复发的征象,多是由于中药诱导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所致,此时当继续加大温阳药物的用量使细胞充分活化后凋亡,并配合发汗、利小便、通大便、祛痰宣肺、清利胆道五途排毒法清除免疫复合物等毒素。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往往可以达到长时间的缓解。此外,扶正治疗还应包括对脏腑功能的调理,如疏肝健脾方选逍遥散、抑木扶脾方选痛泻要方、补益肝肾方选六味地黄丸、温补脾肾方选附子理中汤等。
综上所述,导师在治疗本类疾病中的一般思路为:急性期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泄浊药物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减轻机体损伤;对于痰湿与瘀血内阻明显的患者应用大剂量温阳益气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T细胞充分活化后凋亡;通过活血化瘀、祛痰散结药物配伍以减轻炎症反应、消除肉芽肿结节、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同时注意调理脏腑功能、扶正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