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关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炎32例
丁 宇
颈肌筋膜炎又称颈肌纤维织炎,通常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和软弱无力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经筋,因此笔者采用电针关刺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将1999年2月~7月门诊收治的32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57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其中菱形肌综合征10例,肩胛提肌综合征8例,斜方肌综合征7例,冈下肌综合征4例,冈上肌综合征3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以痛为腧。压痛点的位置多在肌肉、肌腱交界处,肌筋膜边缘易拉伤处,骨突的附着处。实际上压痛点一般位于膀胱经上以及肩井、天宗、秉风、曲垣附近。
2.2操作患者取坐位,毫针直刺痛点达肌层,以得气后患者有酸胀感为度,不要求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接G6805电针治疗仪,施以连续波,频率4次/秒,强度以穴位局部肌肉可见抽动及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针5次停2日。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原有症状消失,颈肩部活动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好转:原有症状消失,颈肩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中受寒湿劳累复发。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以5次为一疗程,治疗2~5个疗程,25例治愈,占78.13%;7例好转,占12.87%。全部有效。
4讨论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甚无出血,此肝之应也"。该病压痛点多在肌肉、肌腱的交界处,肌筋膜的边缘,骨突的附着处,属于软组织损伤,而未累及骨和神经干。按中医的范畴即病位在经筋上,故用关刺,因此针刺要求只刺及肌层而不要刺及神经干、骨膜、血管,不要求得气后出现循经感传或出现神经传导现象,针感只要求患者自觉局部有酸胀感,医者指下有沉紧感。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肌肉受牵拉或慢性劳损,使局部的代谢产物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以致肌肉代谢物质不能排出,刺激局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疼痛本身又产生肌肉痉挛,以致产生恶性循环。改变这种状况,其根本的方法是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电针可使局部及远隔部位,以及全身的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强机体的微循环,从而使肌肉痉挛得以缓解。频率较低的电脉冲刺激人体肌肉丰满处的穴位,能引起肌肉随电脉冲的频率而跳动,这种肌肉的被动活动能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从治疗效果看,疼痛有效缓解,条索状筋结物逐渐缩小至消失。因此可见,《内经》分五刺以治疗不同部位的疾病,其效果是很明显的。电针关刺法不仅用于颈肌筋膜炎,同样适用于腰背部及其他部位,只要是属于筋痹,电针关刺法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1999-12-31,赵昕发稿)
颈肌筋膜炎又称颈肌纤维织炎,通常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和软弱无力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经筋,因此笔者采用电针关刺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将1999年2月~7月门诊收治的32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57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其中菱形肌综合征10例,肩胛提肌综合征8例,斜方肌综合征7例,冈下肌综合征4例,冈上肌综合征3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以痛为腧。压痛点的位置多在肌肉、肌腱交界处,肌筋膜边缘易拉伤处,骨突的附着处。实际上压痛点一般位于膀胱经上以及肩井、天宗、秉风、曲垣附近。
2.2操作患者取坐位,毫针直刺痛点达肌层,以得气后患者有酸胀感为度,不要求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接G6805电针治疗仪,施以连续波,频率4次/秒,强度以穴位局部肌肉可见抽动及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针5次停2日。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原有症状消失,颈肩部活动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好转:原有症状消失,颈肩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中受寒湿劳累复发。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以5次为一疗程,治疗2~5个疗程,25例治愈,占78.13%;7例好转,占12.87%。全部有效。
4讨论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甚无出血,此肝之应也"。该病压痛点多在肌肉、肌腱的交界处,肌筋膜的边缘,骨突的附着处,属于软组织损伤,而未累及骨和神经干。按中医的范畴即病位在经筋上,故用关刺,因此针刺要求只刺及肌层而不要刺及神经干、骨膜、血管,不要求得气后出现循经感传或出现神经传导现象,针感只要求患者自觉局部有酸胀感,医者指下有沉紧感。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肌肉受牵拉或慢性劳损,使局部的代谢产物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以致肌肉代谢物质不能排出,刺激局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疼痛本身又产生肌肉痉挛,以致产生恶性循环。改变这种状况,其根本的方法是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电针可使局部及远隔部位,以及全身的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强机体的微循环,从而使肌肉痉挛得以缓解。频率较低的电脉冲刺激人体肌肉丰满处的穴位,能引起肌肉随电脉冲的频率而跳动,这种肌肉的被动活动能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从治疗效果看,疼痛有效缓解,条索状筋结物逐渐缩小至消失。因此可见,《内经》分五刺以治疗不同部位的疾病,其效果是很明显的。电针关刺法不仅用于颈肌筋膜炎,同样适用于腰背部及其他部位,只要是属于筋痹,电针关刺法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1999-12-31,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