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总统——林肯

○刘文涛
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位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人物。他依靠自身的刻苦努力,从一个边疆小农成长为著名的律师、国会议员,直至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成功地恢复了国家统一,废除了罪恶的黑奴制度。他的巨大功业、高尚品格,以及他从社会底层攀登上权力峰颠的经历,已经被渲染成“美国神话”的一种象征。
一、在劳动中成长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哈丁县霍金维尔一幢简陋的小木屋中,祖上都是靠辛勤劳作谋生的边疆小农。1830年定居于伊利诺斯州梅肯县。9岁那年,林肯的生母患“奶毒症”去世了,继母萨莉·布什是一位善良开明的女性,对小林肯充满爱心,经常鼓励他读书上进,做一个有用之人。林肯是在劳动和读书中长大的。大约5岁那年,他就跟着大人下地干活了。十五六岁时,他已长成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耕耘、伐木、外出打工,几乎样样活计都在行,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摔跤手,乡邻们都愿意雇他工作。
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林肯自幼就酷爱读书学习,并且一生乐此不疲。“他把书塞进衬衣,裤兜里装满玉米饼就下地去了。中午坐在树下边读书边吃饭。晚上在家中把椅子朝烟囱一放,就靠着墙读起来。”①这一时期,他极其认真地阅读了在当地能借到的所有的书,其中不乏一些颇有启迪价值的书籍(如《天路历程》、《华盛顿生平》、《伊索寓言》、《合众国历史》、《哈姆雷特》等)。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塞到了他那纯洁的心灵之中,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1827年,林肯受雇去特罗伊镇渡口工作,不久便学会了驾船。1828年,19岁的林肯受雇为他人运送一船货物。林肯与另一位青年驾着自制的平底船顺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而下,抵达当时西部的商业中心——新奥尔良。这是林肯第一次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领略了城市的风光和生活方式。虽然对外面的世界还不甚了解,但他却渴望到这个崭新的天地中去自由地闯荡。
1831年,父亲迁居到了柯尔斯县。林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遂开始独立生活。同年,他受雇再次去新奥尔良,但感受却与上次大相径庭。在这里,他目睹了贩卖黑人奴隶的悲惨场景,心灵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剧烈的震撼。“他的心在滴血,不再说话了,陷入了痛苦的无言之中——就是在这次旅行中,林肯形成了他对奴隶制的看法。”②
二、政治与婚恋
1831年7月,林肯来到伊利诺斯州小镇新萨勒姆为别人经营店铺。由于他办事公道,诚信无欺,很快成了当地青年的楷模。
1832年春天,林肯的店铺倒闭了。从这时起,他决定正式投身于政治活动。3月9日,林肯在《桑加蒙报》上发表文章,宣布参加州议员竞选,其竞选纲领是:改革内政、兴办教育、改善航运以促进贸易、限制利率和争取妇女选举权等。
仔细观察林肯这一时期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言论,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特点:与那些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的政客不同,林肯所谈的都是自己明了并能为普通民众带来福利的事情。同时他的演说风格也基本形成:不仅言简意赅,浅显易懂,而且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幽默感和道德感召力。
就在这一年,林肯出任州民兵连长,参加了镇压印第安人起义的“黑鹰战争”。虽然仅历时3个月且未参加过战斗,但这次经历使他初步体验了战争和军事,对领导艺术的诸要素也有了一定理解。例如,懂得了如何团结部属,赢得他们的尊重;如何运用自己的长官地位为他们谋利益,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等。
7月下旬,林肯返回了新萨勒姆,此时距议会选举只有几天时间了。虽然最终落选,但初次竞选的经历使林肯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在两年后的州议会选举中,林肯有备而来。他根据选民心理的变化和两大政党之间的矛盾,制订了周密的竞选策略,有效地利用了辉格党的组织机构,在选民中广泛宣传游说。最终他以得票数第二当选为州议员。
1834年末,林肯赴万达利亚参加州议会。会议期间,林肯参加了公共帐目与支出委员会的工作,并提出了4项议案。总的来看,林肯此时期在政治上属于辉格党,其观点也受到该党领袖亨利·克莱的影响,主张加大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力度,实行保护关税,加强防务等。在当时人普遍关注的黑人奴隶制问题上,他的主张也是温和的:认为奴隶制是错误的,但反对激进的废奴主张③。
克莱对林肯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真正对林肯发生深刻持久影响的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博大精深的民主主义理论对林肯的思想和人生道路影响至深,可以说,林肯一生所遵奉的原则与杰斐逊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自首次入选州议会后,林肯连任四届,并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此期间,林肯刻苦攻读法律。1836年,他非常轻松地通过了律师业务考试,拿到了律师执照。1837年,林肯迁居斯普林菲尔德,成为一位专职的律师和政治家。
然而,林肯此时期在经商和个人生活方面却颇不顺利:1833年,他的第二次经商活动又告失败,并欠下了一笔巨债;1835年,林肯的热恋情人安娜·拉特利基患急症突然去世。这场变故几乎使林肯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1839年,林肯在一次大型舞会上邂逅了玛丽小姐。玛丽·托德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辈中有人当过州长和联邦政府部长,父亲是一位殷实的商人,时任肯塔基银行行长④。由于受过贵族式的严格教育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玛丽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她曾不只一次地宣称:她要嫁给一个会成为美国总统的人⑤。在经历了一番风风雨雨之后,1842年11月4日,林肯与玛丽举行了婚礼。
这是两个在身世、外貌和秉性等方面都迥然不同的人物。一些史学家认为:在所有的美国第一夫人中,玛丽的脾气最为古怪暴躁,与她结合是林肯的个人悲剧。但笔者却认为:虽然家庭生活中时有矛盾冲突,但对于林肯的政治生涯来讲,这一婚烟还是很有裨益的。玛丽受过良好的教育,其家庭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这有利于林肯在政界的发展。另外,玛丽的一些特长和特殊品格(如擅长交际,目光敏锐,果敢自信,有强烈的政治野心等)还弥补了林肯的某些缺陷。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由于在家中得不到足够的温暖,林肯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政治活动上,并试图用这种方式更好地为自己的同胞服务。
三、走向白宫
林肯前半生政治生涯的高峰是1846年当选国会众议员。次年,他携夫人抵达华盛顿,出席第30届国会。
此时墨西哥战争已经爆发一年多了,美军“战绩”显赫,国内的反对呼声日渐平息。但林肯凭借良知感到:这是一场侵略战争,是民主党人策划发动的,旨在扩张奴隶制的区域⑥。因此,他在众院对这场战争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在1848年1月的一次演说中,林肯用雄辩的语言指出:政府发动侵墨战争是毫无必要的违宪的⑦。
在国会众院,林肯先后在邮政局、邮路委员会和陆军部经费委员会中供过职。虽是初进国会,但他在重大问题上很少隐瞒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处理有关任命、抚恤和民众请愿等问题时,林肯总是积极表态;在改善交通、关税以及新领地的奴隶制问题上,他时常与总统唱反调,主张由国家资助改善交通,反对降低关税,要求在哥伦比亚特区废除奴隶贸易;为了防止奴隶制扩散到侵墨战争夺得的土地上去,他曾40次投票赞成通过《威尔莫特附加条款》。
1849年林肯从国会卸任。从此时直至1854年,林肯蛰居家乡小镇,一方面潜心律师业务,养妻教子,一方面全神贯注地认真思索,埋头苦读,积极地充实完善自我,为重返政坛而苦苦地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素养都大大提高。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返乡的五年是“林肯通过思考与大量的研究为自己迎接伟大生活航程进行准备的阶段”⑧。
1854年3月,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这等于取消了“密苏里妥协案”,而把整个西部开放给奴隶制度。这一事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扩张奴隶制度的狂潮。
为了反击这股逆流,林肯毅然重返政坛。同年10月,他发表了《皮奥里亚演说》,对该法案和奴隶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批判。林肯向全国发出呼吁:“密苏里妥协案必须恢复;为了联邦的缘故必须恢复。”⑨
在奴隶制问题上,此时期林肯虽然仍主张逐步废奴,即限制奴隶制扩张,实行赎买政策,但他已经把反对奴隶制与维护联邦和民主共和原则等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并认为黑人奴隶制与自由劳动制度是不可能长期共存下去的。
1856年,林肯停止了犹疑观望,加入了新成立的共和党。5月29日,他在布鲁明顿共和党大会上发表演说,尖锐地指出:有人正打着奴隶制的旗帜破坏《独立宣言》的神圣原则,为此他们不惜使用卑鄙的手段,甚至暴力。最后他大声疾呼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要对南方的分裂分子说,我们绝不破坏统一,而你们也不能”B10。
1857年,全国围绕“司各脱判决案”展开激烈的斗争,林肯认为自己必须代表共和党人公开表态。6月26日,他在斯普林菲尔德发表演说,坚决反对最高法院的判决,并对首席法官坦尼歪曲《独立宣言》重要原则的言论给予了无情批判。
1858年,伊利诺斯共和党人一致推举林肯为国会参议员候选人,与民主党的候选人史蒂芬·道格拉斯竞争。在接受提名时,林肯发表了著名的“裂屋演说”,严正指出:“‘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或半自由状态。我不希望联邦解体,不希望房子倒塌,但我的确希望它结束分裂。”B11
在与道格拉斯进行的大辩论中,林肯猛烈抨击了他的“人民主权论”,指出这一主张只能导致国家分裂。他还详细阐明了奴隶制度的罪恶和限制其扩张的必要性。
由于选区划分不公平,林肯在此次竞选中失败。但林肯认为自己是大辩论的胜利者,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反观民主党人,由于对道格拉斯的“人民主权论”看法不同而发生了重大分裂。对于林肯来说,这就是未来胜利的先兆。
果然,林肯不久就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共和党的全力支持下,他终于赢得了1860年大选的胜利,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四、战争岁月
1861年3月4日,林肯在华盛顿宣誓就任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他诚恳地呼吁国人保持克制,共同创建联邦的美好家园。他动情地讲到:“南部诸州人民似乎担心,如果共和党政府执政,他们的财产、和平和个人安全将受到威胁。这种担心从来就是毫无根据的。……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蓄奴州的奴隶制度。……我恨不能一直说下去,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一定不要成为敌人。”B12
林肯说这番话时心情是很复杂的,当时联邦正面临解体的危险。不久,叛乱集团在里士满成立了“南部诸州同盟”,向联邦猖狂进攻,而北方不仅毫无准备,政治上也处于涣散软弱状态。此时,林肯卓越的政治素养和巨大人格魅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把北方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联邦的旗帜之下,不屈不挠,指引联邦的航船向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战争早期,军事形势对北方极为不利,联邦军在战场上屡遭败绩,叛军节节进逼,甚至直接威胁到了首都的安全。同时,林肯的家庭也发生了悲剧,三子威廉突然患病去世,玛丽的精神受到严重的刺激。
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林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方面积极慎重地选拔将帅,组建训练军队,对南部实施军事打击,并全面封锁其港口;另一方面,冷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防止局势复杂化。对弗里芒特擅自废奴事件和“特伦特号事件”的处理是其中的典型事例。林肯的指导思想是:战争的目的是恢复统一,为了集中力量镇压叛乱,联邦不能同时卷入其他争斗。
到1862年夏季,局势变得更加糟糕,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益显露。这使林肯认识到,不宣布废奴既压抑了广大黑人参战的积极性,而且在客观上加强了南方的军事、经济力量,并有可能导致国际环境的恶化。1862年9月22日,“预告性的”《解放宣言》发布,它警告叛乱诸州,如果不停止叛乱,联邦将解放他们的黑奴。次年1月1日,林肯签署了正式的《解放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地区的奴隶制,获得自由的黑人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时期,林肯政府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断然措施。例如:颁布《宅地法》;暂时停止人身保护法;征收累进所得税;颁布征兵法;任命“常胜将军”格兰特为军事统帅。
此后战况逐渐好转。在取得一系列胜利的基础上,从1863年夏季起,联邦军队展开反攻,先后在葛底斯堡、维克斯堡、查塔努加、怀尔德尼斯和斯波齐尔韦尼亚等战役中重创敌军,从而牢牢地控制了战争主动权。
1863年11月,林肯主持了葛底斯堡烈士公墓的落成仪式,并发表了流芳千古的著名演说。这篇短短的演说词所表达的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力量,同时指明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它要求人们遵奉《独立宣言》的重要原则,持之以恒地为人类文明昌盛而奋斗。
在1864年的总统选举中,林肯以明显优势再度获胜。然而此时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国会中获得通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废奴措施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在林肯的大力推动和巧妙斡旋下,1865年1月31日,该修正案终于被国会批准了。
3月4日,在迎接胜利的欢庆声中,林肯的第二次就职典礼在国会大厦举行。在就职演说中,林肯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根源和联邦事业的正义性,同时呼吁实现全民族和解。他在结束语中讲道:“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一切人抱宽容态度;对正义坚定不移,因为上帝让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事业,包扎好国家的伤口;关怀那些负担起战争重担的人,关怀他们的孤儿寡妇,凡是可以在我们人民之间,在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方面带来和保持公正持久和平的一切事情,我们都要去做。”B13
4月9日,南军主帅罗伯特·李在阿波马托克斯县向联邦军投降。至此,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结束了。5天后,林肯在福特剧院被一个狂热的亲南方分子杀害了,享年56岁。
①卡尔·桑德堡:《亚伯拉罕·林肯——草原与战争年代》,纽约1954年英文版,第13页。
②③⑥B10詹姆斯·多尔蒂:《亚伯拉罕·林肯》,纽约1943年英文版,第30、46、59、75页。
④⑦威廉·H·赫恩登:《赫恩登与林肯的生活》,纽约1930年英文版,第164、221页。
⑤理查德·N·卡伦特:《无人了解的林肯》,纽约1958年英文版,第43页。
⑧迈克尔·伯林盖姆:《林肯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生活》,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⑨《林肯选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5页。
B11理查德·N·卡伦特:《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思想》,纽约1987年英文版,第94~95页。
B12B13查尔斯·W·埃里奥特主编:《美国历史文件集》,纽约1910年英文版,第313~323、424~425页
(作者单位:山东师大历史系)
责任编辑:倪金荣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