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突破
伍洪
摘要:金融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扶贫的实施意义,然后提出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困境,如商业银行业务重点偏离农村、财政支持不足、农业保险滞后、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金融产品特色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影响当前金融扶贫的重要问题。在分析问题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尽快从困境中突围,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农村 金融扶贫 困境突破 发展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三农建设离不开金融扶贫的支持,同时这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金融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进而使农村金融扶贫工作陷入困境。如何尽快从困境中突围,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者切实需要面对的问题。农村金融扶贫任重道远,通过金融创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1 金融扶贫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农民收入
金融扶贫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收入的增加仅仅依靠土地劳动已经很难实现,这就需要农民进一步拓展投资途径,通过合理投资带动经济收益的增长。当前,农民收入普遍处于偏低水平,因此缺少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而金融扶贫活动的开展,能够给予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支持,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正常运转,才能实现农民增收。
1.2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当前,不少农村经济项目发展前景很好,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搁置不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困扰,农村金融的实际供给能效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很大距离。由于资金供应不足,造成不少农村资源难以高效开发利用,农业项目发展進度缓慢,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金融扶贫的开展有利于项目资金的匹配,优化金融供应,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1.3统筹城乡发展
金融扶贫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经济体制带来的发展弊端,改变一直以来以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带来积极影响。通过金融扶贫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消除二元体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展新途径,这些都是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
2 农村金融扶贫的发展困境
2.1商业银行重心向城市和大项目转移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以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为主,这两大银行也是发展农村金融、实施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但是随着银行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业务也在持续转型中,这些银行县域网点不断增加,但是农村服务网点、服务项目并未增长,其工作重点逐渐向大型企业、大型经济项目转移,主要业务范围逐渐向城市区域集中。这就造成农村银行业务更新缓慢,金融服务环境相对滞后、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
2.2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缺乏财政支持,与扶贫需求相比,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财政支持相对有限,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力度不足,而且金融扶贫门槛较高,这就使不少有资金需求的农民被拒之门外,难以获得及时的金融帮扶,限制了农民创业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忽视农村金融扶持作用,未能及时制定财税倾斜政策,相关预算有限,最终导致扶贫资金难以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2.3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保险一直是金融经济的一大弱项,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造成金融扶贫发展缓慢。农业本身就有高风险特点,但是由于保险意识不足,多数农民都没有购置农业保险,这就造成金融扶贫风险概率进一步增加,一旦发生风险,金融扶贫资金也将遭受重大损失。从这一点来看,农业保险覆盖不全已经成为制约金融扶贫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抑制了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2.4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
金融扶贫之所以难以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机制。良好的信用担保有利于金融扶贫的深入推进。农民本身抵押资源不足,尤其是在担保方面途径狭隘,银行为了提高信贷安全性,会刻意减少针对农业方面的信贷倾斜,尤其当前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这就为农民征信以及担保造成了严重困扰。由于担保机制不足,农村信贷难度进一步增加,金融扶贫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2.5金融产品特色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需要体现在产品创新中,在金融产品设计上突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以此有效控制金融扶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当前,在农村金融产品设计中创新活力不足,产品特色不足,特征不够鲜明,与农民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由于农村金融产品缺乏特色,进而导致供需脱节问题日益严重。农民难以获得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银行产品推广成效不理想,这样的产品设计最终导致金融扶贫步伐迟滞,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3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突围策略
3.1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
金融扶贫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创新性项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首先以金融创新为先导,实现农户、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协调联动,以此形成良性金融互动。通过金融扶贫促进区域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以产业化发展为主导,构建区域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强农业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金融杠杆实现风险对冲。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的产出,从而使价格保持在稳定状态,促进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的脚步,真正实现农村小康。金融扶贫工程的开展能够多方整合资源,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金融资本,使金融市场更加活跃。明确金融扶贫指导思想,才能有效促进农村金融工作的长效发展,成为农民走向富裕的桥梁。
3.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金融扶贫的开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农村扶贫工作提起高度重视,将金融扶贫作为工作切入点,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的积极性,增加扶贫资金供应,从而满足发展农业积极的资金需求。只有切实到位的金融支持才能将农村经济“扶上马”再“送一程”,提高农村扶贫能效,促进更多金融扶贫项目顺利启动。
根据县域金融发展特点,在贫困农村逐步构建要素交易体系,如农村三权、大宗农产品交易等,通过市场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规模抗风险,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构型,完善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扶贫要素市场化运作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理念的完善,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抵押、担保机制,更新金融扶贫业务,通过政策性支持提高金融扶贫能效。
3.3完善农业保险建设
金融扶贫并非一项股利项目,需要多重资源和配套措施才能顺利推进,农业保险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弱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农业保险的发展,与保险机构合作加快农业保险项目建设,为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必要的保险保障机制,分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实现农民风险的有效转移。有效的保险措施能够拓展農民的投资渠道,农民对于金融扶贫的支持也会更积极,并成为金融扶贫的受益者。
3.4发展信用担保体系
结合农村金融扶贫发展实际,构建起完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培育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规范化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担保服务。在担保机制的运作下,金融机构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增加农业资金投放量,降低农民信贷门槛,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避免农民由于担保不足而被排除在金融扶贫服务之外。信用担保机制的建立需要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尤其是充分发挥农村“相邻”“熟人”等关系网作用,推进金融扶贫向纵深方向发展。
3.5彰显金融产品特色
金融扶贫成效取决于金融产品的创新质量。从当前金融扶贫运作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基于此,在后续工作开展中,金融产品设计要与金融扶贫相结合,注重农民及农村经济金融需求特点,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针对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需要,为广大农民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尤其需要关注农业生产建设的季节性和分散性特点,在金融产品设计上不断优化完善,通过小额度、高频次的人性化金融产品彰显扶贫金融特色,为广大农民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扶贫产品。
3.6注重金融扶贫资源整合
扶贫资源的有机整合是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核心主旨在于将农村区域的多重资源进行整合,如扶贫资金、财政支持、土地、企业等社会资源,从而为金融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实现模块化发展。在相关模块体系中,地方政府要对区域内有效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整合,对农户整体资产及负债进行评估,从而对整体金融环境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资金调整,构建起产业基金链,从而实现金融扶贫中与金融机构的有序合作。同时当地政府还要积极调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鼓励其主动参与到扶贫工程当中,从而实现金融扶贫互联互通的高效发展格局。
金融扶贫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实现金融、行政、经济多元促进趋势,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扶贫实现国家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缩小二元经济带来的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及时、更到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丽,张丽明.河北省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问题及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4(7):215- 219.
[2] 王颖.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新经济,2016(30):11- 12.
[3] 董红梅.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J].智富时代,2017(4):46.
摘要:金融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扶贫的实施意义,然后提出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困境,如商业银行业务重点偏离农村、财政支持不足、农业保险滞后、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金融产品特色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影响当前金融扶贫的重要问题。在分析问题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尽快从困境中突围,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农村 金融扶贫 困境突破 发展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三农建设离不开金融扶贫的支持,同时这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金融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进而使农村金融扶贫工作陷入困境。如何尽快从困境中突围,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者切实需要面对的问题。农村金融扶贫任重道远,通过金融创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1 金融扶贫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农民收入
金融扶贫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收入的增加仅仅依靠土地劳动已经很难实现,这就需要农民进一步拓展投资途径,通过合理投资带动经济收益的增长。当前,农民收入普遍处于偏低水平,因此缺少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而金融扶贫活动的开展,能够给予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支持,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正常运转,才能实现农民增收。
1.2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当前,不少农村经济项目发展前景很好,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搁置不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困扰,农村金融的实际供给能效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很大距离。由于资金供应不足,造成不少农村资源难以高效开发利用,农业项目发展進度缓慢,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金融扶贫的开展有利于项目资金的匹配,优化金融供应,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1.3统筹城乡发展
金融扶贫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经济体制带来的发展弊端,改变一直以来以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带来积极影响。通过金融扶贫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消除二元体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展新途径,这些都是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
2 农村金融扶贫的发展困境
2.1商业银行重心向城市和大项目转移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以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为主,这两大银行也是发展农村金融、实施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但是随着银行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业务也在持续转型中,这些银行县域网点不断增加,但是农村服务网点、服务项目并未增长,其工作重点逐渐向大型企业、大型经济项目转移,主要业务范围逐渐向城市区域集中。这就造成农村银行业务更新缓慢,金融服务环境相对滞后、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
2.2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缺乏财政支持,与扶贫需求相比,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财政支持相对有限,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力度不足,而且金融扶贫门槛较高,这就使不少有资金需求的农民被拒之门外,难以获得及时的金融帮扶,限制了农民创业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忽视农村金融扶持作用,未能及时制定财税倾斜政策,相关预算有限,最终导致扶贫资金难以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2.3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保险一直是金融经济的一大弱项,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造成金融扶贫发展缓慢。农业本身就有高风险特点,但是由于保险意识不足,多数农民都没有购置农业保险,这就造成金融扶贫风险概率进一步增加,一旦发生风险,金融扶贫资金也将遭受重大损失。从这一点来看,农业保险覆盖不全已经成为制约金融扶贫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抑制了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2.4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
金融扶贫之所以难以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机制。良好的信用担保有利于金融扶贫的深入推进。农民本身抵押资源不足,尤其是在担保方面途径狭隘,银行为了提高信贷安全性,会刻意减少针对农业方面的信贷倾斜,尤其当前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这就为农民征信以及担保造成了严重困扰。由于担保机制不足,农村信贷难度进一步增加,金融扶贫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2.5金融产品特色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需要体现在产品创新中,在金融产品设计上突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以此有效控制金融扶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当前,在农村金融产品设计中创新活力不足,产品特色不足,特征不够鲜明,与农民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由于农村金融产品缺乏特色,进而导致供需脱节问题日益严重。农民难以获得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银行产品推广成效不理想,这样的产品设计最终导致金融扶贫步伐迟滞,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3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突围策略
3.1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
金融扶贫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创新性项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首先以金融创新为先导,实现农户、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协调联动,以此形成良性金融互动。通过金融扶贫促进区域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以产业化发展为主导,构建区域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强农业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金融杠杆实现风险对冲。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的产出,从而使价格保持在稳定状态,促进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的脚步,真正实现农村小康。金融扶贫工程的开展能够多方整合资源,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金融资本,使金融市场更加活跃。明确金融扶贫指导思想,才能有效促进农村金融工作的长效发展,成为农民走向富裕的桥梁。
3.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金融扶贫的开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农村扶贫工作提起高度重视,将金融扶贫作为工作切入点,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的积极性,增加扶贫资金供应,从而满足发展农业积极的资金需求。只有切实到位的金融支持才能将农村经济“扶上马”再“送一程”,提高农村扶贫能效,促进更多金融扶贫项目顺利启动。
根据县域金融发展特点,在贫困农村逐步构建要素交易体系,如农村三权、大宗农产品交易等,通过市场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规模抗风险,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构型,完善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扶贫要素市场化运作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理念的完善,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抵押、担保机制,更新金融扶贫业务,通过政策性支持提高金融扶贫能效。
3.3完善农业保险建设
金融扶贫并非一项股利项目,需要多重资源和配套措施才能顺利推进,农业保险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弱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农业保险的发展,与保险机构合作加快农业保险项目建设,为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必要的保险保障机制,分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实现农民风险的有效转移。有效的保险措施能够拓展農民的投资渠道,农民对于金融扶贫的支持也会更积极,并成为金融扶贫的受益者。
3.4发展信用担保体系
结合农村金融扶贫发展实际,构建起完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培育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规范化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担保服务。在担保机制的运作下,金融机构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增加农业资金投放量,降低农民信贷门槛,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避免农民由于担保不足而被排除在金融扶贫服务之外。信用担保机制的建立需要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尤其是充分发挥农村“相邻”“熟人”等关系网作用,推进金融扶贫向纵深方向发展。
3.5彰显金融产品特色
金融扶贫成效取决于金融产品的创新质量。从当前金融扶贫运作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基于此,在后续工作开展中,金融产品设计要与金融扶贫相结合,注重农民及农村经济金融需求特点,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针对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需要,为广大农民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尤其需要关注农业生产建设的季节性和分散性特点,在金融产品设计上不断优化完善,通过小额度、高频次的人性化金融产品彰显扶贫金融特色,为广大农民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扶贫产品。
3.6注重金融扶贫资源整合
扶贫资源的有机整合是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核心主旨在于将农村区域的多重资源进行整合,如扶贫资金、财政支持、土地、企业等社会资源,从而为金融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实现模块化发展。在相关模块体系中,地方政府要对区域内有效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整合,对农户整体资产及负债进行评估,从而对整体金融环境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资金调整,构建起产业基金链,从而实现金融扶贫中与金融机构的有序合作。同时当地政府还要积极调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鼓励其主动参与到扶贫工程当中,从而实现金融扶贫互联互通的高效发展格局。
金融扶贫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实现金融、行政、经济多元促进趋势,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扶贫实现国家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缩小二元经济带来的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及时、更到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丽,张丽明.河北省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问题及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4(7):215- 219.
[2] 王颖.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新经济,2016(30):11- 12.
[3] 董红梅.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J].智富时代,201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