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大利统一》一课的教与学

赵利剑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研究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传统教学观下的备课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其弊端是见书不见人,忽视学生的基本状况。而" 素质教育"的灵魂即"以人为本",这体现在备课环节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如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准和知识储备)出发,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有权力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整或增减,而不应被现行教材束缚手脚。笔者所在的北京四中,是市重点中学之一,学生起点较高,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已被以往的教学所印证。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学,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典型的历史事例及人物为素材,对学生进行能力及情感的训练和培养,而完全不必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史实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平均分配教学时间。
"德意志统一"是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一个子目,按规定,应同"意大利统一"
这一子目置于一节课中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考虑到"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基本属于
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中的同一类型事件,而"德意志统一"更具典型意义,因此笔者决定采用"范例教学"这一模式,在一节课中集中力量对其进行较为充分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同类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迁移到"意大利统一"的学习中,课后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从而完成"范例教学"所追求的"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笔者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又注意将每部分较为细致地分为几个方面,如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可分为原因---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政治分裂状况的阻碍,核心---普鲁士,条件---实力强大、民族单一、决心坚定等;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可分为领袖---俾斯麦,政策---"铁血政策",步骤---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等;德意志统一的影响则可分为积极作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改变欧洲政治格局,消极作用---封建残余浓厚、富于侵略性等。这可以使学生首先对"德意志统一"这一个别事件有较清晰全面的理解。在每一部分的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将上述因素进行概括提炼,学生可基本掌握学习同类事件的有关方法。课后再通过预先设计的自学提纲完成对"意大利统一"这一事件的学习,即可完成这次"范例教学"的过程。无论哪一学科进行素质教育,都离不开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其一,本科目应该使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其二,用哪些恰当的方法训练学生具备这些素质?其实,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如果离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而谈素质教育,必然无的放矢,是徒劳无益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所谓理智,即学生应该初步具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并依据历史对象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来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对象的历史思维能力。所谓情感,指的是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端正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出于上述想法,笔者为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能力方面: ( 1)通过对德意志统一发生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 3)通过引导学生对意大利统一的自主学习,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杰出人物同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
高中学生正在逐渐走向成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充分的自信,渴望将来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不可避免地会对一些拥有突出才干的历史人物产生敬佩,甚至会进行模仿。因此历史课上所涉及的一些重要人物,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学生对杰出人物和历史条件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往往容易忽略,而这恰恰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节课中,笔者力图突出俾斯麦的个人才干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阐明"时势"与"英雄"的关系,力争使学生对将来怎样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所帮助。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生活动,应以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为主,不能单纯追求提问的数量而不顾及质量。
根据上述想法和既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在简要分析了德意志统一的原因和条件后,将重点放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上,为突出重点而适当补充了一些典型材料(如"埃姆斯急电"事件),并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置于德意志统一的每一步骤中。实录一:普、奥对丹麦的战争师:俾斯麦在对丹麦战争中,为什么一定要和奥地利联合出兵?生1:可以给奥地利造成假象,使它不至于对普鲁士的意图(领导统一德意志)产生怀疑。否则有可能招致奥地利的干涉。生2:普鲁士拉上自己的德意志兄弟奥地利共同对丹麦作战,可以唤起日耳曼人的民族意识,为日后的统一准备条件。生3:可以刺探奥地利的军事虚实,为今后对奥地利开战作准备。师:(总结)以军事实力而言,普鲁士单独对丹麦作战稳操胜券,但会招致奥地利的猜忌干涉。为避免麻烦,俾斯麦干脆拉上奥地利一起出兵,共同瓜分战利品。但荷尔斯泰因与奥地利本土并不接壤,很难有效控制。倒是离普鲁士更近一些,北方还有刚被普鲁士吞并的石勒苏益格。可见,俾斯麦在对丹麦作战时,已经为下一步对奥地利的战争作准备了。实录二:普奥战争师:在取得萨多瓦会战胜利后,俾斯麦为何不乘胜追击,而同奥地利讲和?生1:如果普鲁士继续追击,它与奥地利的关系势必会彻底破裂,奥地利有可能联合其他国家,如法国,共同对付普鲁士,德意志统一的进程将会减慢。生2:如果普鲁士彻底吞并奥地利,它在欧洲就会变得异常强大,又会引起一些不希望德意志统一的国家,如法国的干涉。而普鲁士此时尽管取得了萨多瓦会战的胜利,但毕竟自己也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很难对付外来的压力。生3:在普鲁士的四周,还有很多散沙状的小邦需要统一。而奥地利毕竟是个大国、强国,如果普鲁士一口把它吃掉,有可能把肚皮撑破。它应该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把奥地利放在一边,先统一其他小邦,再解决奥地利问题。生4:奥地利国内民族矛盾尖锐,如果普鲁士把它强拉进来,等于继承了这笔"遗产",会增添无穷无尽的麻烦。
生5:占领维也纳不一定意味着奥地利的崩溃,历史上有很多欧洲国家的首都经常被攻占,但没有任何作用(指这个国家不会灭亡)。俾斯麦不占领维也纳,打赢萨多瓦会战已经足以对奥地利起到震慑作用了。
师:(总结)俾斯麦认为,萨多瓦会战已使普鲁士取得决定性胜利,排除奥地利干扰统一的目的已经达到。如穷追猛打,战争势必拖延,可能导致法国干涉,使问题复杂化。即便奥地利被普鲁士吞并,也会给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增添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俾斯麦认为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德意志的统一,特别是要保持统一后德意志的安定,必须排除奥地利。这充分体现了俾斯麦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政治家的高明之处:只依据理智,按照现实所提供的可能性来行事,而不掺杂感情色彩。更有甚者,俾斯麦此时已经在为对法战争考虑,如果乘胜即收,给奥地利留下颜面,就有可能使奥地利在对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更体现出俾斯麦的远见。
实录三:小结
师:应如何评价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有人指责这个政策"穷兵黩武",这个评价是否很公正?
生1:这个政策虽然听起来挺血腥,但是俾斯麦打的每一场战争都是有道理的,而且他在打败奥地利后没有乘胜追击,说明他不是"穷兵黩武",不太好战。
生2: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用来统一德意志的,当时除了这个办法以外,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完成统一。
师:(总结)这种政策听起来充满血腥,但它主要是为德意志的统一服务,其矛头所指向的是德意志统一的敌人。而德意志的统一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进步,因此铁血政策是积极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也充分发挥了自己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为德意志的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见,具有杰出才干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当然必须是在时代发展的需要之下起作用。这个政策有没有需要否定的因素?生:它使统一之后的德国特别富有侵略性,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不断侵略扩张,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灾难。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这些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问题链",可以把学生置于相应的历史情景中,既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又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俾斯麦杰出的个人才干,这就为评价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在一定的条件下杰出历史人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时势造英雄"这一基本历史观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两点论、重点论)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对《意大利统一》的学习,主要是以采取学生自学为主,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处理的。《意大利统一》自学提纲1痹亩敛牧:1848年,庇蒙特(即撒丁)、托斯坎那和教皇辖地间建立了关税同盟,工商业逐渐活跃。50-60年代,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涨形势。在北部的庇蒙特、伦巴底、托斯坎那等地区,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企业日渐增多,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在这期间,棉织品的产量增加了三倍,毛织品产量增加了二倍,丝织品产量增加了一倍。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开始建立。---引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请思考:这段材料与教材92页地图所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何联系?2蹦闳衔意大利的统一有哪些重要步骤?每一步分别取得怎样的成果?3奔永锊ǖ谠谡剂炷遣焕账购,没有成立共和国,而将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导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有人认为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软弱性的体现。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4币獯罄的统一与德意志的统一在背景、过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德意志的政治分裂图德意志关税同盟、特点及影响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5北窘谒涉及的四位重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林肯、俾斯麦和加富尔分别是哪个阶层的政治代表?
他们的活动有何共同点?据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6北窘谒学习的19世纪60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在方式上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何区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越来越多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但不能不分所教授内容的差别,也不论是否必要,简单地在课堂上推而广之。笔者以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归根结底只能对教学起辅助作用,必须对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仔细推敲,绝不能为用而用,画蛇添足。例如,计算机软件的优越性在于其动感、直观的特点,可用于表现较为复杂的历史过程。因此,我在这节课中使用了多幅经动画效果处理的史图,既可使学生对德意志统一的脉络有清晰的了解,又可为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提供素材。如通过对比
"德意志的政治分裂"图和"德意志关税同盟"图,可使学生对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反差有深刻的感性理解,便于学生对德意志统一的原因---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呼唤政治统一的理解。又如通过观察普法战争前欧洲政区图,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中,拿破仑三世不愿让普鲁士王室成员出任西班牙国王。


在讲解"德意志统一的影响"这一内容时,笔者使用了油画《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通过让学生观察油画,再配以精心设计的语言,使学生对德意志统一的消极影响---军国主义加强,产生一些感性认识。
实录四:
师:这是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继承德意志帝国皇位的情景。台阶下这些德意志各邦的君主正在向他们的新君宣誓效忠。这些君主无一例外,统一身着军服,并高举他们的佩刀。整个镜厅一片刀光剑影。这个场景似乎在向世人宣告:将来在世界战争灾难制造者的名单上,德国将占有显赫的位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笔者主要探索了范例教学模式,强调和运用了"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获益匪浅。笔者认为,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基本原则,必定会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作者单位:北京四中)责任编辑:彭莘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