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下语文教学的瓶颈分析

    常铖

    摘 要:中高职贯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基础课程作用虽不容忽视,但在新形势下却遭遇了新的瓶颈,本文试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其遇到的困境。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语文教学;瓶颈

    一、中高职贯通的含义和意义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而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和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如何顺利地实现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中高职贯通”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教育贯通与衔接成为当前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实施中高职贯通模式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上海更是制定出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出了上海在未来十年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一定要为上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上海市教委从2010年起, 开展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

    2011年8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19 号文件),该文件结合我国国情,对如何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提 出了诸多指导性的建议。

    中高职衔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与以往的“3+2”培养模式不同,不是简单地在三年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加上两年的高职教育,不是普通时间叠加式培养机制,而是人才培养方案从中职到高职的一体化设计,中职和高职的衔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的学制,微观的课程;又涵盖有形的教学式,无形的培养目标等等。这种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促进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不论对学生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它是中职教育的突破,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完善,是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中职教育突破瓶颈的一种新模式。中高职的有序衔接更注重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科学、合理及衔接中的教育“死角”,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入学伊始就循序渐进地了解这个职业,可以为高职教育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全人”。

    二、中高职贯通下语文教学的作用

    中、高职课程按其不同内容,一般可分四种: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课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目,不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认知的基本工具,而且是进行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

    (一)语文教学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语文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可以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语文是字、词、句、篇章的讲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类语文知识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内容都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相关知识,关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着人类进步的伟大光辉。中高职贯通下的语文教学可以顺应并遵循专业人才的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开展。语文教学在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上的培养对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说明高职教育在使学生掌握牢固技能基础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终身教育及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也要求对高职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发展负责。

    语文从来都是工具性、人文性以及思想性的有机统一,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到人的一生。语文课程是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中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继承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学会人际交往、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承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高职贯通模式语文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特点是高效,省时。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它涵盖了中高职语文、中高职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三个层面的内容,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展开,侧重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除了传统的阅读课文外,应穿插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内容。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与工具性,是一门综合类学科。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中高职贯通制学生的语文知识、写作能力和讲话水平达到与高职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础相适应的水平,提高其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为毕业后参加社会工作和从事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们在增强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升华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

    三、中高职贯通下语文教学遭遇的瓶颈

    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制造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发展型职业人,把素质教育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大都认为它与学好专业、找工作关系不大,因而没有兴趣。在中高职贯通的新形势下,语文的教学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瓶颈。

    (一)没有系统的中高职贯通语文教材

    中高职衔接教材开发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命题,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目前仍处于喊口号的阶段。目前还没有统一开发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相关教材,大部分试点院校都是利用相关专业的教师的力量自行开发校本教材用于教学。更有甚者干脆将本应衔接一体的中高职语文活生生地拆为两段,使用中职、高职、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教材,或者将本科教材减少一些篇幅使用,这些语文教材都不是为中高职贯通学生量身定做的,教材内容之间也没有内在联系,逻辑性差,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中职的语文教材,明显比高中的语文教材容易,但带有职业的特色,与大学语文或高职高专语文教材无连续性;而高中的语文教材虽与大学及高职高专教材有连续性,但对于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偏难,也体现不出特色。与中高职贯通学制体系不符,一片混乱。中高职语文教材的混乱现状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学生语文水平残次不齐,中、高职语文存在脱节现象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榜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对文化基础课程重视不够、要求偏低,很多学生的字词认读、段落朗读等语文基本能力都不过关;只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教学,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后,对语文课程非常吃力,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丧失学习信心,久而久之便自认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自卑感强,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在语文上学习日渐困难,高职院校也由此抱怨“中职学生素质差”,甚至导致部分高职院校不欢迎中职毕业生现象的产生。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语文课困难的问题反映出中高职语文语文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的存在反映了中、高职课程结构设计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中职教育按其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体系,文化基础课的安排遵循了“必要、够用”的原则;高职教育则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普通高专的思维惯性作用下,文化基础课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

    (三)教师队伍配置跟不上新形势

    由于中高职阶段相对独立,缺乏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思维,导致在语文教师队伍的配置上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从教学队伍上,往往中职老师负责前三年的语文课程教学,到了高职两年再换以高职语文老师,这样两种教学方式的更换固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收不同老师的教学特长,但是因为缺乏统一体系的中高职语文教材,中、高职语文老师往往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者脱节。语文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同“炒现饭“,会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也会是学生觉得语文课程的所学少之又少。语文教学内容的脱节更是会让本身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语文采取置之不理直至放弃的态度。从教学方法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语文都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这种教师单向讲授和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压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中高职贯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作为工具性、实用性、职业性、人文性相交融的文化基础课程在这一新形势下遭遇了新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尴尬局面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让语文教学真正服务于中高职贯通这一新形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学校教材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2]杨启亮.热爱语文:一种语文教学目的论的解释[J].语文教学研究,2003(1).

    [3]刘薇.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范,2012(4).

    [4]曾澧生.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5]马秋硕,刘铁,赵倩.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6]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7]蒋雪艳,付成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8]李学锋,曲克敏.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

    [9]梁建超,韦沁.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

    [10]仇锡屏.乐教乐学,打造高职魅力语文[J].文教资料,2011(33):25-26.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