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勒高夫史学研究特点探析

金志高
[关键词]雅克·勒高夫,年鉴学派,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4-0048-06
法國著名中世纪史家雅克·勒高夫是年鉴学派第三代史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年鉴-新史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其史学研究对法国乃至国际中世纪史学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①勒高夫的史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引领了“新史学”运动的发展,“勒高夫这类人物常处于争端的尖锐位置,以对抗史学界最保守的人物”。②他的史学研究深受早期年鉴史学范式的影响,在对年鉴传统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史学研究特点。国内外学界很早就有对勒高夫及其史学的相关研究,③但缺少对其史学研究特点的归纳总结。在梳理勒高夫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我们了解勒高夫史学研究的价值,也助于加深对年鉴学派和“新史学”运动的理解。一、文化-心态史的研究倾向
研究主题和对象选择上的文化-心态史倾向,是勒高夫史学研究的首要特点。在史学研究中,勒高夫更加偏爱诸如时间、空间、想象、梦、炼狱等文化-心态方面的对象。勒高夫认为新史学的特征首要表现为研究社会、文化和心态的趋势,人们的行为、举止、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史学研究的主题。④
勒高夫的文化-心态史研究倾向主要体现在其心态史(Histoire des mentalités)和想象史(lhistoire de limaginaire)的研究中。勒高夫对于心态的关注最早见于《中世纪商人和银行家》一书中,书中第三、四两章的标题即为“宗教与道德的态度”(lattitude religieuse et morale)与“文化角色”(le r?觝le culturel),而且在第三章中还有一节专门探讨了“商人心态”(la mentalité du marchand)。①勒高夫在回顾这本书时说道:“我尽所能地纳入外国著作……以求勾勒出商人的宗教、文化、和心态。”②《在中世纪:教会的时间与商人的时间》与《十四世纪“危机”中的劳动的时间:从中世纪时间到近代时间》是勒高夫心态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对中世纪教会、商人、劳动工人的时间观念以及他们对时间主导权的争夺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③前者被菲利普·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s)称为心态史研究的经典范例之一,“心态工具”(loutillage mental)、“世界观”(vision du monde)二词也都出现在这篇文章当中。④在《中世纪文明》中,勒高夫直接将最后一章命名为“心态,感觉和态度”(Mentalities, Sensibilities, and Attitudes),“心态工具”一词也经常出现在文中。⑤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勒高夫在多年后追述时仍不无遗憾地说:“我最大的遗憾之一,是必须牺牲最后这一部分的一半篇幅,因为书已经变得太厚了。而这部分在当时很可能是最新颖的。”⑥勒高夫对心态研究的重视和偏爱程度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勒高夫的研究重心又转向了想象史。1979年《年鉴》杂志第6期出版了专刊“各个社会中的想象”(Limaginaire des sociétés),勒高夫在其中发表了一篇评论杜比专著的名为《印欧式的三功能、历史与封建社会》的文章,随着“想象”一词由形容词向名词的转变,想象史也在新史学运动中获得了正式的地位。⑦在论文集《为了另一个中世纪》(Un Autre Moyen ?魦ge)的序言中,勒高夫写道:“要给中世纪想象史的研究带来一些坚实的基础。”⑧《炼狱的诞生》一般被认为是勒高夫心态史研究的代表作,其实它更偏向于想象史,对于勒高夫而言,炼狱本身就是一种有关信仰的意象,是其想象史研究的一个“样本”(une échantillon)。⑨1985年勒高夫将自己在1971至1985年间发表的19篇论文汇集成册命名为《中世纪的想象》出版,并按照奇迹、空间与时间、肉体、梦等主题将论文分类。勒高夫在书中写道:“我坚信,想象不仅将成为历史科学的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而且也将成为一般科学的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⑩
勒高夫的文化-心态史研究是对年鉴早期文化史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年鉴杂志的创办者们是心态史领域的早期开拓者,布洛赫的《国王的触摸》(Les Rois Thaumaturges,1924年)开启了年鉴心态史研究的先河,费佛尔的《马丁·路德的时运》和《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则奠定了心态史研究的基础。然而,文化史研究在以布罗代尔为首的第二代年鉴史家那里却受到了冷落,经济社会史成为研究的主流,心态史与其他形式的文化史被降格至年鉴事业的边缘。?1968年勒高夫等人接管《年鉴》杂志的编辑工作之后,他们重新恢复了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研究的传统,他们的关注点“不再置于地理学、经济学或人口统计学这些对人的自由附加外部限制的学科上,而转移到诸如人类学和符号学这类探索集体意识、价值、意义,并将人视为历史局势积极因素的学科之上”。?勒高夫文化-心态史研究是对布罗代尔以地理、结构为中心的解释模式的反叛,结果就是文化史取代经济和社会史的地位。?
此外,心态史和想象史也是勒高夫探索历史]变深层动力、打破传统史学束缚的工具。勒高夫指出,心态史研究的是日常生活层面的、非理性的、思想中的非个人内容,但这些看似习惯性的反映,却深深扎根于长期交混的思想体系之中。①虽然心态所反映的是历史当中“不合理”的一方面,但历史学家要从中找出“合理”的解释。心态和想象的工具性角色在勒高夫对想象史的论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一个社会的想象,即是到达这个社会的意识和历史]变的底层”;②“在研究想象这个范畴的同时,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出历史是被什么东西制造成的”。③心态史和想象史所具有的“模糊性”特征也使得它们成为打破传统史学思想和观念束缚、发展多元与自由新史学的有力工具,“如同心态这个词,想象这个词本身也显得具有某种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也授予它部分的认识论价值;因为这可让它勇敢冲撞界限,摆脱局限。这是一个具有解放意味的概念(unconcept libérateur),一项打开门窗的工具”。④从心态史到想象史,勒高夫的文化-心态史研究既是对早期年鉴学派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其发展新型史学的有力工具,其背后不变的是勒高夫对历史本质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探索。
二、对“总体史”与“长时段”思想的继承与变革
在研究理念上,勒高夫的史学研究也受到了年鉴学派“总体史”和“长时段”观念的影响,并在新形势下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念。
“总体史”思想是年鉴学派的主要史学贡献之一,布洛赫曾说道:“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⑤布罗代尔则使用了整体史(histoire globale)一词,“整体性并不是要写出完整的世界史(histoire totale du monde)……而只是当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时,一种有系统地超越局限的愿望”。⑥勒高夫对年鉴学派的总体史思想也持肯定态度,“任何形式的新史学都试图研究总体历史”,“新史学所表现的是整体地、总体的历史,它所要求的是史学全部领域的更新”。⑦但年鉴史家对于总体史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说布洛赫和费佛尔的总体史核心是人本主义,布罗代尔的“长时段-总体史”更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并具有结构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勒高夫的总体史则表现为“局部”的总体史。在研究理念方面,勒高夫倾向选择那些具有“整体化”的目标,“皮埃尔·都贝尔(Pierre Toubert)和我自己,我们都在尝试着在中世纪历史的背景下如城堡、贫穷、边缘化、劳动思想等等,来]示当今如何以适当的方法,以历史学家们所构建的一些全局性的目标步骤来实现完整史学的”。⑧在具体实践中,勒高夫认为“个案研究”(case studies)是研究全面历史的一种有效方式,“个案正是据以研讨全面的历史的标本”。⑨
勒高夫肯定总体史思想在认识论上的指导意义,不断开拓新的历史研究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对象和资料,同时也在方法论上进行了创新,他放弃了布罗代尔那种结构宏大的总体史,转而从具有“整体化”的概念或研究对象入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全面的历史,通过局部研究反映整体状况,这种研究并非历史的“碎化”,而是研究领域的“分化”。⑩
在《中世纪文明》中,勒高夫从时间、空间、物质文明以及心理、情感和生活态度等角度对西欧中世纪文明进行了整体性地考察。在《圣路易》一书中,他对13世纪法国以及基督教世界的典章制度、宗教仪规、教义、思想、军事、地理和人文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圣路易所生活时代的整体性考察,才能还原出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圣路易,“我想要撰寫的是一部圣路易的‘整体史”。?勒高夫的总体史思想在《炼狱的诞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探讨炼狱产生的原因时,勒高夫认为炼狱观念的出现源于人们思考模式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假设:这种思维逻辑转变与十二三世纪欧洲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①因此要想查明炼狱产生的原因,必须考察它产生时代的整体社会状况。“从这一点状现象出发,我试图解释所有与其有关的周围……也就是说,如只是停留在个体和局部而不关心它周围的情况,这个局部也是不会被澄清的。对于我来说,炼狱便是一个总体化的研究对象。”②
勒高夫的史学研究对于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也有所借鉴,对于长时段理论他评论道:“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否认,历史是经过长久的孵育期之后才被做出来的。这是‘长时段的意义之所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这是我信仰的一部分。”③但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并非完美无缺,对于结构和长时段的强调使得地理环境、气候等成为其史学研究中的主角,人类被排挤到历史的角落当中,“布罗代尔在广袤的空间与长时段的视野下,高高在上地注释着人类事务,付出的代价是倾向于贬低人类的重要性,将他们看作是‘人类昆虫”。④与布罗代尔不同的是,勒高夫认为可以将习俗、心态等当作历史的衡量标准,将技术、能源形势以及对社会的基本现象和问题所持的态度看作历史分期的依据。⑤在文化-心态史研究的基础上,勒高夫将“人”重新纳入历史当中,进而提出了“漫长的中世纪”观点。
早在《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书中,勒高夫就表现了他对“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这种传统的二分式历史分期法的怀疑,他认为所谓“文艺复兴时期”只不过是中世纪“一个杰出显著但表面的事件”(un évènement brillant mais superficiel)。⑥1977年,勒高夫在《为了另一个中世纪》中首次提出了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就是这漫长的中世纪,它从公元2或3世纪以来一直持续着,在从19世纪到今天的产业革命的一次次打击下——几次产业革命——才缓慢死去。这漫长的中世纪便是前工业社会的历史”。⑦在勒高夫看来,这个漫长的中世纪是一种深层的中世纪,是由各种交互影响的结构组成的体系,并且在日常习惯、信仰和心态等方面影响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诞生。“我们从中世纪继承了自己文化和心态的基督教基础——它在最不信仰宗教的人之中依旧存留,继承了乡村和城市的基本结构、重大的工艺进步、推理的方式、大学的框架……继承了对于劳动金钱、女人、爱情和死亡的永远矛盾的态度。”⑧因此,如果将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称为“地理-长时段”的话,那么勒高夫的长时段思想则是有思想文化色彩的“文化-心态”长时段。三、“古今倒错”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将产生于后代的观念用于前代的“古今倒错”法是勒高夫史学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特色。“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是史学领域长盛不衰的话题,布洛赫曾说过:“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⑨以布洛赫忠实学徒自居的勒高夫,对于布洛赫的过去与现在之间关系的论断也是持肯定态度,“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基本的研究取向”;“对我而言,布洛赫的著作一直是榜样、重要的参考”。⑩勒高夫认为新史学最突出的两个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对于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把握,既要“通过过去理解现在”,也要“通过现在理解过去”,因而采用“谨慎的追溯方法”是必要的。①勒高夫不仅承认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还进一步解释了其中的现实意义,“过去与现在的互动也就是所谓的过去的社会功能,或者说历史的社会功能”。②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书很好地诠释了勒高夫“古今倒错”的研究方法。在书中勒高夫考察了12—14世纪,中世纪西欧城市中一个从事精神劳动、以教学为职业的群体的诞生和消亡的过程,将他们称之为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但法国当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雷福斯案”之后,而勒高夫是第一位将“知识分子”一词应用到中世纪历史上的学者。勒高夫以当时左派知识分子的“现在”的标准,来评价13、14世纪欧洲“过去”的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学界而言,这是一个具有跨越性的创造。③勒高夫的学生布候(Alain Boureau)曾评论道,勒高夫以大胆、生动的“时代倒错”方式来为其书命名,其中所代表的对“过去”与“现在”联系的关怀,也正是本书之所以成功并得以发挥影响力之处。④在历史研究中,一般人都会尽量避免犯下“古今倒错”的错误,但勒高夫却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古今倒错”法,这不仅显示了他对于“过去”与“现在”二者之间关系的兴趣,也反映了勒高夫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
跨学科方法的运用也是勒高夫史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尤其体现在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方面。跨学科方法是年鉴学派史学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弗尔就曾说过:“所有的发现不是产生于每个(科学)学科的内部及核心,而是产生于学科的边缘、前沿、交界线,在这些地方,各学科相互渗透。”⑤勒高夫也不止一次地强调了跨学科思想的重要性,“法国的历史研究由于具有跨学科的意愿而强锐……史学仍然只能在跨学科的探索之中取得进步,史学的任务之一在于构思一种革新了的跨学科性”。⑥
勒高夫跨学科研究的倾向在其治史初期就已经显露,在《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导论中,勒高夫说道:“倘若我对于这一要求不心存疑惧,不怕误用那些今天被人糟蹋了的概念,我就会把这部概论加上一个《西方知识分子历史社会学導论》的副标题了。”⑦勒高夫的心态史研究受到了跨学科思想的影响,因为心态史所具有的“模糊性”特点使心态史能满足历史学和社会学科之间交流互动的需要,“‘心态这一概念包含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史学范畴。这一概念的作用在于满足史学家们‘深入一步的愿望,从而与其他人文学科发生了联系”。⑧《在中世纪:教会的时间与商人的时间》《十四世纪“危机”中的劳动的时间:从中世纪时间到近代时间》这两篇文章,就借用了社会学中个体与集体互动的观念,有学者认为这两篇文章不只是广义的文化史,还是经济史、政治史,甚至艺术史。⑨
勒高夫的跨学科研究主要表现在其历史人类学的研究中。勒高夫认为,历史人类学远比心态史还要宽广,几乎包含了个人和社会群体的一切,从物质方面到精神生活、知识生活、心理生活等,并且历史人类学涉及的也是历史当中整体的人? (lhomme tout entier dans lhistoire)。⑩在《为了另一个中世纪》的前言中勒高夫谈道:“这是一种深层的中世纪,借助于人种学方法可以让我们从它的日常习惯、信仰、行为举止、心态来到达它那里。”?虽然勒高夫的学生认为《在中世纪:教会的时间与商人的时间》一文是勒高夫关于历史人类学的第一篇文章,?但勒高夫认为他是从《中世纪文明》中对于森林的探究开始才有意识地转向历史人类学的,“我以森林作为接纳历史人类学知识的开始”。①在《政治还是历史的骨干吗?》一文中勒高夫提出,应该用政治人类学的观点来重新研究政治史,主张研究权力的历史,包括对王权体系、仪式、符号学体系等方面的关注。②从1975年开始,勒高夫和他的学生还开始研究中世纪西方社会的“姿势举止体系”(les systèmes de gestes),将姿势、手势动作等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并于2003年出版了《中世纪身体史》一书。③勒高夫也是把历史人类学正式引进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教学课程的第一人,1976年勒高夫所提议的“历史人类学”项目获得通过,历史人类学在法国历史教育界中获得了制度性的承认。
此外,勒高夫在史学研究中还注重对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和词源学的借鉴,在《炼狱的诞生》中他一路追索和“炼狱”相关的词汇从无到有、从形容词、副词转变到带有地域色彩的专有名词的过程,探索字词背后所承载的观念在不同时代中的]变,“这个名词的出现常被历史学家们所忽略……无疑地,历史学家们尚未充分接受字词的重要性”。④在《历史与记忆》中,他对“过去与现在”“古代与现代”“记忆”等词的起源及其意义]变的历史进行了探讨。在勒高夫等第三代年鉴史家的努力下,跨学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肖像学、碑铭学、计量学和语义学等都得以广泛运用,并由此在历史学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如气候史学、历史人口学、表象史学、宗教史学、科技史学等等。
由以上不难看出,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理念还是研究方法上,勒高夫的史学研究大体沿袭了早期年鉴学派的史学研究范式,并在新形势下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将之进一步发扬光大。弗朗索瓦·多斯(Fran?觭ois Dosse)曾就第三代年鉴史家对于年鉴传统继承比重问题做过量化计算,结果勒高夫得分最高。⑤作为20世纪下半叶推动年鉴-新史学前进发展的核心主导力量,勒高夫的史学研究引领着年鉴学派乃至法国史学发展的方向,英国近代史学家彼得伯克就曾表示,勒高夫的著作是提供他丰富想象力的来源之一。⑥勒高夫在开拓新对象、新史料的同时,进一步革新了史学观念和研究方法,他的史学研究是年鉴史学锐意革新、开放、多元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努力去思考和学习的关键所在。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cques Le Goffs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Abstract: The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of Jacques Le Goff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ditions of the early Annales School. in the respect of research topic, he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socio-cultural history that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he Annales School, and became a key figure in promoting the history of mentalities and the history of imagine; in the respect of research concept, he developed and revolutionized the concept of “total history” and “long duration”, invented the concept of “the long Middle Ages”; in the respect of research technique, the method of “pervers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embodi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that belong to the historians of Annales School,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field and scope of historiography are further expanded. the study of of historiography of Jacques Le Goff represent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Annales- the new new history” movement,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french and western history.
Key Words: Jacques Le Goff, Annals School,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① “新史学”(nouvelle histoire)一词并非勒高夫首创,亨利·贝尔(Henri Berr)早在1919年就已经使用过新史学一词,吕西安·费佛尔(Lucien Febvre)在描述年鉴群体工作时,也有“另一种类型的历史学”(une autre histoire)的说法,布罗代尔在法兰西学院就职]讲(1950年)中也曾提及到了新式史学(une histoire nouvelle),但勒高夫却是首个明确阐述 “新史学”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场史学运动推广开来的历史学家。
② Guy Bourdé, Lhistoire nouvelle:héritière de lécole des Annales, dans Guy Bourdé, Hervé Martin, Lesécoles historiques, Seuil, 1997, p.253.
③ 参见Miri Rubin, The Work of Jacques Le Goff and the Changes of Medieval History, the Boydell Press,1997;Alain Boureau, Jacques Le Goff, Stéphane Audoin-Rouzeau et al., Les historiens, Armand Colin, 2003, pp.251~266;Jean-Claud Schmitt, Jacques Le Goff, in Lawrence D.Kritzman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French Though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581~584;Jo?觕lle Rollo- Koster, Jacques Le Goff, in Philip Daileader, Philip Whalen ed., French Historians 1900-2000:New Historic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France, Wiley-Blackwell, 2010, pp.371~393.李军:《雅克·勒高夫:摆脱恐惧的新史学》,《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24日;周莽:《“新历史”与另类的勒高夫》,《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24日;郑智鸿:《雅克·勒高夫的法式新史学》,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彭小瑜:《勒高夫教授:中世纪的“现代回响”》,《文汇报》2015年1月30日;陈群志:《历史时间与时间历史——基于雅克·勒高夫史学时间观的双重视角》,《世界历史》2015年第12期等。
④ 姚蒙:《“历史始终是人类社会在时间中的]进”——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采访纪实》,《史学理论》1987年第2期。
① Jacques Le Goff, Marchands et banquiers du Moyen ?魦g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72, pp.122~125..
② Jacques Le Goff, Une vie pour lhistoire:entretiens avec Marc Heurgon, La Decouverte, 1996, p.87.
③ Jacques Le Goff, Time,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Middle Ages, trans.by Arthur Goldhamm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p.29~52.
④ [法]菲利普·阿里埃斯:《心態史学》,载[法]J. 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姚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84页。
⑤ Jacques Le Goff, Medieval Civilization 400-1500, trans. by Julia Barrow, B. Blackwell, 1988, pp.325~361.
⑥⑨ Jacques Le Goff, Lappétit de lhistoire, dans Pierre Nora dir., Essaisdego-histoire, Gallimard, 1987, pp.220、234.
⑦ Jacques Le Goff, “Les trois fonctions indo-européenes, lhistoire et lEurope féodale”, Annales. E. S. C, No.6, 1979, pp.1187~1215.
⑧ Jacques Le Goff, Time,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Middle Ages, trans. by Arthur Goldhamm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14.
⑩ Jacques Le Goff, The medieval imagination. trans. by Arthur Goldhamm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p.17.
? [英]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刘永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7页。
? Georg G. Iggers and Baker N., New Directions in European Historiography, Methuen&Co.Ltd, 1985, p.185.
? [法]弗朗索瓦·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马胜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7页。
① Jacques Le Goff, “Mentalities:A New Field for Historians”,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Vol.13, No.1, 1974, pp.85~86.
②④ Jacques Le Goff, Préface ?觓 la première édition, 1985, repris dans Un autre Moyen Age, Gallimard, 1999, pp.426、443.
③ Jacques Le Goff, Quest-ce que lhistoire de limaginaire? Exemple: limaginaire de la société féodale médiévale, 1983, dans Sens et place des connaissances dans la société, CNRS, 1986-1987, p.221.
⑤ [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9页。
⑥ Fernand Braudel, “En Guise de Conclusion [with Discussion]”, Review Vol.1,1978, p.245.
⑦ [法]J. 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姚蒙译,第5页。
⑧ [法]勒高夫:《历史与记忆》,方仁杰、倪复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2页。
⑨ [法]雅克·勒高夫:《〈年鉴〉运动及西方史学的回归》,刘文立译,《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
⑩ 江华:《论年鉴学派的跨学科与总体史之]变》,《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
? [法]雅克·勒高夫:《圣路易》,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6页。
① [法]J. 勒高夫等编:《新史学》,姚蒙译,第14页。
② [法]雅克·勒高夫:《历史与记忆》,方仁杰、倪复生译,第122页。
③ Pascal Ory, Jean-fran?觭ais Sirinelli, Les intellecutuels en France:de laffaire Dreyfus à nos jours, Armand Colin, 2002, 3eedition, p.11.
④ Alain Boureau, “Intellectuals in the Middle Ages, 1957-1995,” in Miri Rubin ed., The Work of Jacques Le Goff and the Challenges of Medieval History, The Boydell Press, 1997, p.145.
⑤ [法]费弗尔:《为史学而战斗》,第30页,转引自何兆武、陈啟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396页。
⑥ [法]雅克·勒高夫:《关于史学的若干问题》,刘文立译,《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4期。
⑦ [法]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第2页。
⑧ Jacques Le Goff, Mentalities:A New Field for Historians,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Vol.13, No.1, 1974, p.82.
⑨ Jean Leduc, Les historiens et le temps:Conceptions, problématiques,écritures, PUF, 2001, p.138.
⑩ 郑智鸿:《勒高夫教授访谈纪要》,载郑智鸿:《雅克·勒高夫的法式新史学》,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第282页。
? Jacques Le Goff, Time,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Middle Ages, trans. by Arthur Goldhamm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11.
? Alain Boureau, Jacques Le Goff, Stéphane Audoin-Rouzeau et al., Les historiens, Armand Colin, 2003, p.259.
① Jacques Le Goff, Une vie pour lhistoire:entretiens avec Marc Heurgon, La Decouverte, 1996, p.151.
② Jacques Le Goff, “Is Politics Still the Backbone of History?”, Daedalus, Vol.100, No.1, 1971, pp.1~19.
③ Jacques Le Goff et Nicolas Truong, Une histoire du corps au Moyen Age, Ed. Liana Levi, 2003.
④ Jacques Le Goff, The Birth of Purgatory, trans. by Arthur Goldhammer.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p.3.
⑤ Franeois Dosse, Les héritiers divisés, dans Lire Braudel, La Decouverte, 1988, pp.167~169.
⑥ [波]埃瓦·多曼斯卡:《歷史书写的新视野:彼得·伯克方访谈录》,蒋竹山译,《当代》2001年第163期。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