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研究
柳毓文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3-157-02
摘 要 建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而言,由于他们具备专业的科研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员工认可的共同价值理念,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借助管理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应用,以“稻盛经营哲学”为切入点,对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分析稻盛经营哲学的理论核心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四种模式:形成并传递共同价值观、全员参与式激励、领导榜样式激励、荣誉层级式激励。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知识型员工 员工激励 稻盛经营哲学
一、员工激励模式及知识型员工需求
(一)员工激励模式
激励主要指的是使用固定的刺激调动人们的动机,让人们长时间维持亢奋状态,使他们瞄准期望目标积极行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使用较为独特的方法,调动人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人们向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与进步的过程。
员工激励模式理论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现阶段可以将其归纳成过程激励、内容激励、综合激励以及强化激励,内容激励包含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等,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所使用的员工激励手段主要来自双因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其把对工作人员主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成两大类,分别是激励、保健,其中保健因素指的是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不满情绪的因素,旨在改善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而激励因素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调动其参与工作的主动与热情,增强责任感并提升劳动率。
(二)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
以本人所在单位下属的科技研發中心为例,该中心集合了高端业务、科研业务以及技术服务等,旨在推动技术研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其内部人员皆属于知识型员工,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激励更重视精神层面。
本人使用开放提问手段,对该中心的32位青年科研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部门领导是否可以激励你?其中29位人员的选择是,另外三位人员的选择是否,大部分工作人员觉得领导可以激励他们;第二,您觉得怎样的领导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经过对所有人员的回答进行总结,主要是公平对待以及得到领导认可,为工作人员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具备责任认知的领导;第三,工作中您难忘的事情有哪些?工作人员的回答包含三种,一是具备挑战性特点的工作;二是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三是和团队共同进步与发展。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具备的知识型工作人员数量表明了此企业的整体实力,只有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比较高的人才才是企业的宠儿,而知识型工作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十分明显,所有激励手段都是经过需求满足形成的,企业要尽量满足知识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激励他们,因此,企业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调动知识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进而让国有企业在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二、稻盛经营哲学的理论核心和实践经验
在国企党建工作当中,应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因此,应重视员工激励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参阅《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对其核心理论进行研究,结合现代化国有企业的管理情况,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
(一)稻盛经营哲学的理论核心
稻盛经营哲学理论主要是特殊的激励形式,其可以全面调动起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造出经营神话,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它不是经营的手段和工具,而是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稻盛经营在企业实际经营的时候把工作人员分成各个阿米巴,便于调动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大部分人员只是将这样的做法理解为工具,在实际经营的时候非常容易失败。事实上,其属于理念与思想,应加强价值管理,把经营哲学渗透在各个团体当中,让工作人员可以全面认同这种观念,企业经营哲学主要指的是企业的经营观念,也就是企业文化,其是价值观的主要展现。
2.它不是强加给员工的行为准则,而是强调领导者的榜样力量。稻盛哲学表明为了让工作人员热爱工作,并且全面参与到工作当中,领导人员应具备比较高的素养,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观念,保证自我约束。稻盛哲学从“作为人,何谓正确”着手分析,融合我国儒家思想,用“敬天爱人”等理念对自身进行要求与规范,进而将领导人员的观念传导到所有工作人员。“敬天”主要是把准确的方法落实在实处,而“爱人”主要是根据人们的本性做事。
3.它不是仅普及少数人的名利场,而是覆盖最广大员工的价值观。阿米巴经营主要是在工作人员信任基础上,将运营活动交给他们,进而建立和谐且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所有人员参与其中的经营手段,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成就感,目的是重视人性经营。在出现困难的时候,领导人员要将实际情况告知全部工作人员,并获得他们的理解。
(二)稻盛经营哲学的实践经验
我国许多企业都曾运用过阿米巴经营模式,甚至现阶段依然在运用且不断完善着这一模式,比如,华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便曾使用过阿米巴经营模式,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华为利用稻盛经营哲学理论的做法包含五个方面。第一,建立财务创新管控体系,要求经营单元安排财务总监岗位,配合正、副主管工作。第二,制定完善的以项目运行为中心的机制,构建经营单元,形成专门的团队,针对客户展开攻关,全面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客户的信赖程度。第三,打破基层官本位等文化。促进组织改革,促进机关由管控向服务转变,提升组织对管理的响应速度。第四,保证价值观的有效传递,让工作人员可以在华为当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五,创新薪酬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参与性,有效改善工作环境,夯实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以上做法和阿米巴经营之间存在诸多相同点,确保了华为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四种模式
当前,建设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模式主要包含四种,其主要体现在下面。
(一)形成并传递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现阶段的大部分企业在模拟应用阿米巴经营理念,但是无论是对企业实际情况方面的研究,还是企业应用情况研究,我国企业对阿米巴存有的误区比较多,大部分企业人员觉得在运用阿米巴管理以后,企业应该很快就能获得更多的效益,但是真正做到这样的企业却很少。阿米巴属于方法,旨在树立相同的价值观念。企业要想在文化建设中获得成功,首先要建立并形成让员工认同、让企业管理层认可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二)全员参与式激励
阿米巴经营的目标主要是激发所有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自觉性,这些人员可以以核心团队的形式出现,核心团队的人员数量可能是几人,也可能是几十人,对该团队可进行柔性组织划分,注重团结协作性,站在全员角度,加强核心团队中每个人的管理,以科研项目为例,可以成立项目组,将科研项目运行和薪酬绩效之间进行直接关联,与此同时,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让项目组所有人员在实践当中可以全面掌握经费,每个人都能对经费的支出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领导榜样式激励
稻盛和夫不是空谈理念,而是身体力行,用榜样的力量吸引员工参与其中,他为了让工作人员感受到自己人格的魅力,在八十岁高龄的时候曾与空姐站在一起,对客户面露微笑,这便是领导所具备的榜样作用,可以调动出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要想有效激励员工,领导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比如,在加班的时候,领导和下属一起加班,这样可以有效激励下属。与此同时,制定自上而下的工作制度也十分重要,在安排工作以前,领导人员要阐述工作的重要性,让下属在掌握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在工作开展期间,领导人员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并及时做好总结纠偏,与下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挖掘出下屬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荣誉层级式激励
稻盛和夫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方程:
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其中,思维方式排在第一位,它和热情相比更重要一些,而热情又高于能力。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后天可以掌握的专业技能,而热情是工作期间的激情,思维方式则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企业或个人的成就主要受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乘积影响。
该方程是稻盛和夫用来激励员工、提拔干部的标尺。通过解读方程发现,“阿米巴经营”重点强调对每一名人才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去激励那些已经具备专业才能的人。如若只激励工作突出、能力出众的人,就非常容易忽略大部分员工的感受,最终也无法激发出全员创效的动力。所以,国有企业对内部的知识型员工,要善于制定完善一些能够挖掘并激励他们主动性的有效措施,例如,可按照科研成果转化率高低将科研成果奖励分为I类和Ⅱ类,I类特等奖和Ⅱ类特等奖同等重要,其中Ⅱ类主要用于奖励那些努力且有一定成绩的员工,让那些愿意努力付出并行动迅速的员工感受到被组织肯定。
四、结语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激励模式研究十分重要。经过对“稻盛经营哲学”的研究与分析,掌握了其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分别是让工作人员形成共同价值观的经营哲学、阿米巴经营制度以及把核算当做核心的会计体系。这样的管理方法不只是重视价值管理,更强调加强思想认同;不只要做好物质分配,更要注重薪酬的全面管理。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需要将稻盛经营哲学所有的要素全部实施,而是根据该哲学折射出的观念,不断改进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模式,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更多的新型动力,实现员工激励的新型目标,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川康.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M].现代出版社,2016(5).
[2] 田铮.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19):61-63.
[3] 孙健敏,穆桂斌.管理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