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的新成果
车軑珏
摘要:陶林教授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是国内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的新成果。该书从历史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特征,从现实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案例、途径和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从未来维度论述俄罗斯政府对利益集团的治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该专著对于研究俄罗斯政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启迪。
关键词:转型时期 俄罗斯利益集团 政治参与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56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以来,利益集团政治一直是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与较为发达的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相比较,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带有转型时期的时代烙印。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是俄罗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国内近十多年的专著不多,国内学者大多从宏观政治的视角对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思潮、外交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仅有少部分著作在一些章节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有一定的零星的涉及,缺少专门深入的系统研究。[1]与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重要性相比较,现有研究成果比较少,这不得不说是国内俄罗斯政治学研究需要迫切拓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河海大学陶林教授的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2](下文简称该书)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最终结项成果,他耗时5年,勤奋探索,勇于创新,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终于完成此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全书38万字,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俄罗斯政治学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意义
对于一般学者而言,俄罗斯的利益集团问题可能有些陌生。“利益集团是指一定阶级社会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利益群体。”[2]利益集团实际上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有特殊利益集团才带有贬义的色彩。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实际上是每个转型国家治理都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政治参与和政府的治理是正常的社会政治现象。但是由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不平衡。作者认为,“按照其追求利益的不同,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经济类利益集团,第二,地方利益集团,第三,军工利益集团,第四,其他利益集团。”[2]
实际上国内的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的利益集团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论述。如经济学界关注俄罗斯的私有化问题。政治学主要关注俄罗斯转型的国家制度变迁问题,有的侧重于研究其总统制度,有的侧重于政党制度,有的侧重于中央地方的关系,有的侧重于行政体制改革等等。但是从俄罗斯转型这一宏观背景出发,以小见大,专门从政治学的视角对“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的成果不多”[3]。这一问题也是国内俄罗斯政治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类?其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特征是什么?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特征及其影响如何?政府治理的对策及发展趋势如何?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该书认为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的重大意义,主要“有利于深入揭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源,拓展俄罗斯政治发展研究的视野,可以为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2]
2 研究框架
该书从历史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特征。从现实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案例、途径和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从未来维度论述俄罗斯政府对利益集团的治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分析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历史演变,首先系统探讨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方法,强调分析一个社会的政治现象,应该是从其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寻找根源,俄罗斯利益集团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历史根源;政府的强力推动是政治根源;市场经济的缺陷是经济原因;俄罗斯思想文化的特征是文化根源;阶级阶层的分化是社会根源;利益集团的自身需要是内在动力”。[2]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演变有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这是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萌芽。第二时期是叶利钦时期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寡头政治。第三时期是普京执政之后,打击寡头政治,俄罗斯利益集团开始在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转变。
第二章俄罗斯转型时期代表性的利益集团,主要包括叶利钦时期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石油天然气集团、军工利益集团、地方利益集团。然后论述普京执政之后七大寡头为代表的利益集團现状以及俄罗斯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六个典型案例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四个主要途径: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参与选举以及其他途径。以比较研究方法阐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自身特征,“政治参与的主体发展不平衡、游说对象比较集中、制度供给有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自身成熟度低。”[2]
第四章因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一方面俄罗斯转型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环境催生了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壮大起来之后,积极参与政治,也对俄罗斯社会转型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社会影响。
第五章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与展望。首先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政府对于利益集团的治理进行了系统比较,主要侧重对叶利钦和普京时期的政府对于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措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国家治理的角度,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俄罗斯治理利益集团的主要启示,包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层比重;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组织和公民文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惩腐败,防止发生政府俘获现象;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3 研究特色
第一,研究思路清楚。首先按照历史演进的视角分析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进及特征。其次介绍俄罗斯转型时期代表性的利益集团的案例,论述其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和个案,分析其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影响。最后是政府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和展望。全书思路清晰,层层推进,逐步展开,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理论深度。该书抓住了国内俄罗斯政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既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变过程和特征,同时也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案例,方式和特征以及影响。全书构建了崭新的研究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框架。
第二,学术研究规范。该书引用大量的第一手和二手资料,如《叶利钦日记》《普京文集》等,运用丰富的史料,参考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博取众家之所长,同时深入思考,提出自己见解。该书基本每一页下面都有注释,详细说明相关出处,显示出作者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第三,研究方法创新。该书没有局限于运用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该著作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研究中运用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比较政治制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全书论证有力,对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问题进行立体的系统的深入探讨。该书由于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因此不像一般的政治学理论著作晦涩难懂,而是理论结合实际,既有历史维度,也有现实维度,既有理论深度,也有鲜活的具体案例,洋洋洒洒,论述和章节的安排层层相扣,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可读性。
第四,研究结论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书中很多精彩的论述,这里列举三个例子。如第一章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变时,不仅论述了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演变的三个阶段: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叶利钦执政时期,普京梅德韦杰夫执政的转变,而且揭示出“苏联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发展和蜕变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雏形。”[2]这一见解非常深刻。又如第四章关于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和社会转型的互动的论述。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分析方法,不仅系统论述了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社会转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论述了其深远的消极影响。读后令人深受启示。再如,第五章第三节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分析,分析了两种可能性。认为利益集团和国家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一种可能是国家领导人生病,家族成员参与政治,国家财政困难,经济动荡,利益集团重新绑架政府,形成寡头政治。一种可能是国家民主制度化,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引领利益集团参与,逐步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局面。通过分析俄罗斯的当前形势,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这一结论比较符合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趋势,令人信服。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精彩论述,不一一赘述。
4 结束语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复杂性和时代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内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的拓荒者,陶林教授的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及时回应这一重大的時代课题,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论证充分有力,研究结论深刻,对于探讨俄罗斯政治,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出版必将有力推动这一领域在国内的研究,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祝愿作者在中俄比较政治研究领域,继续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收获新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董晓阳. 俄罗斯利益集团[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2] 陶林.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 陶林. 十年来国内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9 (4):58- 60 .
摘要:陶林教授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是国内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的新成果。该书从历史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特征,从现实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案例、途径和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从未来维度论述俄罗斯政府对利益集团的治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该专著对于研究俄罗斯政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启迪。
关键词:转型时期 俄罗斯利益集团 政治参与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56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以来,利益集团政治一直是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与较为发达的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相比较,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带有转型时期的时代烙印。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是俄罗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国内近十多年的专著不多,国内学者大多从宏观政治的视角对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思潮、外交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仅有少部分著作在一些章节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有一定的零星的涉及,缺少专门深入的系统研究。[1]与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重要性相比较,现有研究成果比较少,这不得不说是国内俄罗斯政治学研究需要迫切拓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河海大学陶林教授的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2](下文简称该书)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最终结项成果,他耗时5年,勤奋探索,勇于创新,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终于完成此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全书38万字,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俄罗斯政治学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意义
对于一般学者而言,俄罗斯的利益集团问题可能有些陌生。“利益集团是指一定阶级社会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利益群体。”[2]利益集团实际上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有特殊利益集团才带有贬义的色彩。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实际上是每个转型国家治理都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政治参与和政府的治理是正常的社会政治现象。但是由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不平衡。作者认为,“按照其追求利益的不同,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经济类利益集团,第二,地方利益集团,第三,军工利益集团,第四,其他利益集团。”[2]
实际上国内的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的利益集团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论述。如经济学界关注俄罗斯的私有化问题。政治学主要关注俄罗斯转型的国家制度变迁问题,有的侧重于研究其总统制度,有的侧重于政党制度,有的侧重于中央地方的关系,有的侧重于行政体制改革等等。但是从俄罗斯转型这一宏观背景出发,以小见大,专门从政治学的视角对“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的成果不多”[3]。这一问题也是国内俄罗斯政治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类?其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特征是什么?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特征及其影响如何?政府治理的对策及发展趋势如何?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该书认为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的重大意义,主要“有利于深入揭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源,拓展俄罗斯政治发展研究的视野,可以为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2]
2 研究框架
该书从历史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特征。从现实维度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案例、途径和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从未来维度论述俄罗斯政府对利益集团的治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分析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历史演变,首先系统探讨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方法,强调分析一个社会的政治现象,应该是从其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寻找根源,俄罗斯利益集团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历史根源;政府的强力推动是政治根源;市场经济的缺陷是经济原因;俄罗斯思想文化的特征是文化根源;阶级阶层的分化是社会根源;利益集团的自身需要是内在动力”。[2]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演变有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这是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萌芽。第二时期是叶利钦时期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寡头政治。第三时期是普京执政之后,打击寡头政治,俄罗斯利益集团开始在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转变。
第二章俄罗斯转型时期代表性的利益集团,主要包括叶利钦时期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石油天然气集团、军工利益集团、地方利益集团。然后论述普京执政之后七大寡头为代表的利益集團现状以及俄罗斯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六个典型案例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四个主要途径: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参与选举以及其他途径。以比较研究方法阐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自身特征,“政治参与的主体发展不平衡、游说对象比较集中、制度供给有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自身成熟度低。”[2]
第四章因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一方面俄罗斯转型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环境催生了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壮大起来之后,积极参与政治,也对俄罗斯社会转型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社会影响。
第五章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与展望。首先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政府对于利益集团的治理进行了系统比较,主要侧重对叶利钦和普京时期的政府对于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措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国家治理的角度,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俄罗斯治理利益集团的主要启示,包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层比重;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组织和公民文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惩腐败,防止发生政府俘获现象;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3 研究特色
第一,研究思路清楚。首先按照历史演进的视角分析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进及特征。其次介绍俄罗斯转型时期代表性的利益集团的案例,论述其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和个案,分析其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影响。最后是政府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和展望。全书思路清晰,层层推进,逐步展开,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理论深度。该书抓住了国内俄罗斯政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既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变过程和特征,同时也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案例,方式和特征以及影响。全书构建了崭新的研究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框架。
第二,学术研究规范。该书引用大量的第一手和二手资料,如《叶利钦日记》《普京文集》等,运用丰富的史料,参考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博取众家之所长,同时深入思考,提出自己见解。该书基本每一页下面都有注释,详细说明相关出处,显示出作者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第三,研究方法创新。该书没有局限于运用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该著作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研究中运用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比较政治制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全书论证有力,对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问题进行立体的系统的深入探讨。该书由于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因此不像一般的政治学理论著作晦涩难懂,而是理论结合实际,既有历史维度,也有现实维度,既有理论深度,也有鲜活的具体案例,洋洋洒洒,论述和章节的安排层层相扣,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可读性。
第四,研究结论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书中很多精彩的论述,这里列举三个例子。如第一章论述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变时,不仅论述了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演变的三个阶段: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叶利钦执政时期,普京梅德韦杰夫执政的转变,而且揭示出“苏联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发展和蜕变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雏形。”[2]这一见解非常深刻。又如第四章关于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和社会转型的互动的论述。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分析方法,不仅系统论述了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社会转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论述了其深远的消极影响。读后令人深受启示。再如,第五章第三节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分析,分析了两种可能性。认为利益集团和国家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一种可能是国家领导人生病,家族成员参与政治,国家财政困难,经济动荡,利益集团重新绑架政府,形成寡头政治。一种可能是国家民主制度化,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引领利益集团参与,逐步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局面。通过分析俄罗斯的当前形势,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这一结论比较符合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趋势,令人信服。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精彩论述,不一一赘述。
4 结束语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复杂性和时代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内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的拓荒者,陶林教授的新著《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及时回应这一重大的時代课题,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论证充分有力,研究结论深刻,对于探讨俄罗斯政治,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出版必将有力推动这一领域在国内的研究,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祝愿作者在中俄比较政治研究领域,继续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收获新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董晓阳. 俄罗斯利益集团[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2] 陶林.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 陶林. 十年来国内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9 (4):58-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