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王彩虹 沈雪勇 张海蒙 邱 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摘 要 对21名胃下垂患者和67名正常人526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2)与对照点比较,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3)观察组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P<0.01)。结果提示,梁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主题词 内脏下垂 胃 皮肤低电阻点 穴位伏安曲线 电皮肤反应本研究在21名胃下垂患者(观察组)67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梁丘、冲阳、阴陵泉和足三里等穴位及相应对照点上,用0~20μA的恒流扫描,作正逆双程伏安特性曲线的检测,对人体在生理、病理不同机能状态下的穴位伏安曲线作定性定量分析。兹将实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测试对象观察组为经内窥镜和/或钡餐X线检查诊断的胃下垂患者21名,男6人,女15人;年龄21~70岁,平均42.4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余年。正常人67人为对照组,男43人,女24人;年龄18~60岁,平均26.97岁。
1.2 测试条件扫描电流:0~20μA(增程)和20~0μA(减程);扫描时间:20s(增程和减程各10s);载波信号:正向直流;检测电极压力:160g;环境室温:22±3℃;环境湿度:55±10%。
1.3 检测电极作用电极采用镶有直径4mm银头的平面电极;无关电极采用镀银的心电图肢体电极板,除胃俞穴及其对照点检测时置于腕部掌面外,其余穴位检测时均置于小腿下端内侧。
1.4 测试穴位公孙、冲阳、阴陵泉、足三里、梁丘、内关、中脘、胃俞及各穴外旁1cm的对照点。
1.5 实验方法局部皮肤用75%酒精棉球涂擦挥发后,用自制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输出的线性递增和递减恒流在穴位皮肤上作增减双程电流扫描,记录被测穴位在不同扫描电流值下的电压响应所形成的曲线,此伏安曲线及有关数据由PP40四色绘图仪输出打印。左右两侧同名穴位及两侧相应对照点分别成对同时检测,中脘为单穴,故与对照点同时检测。
1.6 观察指标本实验在对穴位伏安曲线的基本形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伏安曲线作定量分析。
(1)伏安面积:增程与横轴构成的几何面积+减程与横轴构成的几何面积,可折算成阻抗值,反映穴位阻抗的高低。
(2)惯性面积:增程与减程构成的几何面积。
2 结果2.1 穴位伏安曲线形态的基本特征本实验在所有受试者的穴位及相应对照点上共测得伏安曲线5264条。定性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穴位及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图1,图2)。
(1)非线性特征:即伏安曲线不像普通电阻器呈一直线,而呈"类抛物线"型。
(2)惯性特征:即伏安曲线的增程与减程不重合,这一现象类似铁磁物质BH特性中的磁滞惯性,故名。
从穴位伏安曲线形态的定性观察结果看,观察组的非线性和惯性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不少胃下垂病人穴位的惯性面积呈"梭形"改变(图2),而正常人多与"新月形"较类似(图1)。
2.2 穴位伏安曲线的定量分析(1)正常人穴位伏安曲线的定量分析结果:由表1可知,对照组所测8穴中,冲阳、中脘、足三里、公孙和梁丘5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小于其对照点(P<0.05,P<0.01,P<0.005),其中公孙、足三里和中脘3穴的伏安面积也明显小于对照点(P均<0.05)。
(2)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量分析结果:表1显示,观察组所测8穴中,仅公孙1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点(P<0.005),其伏安面积与对照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3)胃下垂病人和正常人穴位伏安曲线定量结果的差异(表1):
胃下垂患者冲阳、阴陵泉、足三里和梁丘4穴的惯性面积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5,P<0.001),另外,梁丘穴的伏安面积明显大于正常人(P<0.01)。即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均明显大于正常人。
3 讨论穴位伏安曲线形态的定性观察结果显示,胃下垂病人和正常人穴位及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这一观察结果与我们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5]。伏安曲线的惯性特征提示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容积导体,人体穴位具有"储能"和"释能"的作用。伏安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则提示这种检测方法和结果能够反映人体穴位伏安曲线的全貌---不同电压或电流下阻抗的动态变化状况。
我们曾报道,穴位的低阻抗特性并非普遍存在,本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本实验所测正常人8穴中,公孙、足三里、梁丘、中脘和胃俞5穴的伏安面积小于对照点,其中公孙、足三里和中脘3穴有统计学意义;而冲阳、阴陵泉和内关3穴的伏安面积却大于对照点,虽未达统计学的显著性水平,但反映出穴位的低阻抗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对照点比较穴位的阻抗有高有低。胃下垂患者所测8穴,虽公孙、阴陵泉、足三里、内关、中脘和胃俞6穴的伏安面积小于对照点,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低阻抗特性。
本实验中正常人和胃下垂患者所测8穴的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两组分别有5穴和1穴达统计学显著水平),表明穴位的"滞后"程度小于对照点。但胃下垂病人所测8穴的惯性面积又都大于正常人(其中有4穴达统计学显著水平)。所以,正常人穴位的低惯性特征是与正常人相应对照点及与病人相应穴位比较而言的,而胃下垂患者穴位的低惯性特征只是与病人相应对照点比较而言的。因此,确切地说,正常人穴位的低惯性特征是存在的,而病人是不存在的。胃下垂患者穴位的低惯性特征是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另一水平上的穴位与对照点的差异。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和对照点惯性面积的同时增大,可能意味着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反应区域或经脉反应线带的扩大,有待进一步探索。
从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来看,本实验所测8穴均与胃肠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所以,胃下垂患者这些穴位的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观察组所测8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冲阳、内关和中脘3穴的伏安面积除外)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的分别为4穴和1穴,冲阳、阴陵泉、足三里和梁丘4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梁丘穴的伏安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可能由这些穴位的特殊作用所决定。因足阳明原穴冲阳、足阳明合穴足三里、足太阴合穴阴陵泉,和足阳明郄穴梁丘对胃腑病候的诊治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难经·六十六难》指出:"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可见,凡是脏腑疾病,都可取用相应的原穴来诊断和治疗。因此,作为足阳明原穴的冲阳当然可以用来诊治胃腑的病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载"合治内府",意指合穴多治脏腑的内在疾患,且胃下垂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缓"范畴,其病位在胃,病本则在脾,所谓"中气下陷"是也。作为在内互为属络脾胃的表里经的合穴足三里、阴陵泉对诊治胃下垂则起到了标本同治之功。郄穴的临床应用,一般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比较严重或顽固性疾患。因此,梁丘在对胃下垂患者的检测中阳性指标出现最多。另外,从对患者的检测结果来看,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两项指标均明显大于正常人的穴位仅有梁丘1穴,说明梁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沈雪勇,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大陵、内关穴伏安特性的研究.中医杂志,1995;36(增):15
2 ShenXueyong,etal.ResearchontheVolt睞mpereCharacteristicsofDalingandNeiguanPointsofAr瞨hythmicPatients.ChineseMedicalAbstractsInternalMedicne1996;13(supplement):191
3 沈雪勇,等.胃炎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98;17(4):3
4 沈雪勇,等.正常人和尸体穴位伏安曲线的实验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6
5 王彩虹,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45(收稿日期:19990707,成平发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摘 要 对21名胃下垂患者和67名正常人526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2)与对照点比较,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3)观察组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P<0.01)。结果提示,梁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主题词 内脏下垂 胃 皮肤低电阻点 穴位伏安曲线 电皮肤反应本研究在21名胃下垂患者(观察组)67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梁丘、冲阳、阴陵泉和足三里等穴位及相应对照点上,用0~20μA的恒流扫描,作正逆双程伏安特性曲线的检测,对人体在生理、病理不同机能状态下的穴位伏安曲线作定性定量分析。兹将实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测试对象观察组为经内窥镜和/或钡餐X线检查诊断的胃下垂患者21名,男6人,女15人;年龄21~70岁,平均42.4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余年。正常人67人为对照组,男43人,女24人;年龄18~60岁,平均26.97岁。
1.2 测试条件扫描电流:0~20μA(增程)和20~0μA(减程);扫描时间:20s(增程和减程各10s);载波信号:正向直流;检测电极压力:160g;环境室温:22±3℃;环境湿度:55±10%。
1.3 检测电极作用电极采用镶有直径4mm银头的平面电极;无关电极采用镀银的心电图肢体电极板,除胃俞穴及其对照点检测时置于腕部掌面外,其余穴位检测时均置于小腿下端内侧。
1.4 测试穴位公孙、冲阳、阴陵泉、足三里、梁丘、内关、中脘、胃俞及各穴外旁1cm的对照点。
1.5 实验方法局部皮肤用75%酒精棉球涂擦挥发后,用自制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输出的线性递增和递减恒流在穴位皮肤上作增减双程电流扫描,记录被测穴位在不同扫描电流值下的电压响应所形成的曲线,此伏安曲线及有关数据由PP40四色绘图仪输出打印。左右两侧同名穴位及两侧相应对照点分别成对同时检测,中脘为单穴,故与对照点同时检测。
1.6 观察指标本实验在对穴位伏安曲线的基本形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伏安曲线作定量分析。
(1)伏安面积:增程与横轴构成的几何面积+减程与横轴构成的几何面积,可折算成阻抗值,反映穴位阻抗的高低。
(2)惯性面积:增程与减程构成的几何面积。
2 结果2.1 穴位伏安曲线形态的基本特征本实验在所有受试者的穴位及相应对照点上共测得伏安曲线5264条。定性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穴位及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图1,图2)。
(1)非线性特征:即伏安曲线不像普通电阻器呈一直线,而呈"类抛物线"型。
(2)惯性特征:即伏安曲线的增程与减程不重合,这一现象类似铁磁物质BH特性中的磁滞惯性,故名。
从穴位伏安曲线形态的定性观察结果看,观察组的非线性和惯性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不少胃下垂病人穴位的惯性面积呈"梭形"改变(图2),而正常人多与"新月形"较类似(图1)。
2.2 穴位伏安曲线的定量分析(1)正常人穴位伏安曲线的定量分析结果:由表1可知,对照组所测8穴中,冲阳、中脘、足三里、公孙和梁丘5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小于其对照点(P<0.05,P<0.01,P<0.005),其中公孙、足三里和中脘3穴的伏安面积也明显小于对照点(P均<0.05)。
(2)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量分析结果:表1显示,观察组所测8穴中,仅公孙1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点(P<0.005),其伏安面积与对照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3)胃下垂病人和正常人穴位伏安曲线定量结果的差异(表1):
胃下垂患者冲阳、阴陵泉、足三里和梁丘4穴的惯性面积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5,P<0.001),另外,梁丘穴的伏安面积明显大于正常人(P<0.01)。即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均明显大于正常人。
3 讨论穴位伏安曲线形态的定性观察结果显示,胃下垂病人和正常人穴位及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这一观察结果与我们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5]。伏安曲线的惯性特征提示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容积导体,人体穴位具有"储能"和"释能"的作用。伏安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则提示这种检测方法和结果能够反映人体穴位伏安曲线的全貌---不同电压或电流下阻抗的动态变化状况。
我们曾报道,穴位的低阻抗特性并非普遍存在,本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本实验所测正常人8穴中,公孙、足三里、梁丘、中脘和胃俞5穴的伏安面积小于对照点,其中公孙、足三里和中脘3穴有统计学意义;而冲阳、阴陵泉和内关3穴的伏安面积却大于对照点,虽未达统计学的显著性水平,但反映出穴位的低阻抗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对照点比较穴位的阻抗有高有低。胃下垂患者所测8穴,虽公孙、阴陵泉、足三里、内关、中脘和胃俞6穴的伏安面积小于对照点,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低阻抗特性。
本实验中正常人和胃下垂患者所测8穴的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两组分别有5穴和1穴达统计学显著水平),表明穴位的"滞后"程度小于对照点。但胃下垂病人所测8穴的惯性面积又都大于正常人(其中有4穴达统计学显著水平)。所以,正常人穴位的低惯性特征是与正常人相应对照点及与病人相应穴位比较而言的,而胃下垂患者穴位的低惯性特征只是与病人相应对照点比较而言的。因此,确切地说,正常人穴位的低惯性特征是存在的,而病人是不存在的。胃下垂患者穴位的低惯性特征是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另一水平上的穴位与对照点的差异。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和对照点惯性面积的同时增大,可能意味着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反应区域或经脉反应线带的扩大,有待进一步探索。
从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来看,本实验所测8穴均与胃肠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所以,胃下垂患者这些穴位的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观察组所测8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冲阳、内关和中脘3穴的伏安面积除外)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的分别为4穴和1穴,冲阳、阴陵泉、足三里和梁丘4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梁丘穴的伏安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可能由这些穴位的特殊作用所决定。因足阳明原穴冲阳、足阳明合穴足三里、足太阴合穴阴陵泉,和足阳明郄穴梁丘对胃腑病候的诊治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难经·六十六难》指出:"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可见,凡是脏腑疾病,都可取用相应的原穴来诊断和治疗。因此,作为足阳明原穴的冲阳当然可以用来诊治胃腑的病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载"合治内府",意指合穴多治脏腑的内在疾患,且胃下垂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缓"范畴,其病位在胃,病本则在脾,所谓"中气下陷"是也。作为在内互为属络脾胃的表里经的合穴足三里、阴陵泉对诊治胃下垂则起到了标本同治之功。郄穴的临床应用,一般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比较严重或顽固性疾患。因此,梁丘在对胃下垂患者的检测中阳性指标出现最多。另外,从对患者的检测结果来看,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两项指标均明显大于正常人的穴位仅有梁丘1穴,说明梁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沈雪勇,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大陵、内关穴伏安特性的研究.中医杂志,1995;36(增):15
2 ShenXueyong,etal.ResearchontheVolt睞mpereCharacteristicsofDalingandNeiguanPointsofAr瞨hythmicPatients.ChineseMedicalAbstractsInternalMedicne1996;13(supplement):191
3 沈雪勇,等.胃炎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98;17(4):3
4 沈雪勇,等.正常人和尸体穴位伏安曲线的实验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6
5 王彩虹,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45(收稿日期:19990707,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