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王黎明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2-145-02
摘 要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一直被党中央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精神文明思想核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全民族团结一心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统领思想,以优秀历史文化为源泉,发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核心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源泉
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使命
第一,社會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人类对文化的定义是什么,著名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著作《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评述》中解释过:“文化是加载在符号和形象上并传播不断传播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智慧总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形态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特点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当前中国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核心思想,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的立足点,结合大时代的历史潮流,发展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未来化的,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普世的社会主义文化,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两条道路能协调有序地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文化的确立和繁荣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整和牢固。作为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在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行了自我改进和完善的同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所以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成果也少不了文化发展的支撑。党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一新名词,国家已经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以及制度自信与其提到同等重视的高度。将这四个“自信”放在一起是因为中国在政治制度的选择、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有自己的考量和需求,自然文化自信的部分也是出于自己的优秀文化历史的考量。只有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将文化自信就塑造起来;有了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实现了在文化上的自我认同和证明,那么国家的制度就能成熟和完整。从世界两大政治思想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峙实践结果来看,对立双方除了在领土、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博弈,文化表现的更加无形更加深刻。因此,在防范资本主义思想的侵略和渗透上,只有建立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才能无往而不利。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力支撑。当今世界国家发展硬实力,更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持,特别是我国在更进行改革开放时,党指示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1970年以后综合国力等级评价理论初步形成后,知识文化资源的储备量和质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到了20世纪末期,著名教授约瑟夫·奈正式提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应该由“软实力”和“硬实力”组成,“软实力”就是指国家的知识思想文化、全民的价值观念以及国家制度体系形成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的隐形指挥者,决定着国家发展的发展方向,是潜在的无法具体化的能力。“软实力”的重要作用说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势在必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第六次中央全会会议上,为实现“和谐社会”战略目标而提出要对文化建设做出新改革而提出的,这就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统一和加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共包括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荣辱观四大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分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国家层面的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精细化和具体化。
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富思想源泉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从原始部落文明到夏商周的道德礼仪,先秦诸子百家到秦国一统天下,汉文风骨到唐宋诗词,三彩青花到烫金珐琅,无处不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仁爱,礼仪,正义,自强,兼爱,平等,勤劳,自由,民主,包容等等,这些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华民族,同时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给予中华民族永屹立于世界之巅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发展历史有机的融合,是民族大团结的综合体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刺激民族意识觉醒和统一全民族共识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伟大成就,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民族和谐,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伟大情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全面地刻画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思维,促进了全民族精神面貌的形成,在完美地保障和延续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繁衍能力,还在遭受外来种族妄图侵略我中华的危难时刻,鼓舞和勉励了民族融合大家庭奋力反抗外来侵略的斗志。在当前变化莫测、多极化频出的时代,振兴民族信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保障依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将超群的辩证思维和强大的自信心给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浓浓的防患于未然、敢于担当的思想,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男儿当自强”。但并非一味的冒进思想,将通达的辩证逻辑插入到我们的本性里。“天无常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思维逻辑随着几千年时代的更替,由道家发明的思维演变成百姓习以为常的人生智慧,为中华民族永不决断的传承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反者道之动”的逻辑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判断准则,帮助我们的先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中华民族对这样的哲学思维深信不疑,所以总是居安思危,生怕一点点的懈怠导致巨大的灾难,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反过来,哪怕我们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也毫不气馁。儒家文化强调统一和谐,求同存异,既强调全民保持多样性,也追求社会的统一,这就是“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取其精华,兼收并济。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精神文化交流时,既要去其糟粕,秉持中华文化的精髓,谦逊豁达,避其短,敛其常,丰富自身文化,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提升。
第二,红色革命文化。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代的革命史留给我们的文化思想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文化内容。中国百年屈辱史,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前辈有他们血与汗为我们铸就了今天太平盛世,中华民族今时才可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不懈奋斗。革命时期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高贵的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水源地。延安精神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延安精神的实质主要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的一个具体展现。延安精神代表这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发展历程上看,是中国民族文化崭新的一页,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成熟,再到弘扬的过程,恰恰是中华文化从坡底爬向顶峰的十字路口。延安精神在融汇中西文化的精髓,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提炼中华精神方面的成果是造福于后代万世的,前无古人。延安精神是用辩证批判的精神来继承文化的。延安精神客观理性的代表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实事求是表现了延安精神的哲学思想价值,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路线的最高统一,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延安精神的根本精神,这个根本精神的核心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运用辩证唯法对延安精神的精髓作出客观科学的阐释: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实事,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就是“是”,求就是琢磨钻研。
除此以外延安精神还包含着很多其他要内容,如爱国主义,崇高理想,互助互爱,自我批判,不怕牺牲等等。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碰撞,使两种文化的精华有机融为一体,才使的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在那一段灰暗的历史时间结点上有了华丽璀璨的一笔,在中华文化文化发展史上开出最美花朵,结下成熟的果实
四、结语
在当今世界多级分化,资本主义横行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务之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历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源泉,抓住核心,追寻根源,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然会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 郭廷建.延安精神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1(06):31-35.
[2] 陳方敏,侯建生.基于双重态度模型的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策略[J].高教学刊,2019(03):176-178.
[3] 王建辉,张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OL].沈阳工业大学(社会科版):1-4[2019-02-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 C.20180920.1504.018.html.
[4] 吴艳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