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晚清政局变动的皇室人口生育问题




摘 要晚清政局屡次变动,与皇室人口萎缩乃至绝嗣有关。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晚清皇室人口出现的这一现象,是清初以来皇室的近亲结婚导致。本文以清代各朝皇帝与后妃的婚姻血缘状况,否定这一观点,并对咸丰、同治、光绪皇帝生育能力颓萎的原因,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晚清,人口繁衍,近亲结婚
中图分类号K24 ?眼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6-0017-10
古代帝王专制时代,皇帝及其相关之事,对国家政治影响甚大。由于皇帝只能从皇家主要是皇室一支选择,因而皇室人口繁衍、兴旺与否,也成为影响王朝政局的一种重要因素。东汉时期,多次出现皇室无中青年皇子而立娃娃皇帝的情况,以致太后及外戚、宦官走马灯式地轮番控制皇帝,造成朝政混乱。中国古代,幼帝继位的情况在其他王朝也不鲜见,或多或少都会对朝政产生影响。
再如皇帝本支人口繁育不旺,甚至绝嗣,也会造成朝政变动。皇帝之皇子少,继位者还必须从中选择,优选概率极小,以致可能出现智商低下、行为有缺陷者继位的情况。另外,皇家子女又多娇生惯养,骄奢任性,优良者本来就相对较少,皇室人口不旺,优良者更少,再加上皇太后等掌握人选者对某人的偏爱,而所偏爱者又不一定是其中的最佳人选。凡此种种,都会使继位者的人选在智商、政治素质、性格、爱好等等方面存在问题,选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对朝政的不利影响也就可想而知。如北宋,哲宗无子,其死后出现皇太后与朝臣立谁为嗣皇帝的争端,皇太后坚持立端王赵佶,是为徽宗。徽宗虽有文艺才华,而治国方面实为昏庸之君,史家评论其“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宠信奸佞蔡京、童贯,蔡京则“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导致北宋败亡。①
明朝武宗朱厚照是个独生子,其父孝宗死后,别无选择,朱厚照当然继位,这位“玩闹”的正德皇帝不仅宠信太监刘瑾、流氓式人物江彬,而且荒怠朝政,四处野游,骚扰百姓,其父孝宗时的“弘治中兴”,也在其继位后而中断消失。明武宗无子,其死后以旁支继帝位,是为嘉靖帝,嘉靖坚持把本生父作为皇考,造成朝政影响甚大、众所周知的“大礼议”事件,最后,迎合帝意者成为宠臣,不服从帝意的群臣惨遭廷杖,致死十余人,130多人下狱或谪戍。
中国古代,除去一二代即亡国者,几乎每一王朝都会因皇室人口问题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情况复杂各异。前述娃娃皇帝、皇帝本支少子、绝嗣的情况,在清朝都曾发生过。晚清皇帝生育能力严重颓萎以致绝嗣,咸丰死而以独子幼童为帝,是为同治帝,此后帝室绝嗣而立旁支的幼帝光绪、溥仪,都实行皇室太后垂帘或宗室亲王摄政,以代行皇权。慈禧垂帘、操纵帝位传承,与宗室亲王奕讠斤等齿奇龁,与光绪矛盾,又欲立溥隽以废光绪,此事甚至影响中外关系及义和团事件,对朝政影响尤为突出。如果清皇室像清中期以前尤其是康熙、乾隆二帝那样子孙成群,有多个中青年男子可供选择,不致立幼帝,更不必从旁支选择,也不必垂帘,这一切也就可能不会发生。另外,清朝自雍正以后实行秘密立储,不拘嫡长,于众皇子中择优选立储君,而晚清之皇帝少子或无子,也就谈不上优选皇位继承人了。因而,皇室人口生育情况,不仅仅是人口学问题,还与王朝政治关联,是古代王朝不同于近现代国家的特色性问题,值得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清朝皇室人口生育变化的情况,对学界流行的某些误解进行辨析,并对清后期皇室人口萎缩的原因作分析,希望把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所述史事依据的资料,主要是皇家宗谱——《玉牒》[(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及根据《玉牒》编辑的《清皇室四谱》(唐邦治编,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民国十二年排印本)、《爱新觉罗宗谱》(奉天爱新觉罗修谱处1938年印本),正文中不再一一注明。

有清一代,康熙皇帝的子女最多,曾生育55人(计殇者,下同),成育者也达32人(24男、8女)。其孙乾隆帝所生子女也不少,共27个。此后的嘉庆帝生育14个,道光帝生育19个,比康乾二帝减少,但还不能说生育情况不正常。此后则锐减乃至绝嗣,见下表所列。晚清时期,自咸丰皇帝于咸丰八年(1858年)生皇次子后至清亡,几代皇帝的50多年期间,紫禁城中再无婴儿啼声,这与以前尤其清前期皇帝子孙绕膝的情况,形成显著反差。若通贯审视,给人的印象又似清皇室的生育能力逐渐萎缩,直至绝嗣无出。详见下表(后文所引数据,均见下页表)。
晚清皇室的生育能力严重萎缩,其原因究竟是什么?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清皇室存在近亲结婚现象,因满洲贵族在婚姻上有讲求门第及贵族间世代通婚的习俗,结姻范围狭窄,所以是近亲结婚导致晚清皇室生育能力的下降。清皇家结姻范围窄、有近亲结婚现象,确属事实。
清皇家结姻范围有“八大家”之说,①八大家中著名者有钮祜禄氏、瓜尔佳氏、佟佳氏、富察氏、纳喇氏、赫舍理氏等。宗室亲王昭梿的《啸亭杂录》曾说:“凡尚主、选婚,以及赏赐功臣奴仆,皆以八族为最云”,②即清皇室与这八个勋贵大家族通婚较多,范围有局限性。清入关后9个皇帝(不计幼年便退位的宣统)的后妃,也是这几大家族居多,其中最多的钮祜禄氏,有13人,以下,来自赫舍理氏、佟佳氏、富察氏、叶赫纳喇氏家族者,也各有6~4人不等。另外,清皇族还世代与蒙古王公贵族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联姻,③结姻范围同样局限。通婚范围窄,又有世婚习俗,难免近亲结姻而影响生育繁衍,这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因果关系联想。
这一因果关系符合清朝皇室生育的情况吗?实际上,这种联想所作的判断太简单化了,因为皇帝都是一夫多妻,或者说是妻妾成群,即使有一两个或几个妻妾属于近亲结姻,那么皇帝与其他大多数后妃都不属于近亲结婚,不照样正常生育吗?再者,男女结合,不少看似“近亲”,其实并非遗传学上那种影响生育的有共同血缘的“近亲”结婚,比如,兄弟娶姐妹,姐妹同嫁一夫,父、子分别与女方的姑姑、侄女结婚,虽然“亲缘”很近,但都不属于“血缘”上的“近亲”(上辈就有婚姻缔结而属于“中表婚”的特殊情况除外)。还有,在一夫多妻的皇室、贵族家庭,不仅存在不少上述看似近亲而不属遗传学上的近亲结婚现象,而且即使亲缘上的中表婚,也不一定是血缘上的近亲结合,这在一夫多妻的皇室、贵族、官员家庭又是常见现象。比如康熙帝某妃嫔所生之皇子,娶了康熙帝皇后佟佳氏的娘家侄女为妻,在亲缘上属于中表姑舅亲,因为康熙的皇子应称此女的父亲为舅舅,此女应称康熙帝为姑夫,这对青年男女在亲缘上是表哥(或弟)表妹(或姐)关系,但二人并无同一血缘,二人之结婚不属遗传学上的近亲结婚。只有皇子娶其生母娘家侄女为妻,才属于遗传学上的近亲结婚,因为此皇子与此女有共同血缘——此皇子的外祖父与此女的祖父是同一人即同血缘,比如佟佳氏皇后所生康熙帝的皇子,娶了佟佳氏皇后娘家兄弟(比如隆科多)之女,才是近亲结婚,他(她)们都有佟佳氏皇后生父的血缘。还有,如果康熙的皇子娶康熙之姐妹的女儿,也属近亲结婚,因为此结婚的二人都有顺治皇帝的血分,顺治帝是此皇子的祖父,又是所娶女之外祖父。这两类及两姨子女结婚的“中表婚”,属于遗传学上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合之近亲结婚。再远一辈,与祖父之姐妹、祖母之兄弟姐妹有血缘关系之子女结婚,也属“中表婚”,为四代以内旁系血亲之近亲结婚。而与皇室结亲较多的满洲大家族、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贵族,大多一夫多妻,所以,一夫多妻的清皇室与这些贵戚家族通婚,有不少看似近亲而并非遗传学意义上的近亲结婚,“亲缘”近,不等于“血緣”近。
遗传学上的“近亲结婚”,习惯上是以男女双方是否来自共同的曾祖作为判断标准,①排除因属“乱伦”而不可能结婚为夫妻的诸种情况,当主要指三代、四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合的婚姻。下面我们就以这一概念,考察清朝皇室皇帝本支之婚姻在血缘结合及生育方面的具体情况。
通过考察得知,清朝皇帝虽有近亲结婚现象,但只有两个皇帝,是清入关后的前两位——顺治、康熙。
顺治帝,是孝庄太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所生,这是众所周知之事。顺治帝及龄后,孝庄太后又把她娘家的两个亲侄女(或称内侄女)、两个侄孙女(或称内侄孙女)作配其子顺治帝。两个亲侄女:一个是其兄吴克善之女,即顺治帝舅舅的女儿,此女曾册立为皇后,因为与顺治帝感情不和,被废为静妃,改居侧宫;另一个是孝庄太后娘家哥哥满珠习礼之女,幼育北京皇宫之中,以待年而聘,顺治十五年(1658年)卒,追封为悼妃。这两桩婚事都属近亲结婚的姑舅婚。两个侄孙女,都是孝庄太后娘家侄子綽尔济之女,姊为顺治帝孝惠皇后,是继废后以后册立,妹为淑惠妃。这两起婚姻也属近亲结婚,只是血缘稍远,为四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姻,而前者的姑舅婚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结合。
康熙帝是顺治帝之孝康皇后所生,孝康皇后为佟图赖之女。康熙又娶佟图赖之子佟国维(康熙舅舅)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一夫康熙,姐姐为康熙帝的孝懿皇后,妹妹为慤惠皇贵妃,都是姑舅婚之近亲结婚。此外,康熙帝与钮祜禄氏也有近亲结婚,康熙帝的孝昭皇后、温僖贵妃也是姐妹俩,钮祜禄氏,同为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而遏必隆是康熙帝姑祖母(努尔哈赤之女)所生。就是说,这两姐妹的曾外祖父是努尔哈赤,而努尔哈赤又是康熙帝的曾祖父,夫妻同有努尔哈赤的血分,这是四代以内旁系血亲之结姻。
再看清皇室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结亲。清朝入关后之皇帝,只有顺治、康熙、乾隆这3位皇帝与藩部蒙古通婚,共娶蒙古后妃7人。顺治皇帝与藩部蒙古王公之女的结姻情况,已见前述。康熙帝,其后宫中有两位女性来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一位是科尔沁蒙古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幼入皇宫,待年而嫁,类似于民间的童养媳,但此女还未正式成为康熙的妻子,便于康熙九年(1670年)病卒,追封为慧妃,二人也不是遗传学上的血缘近亲;另一位是顺治皇帝之悼妃的娘家侄女,也即康熙的祖母孝庄后的娘家侄孙女,科尔沁蒙古左翼中旗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后册为宣妃,与康熙帝为五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合。乾隆帝的后宫,只有一位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之女,系寨桑根敦之女,后封豫妃,与乾隆帝也不属近亲结婚,此女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左右入宫,此后,清皇室再没有藩部蒙古女子被选充后宫妃嫔,当然也不存在与其近亲结婚之事了。此后清皇族与蒙古的频繁联姻,只在宗室王公之家(包括皇子皇孙封王公者)与藩部蒙古王公家族之间。
近亲结婚,血缘越近,对生育造成的影响越大。血缘最近的近亲结婚,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间的男女结合,②即姑舅亲、姨表亲(两姨子女间结婚),其次是四代以内旁系血亲间结姻,如姑舅下一辈的子女间结婚,以下递减。
上述顺治、康熙二帝之近亲结婚,都属于三代、四代、五代以内旁系血亲间的结姻,其中三代内旁系血亲间的结姻,是对生育影响最大的婚姻行为。那么上述近亲结婚后的繁衍子女情况如何?这两位皇帝与其他非近亲结婚之后妃生育情况又如何?一并于以下简要列举,并作综合分析。
顺治帝近亲结婚的几位女性,即前述孝庄后的两个亲侄女、两个侄孙女,这4位女性中,静妃(即废后)、孝惠皇后、淑惠妃,3位皆未生育,悼妃属待年宫中,顺治十五年卒,其妃的位号是追封,生前是否已有夫妻关系,不清,也未生子女。
顺治帝一生共生有14个子女,皇子8个、皇女6个(均见前表所列。下同)。顺治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仅24岁(虚岁,以下所述年龄皆虚岁),其第一个孩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当时顺治帝14岁。顺治帝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一生的生育期只有10年——顺治八年正二月至十八年正月,而生有子女14人,平均每年生1.4人,这在前列表中清朝所有皇帝中的生育率及由此体现的生育能力,是最高的。其次生育最多的是康熙帝,共55个子女,从第一个子女的出生年康熙六年九月到最后一个子女出生的康熙五十七年二月,生育期共51年,每年平均1.08个。所以顺治帝如果不是早亡,子女还会增加不少,尽管这只是假设推测,但如果用上述数据说明顺治皇帝与他的嫔妃们生育能力强,应可成立。这些数据还说明,虽然顺治帝与其后妃们有近亲结婚者,但这位青年皇帝与其他非近亲结婚的妃嫔们,即使在较短的10年内,仍生育了数量可观的子女,达14人,而且有大约一半期间也即前5年的14岁~19岁,还不是其生育的旺盛高峰期。
康熙帝与其孝懿皇后、慤惠皇贵妃(均为佟佳氏)为近亲结婚之姑舅婚,与孝昭皇后、温僖贵妃(均为钮祜禄氏)也属近亲结婚,血缘稍远,是四代以内旁系血亲之结姻。康熙的这4位后妃,孝懿皇后与康熙婚后6年始生一女,且夭折,此后再未生育。慤惠皇贵妃则无出。钮祜禄氏的孝昭皇后无出,温僖贵妃,生有一男一女,男为皇十子胤礻我,女为皇十一女,夭殇。康熙帝与科尔沁蒙古女子近亲结婚的宣妃,共同生活了40多年,也未生育。清代皇帝的后宫中,近亲结婚的后妃以康熙皇帝最多,她们也恰恰子女少。而康熙皇帝与非近亲结婚的妃嫔仍生有众多子女,是清代子女最多的皇帝。
男女结合,不生育的原因很多,也非常复杂,但上述数例近亲结婚者多未生育,曾生育者,其子女也多夭殇,就有可能与他(她)们的近亲结婚有关。但这两位皇帝有更多的非近亲结婚妻妾,近亲结婚并没有对其繁育子女的数量造成多大影响,其中康熙甚至是清朝子女最多的皇帝。
以后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其后妃中属于近亲结婚者,只有一例,是光绪帝与其皇后,其他皇帝与其后妃都无近亲结婚者。光绪皇帝与其皇后叶赫纳喇氏,为姑舅亲,皇后叶赫纳喇氏,是光绪帝的舅舅桂祥之女,即光绪生母叶赫纳喇氏的娘家侄女,二人未生育子女。但光绪的另两个妻子——瑾妃、珍妃,为他塔拉氏,与光绪帝并非近亲结婚,也未生育。可见光绪帝的未生育子女,并不是因为近亲结婚,当另有原因(见后述)。
以上事实,与想象中的近亲结婚导致的清皇室生育逐渐萎缩的看法,正好相反,清前期有近亲结婚的皇帝,却子女较多,因为有更多的非近亲结婚之妻妾与皇帝生育子女。晚清时期,早已没有近亲结婚之事的皇室,反而少子甚至无出。光绪皇帝虽与皇后是近亲结婚,但他与非近亲结婚的其他妃嫔也无子女。这说明,晚清三位皇帝——咸丰、同治、光绪帝生育能力的严重萎缩,并非近亲结婚导致。当另有原因。

咸丰皇帝有妻妾16位,但只诞育三个孩子,有可能是咸丰帝男性的生育能力弱。同治、光绪都并非一个妻子,同治帝后妃共5位,光绪帝后妃3位,而所有妻子都从未生育子女,无疑是这两位皇帝的生育能力有问题。究竟什么原因致使晚清几位皇帝生育能力严重颓萎甚至丧失?
男子的生育能力,取决于身体健康状况、生殖机能正常与否,另外,与其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
顾真先生认为,晚清几位皇帝身体虚弱,与国势衰微一致,“国力不充,也使皇帝忧虑,心劳力绌,健康恶劣。在此情况下,像咸丰帝、同治帝那样不节制性欲,本身只有早亡,遗下弱嗣,甚至没有血胤”。①
确实如此,晚清这三位皇帝的身体素质,都不如以前诸帝,以前的清朝皇帝,大都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老年时期,还经常进行骑、射、围猎等武事锻炼。这三位皇帝基本上没有经过这方面的锻炼,只有咸丰帝参加过次数很少的南苑射猎。
精神、情绪所导致的生育机能的病态,是另一重要原因。晚清时期,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对皇帝的日常精神状态不可能没有影响。生育机能的病态,是上述诸种不良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而具体到每位皇帝,还另有其他原因,应该对每人作具体分析。
首先说咸丰帝。应与其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恶劣有关,在这一原因上也有先例,就是雍正皇帝,咸丰帝与其有相似处。
现代医学证明,男子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恶劣,对决定生育的睾丸酮的产生、精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性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皇帝又不同于一般人,不可能像一般百姓那样清静、悠闲,尤其是勤政、专制的皇帝,需要处理全国事务,与众多的、各种工于心计的官员打交道,整日的思维中,充斥需要办理的要务,而又难以从思绪中排除。这些情况,对照雍正皇帝、咸丰帝完全符合。
雍正在继位后便生育能力严重低下,应当与此有很大关系。这位有9个①妻妾的皇帝,自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其第九子福沛出生后,直至雍正十一年六月第十子弘曕诞生,10年中竟然连一个子女都未生育,说明他自继位的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以及之前的一两个月,至雍正十年九月这10年时间,②其生育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这段时间,是他45~55岁的人生阶段,应该是生育能力还比较旺盛的时期,比如他的父亲康熙,这一年龄段——康熙三十七年(45岁)~四十七年(55岁),曾有6个子女孕育(以康熙三十八年~四十八年间出生者计),他的儿子乾隆帝,这一年龄段——乾隆二十年(45岁)~三十年(55岁),有7个子女孕育(以乾隆二十一年~三十一年间出生者计)。而雍正帝,则一无所出。那么究竟什么原因致使雍正其生育能力严重下降?
这段时间,尽管雍正帝的身体还比较健康,能够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但健康并不一定是生育机能处在正常状态。这一阶段,雍正不仅在当务之急的事务上政务缠身,而且对以前几乎所有事务都作改革,事无巨细,皆亲自为之,夜以继日,整天处在紧张的事务堆中,心力交悴。更有甚者,令其愤懑、烦恼之事接连发生,不少人与其暗中作对,造谣中伤,政务掣肘,雍正痛斥政敌、官员的上谕、朱批,时见其办理的公文之中,其情绪之糟糕、心绪之不佳,可以想见。这种身体状况,也影响到他以后的健康,雍正七年冬至九年夏,还大病一场。在其谦嫔刘氏孕育弘曕的雍正十年以后,他56岁至其58岁去世的3年内,也未再生育。而56岁以后的康熙、乾隆,都还在生育子女。
咸丰帝的情况与此多有类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严重、更糟糕。
咸丰帝继位伊始,面对的便是战乱迭生的社会,太平天国大军正从南向北大规模进军,大半个中国反乱,终咸丰一朝也没有平息。其在位期间,又发生英法联军之战,火烧圆明园,咸丰帝被逼得与家眷、朝廷官员逃至塞外不敢回京,最后死于避难的承德。可以说,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内忧外患,几无一天安宁,惊恐紧张,心劳日拙,这种情况下的心绪、情欲可想而知,与雍正帝一样多年不能发挥正常生育机能,也就同样可以理解了。
此后的同治、光绪二帝时期,仍是内忧外患、社稷多难、国势益衰。而且,他们的体质,更不如以前诸帝壮健,有的更属先天不足,如光绪帝。同治、光绪二帝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与太后慈禧的关系不融洽,从小就在其严厉的控制之下,情绪受到压抑。此外,还另有特殊原因。
同治帝16岁结婚,死时19岁,仅有3年生育时间,再加上受到母后的严厉控制、情绪受到压抑。有一种说法,同治帝在宫中的私生活不自由,而到宫外寻花问柳染上梅毒,若果如此,对生育也不无影响,是否如此,有待学界的进一步考察。
光绪帝的另外特殊原因,是直接影响其生育的遗精等病症。
曾专门研究过光绪病情的医疗史专家周文泉分析:“光绪患病殊多,其中反复发作、缠绵不已、颇以为苦者,遗精滑泄并居其一。”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居注册”(皇帝每日言行活动的记录)所载,光绪帝自述他“遗精之病将二十余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泄之时,冬天较甚”。由此得知“其十六七岁即患此症,至十九岁其大婚之时,病仍如故,已成宿疾。其症状表现为:‘于昼间一闻锣声即觉心动而自泄。夜间梦寐亦然。病势沉重,治疗颇为棘手。究遗精病之成因,多由心劳过度,纵欲伤肾,或醇酒厚味,蕴湿生热,扰动精室所引起。至于光绪帝遗精病之病因,先天不足,肾亏于前,情志不遂,心劳日拙,心肝两损于后”。③朱金甫、周文泉《从清宮医案论光绪帝载湉之死》一文也说:“从光绪帝早年的脉案及其自述之病原得知,他自幼多病,且有长期遗精病史,身体素质甚差……(光绪后期)肾精亏损太甚,无力发泄。”该文还认为与光绪帝心志不遂,与“自幼在西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并引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追述:“缅怀先帝(指光绪帝)御宇不为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阏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朱金甫、周文泉之文还认为光绪帝人生后十年的病情则与被西太后囚禁有关:“究光绪帝病情自光绪二十四年渐次加剧,终至不起之缘由,实与西太后之淫威与凌辱有关。自光绪帝被囚禁后,西太后曾欲废之而另立他人。光绪亦知其用心,故日夕惊扰。后来此举虽未如愿,然光绪帝亦难脱囚禁之牢笼,明知岌岌可危,亦唯坐以待毙。”①所以,光绪帝所以未能生育,其主要原因,当是由于兼具上述诸如身体素质甚差、心绪压抑以及长期严重的遗精等等影响生育机能的多种病态因素。
本文以事实证明晚清皇室人口生育严重萎缩,并非流行的由于近亲结婚这一简单错误的看法,以免继续误传,希望有兴趣研究这一问题者,少走弯路。对咸丰、同治、光绪帝生育能力严重颓萎的原因,只是初步分析的看法。文中所述若有不确切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简介】杜家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代制度史研究。
【责任编辑:杨莲霞 王湉湉】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