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信用档案“经济户口”管理模式

    罗 军 何玉琼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认识的加深,人们对网络的使用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服务转向综合性的应用开发。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有力的工具,提升管理手段和管理质量,增加政府管理市场主体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是工商行政管理走进网络经济所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推进“经济户口”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促进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一个难得的切入点。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的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曾指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档案,全过程记录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并实行信息联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会留下其特定的信用记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企业改制、上市、申报驰名商标、开拓市场,以及在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企业信用的评估和监督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海启动的企业信用警示系统,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将企业信用的不良信息(包括企业法人代表)记录在案,锁进“黑名单”,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出现在“红名单”里的优良信息,表明该企业具备了良好的信誉,是值得信赖的优质企业,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企业信用档案,既是其本身工作的客观必然,也是反映企业信用行为的真实记录。工商部门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对市场经营主体准入监管和行为监管的过程中,建立企业静态或动态实录、社会反馈公示等机制,将有助于揭示经营者的信用,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形成的企业信用档案的价值十分明显:一方面,通过信用资料整合,发挥“经济户口”管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监管执法中信用资料的动态性作用,提供及时的信用信息服务。

    二、构建企业信用档案

    “经济户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企业信用档案涉及门类繁多又相当分散,如果将其重新组建一个门类,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仍然不能保证将所有资料收集齐全。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比较合适的办法是,对各种企业信用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企业信用档案不单独设立全宗或大类,而是建立“经济户口”数据库,依托“经济户口”管理,不断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信用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以确保企业信用档案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达到社会认可并最终实现信息共享,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户口”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制度安排

    “经济户口”又称“经营主体户口”,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实现长效监管目的,对某一经营主体(市场或企业)进行登记注册、日常监管等管理的一种手段。建立“经济户口”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主体的动态信息,方便信息查询和交流。通过提供市场主体的信息和信用咨询服务,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权威性,促进市场主体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

    “经济户口”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中形成的基础性资料,主要包括:注册档案资料、年检档案资料、变更档案资料、违法违规及被查处档案资料、被工商部门评定有关经济信誉度、商标知名度以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有关档案资料。这些“经济户口”档案资料是从经营者登记注册时开始形成的,其基础和主体虽然是登记注册信息,但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履行过程中,不仅做到了从登记注册口向监督管理口和基层工商所延伸,而且在监管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料,是横向与纵向互相联动的,做到了从“静态”向“动态”信息的延伸,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二)“经济户口”又是一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资源的开发模式

    按照“经济户口”管理模式,对工商部门传统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是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新思路,为实现“透明政府”信息的依法公开创造条件。

    建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济户口”数据库,是国家战略性基础信息库建设的需要,是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简称法人库)不可或缺的最主要资源。法人库的主要基础数据来自于“经济户口”数据库中的企业法人基本信息。企业“出生”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数据源头采集的原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数据库可以保证法人库中企业法人信息的准确、可靠。同时,“经济户口”数据库不仅包括了企业法人信息,而且还包括了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做好本部门的数据库建设和维护工作,为法人库提供数据保障。

    例如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针对全市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采取以辖区工商所为采集点,以县区局为分级汇总点的方式层层上报,市工商局统一汇总全市市场主体数据库,且定期维护、更新。各基层工商所根据辖区市场主体的设立、注销和变更,定期上报更新数据,由各县区局统一上传。这种“经济户口”的管理方式,能够使政府及主管部门清楚地了解全市市场主体的情况。上海市以工商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收集经济、行政管理、司法、金融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纳税信用和法人行为信用等情况,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备案制度。上海市目前已建成开通了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现阶段的信息合作单位包括上海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國资办、上海海关、人行上海分行等,系统覆盖了上海市所有拥有经营记录的企业,入库单位数量达48万余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维护市场秩序中,以综合监管为手段建立起动态化的“经济户口”资料,在把行政执法的利剑直指违法违章行为要害之处的同时,运用“经济户口”提供的资料,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行政指导和服务,为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探索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三、企业信用档案

    “经济户口”管理模式的构建

     “经济户口”是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行为监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工商行政档案管理部门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管理所采用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对整个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区域范围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企业信用工程的支撑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把信息化作为发展的关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客观上改变了信息的存在方式,即从静态趋向动态。运动不仅凸现了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动态信息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生存质量,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从而进一步彰显了信息的价值和信息部门的社会地位。”①

    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是实施企业信用工程的基本要求之一。该数据库具体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数据、企业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等三方面主要信息,即静态数据(企业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企业良好行为记录和企业不良行为记录)两大类。而企业基本数据即企业登记注册数据要靠建立企业“经济户口”来提供,企业动态数据需要通过市场巡查掌握企业具体市场经营行为,需要通过“经济户口”管理来及时更新和充实。但是,企业“经济户口”的建立和管理只是为企业信用信息库的建立提供了素材,而零散的、动态的、大量的日常监管信息的汇总、统计、管理、更新等必须凭借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完成。同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市场运行情况和有效调节市场,为市场交易相对人了解企业信用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系统。为此,笔者建议建立区域范围内的工商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一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只是实现应用效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盲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不仅会使投资膨胀,实际上也不能带来效益。合理的做法就是精选最有价值的部分,做有效的共享。二是加快进行工商信息化标准建设,构造科学完备、开放兼容、规范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各项基础性技术、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特别是“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监管”两大系统的操作流程、数据标准等方面的规定,避免政出多门、不联不通、费时费力的现象。三是对数据进行重构,提高资源的可用性。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改造,包括对未数字化的数据按相关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对已数字化的数据按标准和规范进行数据库改造。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数据“源头录人,一数一源”的原则,“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市场主体的各类信息。建立健全包括数据采集、更新、检查、维护、应用制度等内容的一整套管理机制,保证数据质量。四是加快网络建设步伐,建立工商行政管理网络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解决区域之间的业务协调、资源共享,实现各级工商部门的联网应用,从而推进工商系统信息资源的技术集成,进一步挖掘管理和服务的集成,以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推动业务规则的完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促进执法活动更具有主动性和规范性。

    (二)依托政府变革契机,加快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的监管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也是政府全方位变革的过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监督市场并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政府职能部门,始终以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己任,在转变政府监管方式、优化市场竞争机制及改善市场投资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第一,密切关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踪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推出的新举措,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的内容。如上海市为推动企业信用体系的普遍建立,已分别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开始推广商票。商票仅靠企业信用便可签发,它不需要银行三番五次地申请,也不需要向银行缴纳保证金、手续费,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商票这一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无疑是企业信用的见证,是企业信用档案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确保其齐全、完整和安全。

    第二,加强对电子商务主体的市场道德教育,使广大市场主体意识到,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任何不讲信用的企业最终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在这方面,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协会计划引导业内企业成立共同赔偿基金,当网络卖家失信难寻时,对受害者履行“集体赔偿”责任。此外,协会将定期公布失信事件频发的网站“黑名单”。

    第三,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电子化和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以企业登记注册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市场主体及经营行为的信用状况征集、整理、评估,据此实行方式、力度、要求不同的分类监管,利用社会力量,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应予以教育、奖励、惩处、约束、警示等措施,以改善行政监管效能,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监管工作系统。

    第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实行跨区域执法联动。主要体现在:一是注册联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以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以及自然人的身份号码相关联,及时获取企业或者个人在异地的登记注册信息,并嵌入本地登记数据库中,以杜绝不良企业或者个人在一地被限制、清除,而在另一地又改投换面、死灰复燃的现象。二是执法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使执法部门实时、全面获取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成为可能。通过执法联动,对同一企业或者同类违法行为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统一查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信用分类联动。通过对本辖区内管理对象在异地发生的登记、表彰、申诉、投诉、违法违规等行为信息以及其他提示、警示信息的交换共享,各级工商部门可以掌握管理对象更为翔实的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管理对象的信用等级,促进分类监管工作更加准确。对企业按照信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方式改革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行政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现行法规,对不同企业设立的规定条件与程序做好资料核实和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户口”监管体系,把握工商档案部门优势,推进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 实现工商系统内部上下级及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对企业建立、发展、消亡的全过程管理。

    注释:

    ①杨安莲:《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浙江档案》,2005(9)。

    參考文献:

    1、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课题调研组:《关于经济户口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05)。

    2、王正源:《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优势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04)。

    3、诸巍:《上海将立法规范电子商务》,《解放日报》,2004年9月24日:第007版。

    4、江苏省工商局:《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监管效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04)。

    5、朱琴南:《浅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着力点》,《江南论坛》,2006(12)。

    6、汪基强、王诗宗:《政府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内涵、结构及评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03)。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项目(06AS13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