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探讨

罗勇 王明月 周自玮 郑红梅
摘要:云南省科技厅在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以及科技计划项目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快速推进,解决这几方面问题,有助于云南省实现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共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云南省 科技扶贫 科技创新 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S- 1 文献标识码: A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贫困范围广、面积大、程度深,贫困遍布全省15个州(市),91个县,4277个村,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1]。科技扶贫是我国实施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2]。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实施了一批惠民工程,培育了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等,并取得突出成效。但由于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扶贫项目申报主体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等问题[3],阻碍了云南省科技扶贫工作的快速推进。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为云南省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
1.1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助力科技精准扶贫
多年来,围绕云南山区综合扶贫开发,结合各个阶段工作部署,云南省科技厅共选派和认定了各类型科技特派员11771人次。一是在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和曲靖市的五个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集中试点县(市、区)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525人次;二是2003年~2005年,云南省作为全国UNDP(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项目)科技特派员试点省份,通过项目实施在玉溪市华宁县和曲靖市会泽县2个试点县共认定科技特派员235人次;三是2007—2013年,为解决边境地区“学科技难”问题,结合云南开展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和兴边富民惠民工程契机,省科技厅在边疆地区、民族贫困地区、县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582人次,其中省级选派116人次、9个州(市)选派329人次、28个县(市)选派1137人次。2014年起,按照科技部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云南省科技厅启动实施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科技人才认定和派出工作,3年间共认定派出“三区”科技人才6429人。这支万人队伍在科技扶贫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围绕受援地支柱产业的科技需求,提供公益专业技术服务,能够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企业等,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并为受援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形成农村基层创新创业良好局面,开发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技术并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实现贫困户增收。同时,利用科技特派员这支智力军,通过科普专项的实施,实现对贫困地区科技“常下乡”和“常在乡”,提高了贫困人口科技素养,增强了贫困群众对科学技术的接收能力。科技特派员已成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中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
1.2 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促进科技精准扶贫
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省份,有25个边境县(市)和3个藏区县,其中22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均属于云南省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是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之一。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为推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扶持边境各族人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云南省科技厅在边境县(市)及藏区县开展了大规模的边疆解“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施行动,行动以增加边境县农民群众的收入为目的,通过实施“六个一”目标,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力度,以科技为支撑,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大幅度提高边境和藏区各县(市)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4]。同时组织云南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与25个边境县(市)及3个藏区县结成科技合作对子,开展重点科技帮扶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综合服务。结合服务对象科技需求,专家服务团在橡胶、甘蔗、茶叶、蔬菜(包括薯类)、水稻、果树及林下植物开发、养殖、能源改造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全面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实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和兴边富民惠民工程,在全省广大农村掀起爱科学、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快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3 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科技精准扶贫
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省级和国家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创业主体,认定了一大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服务平台,培育出国家级科技园区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获科技部备案的国家级星创天地36家。通过重点培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以创业带动产业发展,并通过平台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也为贫困地区起到了示范帶头作用,使贫困地区各方面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各区域的科学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科技软实力步入新台阶。
1.4 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科技精准扶贫
为推动云南省边境沿线、藏区等贫困地区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云南省科技厅于2012年开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项目, 范围涉及延边9个州市28个县(含藏区3个县)88个乡(镇),其中边境乡镇27个,重点支持贫困程度较深的边境乡(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对准贫困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科研院所+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生产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户,重点支持茶叶、麻竹种植、八角、紫山药、食用菌、咖啡、木薯、蔬菜、花卉、草果等经济作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开发价值的滇重楼、金铁锁、石斛等名贵中药材,林业、养殖业、食用菌人工种植以及蔬菜加工等产业发展[5-6],通过项目的精准下达和实施,在当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极大地带动贫困地区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贫困人口逐步脱贫。
2 科技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
2.1 科技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始于2002年,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但由于长期以来未正式出台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配套经费管理办法及鼓励机制,面对科技扶贫工作的新要求,各行政部门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互相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经费方面“三区”人才明确每年有两万元工作经费补助,但经费使用开支范围不合理,其他渠道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无经费支持,各级政府也无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撑,部分单位尤其是企业派出的科技特派员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制约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导致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扶贫过程中的智力杠杆在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中体现巨大潜力,但始终动力不足[7]。
2.2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根据2017年科技扶贫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91个贫困县2015年当年获得授权专利数达到2300余项,2016年为2600余项,科技成果产率高,但因云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撑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服务功能和孵化功能薄弱,未形成良好的技术交易外环境,缺乏成熟的科技成果与解决行业领域问题的配套体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不足,经济价值体现不明显,科技成果无法在精准扶贫、智力扶贫中充分发挥作用。
2.3 贫困人口对新技术成果的接受能力低
科技扶贫的关键在于科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帮助贫困地区精准脱贫,而贫困地区多地处偏远山区,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作为科技扶贫主体的贫困户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过程中形成一种被动参与的现象,缺乏科技可以促进增收的意识,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在深度贫困地区推行受阻。通过科普专项实施,贫困地区人民文化水平有了提高,但与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还有一定的差距。
2.4 产业扶贫项目申报主体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产业扶贫项目对项目承担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单纯地追求产业发展和利润为目标,必须做到与贫困户利益捆绑、责任连带,带动贫困户脱贫。但实际情况是政府相关的政策资金不足,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不愿承担此类项目,而恰恰是实力较弱,缺乏应有的产业发展和带动能力,需要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主动申报、承担此类项目。但这类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实力不足,整合相关资源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弱。
3 对策与建议
3.1创新科技扶贫方法
在云南省扶贫工作全面开展的情况下,需要创新科技扶贫模式,发展“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8-9],精准实施扶贫产业,增加电商科技扶贫的影响力,运用互联网手段积极调动各级科技资源和力量,建立新型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对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引领作用[10]。
3.2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管理体制
建议完善科技特派员相关管理办法、鼓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落实经费来源,健全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体系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省、州(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纳入统一管理,在职称评审及晋级等方面向科技特派员倾斜,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积极性,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科技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帮扶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创新创业,激发并赋予贫困村主导产业内生动力。
3.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
建议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体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使其适应云南省实际情况,真正增强支撑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服务功能和孵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技术交易氛围,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的实惠。
3.4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
对于下达到贫困地区的科技项目,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对于承担科技扶贫项目的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支持,解决科技扶贫项目的申请难、任务难、实施难等问题,增加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减小企业经济压力,提高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承担产业扶贫项目的积极性,真正的实现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地区脱贫。
3.5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
建议在贫困地区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定期开展各类型的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科普培训等活动,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素质。加大科普专项计划实施力度,使科普专项精准的落地贫困地区,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组织、参与的情况下开展科普活动。
参考文献:
[1] 金赛,孙玉芬.云南深度贫困片区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24):51- 53.
[2] 梁晓东.精准扶贫的四要素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5):268- 270.
[3] 张佳.杨剑刚.经济新常态下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当代经济, 2017(4):40- 41.
[4] 罗勇,牛跃,李世平.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科技服务探索[J].现代农业科学,2009(6):202-204.
[5] R enyi Y ANG, Wenhui ZHAN,Qian QlAN, et al. T he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ncome Growth by Developing Plateaucharacterized Agriculture and lts Achievements Analysis in Y unnan Province- - a Case Study in Midu C ounty,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 echnology, 2017, 18(4):744-746, 752.
[6] 王泽华.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J].云南科技管理,2017(1):5- 7.
[7] 张建辉.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助力云南精准扶贫[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3):33- 37.
[8] 韩斌.云南省扶贫开发模式的实践及完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5):110- 112.
[9] 杨冬琴.西部贫困地区“互联网+精准扶贫”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9- 190.
[10]刘亚奇.以科技兴农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路径选择[J].南方农业,2017(2):56- 59.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