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冠法服之演变轨迹

王丽娜



[摘要]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女冠独立的关键时期,女冠法服是这一现象最直观的外在表现之一。透过女冠法服的演变,可清晰看到道教自身的发展轨迹,以及在此过程中,当世政治对道教的深刻影响。有唐一代,女冠法服大体经历了三次变化:初期形制基本确定;中期被赋予思想寓意,呈现教义化;后期思想固化为身体表演,出现了授法服仪式。这一演变轨迹不仅是道教内部通过构建日常秩序强化对女冠认同控制的过程,同时也是现实政治诸如中期女冠管理机构改变及后期中央权威下降等与道教的互动之路。
[关键词]唐代,女冠,法服,演变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6-0039-09
法服即道士修行所着服饰,“科日:凡道士、女冠,欲参经法,皆预备法衣”。它不仅是道士区别于其他人群最明显的表征之一,也是道教教义宗旨的外在表现。道教自产生之初就注重对服饰的规定,南朝刘宋时陆修静又依上古衣制,对其进行了改革完善,明确了道服的等级差别及制作标准,《陆先生道门科略》曰:“道家法服,犹世朝服,公侯士庶,各有品秩,五等之制,以别贵贱。故《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并指出:“夫巾、褐、裙、帔制作长短、条缝多少,各有准式,故谓之法服。”到唐代,随着李唐王室对道教的推崇以及道教精英们的努力,道教的法服制度更趋完备,其中更有对女冠服饰的详细规定,但此点目前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已有研究也多就单个科戒文进行描述,未曾注意到法服此时的演变轨迹。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一探析,以求进一步探讨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政治的互动过程。
一、初期——形制确定
道藏本《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又名《三洞奉道科戒》,敦煌遗书中也有抄本,题为《三洞奉道科戒仪范》(s.3836为卷1.p.3682为卷3.p.2337为卷5以及s.809等),关于文献的形成时间,吉冈义丰、小林正美认为原本大体成于陶弘景卒年前后到孝元帝在位(552-554年)的约20年間,即梁末536至554年间,啾月观哄提出在隋初(600年左右),大渊忍尔特别对其中的法服规定进行考证,指出其与两晋南北朝的仪轨相左,故定为隋末更为妥当,赵益综合之前学者的观点,主张确定大致的时代范围,上限为552-554年,下限则在唐初。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尽管原本建立时间不甚明确,但至晚应不会超过唐初。且学者们通过对个别字句的考证,一致认为道藏本已根据现世情况对原本作了改编,成书较敦煌本稍晚,是后人借金明七真之名的整理本,其下限也不会晚于8世纪初,另据唐玄宗时奉敕撰《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此引其文,陈国符判定此文在唐代业已行世。综合学术界的观点大体可得:一、道藏本《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是据较早期的已存文本,并依据当世情况整理编辑而成,至晚成书于唐玄宗时即盛唐以前;二、初唐时此经已为人所知,并适用于道教礼仪中。因此,初唐时期女冠的法服形制就可从《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中窥之一二。
戒本卷3《法服品》节和卷5《法服图仪》节对法服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说明,从中看到,唐初的女冠法服已具有鲜明的等级区分,为更加清晰,笔者按照人道年限及学道的深浅列表1如下:
冠是男、女道服最大的不同,“科曰:女冠法服衣褐,并同道士,唯冠异制”。冠,广义上讲是一种头饰,是唐代区别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譬如后宫中,皇后礼服虽有祎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种,但其头饰一概为十二钿,而皇太子妃无论穿着何种礼服,她的首饰花只能是九数,不能越级,这是地位的象征,不容改变,因此,此处“唯冠异制”就意在表达男女不同的身份、地位。从冠服的颜色看,女子冠服规定简单,通用玄纱,《说文解字》曰:“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即女冠服一律玄色。男子冠服名称多样,正一、高玄、洞神法师着玄冠,无疑其颜色为玄色,另还有凡常道士的平冠、洞玄的芙蓉冠、洞真的元始冠等,平冠即顶部平坦之冠,芙蓉又称莲花,芙蓉冠即莲花样式的帽子,元始冠则指一种四面三叶式的冠服,从名称上,它们似都旨在强调形状而非颜色;又,该戒文《法服品》中提到:无论男女,冠都必须“用谷皮笋箨或乌纱纯漆”。匿据此,笔者推测,男女冠可能均为玄色,区别性别、等级的标准则是形状质地,但女冠服具体是何形状此时并不明朗,仅指出上清大洞法师是飞云凤气冠(如图2),盖主要是因其女性角色,而非刻意强调与同等级男道士的地位差别。就目前文献所及,道士须戴玄冠的规定最早见于约成书南齐末梁初的《正一威仪经》:“受道先具法服,玄冠绛褐,黄裙帔祸,草履执笏。”后代继续沿用这一规定,唐时将其明确扩展于女冠。至于道教为何选用玄色,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二:一、玄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代表了道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老子》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尊古制,显尊贵。玄在上古是尊贵之色,象征上天,玄冠,委貌也,为天子之冠,士以为祭服,诸侯以下斋服也。《礼记·玉藻》曰:“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仪礼·士冠礼》记:“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韦+毕),即位于门东西面。”唐代虽然多种文化并存,但尊古思想仍根深蒂固,且为了增强自身信服力,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杂糅儒家等多种思想,以增强自身影响力,而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可说是道教最大的优势,不仅使其与现世政治紧密联系,在夷夏之辩中,道教也主要是采用儒家思想而不是道教的神仙方术来批判佛教。也正因它的本土性,高祖《先老后释诏》曰:“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何况对“玄”的杂糅至晚在南北朝时已完成,唐代继续沿用。此外,“道教作为宗教,其伦理价值观、审美观,不同于世俗文化,具有禁欲主义的内在特征,反映在服饰上,就是以禁欲主义的清苦淡装来表示自己摆脱世俗物质生活的精诚之心”。具体在冠上,就是对其装饰的限制,《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曰:“道士女冠皆有冠帻,名有多种,形制各殊……并用谷皮笋箨或乌纱纯漆,依其本制,皆不得鹿皮及珠玉彩饰。”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