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谧
摘 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差异,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因其同属于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范畴,因而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同质性,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又各自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范畴,因而必然具有相关的异质性特征。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显示其优越性。加强对二者关系的认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超越
中图分类号: D033.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3.019
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分析、综合后,我们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方针,从此,它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量,指引着全国人民奔向幸福的明天。但不少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十分模糊,甚至不能在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从理论上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关系,实为一项重要课题,无疑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认识,进而推进其现实践履。
一、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质性
所谓核心价值观,乃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从一般与个别或共相与殊相的关系看,核心价值观属于一般、共相,而不同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属于个别、殊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范畴,因而从一般性上讲,它们在性质、特征以及其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同质性。
(一)同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均对国家建设事业发挥引领作用
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各异,但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却始终肩负着一项共同的职能,指引着一个社会向前发展。当前世界上占主流的两种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共同的要求: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的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及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各项生产性经营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该国核心价值观,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其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总的命令是必备的。在这种核心价值观要求之下,国家建设性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追求相应的价值。这样,社会核心价值观便决定着一国的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因而承担着重大的职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都要在这个价值观指导下进行,形成一国经济效益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良性互动效应。如此,一国的政策评估与纠偏机制,便围绕着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效运转。
在当今的两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制成为治国的主要手段,而这个手段又要在国家核心价值观指导下进行。法制国家都要求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还是普法,都要求用法律的权威来增进人们践履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相同的成分,如自由、民主、正义,这就表明只有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将社会核心价值观上升到法律的具体规定,使法律可以充分地发挥其规范、引导、保障、促进的职能,进而为一国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执行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如此一来,国家的制度建设与社会治理中,均融入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一国形成有效的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解决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奖励惩处机制,能够实现社会的良性治理,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良序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二)均将培育和践行活动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无论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能仅停留在政治家心中,也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分子的意识里,而是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如此,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能。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 也只有理论掌握了群众,才会变成物质力量。核心价值观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根本动力。在这一点上,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一项不可攻破的铁律。因此,宣传、教育便成为培育与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要手段。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文化产品,抑或网络传播,都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理念的认肯度。社会核心价值观以文化的形式,贯穿于整个社会行为的各个环节,渗透于人们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之中。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宣传、教育、网络等方面形成了理念的对峙。由于内部与外部干扰性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社会核心价值观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都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源动力和精髓
关于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最尖锐也最明智的说法,就是亨廷顿在《文化的作用》一文所引用的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2]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并以文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核心价值观,通过影响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类进步。如果说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是一国硬实力的话,文化则是一国的软实力。一个强盛的国家,不仅应当具有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硬实力,更应当具有文化上的软实力。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其说表现在硬实力上,倒不如说更多地表现于软实力上。这也正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搞文化外交,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殖民的意图所在,这种文化渗透与文化外交,旨在改变文化输入国的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竞争与对立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将重视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以捍卫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以促进本国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为本国人民增进福祉。在此意义上,无论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都是一国软实力提升的根基。要改变一个国家,首先要改变一国公民的思想,而这个思想的改变就是价值观的改变。一旦一个国家的公民的思想受他国的核心价值观所左右,那么,这个国家将毫无疑问地在灵魂上沦为他国的奴隶,这是该国的灾难和耻辱。也正因如此,各国才强调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当然,作为一国发展的根本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具有其他一些同质方面,比如均具有确定的指导思想,均为一国或一种意识形态的信念,均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指引作用,等等。掌握了二者的同质性特点,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其异质性的认知。对二者异质性的认识,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异质性
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与民族文化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必然存在深刻的异质性。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厘清了二者的差异所在,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资本增殖”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以“人”为本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为资本主义精神,这在资产阶级作家那里,早已得到了概括。本杰明·富兰克林把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得十分透彻,其核心思想为“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主张守信、诚实的德性,都是为了履行增加资本的责任。这样的精神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一直延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从工业化时期一直展续到后工业化时期。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深刻地洞见到这样的真理:资本增殖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换言之,资本增殖便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3]275 韦伯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从伦理视角去剖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这种价值观所宣扬的至善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的价值理想,丝毫也不会考虑到劳苦大众。他指出:“这种伦理所宣扬的‘至高的善,也就是指尽量地多挣钱,加之那些与一切本能的生活享受相抵制的规范,是毫无幸福可言的,更谈不上享乐了……,赚钱、获利总是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并将其视为一生的最终目的。”[4]
与之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 国家富强、社会和谐,都是为了能够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建设一个公正、法治、自由与平等的社会,其目的正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就在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人民幸福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核心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异质性所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来讲,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更不同于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承接基础之上,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的共识而做出的价值论断,因而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正能量作用。
(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在地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表现为人民大众的文化
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方法。尽管在国内,阶级对立作为主要矛盾消灭了,但在国际范围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依然存在各种对立格局。因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为资产阶级的文化,它不可能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绝不会体现工人阶级的文化,这是由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人民的、大众的文化体现。“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人来说,文化是借助内聚力来维持身份认同的连续过程。”[6]35-36 资本主义文化是资产阶级借助内聚力来维持身份认同的连续过程,通过这个运动过程,资产阶级内部便可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这个阶级团结起来,一致探索更加巧妙的方式对劳动人民进行隐形的剥削与压迫,以便维护其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不动摇。“文化帝国主义”是最好的见证。只有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化才会真正得以映现。正如党的十八大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以便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是要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舞台,让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让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得以充分提升,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不仅如此,文化与经济和政治具有紧密的关联度,作为文化之核心的价值理念必然与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呈相关态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7] 体现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着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并为之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并为之服务。
(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杂多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彰显为国家、社会与个体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核心价值观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甚至同一国家内部也会存在不同的具有严重争议的价值理念。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占主流的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些价值观一直处于争议状态,至今未能达到基本共识。正是这种争议,使得不少人开始怀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类问题。2014年,西方自由主义最有影响的杂志《经济学人》刊载了长文《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尖锐地指出了西方民主在全球发展的停滞状态,并指出其发展的挫折越来越多。这无疑表明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逆时代潮流的危机,这种危机在本质上,无法将国家、社会与个人权益统一起来,而是将一部分人的利益凌驾于另一部分人之上,使广大劳动人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与之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表达了国家、社会、个体的统一。作为兴国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国家层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在社会层面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宗旨,在个人层面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尚品格,国家、社会、公民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换言之,我们不仅要使国家繁荣富强,使社会自由与公正,更要使公民品德高尚,其最终目标不仅要富国强国,更要振兴民族,最终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如此,国家、社会、公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才能得到高度的内在一致的统一。
当然,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而导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异质性,并非仅上述所论,诸如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其信念所指向的价值目标各异,不同的文化传统背景等,都需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深究细察,才能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表述上的相同或相似性,但其内涵与外延均存在本质的差异,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需要我们严加区分。同时,只有深化了对二者的认识,才能真正体悟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真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资本主义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宣扬人性反对神性,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理念,它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价值观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曾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本主义浩大的物质生产力量,推动着精神生产变革,资本主义价值理念超越并取代了封建主义价值理念。但从封建主义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消灭阶级的对立,它只是用新的压迫条件与压迫形式代替了旧的。“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3]275 因而资本主义价值理念的实质,就在于其所谓的人性、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仅对资产阶级而言是适用的,对广大劳苦大众即工人阶级而言,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更不可能体现出人性的一面,因而对劳动人民而言,资产阶级所宣扬的那种核心价值理念是虚伪的东西,是一种伪善。
诚然,资本主义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它空前地满足了人权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它又在个人权利的全面发展向度制造了灾害性的后果,那便是异化。异化不仅是对自我实现的匮乏,而且是对这种匮乏的意识的缺乏,它是一种主体体验的受挫状态,这种受挫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实现的需要的受挫。即其不可能满足全体人民的合理要求,与人的本质相异。因而无论资本主义表面看上去多么繁华富裕,其标榜得多么令人陶醉,都只能为资产阶级服务,劳动人民什么都没有。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资产阶级许下种种动听的诺言,诸如自由、平等、博爱等,但对劳动人民却永远无法实现;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他们扩大了工人的休息时间,增进了劳动人民的福利待遇,制定所谓的“福利国家政策”,但却从根本上无法与工人所付出的劳动平等对待,否则,资产阶级便不可能留下任何剩余价值。由此观之,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了其落后性的一面,也就是将要被否定,走向灭亡的一面。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性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全球人民生活的金融危机,现代性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受到普遍诟病,等等,都无不表明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后性。正如贝尔所指出:“在当今社会,社会结构(技术经济秩序)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惊人的根本分裂。”[6]37 也正因为如此,各种政治派别都希望能够抛弃资本主义价值观:“即便激进政治理想只是暂时破碎,基本的文化态势还是一样:拒斥资产阶级价值观。”[6]42 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步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正因为如此,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或发生变化。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资本主义一厢情愿就可以否定这样的历史发展规律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3]291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向驱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伪善面目必将暴露无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出的优越性、至善性、历史进步性将进一步显现出来,被人类所接纳。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否定旧事物,扬弃旧事物。因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291-2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对历史上的核心价值观“既否定又保留”,即对旧有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扬弃,充分吸纳了前者的优秀文明成果,因而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而生成的,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价值理念。面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一方面要与其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而另一方面需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那些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与进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文明成分,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纠偏,进而达到自我完善。因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旗帜,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必将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2]〔美〕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龙婧,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37.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新华社,2013-12-23.
[6]〔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