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雷语”背后是“官念”跑偏

    文/叶超

    因违规发放年终奖遭到举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计生局局长在大会上怒斥举报人是“吃了肉还咬喂肉人手指”的“害群之马”。公众在为这一言论惊诧的同时,更为“雷语”背后暴露的“官念”陡生忧虑。

    言为心声。就算缺少闻过则喜的雅量,也不该有恼羞成怒的反应。涉事单位负责人对举报人的“雷语”,表面看是言语不当,实质上隐现的是无视规则、蔑视监督的种种“病灶”。难以想象,一个动辄口出“雷语”伤害群众感情、违反职责要求的官员,能真正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把权为民用植根内心深处。

    “雷语”出自官员之口的事实说明,为官用权的错误认识在少数干部脑中根深蒂固,其引发的舆论关注和广泛影响,已经损及官员整体的良好形象,伤及和谐的干群关系,最终侵蚀权力的公共属性,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权威。

    手握公共权力,肩负为民责任,决定了官员的一言一行,必须体现应有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这不仅是观察官员个人素质修养的窗口,更是评价官员观念是否正确、行为是否恰当乃至政治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由是观之,重视那些“雷人雷语”,不是小题大做;警惕背后的特权意识、跋扈作风,深挖权力骄横的思想根源、制度缺陷,正是我们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消除官僚主义作风,从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纯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些干部的“雷语”是为官理念跑偏的表现,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大忌,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消除的恶疾。彻底清扫官员“雷语”,需要党员干部自身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更需要加强来自制度的约束和群众的监督。只有扎紧制度篱笆,增加权力使用透明度,提高违规违纪的实际成本,才能勒住权力本能的逾矩冲动,让官员面对制度、面对群众时少一點骄横、多一点谨慎,少一分自大、多一分尊重。

    “弹性退休”成败的关键在哪?

    文/张玉胜

    据媒体报道,全国妇联、人社部等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弹性退休制,让男女在退休年龄上有选择权。

    近年来,出于对减轻国家社保资金压力的考量和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权的追求,关于退休制度改革的话题屡见报端,比如男女同龄退休、适当延迟退休、推行弹性退休等等,而相比之下,“弹性退休”似乎更具人性化、灵活性和普惠性。

    应该说,国家设立退休制度,一方面旨在充分保障人们的休息权利,确保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的老有所养;同时也为废除职务终身制和实现人力资源的新老交替提供制度保障。“弹性退休”的本意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的上下限之间享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其实质是完善退休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有益于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诠释。

    从积极意义看,推行“弹性退休制”,符合中国的国情现状,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退休年龄可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延迟。60岁退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政策,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身体健康状况提升,工作寿命与生理寿命同步延长当属情理之事。二是退休年龄可以随学历拉长而延后。对相当一部分本科和读研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而言,60岁退休就意味着法定工作年限仅为30余年,恪守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此外,鉴于劳动者的工种不同、技术含量和打造行家里手需要的时间不同,“弹性退休”更有益于技术骨干的才尽其用,比如医疗专家、科技能手、科研人员等。

    如同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弹性退休”也有其制度软肋。比如在行业定岗定位的语境下,年老力盛的劳动者延迟退休有可能成为新生代的就业羁绊,极易导致阶层矛盾等。而正是基于对成也“弹性”败也“弹性”的利弊考量,人们才会对此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

    当然,正视风险不等于因噎废食。鉴于沧桑巨变的国情国力和振兴中华的宏图伟业,实施退休制度改革、谋求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当属民心所向,势在必行。而如何加强权力制约和确保制度执行力则是“弹性退休”成败的关键。在完善扬长避短、规避风险的制度设计前提下,“弹性退休”不妨起而行之,毕竟在实践中完善远比坐而论道强得多。

    “官员伤肝,百姓伤心”莫一笑了事

    文/刘义昆

    1月9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回应市政协大会委员发言时,引用了一个手机段子“官员伤肝,百姓伤心”。他说:“现在的大酒店,我这个收入,一顿饭都请不起。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不会有那个价——公款吃喝,确实扰乱市场经济。”

    王荣对“三公消费”的炮轰,引发了台下阵阵掌声与笑声。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三公消费”是个严峻问题;第二,“官员伤肝,百姓伤心”引发了共鸣。掌声与笑声虽多,但“三公消费”在深圳能真正得到重视吗?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会被一笑了事吗?值得关注。

    以前曾有领导向笔者抱怨:吃吃喝喝真的累。这并非空穴来风。媒体曾多次报道:官方调查表明,公务员身体健康问题突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九成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烟酒过量,则是影响官员健康的主因。有数据说,全国每年用在公款吃喝的支出高达三千亿。整天觥筹交错,大吃大喝,身体能不坏么?是的,即使是为了领导们的身体,公款吃喝也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为遏制“三公消费”现象,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各种措施,然而收效甚微。遏制“三公消费”难吗?我看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把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的各种账目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严厉问责,官员们想铺张浪费也难。遗憾的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有多年,公款吃喝的账目却似乎仍是“机密”。

    王荣对“三公消费”的炮轰,引发了阵阵掌声与笑声。这是好事,说明书记说了实话,说出了官场实情。不过,希望各地政府对“官员伤肝,百姓伤心”一说,不要一笑了事。否则,反腐就会变成一句玩笑,就会变成对民意的一次嘲讽。

    “烟酒回收”生意红火背后的猫腻

    文/凌国华

    节假日期间消费需求旺盛所形成的经济拉动效应,对于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自然能够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一些不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大行其道,“烟酒礼品回收”生意就是其中之一。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却十分红火。只是把别人家里消费不了的烟酒等礼品低价回收之后再倒手转卖,然后赚取其中的差价,就能轻松赚万把元。

    人们不禁疑问,哪些人家把多余的烟酒等高档礼品拿来低价处理?据报道,礼品回收生意大都是老主顾,“熟客中大多是有身份人员的家属,而且中年女性居多……一拿就是一摞一摞的”。将“熟客”“有身份人员的家属”“中年女性”等字眼连在一起,其中的内涵深刻得很呐!除了高档烟酒,虫草、戒指、高档手表和相机等都有“回收”的空间,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礼品回收”的生意已经做到了互联网上,这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且不讲“烟酒礼品回收”生意的合法与否,单从生意的“货源”充足而且都有相对固定的“熟客”来讲,其中的猫腻就难以说清楚。首先这些高档礼品应该不是自己花钱买的,因为自己高价买了再低价出售的行为不符合常理;说是单位拿高档烟酒、钻戒、相机、虫草等发春节福利的,即使有也不多见;那就是别人送的,自己消费不了,放在家里既占空间又太扎眼,还不如低价处理换成挺括的票子,存放也方便。这就来问题了:什么人送的这些高档礼品?他们为什么送?他们为什么给你送?结合报道中提到的“有身份人员的家属”,心里的疑窦基本上就解开了。什么是“有身份人员”?一是多金,二是重权,三是二者兼而有之。有钱者之间“人情往来”,送高档礼品有面子,能够彰显其身份和地位,这符合常识;那么为什么给“有权者”送高档礼品?除了有面子,更重要的或是有求于人(实质是有求于 “权”)吧?既是“有权者”,那么送高档礼品者就不在少数,消费不了的高档货留在手里也是“烫手热山药”,赶紧处理了心安,即使低价出手也不心疼。其实质是对涉嫌受贿行为的“漂白”,性质跟“洗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形式上使自己的“非法收入”合法化。

    工作放假,廉政意识不能放假。年关更应是“廉关”,对于“有权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讲,莫把“糖衣炮弹”当成“人情往来”,小心“人情关”变成“人情劫”;领导干部的家属更应做一个“廉内助”“贤内助”,而不是帮助“漂白”那些不合法的“灰色收入”。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