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西藏

耿昕+郭永虎

摘 要 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历史文本总体勾勒出美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西藏图景。其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打上了浓厚的东方主义情结。《纽约时报》给美国民众提供了西藏的最初印象,即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效应,《纽约时报》构建的西藏形象对西方关于西藏的认知和话语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西藏,《纽约时报》, 美国,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5)10-0034-05
长期以来,《纽约时报》被誉为是美国的第一主流大报,在美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该报对中国西藏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其涉藏报道对近代美国民众认知西藏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纽约时报》全文数据库的数字化,学界对其涉华报道已经开展了初步的研究,但是对近代该报涉藏报道的个案研究目前仍相当薄弱。本文以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历史文本为依据对其进行解读,这对探寻和审视当代西方主流媒体涉藏报道的历史渊源,或有裨益。
一、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基本状况
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创办《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他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新闻报道方式。该报标榜以“道德精神”和“保守主义”为前提,强调新闻做到客观公正,注重报道国外新闻,以开阔读者的视野。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收购了濒于破产的时报。在其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有评论家指出,该报“对纽约生活和全世界现状的描绘比其他任何一家报纸都要真实”。①《纽约时报》几乎在其创刊伊始便开始了涉华报道。其对西藏的首次报道是在1868年12月20日。该报头版报道了森拉金塔西提(Von Senlagintrocit)教授所做的关于西藏的演讲,由此开启了《纽约时报》报道西藏之先河。②至此,百余年来《纽约时报》对西藏的报道从未间断过。
1.涉藏新闻数量分析
从报道的总量来看,1868—1949年间《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文章总数达1085篇,其中刊登在头版的文章是132篇,社论61篇,读者来信17篇。③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数量变化趋势的一个显著特征趋势是与西藏重大历史事件关联密切。如下图所示,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数量出现三次激增高峰,分别对应近代西藏三个重要历史阶段:1900—1910年间、20世纪30年代和1949年前后。其中在近代英国两次侵略西藏前后,《纽约时报》涉藏报道数量最多,达150篇。尤其是1904年前后英国侵略西藏前后,《纽约时报》仅以“英国赴藏使团”为新闻标题就发表了23篇文章。20世纪30年代是《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第二个高峰期,该阶段也是西藏重要历史事件频发的时期,涉藏报道取材范围也呈现多元化特征。西藏自然和人文地理,民国政府治藏活动以及外国人在西藏的活动都成为报道的题材。1949年前后是《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另一个高峰期。1949—1951年间,《纽约时报》涉藏报道数量骤升,特别是对西藏和平解放进程的全程跟踪报道,新闻报道数量达200余篇。
2.涉藏新闻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话语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它阐释新闻的核心主旨,体现传播者的意图,引导一定时间内政治或社会讨论的议题,甚至影响到政府决策的气氛和方向。新闻主题通过影响受众注意力从而建构着他们对该事件的认知结构。①选题因时而变,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主题设置涵盖如下领域:
(1)西方人在西藏游历活动
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一个重要题材是外国人在西藏进行科学考察和游历冒险活动。通过外国人的亲历讲述或者著书立说,《纽约时报》报道了他们视野中的西藏自然和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以及西藏的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
(2)与美国相关的涉藏新闻
作为美国本土报纸,《纽约时报》对与美国相关的新闻尤为关注,对美国与西藏的关系报道非常之多。关注点主要包括:美国探险家、传教士在西藏的活动;美国政府关于西藏的政策;美国人与藏人的接触等等。
(3)列强在西藏的角逐
近代列强英国和沙俄在西藏的角逐是《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重要选题。内容涉及英国在西藏的侵略活动、英国与西藏上层统治者的联系、英国策动中国西藏独立,英国与沙俄关于西藏的争夺和交涉等内容。其中,《纽约时报》对英国侵略的过程着墨较多,以大量新闻报道见证了这段历史。
(4)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
《纽约时报》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发展变化,这也成为其报道的常规题材,相关涉藏报道数量达92篇。涉藏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清政府对驻藏大臣的活动、清政府与达赖的关系、民国历届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中央政府册封班禅,达赖),中国与英印政府、中俄关于中国西藏的交涉等问题。此外,该报对不同历史时期西藏地方政局的变动也予以了密切关注。
二、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文本分析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禁止外国人入藏活动,外国人在西藏的活动受到很大制约,②导致了《纽约时报》涉藏报道题材较少且内容单一。为了攫取在中国西藏等地游历、传教的特权,1876年9月,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烟台条约》。这是英国强迫清朝政府正式、明确同意英国派人入藏游历、探路。按照列强“机会均等”的原则,法、俄、美等国也取得了同样的权利。③随着西方人入藏活动的日趋活跃,该报关于西藏的报道内容也随之丰富。其中以西方传教士和探险家赴藏活动为主要报道选题。
在1903—1904年英国侵略中国西藏期间,近代《纽约时报》对此进行了多篇幅的报道。《纽约时报》对于英国在西藏活动的实质认识较为客观和中立。1903年12月5日以《侵略西藏——英国远征军在春丕河谷汇集》为标题进行了报道,将1903年英国远征西藏定性为侵略。④针对英国击败藏军实施屠杀的行径,1904年4月3日,《纽约时报》以《英国在西藏的屠杀引起轩然大波》为题进行了报道,称“屠杀是英国历史上最黑的污点,是英属印度立顿伯爵统治以来最为蛮横和难以置信的事件”。1904年1月31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美国人访问中亚》的文章,报道了奥斯卡·克劳斯贝(oscar crosby)进入西藏探险的主要活动。同时分析了他对英国觊觎西藏的动机:
英国对西藏领土的觊觎,在英俄争夺西藏的过程中居于主导作用,认为不通过武力和欺骗是无法进入西藏的,荣赫鹏的探险队将进入西藏。攫取西藏是英国的目标,但是中国对英国享有宗主权,美国关注中国的领土完整,应对此予以关注。①
新闻的社论面最能体现其独立的观点立场,在英国侵略西藏期间,《纽约时报》发表多篇社论,立场鲜明地对英国的西藏政策进行了剖析和批评。1904年1月20日,《纽约时报》以《英国在西藏》为标题发表社论揭示了英国侵略西藏的目的并非是通过西藏进入印度也非贸易,而是抵制俄国在西藏的影响,俄国在满洲和日俄战争的困难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机会:
或许大多数美国读者对荣赫鹏发布的西藏远征军或使团的声明感到困惑。英国人在西藏做什么,或者其赴藏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当前亟待厘清的问题。
荣赫鹏远征军是对沙俄的回应,从最坏的后果考虑,捍卫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尽管西藏有潜在的矿产资源和商业利益,但是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回击沙俄在西藏活动。②
1904年5月14日,在英国对中国西藏发动侵略战争后,《纽约时报》以《英国在西藏》为题发表社论对英国侵略西藏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该报指出,荣赫鹏赴西藏的远征并未变成荣耀而是成为悲剧。极少有英国人对远征西藏的正义性作出合理的解释。英国的议会和媒体也没有作出解释。到目前为止,那些赞成远征西藏的人做出只是基于抵制俄国的需要。那至少是一个解释,尽管不能令人信服。但是却将不幸的藏人权利和利益完全排除在外。藏人完全有权利拒绝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外国人进入西藏,并进行武力阻止。③1904年9月11日,《纽约时报》再次发表题为《英国与西藏》社论指出,寇松勋爵在西藏取得了又一辉煌胜利,英国远征军统帅签订了条约,尽管条约条款未知,但是条约本身就意味着取得了实质性的优势。英印政府所取得的成绩真正提升了英国的威望,使其进一步卷入西藏事务。如果此次远征失败,那么英国将从严寒中撤军并取消此次任务,那就对英国造成严重的损害。英国在印度面临的最具威胁的因素被解除了,英国在亚洲的无敌传统得以继续维继和确立。④1904年9月29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英格兰与西藏》的社论再次对英国予以讥讽:为了贸易战,大国被迫对小国发动战争,总是令人可笑的事情。我们敢说,这是一场菲力浦王之战:⑤
但是英国对西藏发动的贸易战便是这种令人可笑事件的例证。三天前,我们刊登了两个大国(列强与弱国更为恰当)签订的条约的条款。其中可见,英国既困扰于藏人不承认英国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也困扰于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印度和锡金的砖茶已经穿越堡垒和海关的阻碍进入这块禁地,英国为欧洲大陆的嘲讽者提供了一则大大的笑料。⑥
在涉藏政治立场方面,《纽约时报》与美国上述立场保持一致。1904年7月7日,《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外交拓展至西藏》一文,其立场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一致,并申明美国的官方立场:由于西藏是中国的领土,其命运对美国事关重大,这不意味着美国对此抱有兴趣,而是因为任何一国攫取西藏将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这是海·约翰远东政策的主旨。英国此前对该政策是遵守的。因此,约翰密切关注英国解决西藏问题。美国已经通过驻英大使对英国约瑟夫·H·仇特在中国西藏军事行动表达了美国的态度。英国已否认对西藏的领土企图,重申英国无意永久占领西藏。⑦
辛亥革命前后,《纽约时报》对西藏发生的政治动态密切关注,特别是对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变化进行了报道。《纽约时报》1910年2月27日发表题为《被废黜的达赖喇嘛》文章对事件进行了报道。⑧1910年3月2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达赖喇嘛寻求避难在印英国官员欢迎达赖》,①分析了英国染指涉藏事务的活动。1911年5月,《纽约时报》还派出记还首次对在印度的十三世达赖进行了专访。中华民国建立后,在西藏亲英分子的指使下,西藏发生叛乱。《纽约时报》对此密切关注,并进行了相关报道。1912年8月30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英国称中国不能拥有西藏》报道了英国插手西藏事务的活动。文章称:
中华民国拟议将西藏合并为一个省,遭到了英国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认为应该允许西藏在没有中国干涉的情况下管理自己的事务。
英国政府反对中国人在西藏边境探险及在西藏驻留数目庞大的军队。②《纽约时报》还刊文表达了美国的立场,1912年9月1日《纽约时报》刊发文章《西藏争论不关我们的事》称:
美国将不反对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其考虑在西藏采取行动时与英国协商。③
这表明美国接受英国在西藏势力范围的现实,这与美国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历史选择是一致的。
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美国政府积极插手西藏事务,秘密支持西藏分裂势力活动,其涉藏政策成为《纽约时报》的重要报道素材。1949年10月25日,《纽约时报》刊文表达了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
依据当前亚洲局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美国在此之前曾长期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鉴于中共取得政权,中国未来局势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须从外交层面重新考虑美国的立场。中共已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拓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④
1950年下半年,解放军决定进驻西藏,《纽约时报》对此进行了密集报道,昌都战役前后,其中以“西藏被入侵”为标题的新闻就达20篇之多。其观点也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西藏和平协议》签署后,《纽约时报》发表《铁幕降临西藏》的社论申明其对事件的立场:
此乃共产主义在亚洲获胜的又一例证,另一个堡垒被共产主义攻克。《西藏和平协议》的签订让世界屋脊西藏变成了“被解放”的一个省,西藏正处于铁幕之后。
三、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特征分析
1.涉藏报道处于初级阶段,立场基本客观、中立
总的来看,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选题相对单一,其早期涉藏报道主要以西藏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科学考察、旅游文化为主,但是也开始对西藏的政治,尤其是西藏政治重大事件给予了一定关注。《纽约时报》在西藏没有通讯员和记者,无法获得当地的原始新闻素材。近代《纽约时报》的相关新闻多为二手新闻。例如,《纽约时报》1904年英国侵略西藏的报道相当一部新闻来自泰晤士报,发稿地主要来自伦敦和印度。历史地看,专业性的涉藏新闻报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此之前,《纽约时报》的涉藏报道还远未形成气候和规模,正如库伯(Cooper,1942)所言:
在整个19世纪,完全持孤立主义态度的美国并未意识到国际新闻的重要性。大体而言,美国人惟一获得的国外新闻来自美联社……而美联社提供的惟一的国外新闻却来自路透社领导的垄断的欧洲新闻通讯联盟。⑤
虽然《纽约时报》从19世纪下半叶已经刊发了涉藏报道,但是,这些早期的涉藏新闻并不是由专业的新闻记者采写的,而多是出自探险家、旅行者、传教士等非新闻专业人员之手,这些稿件的自传和叙事色彩比较突出,新闻时效性也不大,更少说明采写者的身份背景。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美国涉藏报道还停留在早期的初级阶段。
由于美国在西藏没有直接利益,《纽约时报》能够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列强在西藏的角逐。《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立场相对客观,与在西藏有着利害冲突的英国和俄国媒体的报道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当20世纪初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时,《纽约时报》的立场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秉承“门户开放”原则,在对待列强对西藏争夺态度上,美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承认中国对西藏享有“宗主权”,力图将西藏保留在清王朝政府治下,反对英国、俄国独占西藏。此间的《纽约时报》则迎合美国政府的立场,其发表的系列社论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对美国涉藏活动的报道选题情有独钟
作为美国本土报纸,《纽约时报》对美国涉藏新闻尤为感兴趣。不仅报道美国政府对西藏政策的新闻,还对美国人在西藏的考察传教等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报道。美国人对西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发现”到了解再到认识的漫长历程。美国“发现”西藏的先驱,主要是探险家、旅行家和传教士。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教会、团体和个人对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赴藏者日渐增多。他们远涉重洋,对西藏进行所谓传教与科学考察活动。他们通过调查与研究,搜集了大量的科学和情报资料,并著书立说。《纽约时报》对美国对西藏的探险传教十分关注,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人进入西藏最活跃的阶段,美国在西藏活动也成为《纽约时报》报道的重要素材来源。
3.涉藏报道中的东方主义色彩及其影响
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中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世界没有真实根据,凭空想象出来的东方,有一种强烈的偏见。西方的东方学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东方成为欧洲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西方自我得以建立的他者。对于西方而言,东方既不是欧洲的纯粹虚构或奇想。进入西藏的西方人具有一种种族优越感,怀着“西方中心论”和俯视的心态观察西藏,《纽约时报》涉藏报道也打上了这种烙印。《纽约时报》将西方的想象作为与西藏民族和文化进行比较时的权威标准。由于感情和认知上的距离和偏差,使西方人难以客观全面地认识西藏。①
与西方殖民主义的视角如出一辙,《纽约时报》也“分享着那个时代鼓吹以‘先进文明征服‘异教国家和‘落后地区的殖民主义心态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自诩共同承担“拯救”和“改造”西藏的使命。这体现在《纽约时报》的叙述思维中,西藏成为一个被动的被看待和被评论的客体,西藏自己的声音在《纽约时报》上基本看不到,西方的话语强势明显地渗透在每一份新闻报道之中。
近代《纽约时报》的早期涉藏报道给美国民众提供了中国西藏的最初印象,即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效应,其构建的西藏形象由于这种首因效应对美国人构建西藏印象的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纽约时报》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就开始连续刊登西藏新闻,在近代以来数百余篇涉藏报道文本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美国主流新闻界对中国西藏的认知源流。整体上看,这些早期涉藏报道涉及了西藏的方方面面,其报道总体上反映的还是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媒体勾勒的西藏图景。美国传教士、商人、学者、作家以及新闻从业者们在内的西方传播者参与建构的西藏形象总体上是一个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照的落后形象。近代《纽约时报》塑造的西藏形象已经成为美国主流新闻业塑造西藏形象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链条。它不仅构成了《纽约时报》百余年美式“西藏观”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组成了近代以来美国的西藏形象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毋庸置疑,《纽约时报》所塑造的西藏形象对阐释当代美国新闻界的涉藏报道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耿昕,女,1973年生,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国际关系史。
郭永虎,男,1972年生,吉林白山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涉藏问题和中国边疆问题。
【责任编辑:全骜颉】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