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陈香洪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教育模式必须要创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知识本身就很枯燥,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数学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高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要提高对自己的教学要求,积极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创建创新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一、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课堂
数学学习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基于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主要是倡导学生独立学习探索、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沟通,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此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虽然新课程理念中重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依然很重要.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一定要着眼全局,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其次,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清晰的把握,讲解过程中对于基础性知识和创新性或拔高性的知识内容讲解要有浅有深,环环相扣,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的感觉,从而有效激起学生对下面课程的期待.
例如,教学中讲解重点知识时要新颖、鲜明、有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认识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跟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有针对性.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过程是有一定的周期的,从最开始的接触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最终能够有效利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要想让学生能够从数学问题的角度认识到生活,并有效利用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维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起到帮助指导的作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学生对数学的激情调动起来,全面参与学习过程中,然后在把大多数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效锻炼其思维逻辑.三、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能力的分析,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后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有效解决问题.通过经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灵活地掌握数学的学习思路及解决问题的规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学习的任何知识都是服务于生活实践的,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把数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因此,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是以學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将提供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能力.具体措施: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课程的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补充,然后学生通过思考或者与小组成员交流完成知识的探究与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正,最后结合学生的探究完成结果作出评价.这样的课堂安排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就要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目前看来,现代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的.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