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的项目设计

    方其桂

    笔者在2006年组织修订科学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时,深刻体会到单纯的知识体系教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于是尝试按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项目设计多个活动。那时很少提及“项目”这个词,也无法上升到新课标对项目的认识高度,如今,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学习开展的经验。

    ● 项目的基本要求

    一个好的信息技术学习项目,必须在真实性、主体性、可操作性、目标性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才能应用到教学之中。

    1.项目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项目,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不需要为项目导入做很长时间的解释和铺垫。如果不是真实的项目,学生首先会质疑项目本身,对项目解决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

    2.项目的主体性

    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项目要与学生密切相关,要让学生理解项目,这样学生容易就项目提出问题,而且还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因而项目完成度会很高,其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会比较高。笔者设计的“我的探亲之旅”项目,涉及探亲之前了解探亲地点相关信息、选择途中交通工具、探亲地点旅游导航等。探亲、旅游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项目中的活动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的项目是学生生活范围之外的就会是相反的效果,如深圳某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探寻身边的小麦”项目,深圳的学生绝大多数生活的周边接触不到小麦,因此,他们很难对这样的项目感兴趣,实施起来也很困难。如果将这个项目改成“探寻身边的二维码”就不一样了,因为学生每天都接触到各种二维码,他们自然希望了解二维码的原理,也希望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二维码,这样的项目一定会更受学生欢迎。

    3.项目可操作性

    设计的项目要与学生的知识、技能相匹配,也就是难度不能太高。另外,要充分考虑项目完成的工作量,要保证学生在上课期间能够完成,如果是复杂项目,可以考虑分组,将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让组内学生在课内完成。因此,在设计项目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基础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通过各种办法努力降低项目的难度,如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支持,对于要学生完成的作品先提供半成品。總之,努力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成项目,让他们有收获,有成就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兴趣继续学习。

    4.项目的目标性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四个核心素养,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项目学习也不例外。项目只是学习的载体,故设计的项目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笔者在设计“研学旅行”项目时,需要学生借助网络收集研学地点的相关信息,整理后提供给其他学生,使用问卷星等工具统计学生的意向来决定最终地点。旅行过程中,用手机、数码相机等拍摄学生的影像,旅行结束后,通过班级QQ群分享拍摄的照片,用微博展示自己的游学收获。所有的环节都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而这样的项目就有较高的学习价值。

    ● 项目设计基本方法

    在对信息技术学习项目有了基本认识后,可以按照规范的方法来设计项目。需要说明的是,通常项目设计需要多人完成,而且要在实际教学中反复修改、完善。

    1.项目的内容选择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学科,是不可能离开技术的,没有了技术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价值。而技术通常包括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设计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这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工具。这门学科还是要求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因此,首先要将技术归纳成体系,然后将技术分解到不同的项目当中,再依据技术排列项目先后顺序,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走。

    2.项目的方案遴选

    笔者从学生个体、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社会等方面罗列出多个相关项目,每个项目列出要解决的任务、需要学习的技术,综合考虑学生已有基础、不同时期的关注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分别为不同学期遴选出不同的项目,如秋季设置“制作运动会海报”项目为即将开展的运动会服务、六年级设计毕业纪念册让学生保存一个学段的记忆。当然,这个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也是需要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学生的意见,因为只有学生喜欢,他们才有兴趣去学习。

    3.项目的细化分解

    项目要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常一个项目涉及多种技术,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因此,一个项目相当于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必须将其分解成多个微项目,每节课完成一个微项目,这样也方便安排学习时间。例如,“研学旅行”这个项目可以分成“研学旅行策划”“研学旅行实施”“研学旅行收获”三个微项目;“制作毕业纪念册”项目可以分解成“规划毕业纪念册”“制作毕业纪念册”“完善毕业纪念册”三个微项目。每个微项目中包着多个任务,上课时先进行分组学习,再分解给不同学生共同完成。

    4.项目的实施方案

    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基本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需要为项目设计一定的学习流程,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另外,因为项目学习多数需要采用分组学习的模式,所有还要设计好分组方法、人员分工、学习成果提交、组内交流方式与时间等学习安排。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虽然不需要花时间讲解、演示,但要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5.项目的支撑资源

    为了让项目学习得以顺利实施,教师备课时,必须准备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为不同知识点和学生制作不同的微课、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观摩学习的优秀电脑作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量规表、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学案,以及与本活动有关的学习资料等,这些资源必须有一定数量,教学时适时提供给学生,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资源准备的工作量是比较巨大的,建议本校乃至本区域教师组织联合备课组,相互之间分工协助,资源互相共享,这样可以降低备课工作量。准备好的资源,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上课时分发资源所需的时间,同时也方便学生选择所需要资源。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