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苏复交谈判时英国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立场

陈巍
[摘要]英国对于日苏复交谈判基本上采取了不介入的政策,这是由于英国既不想成为日本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反对的目标,也不想得罪苏联而危及本国的安全,当然偏重于后者。在回答日本对美英等国的两次询问——第一次关于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的归属问题,第二次关于《雅尔塔协定》《旧金山对日和约》中使用的“Kurile islands(千岛群岛)”是否并不包括国后、择提两岛——时,均作出了不同于美国、不利于日本的回答,其目的就是维持远东领土的现状,不纵容日本挑战英美的战时责任。
[关键词]英国,美国,日苏复交谈判,北方四岛
[中图分类号]K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2—0055—06
涉及日苏复交谈判问题的论著,日本有松本俊一《跨越莫斯科的彩虹:日苏国交回复秘录》,吉泽清次郎《战后日苏关系》,石丸和人等《战后日本外交史Ⅱ》,田中孝彦《日苏国交回复史研究》等;国内有宋成有、李寒梅《战后日本外交史》,李凡《日苏关系史》等,其中田中孝彦《日苏国交回复史的研究》对日苏复交谈判与英国的关系论述最多,但他有些观点笔者不认同,同时,有个别比较重要的英国外交档案他也没使用。笔者在学习以上论著的基础上,研读英国外交档案,围绕着日苏复交谈判时期英美对日本两次询问的回答及其差别草成此文,以期能较全面地展现英国对北方四岛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及其原因。
一、日苏决定开始复交谈判和英国的态度
1954年12月10日,以民主党总裁鸠山一郎为首相的日本新内阁成立。1955年1月4日民主党通过《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三项基本主张:1.充实安全保障,维持和平体制,包括坚持日美合作路线,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与苏联结束战争状态,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争取加入联合国;2.确立独立体制,收复原来属于日本的领土;3.推进经济外交,包括迅速解决战争赔偿问题,与东南亚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发展经济关系,促进对苏、对华贸易等。可以看出,上述三项基本主张,皆与苏联有关,特别是第一、二项。日本处于东西冷战的前沿,鸠山认识到,如果冷战扩大为热战,日本有被卷入的可能,因此在当时东西冷战缓和的大局下,鸠山想通过与苏联复交,对东西关系的缓和尽一份日本的贡献。同月10日,鸠山向新闻记者们表明了以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为执政最大使命的决心。
苏联政府迅速反应。16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明声明,“苏联表示准备同所有国家恢复关系。苏联这一政策同样也适用于对日关系”。25日,派驻日代表团临时首席代表多姆尼茨基密访鸠山,递交了“随时准备开始谈判”的函件。1955年2月4日,鸠山内阁决定开始对日谈判。4月下旬,日苏双方都同意将谈判地点定在伦敦。
英国对日本与苏中的接近是相当敏感的,害怕日本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当然英国并不打算直接阻止日苏接近,因为恢复独立后的日本民族主义高涨,反美情绪强烈。并且日本国内有日苏接近的呼声,如果英国去阻止日苏接近,有可能步美国的后尘,成为日本民族主义仇视的对象,从而使日英关系受损。相反地,若能平等地对待日本,改善日英关系,就能部分地抵消日苏接近的效果。英国还意识到,把日本留在西方阵营的责任主要由美国负担,而英国起协助作用。
二、英美对日本第一次探询的反应
1955年6月1日,日本代表松本俊一与苏联代表马立克在苏联驻英国大使馆举行非正式会谈,双方就谈判的日程及方法达成一致,决定谈判每周两次轮流在两国大使馆进行(但后按日本外相重光葵的要求改为每周一次),正式会谈于6月3日开始。在日苏复交谈判中,与英国关系最深的是领土问题,因为英国是《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的签字国,《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起草国。日本驻英公使黄田喜多夫常向英国外交部官员通报日苏复交谈判的情况,并寻求英国的支持。
在领土问题上,日本认为齿舞群岛和色丹是北海道的自然延伸,从历史统治沿革上也是日本本土北海道的一部分,而择捉和国后是南千岛群岛,它们不是千岛群岛的组成部分,也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关于千岛群岛,从历史上看也是日本的领土。而库页岛南部也不是日本出于贪婪用武力夺得的领土。由于7月18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要在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日本期待这次会议能使世界形势步入和平,为领土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而7月2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因准备出席四国首脑会议而被招回莫斯科,所以原定7月5日举行的第七轮正式谈判延期,伦敦谈判暂时休会。此时日本方面为在领土问题上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于6月底到7月中旬就有关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的归属问题询问美、英、法三国,询问的主要内容是:
1.《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可以认为是指《雅尔塔协定》吗?
2.苏联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能否单方面独自决定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为本国领土?
美国政府于7月初对此正式表示了如下意见:
1.从地理上、历史上、法律上来说,齿舞和色丹都是北海道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千岛群岛的组成部分。
2.《雅尔塔协定》系阐明签约盟国领导人的共同目的之协定,其本身并不具有最终的效力。日本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中并没有提到《雅尔塔协定》,因此不能以该协定的条款约束日本。《雅尔塔协定》的缔结早于《波茨坦公告》,所以不能以此作为《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
3.《波茨坦公告》明确表示,日本领土的最后决定将根据宣言签字国以后如何考虑而定,所以苏联不得单方面作出上述决定。
4.盟军第一号通令、盟军最高统帅部第六七七号训令以及《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二条都没有决定领土的最后归属。
5.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最终处理尚未决定,将按国际协商来决定此问题。
由上观之,表面上美国只支持齿舞和色丹应属于日本。但对于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美国认为其状态是未定,不承认归属于苏联,并留下以后通过国际协商来决定的“尾巴”。这是一种暖昧的表达方法:一方面不让苏联心安理得地占有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另一方面又给日本继续追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的依据(因为可以通过国际协商来决定)。这样看来,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问题上,美国的回答间接支持了日本领土要求。
但实际上也许并不完全如此。在对待日苏复交谈判的问题上,美国不希望谈判能成功。因为如果日苏复交谈判成功的话,那么共产主义在日本的影响将增大,并且日中建交谈判也将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这对美国的冷战遏制战略是直接的打击。另一方面,如果苏联把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返还日本,那么美国将不能继续占领冲绳。杜勒斯本人也曾讲过:“如果出现苏联方面把千岛群岛的重要部分返还给日本,日本就会施加压力要求收回冲绳,苏联如果把这些领土返还日本,那么日
美之间关系就会变得紧张。”
但实际上苏联把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都还给日本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俄苏的历史也是扩张的历史,俄苏现有的版图,就是历史上不断扩张的结果。只要归还某国一部分领土,那么就会在与他国有争议的土地问题上引起连锁反应。因此美国间接支持日本对于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领土要求,实际是增加日苏复交谈判的难度,同时,也使美国有长期占领冲绳的借口。
英国的态度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早在1951年起草《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的草案时,英美就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的归属问题上尖锐对立。当时,英国主张条约中应写明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归属苏联。但是美国不同意,只同意在条约中写明日本放弃这些岛屿,但又没有规定这些放弃的领土归属哪个国家,也没有规定“千岛群岛”地理范围,这为将来日苏两国关系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英国政府对日苏复交谈判采取了不介入的方针。英在回答日本的问题的时候,采取了非正式的口头的方式。美国允许日本在对苏谈判中引用本国的回答,而英国采取口头的方式,是不让日本在对苏谈判中引用本国的回答,尽可能将回答的影响降到最低。据日方的材料,英国的回答是:
1.不能认为《雅尔塔协定》就是《波茨坦公告》第八条中所写的盟军决定。
2.苏联不能单方面决定取得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但据田中孝彦考证,英国回答的第二条未必尽如上述所示,很可能含有不利于日本的内容。这是因为:首先,对于处于欧洲的英国来说,英苏关系比英日关系更重要。即使是在冷战时期,与苏联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也有利于英国的国家安全。再之,战后英国对远东的控制能力减弱,已无力“进取”,唯有“守成”,不得罪苏联有利于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三、英美对日本第二次探询的反应
1955年7月15日,日苏重开第七轮伦敦正式谈判。九次谈判后,双方在遣返日本人、北方领土问题和军事同盟问题上分歧还很大。为了缓和谈判的气氛,松本俊一于8月4日在日本大使馆设午餐会招待以马立克为首的苏联谈判代表团。在午餐会后,马立克向松本俊一试探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最终要求。松本俊一回答说:“日本国民认为,齿舞、色丹是北海道的组成部分。千岛、库页岛南部从历史关系来说,终究也不能撤销其要求吧。”8月5日在日本大使馆草坪上饮茶时,马立克突然非常含混地说:“苏联方面也可答应日本方面的要求,将齿舞、色丹移交日本。如果《日美安全条约》的性质如你所说的,是纯粹防御性质的条约,那么,其他问题一经解决,禁止军事同盟条款也可以收回”。
8月9日,第十次正式谈判中,马立克暗示,苏联方面有意放弃齿舞、色丹以及取消禁止军事同盟的条款,以求本条约的谈判取得协议。苏联认为齿舞、色丹在经济、军事上重要性不大,因而有意放弃以便谈判取得进展。松本俊一发电报向国内报告了苏联在领土问题上的新动向。8月27日,日本政府给松本俊一发出了补充训令,训令中关于领土问题的部分是:第一,在可能的范围内归还国后、择捉并无条件归还齿舞、色丹;第二,要取得北千岛、库页岛南部将由有关国家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其归属之谅解。日本之所以此时提出追加领土要求的补充训令,主要是由于:
1.追加训令所提到的领土要求,本来就是日本的最大领土目标。现在在苏联作出一定的让步的情况下,日本方面当然要进一步追加要求。
2.当时日本政界中,自由、民主两个保守党合并逐渐进入具体化阶段。以自由党内的吉田派反对日苏谈判,并且民主党内外相重光也持慎重的态度。
3.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对鸠山内阁促进日苏谈判感到不满,尤其在领土问题上竭力阻止日本同苏联妥协,这对访美的日本外相重光等人起了牵制作用,重光还于8月30日在华盛顿全国新闻记者俱乐部所作的演说中说“日本不打算同苏联亲密结交”,这引起了苏联方面的强烈不满。
在8月30日的第十三次谈判上,松本俊一提出了含有补充训令内容的条文,这立刻受到马立克的谴责。在9月6日的第十四次谈判上,马立克提出归还齿舞、色丹的条件是不能使其成为军事基地,同时强烈主张库页岛南部和千岛问题已经解决,坚决拒绝将领土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之后日苏谈判陷入危机。马立克要出席联合国裁军大会将于9月15日赴纽约,另外预计将出席10月在日内瓦美、英、法、苏日国外长会议,于是日苏谈判在9月13日第十五轮谈判后中断,松本俊一也回国。
日本政府于10月份,再次向美、英、法等国探询意见,内容如下:
1.参加雅尔塔会谈的盟国首脑,在《雅尔塔协定》中使用“Kurile islands(千岛群岛)”一词时是否知道如下历史事实:即直接靠近北海道的国后、择捉两岛是由日本人独自居住的日本固有领土,过去从未受任何外国人的统治,并且在1875年《日俄条约》中,把国后、择捉两岛除外,只以到得抚岛为止的十八个岛屿定名为“千岛群岛”。
2.在起草《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中起主要作用的美国(英国)政府是否了解,当时该条约第二条丙项中所称的"Kurile islands(千岛群岛)”并不包括国后、择捉两岛。
美国国务院针对以上两点询问作了如下的答复:
1.在雅尔塔会谈中未曾对千岛群岛下过地理上的定义,而且也未讨论过千岛的历史。《雅尔塔协定》既不以让与领土权为目的,也不具有让与的效力。完全没有记录说《雅尔塔协定》的签字国图谋把以前不属于俄国领土的任何领土归苏联占有。
2.不论《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还是旧金山会议的记录都不能对千岛下定义。美国认为:有关“千岛群岛”的任何争端都可以按和约第二十二条规定提交国际法院裁决。
3.“将来的国际决定”才可以成为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的最后处理。因为有关这些地理名称所应包括的领土,在引起争端时,都可以由国际法院裁决。
此外,关于千岛的地理名称问题日本不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而另采取一个方案即以择捉、国后不属于千岛群岛为由请求苏联归还两岛,美国对此是绝不反对的。但从苏联就齿舞、色丹问题已表明的立场来考虑,这个意图恐无成功之望。如果失败,日本也可按照和约的条文向苏联建议双方共同将千岛的范围问题提交国际法院。同时,美国也不反对采取另一方案,即根据国后、择捉不是千岛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理由,日本在日苏和约上以确认放弃千岛和库页岛南部的领土主权来同苏联就国后、择捉归还日本问题达成协议。
如上所示,美国政府认为《旧金山对日和约》未对千岛下定义,间接支持了日本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未把国后、择捉两岛隶属千岛群岛的主张,美国政府实质上支持日本对其曾经领有的齿舞、色丹和国后、择捉的领土要求,并表示其他问题也可在有美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上达成协议。
但是英国政府的观点和美国不一样,特别是在关于《雅尔塔协定》的宗旨上。英国主张库页岛
南部和千岛群岛在法律上和实质上属于苏联。英国政府的这种态度,与9月21日英国驻日大使德宁(Dening)给英国外相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的电报的观点是一致的。在电报中,德宁阐述了自己对日美在最近日苏复交谈判中的动向的看法,他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1.不应纵容日本挑战英美的战时责任。
“日本最近与苏联谈判中,在提出要苏联归还齿舞和色丹之外,还要求归还千岛群岛最南的两个岛——国后和择捉,并把千岛群岛其他部分和库页岛南部交由相关国家通过国际会议讨论决定。日本的建议一见即知是难以理解和幼稚的,其难以理解之处在于他们建议相关国家举行国际会议,却没有进一步指明相关国家并与之协商;其幼稚之处在于,认为考虑到《旧金山对日和约》和《雅尔塔协定》,苏联会发现这个建议可接受。其真实的背景是日本渴望归还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在他们的争论背后的原因是,日本认为千岛本不该被拿走。我怀疑日本建议举行国际会议来讨论这些领土的未来是否是为了显示日本是无罪的。或许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和《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涉及的所有领土问题再次浮现。”
德宁指出,《雅尔塔协定》明记有:“将库页岛南部及其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千岛群岛交给苏联”;“三大国政府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战败日本后毫无条件地予以满足”。美国不愿意增强苏联对千岛群岛的合法主张是一回事,寻求增强日本挑战美英战时责任的主张是另一回事。因此,不能因为不愿增强苏联对千岛群岛的合法主张,就去支持日本挑战美英战时责任。
2.德宁还认为,在关键时刻卷入日苏复交谈判是不明智的。他指出:“如果日苏打算做出足够的让步以达到协议,英国应该接受它,阻止日本与一个强大的邻国保持正常关系没什么好处。”
德宁的意见可能影响了英国外交部的决定,也有可能是他的意见和英国外交部的主流意见一致,所以英国外交部最终作出了上述回答。
四、结语
由上看出,在北方四岛问题,英国的立场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支持日本的领土要求,而英国承认远东领土现状,拒绝纵容日本挑战英美的战时责任。英国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
1,在二战后,英国国内的反日情绪还很强烈。这是由于:(1)二战前日本对东南亚和南亚的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使英国工商界深受其害,特别是英国的纺织界遭到惨重打击。(2)日本在二战时虐待英联邦战俘等残酷的行为,还保留在英国人民的脑海里。(3)战后,英国在东南亚、南亚的殖民统治逐渐瓦解,帝国走上了解体的道路,这与日本在二战时占领英属东南亚殖民地有很大的关系。
2,英国不想得罪苏联。对于英国来说,与苏联关系是事关英国安全的重要问题,与苏联缓和是英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丘吉尔曾是掌握着东西关系正常化的主动权的英国首相,一方面,他在野时发表了“铁幕”演说,提出为了对付苏联的威胁有加强西方军事的必要;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斯大林不会对西方发动战争,并认识到东西间还有交涉的余地,因此他既反共又认识到有与敌对者共存的必要。作为与苏联交涉的前提,他强烈要求欧洲的统合,这是通过与苏联交涉结束冷战的宏伟构想的一环。实际上,在他再任首相后,渐渐将西方一体化和与苏联交涉的“双重战略”具体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对西方政策出现缓和的苗头,比如苏联促进了《朝鲜停战协定》的达成和《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签订。另一方面,英国不可能跟上核军备竞赛。曾任外相和续任首相的艾登担心:一旦核军备竞赛到达饱和点,西方的反应力量和政治团结将有可能下降。他也渴望为英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探索有前途的道路,并且展示他个人的外交才能,他谨慎地将英国对外政策的重点由军事转向外交,并推动了东西领导人交流的恢复。当时,正是四国首脑会议召开的时候,英国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3,英国希望远东保持稳定。二战后,由于英国的国力渐衰,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英国已无力在远东采取“进取”的政策,而基本采取“守成”的态度,不轻易挑衅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愿意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以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国就于1950年1月承认中国;在对日媾和时,也希望日本承认中国,并曾主张条约中应写明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归属苏联;1954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提议美英武力介入印支半岛,英国没有同意;在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之前,艾登曾建议按照《洛迦诺公约》的形式建立一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科伦坡计划”国家参加的相互保障体系。由上可以看出英国的远东政策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分歧。1954年4月30日的美国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指出:“在英国,反美情绪日益增长。事实证明,许多英国人对于美国领导丧失了信心,证明英国人不愿意追随美国的政策,证明在许多情况下英国人害怕美国而不是俄国会把他们拖入毁灭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不仅如此,在英国对苏政策和远东政策当中,对苏政策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对苏政策直接关系到英国本土的安全。所以,在日苏复交谈判中,英国不能冒着与苏联关系恶化的危险支持日本的领土要求,这不符合英国自身的实质利益。
参考文献:
[1][日]松本俊一,モスクワにかける虹:日ソ国交回复秘录[M].东京:朝日新闻社,1966.
[2][日]吉泽清次郎编,叶冰译,战后日苏关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3][日]石丸和人,战后日本外交史Ⅱ动き出した日本外交[M].东京:三省堂,1983.
[4][日]田中孝彦.日ソ国交回复の史的研究[M].东京:有斐阁,1993.
[5]宋成有,李寒梅战后日本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6]降凡日苏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日]古川万太郎.日中战后关系史[M].东京:原书房,1988.
[8]Dening to Harold Macmillan,21 September 1955,F0371/115234/FJ10338/76.
[9][日]斋藤嘉臣.冷战内容とイキリス外交[M].东京:ミネルヴァ—书房,2006.
[10]Joseph Frankel.British Foreign Policy 1945-1973[M].London:Oxford Universitv Press,1975.
[11][日]加里宁,吕式伦译.现阶段的英美矛盾[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王雅贞]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