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生本策略思考

    李军

    [摘 ?要] 基于提升教学质量与培育核心素养的需要,分层教学再度受到人们的重视. 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及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坚持生本策略,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自我角色认同感,从而让分层教学更为高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学生个体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因材施教这一传统原则仍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因材施教只是一个宏观的教育理念,其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到实处,更在于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分层教学近年来再度受到重视.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分层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具体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既需要理论的学习与借鉴,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层须坚持生本策略

    分层教学的基础性条件,是对学生进行分层. 我们强调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要坚持生本策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差异,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能力方法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并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1].

    所谓的学生分层须坚持生本策略,就是基于对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顺序,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等因素的分析,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生层次、中等生层次、潜力生层次. 同时,在坚持生本策略的时候,要注意将其与经验视角下的学生分层依据进行区别. 因为,在教学实践及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分层的,这种分层有其必然性,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努力目标的理解与认识比较清晰,但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可能发挥的潜力,这种分层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因此,回到上面所强调的生本策略,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恰当的层次.

    事实表明,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坚持生本策略,可以在经验基础上进行升级. 因为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或者说真正需要调整层次的学生人数其实并不多,但是这些学生往往是提高班级整体成绩的重点所在,因而不能忽视. 而且在这样的分层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研究学生. 显然,坚持这样的分层策略,会使后面的分层教学实施更具精准性.

    实施分层须坚持生本策略

    具体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也要坚持生本策略. 这是因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角度研究学生,并以之为分层依据,可以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则可以让他们产生学习内驱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学知识的构建与问题解决[2].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需要进行一次逻辑递进,即先让学生理解何谓全等形,等到学生建立了全等形这一上位概念之后,再建立全等三角形这一下位概念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而对于全等形概念的建立,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教师提供定义,学生理解与记忆;二是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之后总结认识,并将总结所用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而形成全等形的定义.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前者省时、高效,如果再加上一定题量的训练,那学生在理解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时候,通常不会出现大问题,但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保证. 所以,笔者采用的是第二种途径,这种方式虽然略微耗时,但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来说有较大的好处. 结合分层教学的思路,坚持以生为本的策略,笔者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第一步,创设全等情境,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图形. 在给学生提供的图形中,既有全等形,也有非全等形,还有相似形. 笔者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笔者事先下发的学习单,回答问题. 学习单上的问题有:(1)你感觉这些图形可以分类吗?(2)假如可以分类,你感觉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类?(3)假如你分类了,那你能说出你分类的依据吗?(4)假如你分类了,那你能用语言描述出分类的结果吗?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他们所处的层次. 笔者设计的层次是:如果只能回答出第(1)个问题,那就属于A类;如果能够回答出(1)(2)(3)三个问题,那就属于B类;如果能够回答出所有的问题,那就属于C类. 这样分层的依据实际上是学生对图形的判断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如果只能回答第(1)(2)两个问题,那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类别. 等到所有的学生类别确定完毕之后,再采用同组异质的分组方法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是学生自主分层,所以有可能出现无法平均形成5人(左右)小组的情形,此时教师可以择机调节,具体不赘述.

    第三步,各小组的学生在组内交流,进而形成统一的认识.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对提供的图形进行分类,预设的答案有“全等形”“非全等形”“相似形”. 当然,这个时候学生还不能运用这些概念,因此,总体而言,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表达的意思进行判断. 另一个重点是,让组内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帮助下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让大家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述方式来对分类后的图形的特征进行表述. 在这一步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形状、大小相同”过渡到“完全重合”,然后基于这些语言对全等形进行定义.

    第四步,让各小组基于全等形的定义,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在以上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图形的判别能力、认识能力,并基于自我判断进行归类(实际上就是分层),然后组成学习小组,进而有效地构建出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保证,教学效果良好. 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比较耗时,但是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运用,甚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判断,都得到了培养.

    分层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

    分层教学中要非常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自我定位,既没有自卑感,同时让优等生不能过于自我感觉良好. 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要进行心理疏导,以避免分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弊端[3].

    笔者的做法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对于优等生而言,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的发展空间,尤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对其他层次的学生提供帮助有助于自己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自己会做某道数学题,却未必能将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但如果能够清晰地表达思路,那这道题就一定会做. 同时,给别人讲解的时候,自己的思路还会变得更加清晰. 而对于学困生,要让他们知道,承认自己的不足比掩盖自己的不足更重要,只有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发展的空间. 二是在分层学习的过程中,激活他们的成就感.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策略,一旦学生在分层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他们就会认同这一方式,进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坚持生本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分层教学的威力.

    参考文献:

    [1]陈永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 教育,2017(8):37.

    [2]滕萍萍.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策略的提出与优化[J]. 数学教学通讯,2017(11):31-32.

    [3]杨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 数学教学通讯,2016(20):12-14.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