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阳词人陈钟祥《哀丝豪竹词》探析

戴永恒
摘 要:陈钟祥是莫友芝之前贵州词坛的代表人物,他的《香草词》以写闺情、艳情和闲情为主,体裁多为小令,以清婉动人、风情旖旎的风格著称。但他的《哀丝豪竹词》十三阕都是长调,以组词的形式抒写对才高命促的妹婿的悼念、对一双夭亡女儿的悲慨以及对一世名将朱射斗的敬慕,风格苍凉哀怨、梗概多气,展现出陈钟祥词风的另一面,对全面评价陈钟祥的词学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关键词:陈钟祥 《哀丝豪竹词》 慷慨悲凉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2-67-72
陈钟祥(约1810—1865),字息凡,晚号趣园抑叟,别署亭山山人,生于贵筑,清代贵州著名词人,生活时期横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后,入过幕,任过皇家宗学教习,担任过地方知县、知州。是一位“能以儒术润色吏治”(《贵州通志·人物志》),颇有德行的政府官员。他擅诗笔,“年余四十,始涉为词”,填词较晚,却以词名世。一生创作了近300首词作,集名《香草词》,用调达六十余。任可澄先生在《香草词·序》中对陈钟祥的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贵州)道咸以来词学始盛,其裒然成帙,各体皆备,实以陈息凡先生《香草词》为首。”
一、“渺渺情怀托艳歌,哀丝豪竹感人多”——香草艳歌与哀丝豪竹的并举
陈钟祥《香草词》整体风格正如其词集名,清婉动人,风情旖旎。词集中写“闺情、艳情、闲情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1如《浪淘沙》写惜春之情言:“蜂蝶太情痴,金粉低迷。柳阴澹澹草萋萋,赢得江南愁十斛,雨片风丝。”用蜂蝶的情痴,反衬春花的败落,明写蜂蝶,仍是写花;既说蜂蝶,也是自况。结句以数量来比拟愁之多,以“雨片风丝”比拟愁之绵长不尽,合李清照《武陵春》、贺铸《青玉案》两词词意,但却不如李、贺二人生动自然。
陈钟祥特别擅长令词,《香草词》300余篇,慢词长调仅二十六阕。他的令词正如张亚新所说:“大多不出伤春、惜别、愁离、怀古、乡思、羁怨以及男欢女爱、吟风弄月等传统题材”,而且风格也多类上文所举,用词清丽,声调婉转,少用典故,显得风情旖旎。看得出,其词之所宗,在五代北宋小令。他对自己的词风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自题》中他评价自己的词是:“变风旨意在深婉,美人香草追离骚”,以《离骚》之香草美人比兴寄托自喻。莫友芝在为《香草词》所写的序中也说他:“更历世故,牵掣宦场,属时多事鞅掌,鲜有居息,溷怵耳目,枨触怀抱,默之不甘,言之不可,忧从中来,辄假闺闱颦笑,倚声而写之”。因此,《自题》所言并非为自己的词多涉闺阁艳情开脱,而真是自觉地追求比兴寄托和言外之旨。陈钟祥生活的道咸时期,正是常州词派方兴之时,从他的词作、别人和自己的评价,可以看到词坛风气对他的影响。
但《香草词》中也并非没有关涉时事、直书胸襟的词作,只是仍然保有深婉含蓄的风格。如下面这首《浪淘沙》:
怕听说江南,月冷风酸。频年金粉久凋残,一夕狂氛如电扫,特地荒寒。 战血几时干,拍遍栏杆。秦淮呜咽水漫漫,欲借琵琶深诉与,续续哀弹。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载,整个江南地区硝烟四起,农民起义军虽然沉痛地打击了腐朽的满清统治,但长年的战争,以及农民政权的先天缺陷都让原本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怕听说江南”,自是战争带来的后果不忍聆听,“月冷风酸”、“特地荒寒”写尽了江南的凋败和荒芜,自然引起了下阕对战事何时休的哀伤和悲叹。“拍遍栏杆”来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但两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太相同。辛弃疾表达的是家国之恨难报、功业壮志难酬、又内心孤苦寂寞的英雄热泪;而陈钟祥则是对长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生灵涂炭无比哀痛的赤子之心,因此沉郁的词调在末句归之于深婉,词人之哀,国家之哀,百姓之哀都融汇在秦淮河水的呜咽之声和琵琶的续续哀弹中,其弦外之音可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一注解,然不曾说破,更添凄婉。
然而,深婉多情是《香草词》的总体面目,却并非陈钟祥创作的全部。无论是同时代的莫友芝,还是后来的张亚新都没有注意到陈钟祥慷慨悲凉的一面,而钱塘黄菊人则独具慧眼,他评价陈钟祥的词:“落笔松脆,含情渺绵。其恬淡则近石田也,其婉丽则似蜕岩也。间有豪放之作,又兼得之辛、柳之间”。实际上,陈钟祥在《自题》中已经将其婉丽、豪放两种风格并列提及:“渺渺情怀托艳歌,哀丝豪竹感人多。”寄托了渺渺情怀的艳歌正是指其《香草词》,而感人多的“哀丝豪竹”则代表了其豪放的长调慢词风格,陈钟祥是有意将两者区分,而且也可看出在作者心目中,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并重而不偏废的。
《哀丝豪竹词》并没有在《香草词》集中,它与《鸿爪词》8首、《菊花词》24首、《集牡丹亭词》8首别集单行。结合《自题》来看,陈钟祥是有意为之。《菊花词》用小令专咏菊花,其他三集均为长调。其中《鸿爪词》和《哀丝豪竹词》都是慷慨悲凉的长调慢词,代表了陈钟祥的另一种风格特色,又尤以《哀丝豪竹词》最为出色。
《哀丝豪竹词》共长调十三阕,用联章组词的形式寄托对亡者的伤悼之感,与他“渺渺情怀托艳歌”,多涉闺情,深婉清丽的总体词风不类,苍凉哀怨、梗概多气,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在词的后序中言及创作因由云:
余于戊申、己酉连殇两儿女,返厝于黔,旋丁内艰。妹倩司葆田孝廉亦于己酉夏中殂,壬子秋自越来黔,展墓悲吟,率多蒿露之感,各为联章词若干阕,哀从中来,不能自已。适荫棠漕帅以尊甫朱勇烈公射斗《昭忠录》索题,勇烈一代名将,绩满两川,马革裹尸,凛凛生气,更缀数拍以志敬慕,并录之为《哀丝豪竹词》云。1
可见作者中年在短短三年内,女儿、母亲、妹夫等亲人相继离世,频遭变故使词人“哀从中来,不能自己”,故悲歌墓前,以寄哀思。詞集由三组联章词构成,分别是吊念妹婿的“庄渎司宝恬妹婿墓词四阕”、哀吊自己两个女儿的“百嘉山莲兰两儿墓词五阕”以及应朱树索题其父、已故名将朱射斗的“书朱勇烈公昭忠录后四阕呈荫棠漕帅”。
二、“尘世恨,浮生影”——对妹婿才高命促的痛惜
从序中可知,词人妹婿卒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是年词人38岁,而前一年和同年,词人的两个女儿也相继夭亡。短时间内亲人的相继离世让词人悲痛难堪。四年后(1852)词人从越返黔,来到亲人墓前,顿生蒿露之感,“哀从中来,不能自己”,于是将一腔悲痛化而为词。
《庄渎司宝恬妹婿墓词四阕》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内容上有着一定的联系,联章而缀,成为了首尾相联的组词。第一首《沁园春》作为总起,回忆了妹婿丧事时的情况。从词中“悼文章三世,科名一第,卅年辛苦,孤负平生”可见,墓主壮年中殂前,曾含辛苦读,谋求功名,但尚未在文坛和官场崭露头角便去世,辜负了自己的苦读和才华。这句词不仅为墓主一生的写照,也为这四首词的思想情感定下了主题——即对妹婿才高命促的痛惜。作者“忍痛三年,归来一拜”,回忆起三年前家中遭厄时的情景:“陌路心寒,亲知落泪,弥月呱呱哭泣声。伤情最、是红颜憔悴,白发伶仃。”妹婿的中殂,对家庭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对弥月小儿来说是幼年丧父,对词人妹妹来说是壮年丧夫,对妹婿父母来说是老年丧子。这句词相当警策,当时情景如在目前,妹婿一家境况也非常准确地得以反映,怎不让人心生怜悯和同情。
第二首《金缕曲》可以说是对《沁园春》中“悼文章三世,科名一第,卅年辛苦,孤负平生”的进一步诠释,是对妹婿悲剧性人生的叙写,寄寓词人深沉的惋惜和哀叹。在四首词中也是最出色的一首。词曰:
纸薄书生命。叹才名、争推司马,白眉良骏。才跃向龙门烧尾,寂寞春风骨冷。况不是、孤寒多病。倜傥英姿精悍气,算平生、远到堪驰骋。天欲问,天难定。 一庭风露蟾蜍晕。夜归来、旁皇魂梦,似犹温清。几个床前娇雏嫩,付与鸡鸣角枕。看破镜、啼痕偷揾。月照寒闺凄凉断,问黄泉、目到何时瞑。尘世恨、浮生影。1
词开篇开门见山,用“纸薄书生命”领起全篇,概括得也相当精巧,书生终日与纸为伴,甘守清苦,但却不一定学有所成。古来才高命薄者,如李贺、王勃等,无不让人叹惋。因此,“纸薄书生命”也是陈钟祥对妹婿生命的注解,同是读书人的词人写下这句话,其沉痛可以想见。“况不是”一句是词人痛惋之余的假设,最后上阕以“天欲问,天难定”收束,这即是宕开的一笔,也是感情的深化,问苍天什么?命运的不公?青春的陨灭?还是生死的难测?词人略去了欲问的内容,却增加了感情的厚度。上阕起承转合,结构紧密。下阕转向另一个角度,写夫亡之后妹妹一家的凄凉境况。稚嫩的床前儿女,破镜前揾泪的妻子,面对如此境况,黄泉之下的妹婿何日才能安心瞑目?末句“尘世恨,浮生影”总括全篇,而且把这种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扩展到了整个社会人生。
如果说以上二词是追忆词人奔丧时的情景,那么后面的二词便是写当下祭扫时的悲悼之情。第三首《摸鱼儿》2由妹婿的遭际联想到自己的悲苦,词人自己也是一双女儿相继夭折,“半年药裹双雏陨,痛到乌巢鸱叫”。逝者已矣,作为生者,词人也只得“胜病骨支离,三春未死,归与哭华表”,拖着病躯,回乡祭扫,以托哀伤了。第四首《惜余春慢》3上阕写整理妹婿遗稿,下阕言新阡相慰,希望妹妹苦尽甘来,在一片春光水色的描繪中,透露出词人对未来的良好愿景。四首词是一组前后联系,感情意脉延续的组词。对于内心感慨万千的词人来说,也唯有用组词的形式才能将这一腔悲痛尽情倾吐。
三、谁信是、空花虚幻——中年丧女的悲痛
《百嘉山莲兰两儿墓词五阕》是词人悼念夭亡的两位女儿的悼词。词人两位女儿于1747、1748年相继夭亡,词人时年38岁。中年丧女的人生悲剧对他来说是巨大的灾厄,四年后回乡至于墓前,满怀的悲情都化作了这五首联章悼词,在字里行间中也透露出词人对子女深沉的父爱。五首词皆是哀伤沉痛之语,但亦如《庄渎司宝恬妹婿墓词四阕》,感情意脉连贯,是前后联系成为整体的组词。
首篇《酹江月》1是组词的总起,开篇即点明“最伤心处,是威清门外,百嘉山下。”因为那儿是自己女儿的安葬的地方,当然也是词人魂牵梦绕的伤心之处。一对如花年华的女儿,正能“陪奉欢清暇”,给词人以天伦之乐,哪想青春陨灭,化为“两棺凄寂”,怎不让人“清泪盈把”?下阕痛忆戊申除夕和第二年夏天两女儿相继过世的情形,兰儿过世时,莲儿仍强颜宽慰父母,谁知才第二年夏天,也“莲房蕊折”了,面对着词人家庭如此的悲剧,亲知们惊诧之余,连劝慰之语都无法说得出口。该词对女儿的不幸离世作了交待,点出了第二首《乳燕飞》。
《乳燕飞》2把叙述重点从双亡的女儿转向了中年多故的自己,上阕以花比女儿,“名花并粲”的一双儿女,到头却是“空花虚幻”。下阕言及女儿亡故到如今生活的飘离和心境的凄凉。“匆匆风雨三年半。恨绵绵、江湖万里”,生的苦痛和死的悲哀两相对应,使词的情感深沉悲切。词的最后点明了回乡祭扫:“两统小碑黔灵外,斜日荒山半段。只地下、幽魂相伴。胜有个娇痴予季,纸钱飞、拜向坟前唤。浑不管、耶心乱。”小儿不解父亲心中的悲痛,只顾向坟头呼唤姐姐。与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同一机杼,以小儿的娇痴比父亲的沉痛,悲之更甚。
第三首《春风袅娜》3,回首往昔,先忆女儿在成都逝世时情景,用“杜宇”、“蜀道”、“如诉的鬼声”、“春寒”、“锦城花落”等意象,既贴合于蜀地,又营造出凄清、衰败、悲凉的环境氛围,融情入景,景与情谐。后忆父女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女儿“绿窗罢绣”,词人“青灯放读”,父女“笑语喁喁”。再看下阕所用意象:惨澹的庭花、朦胧的隙月、围屏、药香、茶榻、通红的炉火、亭亭相倚的女儿,用美好的、温暖的意象营造温馨幸福氛围。通过上下阕两组不同的意象对比,更加深了情感的浓度和感染力。
第四首《迈陂塘》4又把视角从回忆拉回到当下,词人从兰、莲两女儿“蕙心冬萎,莲子秋枯”的夭亡,顿生“浮生一梦”之感。五首词中以最后一首《玲珑四犯》最为出色,全词如下:
万里故山,三春归棹,惟余魂梦相守。独怜辛苦意,地下儿知否?征尘试看满袖。见旁人、顿疑消瘦。两度惊风,两抔新土,赢得两眉皱。 林原似,犹夜旧。得相依外氏,生算狐首。钓游须记取,总丱曾携手。诸姑伯舅伤心话,到寒食、年年杯酒。情转逗。湖边路烟荒草茂。5
此词已经不局限在抒发对亡女的悼念之情,而是扩展到了自己悲剧性的人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词人女儿双亡,又长期漂泊,魂牵梦绕的是“万里故山”和那“两抔新土”。“独怜辛苦意,地下儿知否?”词人明知女儿已经不可能知道,但一痴问却极为深沉,把人生的艰辛道尽。整首词仿佛是词人向亡女低声诉说,而最后以女儿墓地湖水烟雾迷蒙,荒草茂密的清冷景象作结,情景交叠,含不尽之意,词人对女儿的悼念之情如余音绕梁,久难释怀。
我们可以看到这五首词虽然写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正如唐洁在《清代贵阳词坛研究》所言,第一首,乃是痛忆往昔。第二首《乳燕飞》(忍泪频偷看)为坟前祭扫,第三首《春风袅娜》(更何堪回首)是生前旧事,第四首《迈陂塘》(猛思量聪明温慧)自述孤苦,第五首《玲珑四犯》(万里故山)是倾诉心曲。“此五首组词,情感上相互联系,互为映衬,将伤悼之情、人生苦恨的深广、沉重抒发得淋漓尽致。”1
四、“空留碧血埋香土,问当世、勋名谁让?”——对一代名将的敬慕
《书朱勇烈公昭忠录后四阕呈荫堂漕帅》四首词,是应朱树以其父朱勇烈公射斗《昭忠录》索题而作。朱树,贵阳人,以其父荫入职,道光十九年四月曾任漕运总督,故词中称为荫堂漕帅。他的父亲朱射斗是乾嘉时期的名将,由行伍出身,从20岁入营当兵,到76岁战死沙场,在56年的军旅生涯中,经历平定缅甸孟驳犯境、平定金川内乱、入藏抗击受英国殖民者唆使进犯我国的廓尔喀(尼泊尔)侵略者等战斗数百场,建功无数,从普通士兵一路提拔,官至提督(从一品)。因功勋卓著被嘉庆敕封“干勇巴图鲁”称号,此称号多与谥号同赐,罕有生者获封,自天命到咸丰朝仅33人,且嘉庆前均授予满人。朱射斗不仅生前获封,而且也是受赐此称号最早的汉将。嘉庆五年,76岁高龄的朱射斗在川西镇压农民义军的战斗中死于沙场,嘉庆下诏照提督议恤,赐二等轻车都尉世袭。嘉庆八年(1803年),入祀昭忠祠,赐谥“勇烈”。朱射斗因镇压过农民义军而被诟病和忽视,但也应该正视他在反抗外来侵略者、抚绥边疆和评定土司叛乱上的功绩,对其历史地位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作为同乡后辈的陈钟祥对朱射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勇烈一代名将,绩满两川,马革裹尸,凛凛生气”。四首组词用雄壮豪迈、慷慨激昂的笔调讴歌了朱射斗的英勇雄杰和赫赫战功,对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结局表示叹惋,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慕之情。兹录其词于下:
判官神武,听纷纷伏莽,惊呼妖虏。一阵天兵催战鼓,愁惨四山风雨。天上将军,生前骁帅,下击群狐鼠。英雄如昨,争看当日朱虎。 闻道卅载戎行,名齐褒鄂,干勇巴图鲁。马革裹尸心始慰,来傍芙蓉城主。杀贼当完,臣功未竟,地下酬恩苦。冲冠犹怒,腾空剑戟飞舞。(《酬江月》)
百战英名在。记曾经、金川大小,缅江青海。专阃五方心犹壮,一纸家书慷慨。旧人也、爪牙凭赖。母子生还完吾愿,莽风云、撒手游天外。身已许、甘为醢。 白莲花里黄金铠。翦么麽、披靡惊倒,杰姿雄迈。残贼敢嘉陵偷渡,懦帅长城自坏。遗恨到、江流如带。惨澹是蓬溪场上,对苍天、望北从容拜。难了却、毕生债。(《金缕曲》)
仙掌断厓,飞空仙履,凤凰山色千丈。风云呵护处,寂寞听樵唱。讴思又增恻怆。痛当时、仓皇归葬。气压山河,光争虹电,随处好安放。 还争拜,将军像。有同时卌個,男子争莽。神祠斜日外,终古灵旗傍。空留碧血埋香土,问当世、勋名谁让。怅望(疑缺字)。须长作西山保障。(《玲珑四犯》)
拜公门,后尘云满,清风常护森戟。香凝燕寝纡金紫,天意少酬英绩。青史笔,到逆首,快传嘉庆年逢七。争呼毅魄。知贼怕逢公,魂能击贼,凛凛有生色。 云如墨,吹破声声短笛,花飞长剑犹碧。蜀城秦栈春流绕,骨见堆成山白。君莫惜,征战地,凭临自古多萧瑟。当时阿(疑缺字)頞。笙鹤逍遥,云天携手,贵竹此人杰。(《迈陂塘》)
这组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四首词意脉连贯,第一首总括其生平功绩,当时的赫赫声威,以及杀敌报国的耿耿忠心。第二首写其经历的重要战斗,是勇烈公征战生涯的写照。第三首写其不幸战死,以及死后受到百姓的祭享留念。第四首写词人去世后还是受到朝廷的恩宠,留名于青史。四词逻辑紧密,连缀起来仿佛一篇极有章法的传记文章。二是在善于刻画人物,比如第一首下阕写到“马革裹尸心始慰,来傍芙蓉城主。”已经完满地把一位功盖当世、名震天下的将军形象完整地刻画出了,结果末尾词人却另起波澜,说勇烈公虽然马革裹尸,但却杀敌未完、臣功未竟,至魂归地下还仍然冲冠犹怒,空舞剑戟,使勇烈公的形象更加生动,这是小说家常用的笔法。第四首上阕“青史笔,到逆首,快传嘉庆年逢七。争呼毅魄。知贼怕逢公,魂能击贼,凛凛有生色。”也是如此。三是虽为应酬之作,但却没有过谀之词,反而感情真挚,气势磅礴,且写出了词人自我对勇烈公的评价和对历史的认识。如第四首下阕和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一样,是对古来征战的一种历史反思。
结论
综上所述,陈钟祥虽然以清婉动人、风情旖旎词风闻名,但他仍然有以《哀丝豪竹词》和《鸿爪词》为代表的慷慨悲凉的词作。值得一提的是其豪迈悲慨的词风只见于慢词,但是《香草词》中的慢词也是清婉风格,其《哀丝豪竹词》和《鸿爪词》不入《香草词》而单行,应是作者有意为之,其原由笔者揣度可能是《香草词》寄寓的是词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即受常州词论影响,追求词的比兴寄托和言外之旨。《哀丝豪竹词》和《鸿爪词》是词人遭遇厄难,心中郁勃不平之气喷泄而出的发愤之作,情之所致便苍凉哀怨、梗概多气,虽词人也同样看重,但与“香草”之创作旨趣不类,故别出单行。《哀丝豪竹词》虽以情胜,但也注重章法和技巧,三组词在意脉上都是上下连贯而构成一个整体,显然有词人之匠心。而且从前文具体词作的分析中也可看到词人擅于用多种艺术手法写人写情,为情感的抒发增添了不少光彩。当然《哀丝豪竹词》中也有裁剪失当和冗杂之处,但笔者认为瑕不掩瑜,《哀丝豪竹词》不失为独具特点、情韵兼胜的作品,值得关注。
The Research on Chen Zhongxiangs Solemn and Elephantine Bamboo Words in Guiyang in Qing Dynasty
Dai Yongheng
Abstract:Cheng Zhongxiang was a representative person of Ci world in Guizhou province. His XiangcaoCi wrote about the boudoir, love and leisure as the main theme,the genre was mainly sort of lyric and famous for the charming style. But his thirteen Ci of An Si hao Zhu CI were all Man Ci. To express the author's mourning by group poetry. the style were generous tragic, to show another style of Cheng Zhongxiang‘s Ci. Studying those Ci makes us have great meaning to evaluate the achievements comprehensively on Chen zhongxiangs Ci.
Keywords:Cheng Zhongxiang;Ai si hao zhu Ci;generous tragic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