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圆周角”课堂教学为例,谈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张程
[摘? 要] 自主学习型数学课堂,就是发挥了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种课堂. 在这种课堂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看到学习案例,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案例中的问题、找到数学问题包含的逻辑、挖掘数学规律中的各种命题、完善数学知识的结构.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型课堂
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一种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自主的生成知识. 现应用“圆周角”课堂教学为例,说明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案例,让学生发现需要学习的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學中,教师会告诉学生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并灌输给学生知识概念. 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开展教学,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好奇心、探索心;第二,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会让学生失去自主生成知识的机会. 教师如果应用自主学习型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就能突破这些教学弊端.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圆周角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图1和图2. 教师告诉学生,过去学生学习过圆心角,如图1,图1就是个圆心角. 现在,学生能不能结合圆心角的知识,总结图2,圆周角的概念呢?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圆心角是指在中心为O的圆中,过弧AB两端的半径构成的∠AOB,称为弧AB所对的圆心角. ”观察过图2后,应用迁移知识的方法,可将圆周角的概念描述为:“圆周角是指在圆O的任何一个点C上,过弧AB两端构成的∠ACB, 称为弧AB所对的圆周角. ”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两个能力:第一,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比如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应用概括圆心角的数学语言框架来总结圆周角的概念;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比如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发现了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两个端点都在圆周上,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圆心角的第三个端点在圆心上,圆周角的第三个端点在圆周上.
在应用自主学习型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在课堂引导的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案例及新知识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迁移学习来理解概念,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
帮助学生延伸问题,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记住数学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数学知识. 然后教师会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来做习题,等到学生做了习题以后,教师会发现学生或者根本不能结合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会发现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出现了很多认知错误. 学生之所以不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与学生没有深入的理解知识有关.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知识,就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应用数学逻辑来理解知识.
在学生理解了圆周角的概念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3,分析图3中,哪些图中的角是圆周角,哪些图中的角不是圆周角. 经过分析,学生认为①肯定不是圆周角,因为它的两个端点虽然在圆周上,但是第三个端点不在圆周上;②也不是圆周角,虽然它的一个角在圆周上,可是另外两个端点不在圆周上. 依此类推,学生表示,只有⑤是圆周角,其余图形中的角都不是圆周角.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结果来分析,让圆周角概念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经过思考,学生认为让圆周角成立的条件是角的顶点在圆周上,构成角的两条边,端点也全部在圆周上.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缺任何一个条件,这个角就不是圆周角.
当学生理解了新知识以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学到的知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使学生能应用严密的数学逻辑来理解知识,避免在学习知识时出现认知错误.
鼓励学生研究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挖掘数学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数学知识,让学生记住数学结论. 然而教师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理解数学知识,也没有记住数学结论,这导致教师的数学教学低效化.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如果没有内化数学知识,那么他们是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死记硬背的效率十分低下.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就要鼓励学生去研究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挖掘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角的概念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1)参看图4,现在圆周角∠BA′C,∠BAC,∠BA″C在同一个圆上,它们有共弧BC,现在∠BA′C,∠BAC,∠BA″C哪个比较大?(2)圆周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因为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来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推测结论;第二,验证结论;第三,证明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学习,学生们凭直觉觉得∠BA′C,∠BAC,∠BA″C是一样大的. 可是,该如何验证结论呢?一名学困生提议,应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结论. 学习小组们认为这是一个最直观的验证结论的方法. 通过测量,学生发现∠BA′C,∠BAC,∠BA″C全部都是37°,此时学生们开始思考,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在一个圆中,如果圆周角同弧,那么圆周角的大小是一样的. 然而,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点呢?此时学优生提出,可以通过分析∠BA′C,∠BAC,∠BA″C这三个角与圆心角∠BOC的关系来证明. 学优生的思路给予了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启示,学习组的成员开始分工合作,完成证明. 在完成了证明以后,学习小组成员综合证明的结果开始探讨影响圆周角大小的因素.
当学生已经理解了数学问题的概念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化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观察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中的性质、命题等,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教师要先给学生一个典型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在具象化的案例中发现知识,然后让学生从具象化的案例中抽取知识,找到数学知识的规律.
引导学生学习习题,让学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
在学生完成了知识探索以后,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经典的习题,让学生验证学过的知识,如果学生出现了知识结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直至完善知识结构;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就要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圆周角后,可为学生布置两道习题:(1)已知圆心角∠AOB=70°,求圆周角∠ACB的度数. 请应用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结论. 只要学生理解了这一节课的知识,就能了解圆周角∠ACB为35°. 此时,学困生要回忆今天学过的知识,找到证明答案的方法;学中生则要尽可能地找出多种证明的方法,培养思维水平. (2)一条弦分圆为1 ∶ n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学中生在完成这一题时,可以应用枚举法来完成证明学习;而学优生则能抽象的理解圆周角与弧的关系,应用l(弧长)=(r/180)×π×n(n为圆心角度数)这一公式来分析答案.
在学生完成了探索学习以后,教师要依学生的层次,为学生设计经验的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中,主动发现知识结构的不足、思维水平的层次,然后通过定向的学习来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水平.
总结
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方法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看到学习案例,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案例中的问题、找到数学问题包含的逻辑、挖掘数学规律中的各种命题、完善数学知识的结构. 现应用“圆周角”课堂教学说明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方法,这套方法可以成为数学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型课堂构建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