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与方法
邓圣华
摘 要: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引领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小活动、肢体语言,优化细节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性;策略和方法
生物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年我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利用插图、小活动、肢体语言,优化细节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以下是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1 利用生物课本中的图片,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新教材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图形多,它选用直观表现力强的图形,来表示特别重要及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些课本中的图形主要是来表示生物的结构特点,以及这种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甚至刻意地强调看懂课本中每幅图所表示的含意,体会图片的“言简意赅”,指导学生认真读懂图,有利于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的辩证观,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P1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课中的“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的图片,这几幅图非常形象地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学生十分容易由图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样以图来学知识,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也就鲜活而充实了。
又如P33生态系统的组成资料分析中“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腐烂的树桩上长出许多真菌”这两张图片,简简单单,但形象生动地反应出教学内容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生态系统等。可以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理解记忆本节所学的重点内容。
2 利用小活动,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等,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困难。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利用一些小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中, 要理解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有必要对物质由分子组成、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有机物中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中有能量、无机物中水、无机盐等无机物中没有能量进行了解。这大大超出了初一年级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太抽象,但是又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有机物中糖类、脂质、蛋白质这些物质是有能量的,后面的教学才能顺理成章。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点呢?借鉴分子运动原理,笔者增加一个演示活动:“红糖在温水中溶解的过程”,有时也演示“品红颗粒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这一知识点。针对在糖类、脂质、蛋白质中能量,笔者增加了演示活动“探究糖类、蛋白质、脂质中有能量”。做法如下:首先,教师展示五个分别装有蔗糖、花生油、蛋白粉、水、食盐的小烧杯,让学生区分它们是属于有机物还是无机物。然后,分别挑少许蔗糖、花生油、蛋白粉、水、无机盐等在酒精灯上加热,学生可以明显看到前三种物质可以燃烧,后二种物质不能燃烧。这样,学生很容易自己发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前三种物质是有机物,加热都能燃烧,而无机物没有燃烧现象,接着老师提问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为什么?然后归纳总结出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是有机物中贮存着能量,而无机物中没有能量,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象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些有机物是有能量的,而无机物水、无机盐等是没有能量的,接着再进一步说明,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称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最后,用书本中P50“试一试”栏目中“小麦种子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来强化理解所学的知识。
3 利用肢体语言,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的有些内容非常抽象、难懂,又不容易讲解,学生听起来势必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一些肢体语言,将教学中的难点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元的结构图》的教学中,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手掌代表细胞体,手指代表多而细的树突,手臂则代表长的轴突,这样非常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如,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时,将一手握拳,另一只手五指张开来包围拳头,此时教师介绍拳头代表肾小球,张开的手代表肾小囊,而与张开手相连的
手臂则代表肾小管。在学习关节模式时,双手靠近,一手握拳,另一手撑成半窝状,构成一个关节,同时老师讲解:构成一个关节至少需要两块骨(即演示的两个手臂),拳头表示凸起的关节头,窝状表示关节窝,关节头在关节窝内活动(用手展示关节头在关节窝内活动),为了使关节能灵活运动,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两手各套上一个光滑的塑料袋来表示关节软骨)。为了增强关节的牢固性,构成关节的骨外方有关节囊包裹着(此时将两手从两端伸入一个透明的橡胶圆筒中)。这样一来,学生对关节的各部分结构功能便一目了然。同时对于脱臼等问题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用双手模型演示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即握成拳头的一只手从窝状的另一只手中脱出)。
在教学中,利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不仅生动形象,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而且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4 优化教学细节,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生物教学细节,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处理好一堂课中的细节,也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如笔者在《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课的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细节:①备课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更好的教学相关信息,并将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整合,制作有一定辅助教学的课件。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演示血液分层实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设计增加家庭小医生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闪亮的细节。其次考虑本节课容量大,把“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前一节课完成,事实证明这种安排是合理的,这是此节课的另一个精彩化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用雪亮的眼睛去發现细节,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细节。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就象人类的生活追求幸福一样。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式多种多样,好的教师应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时的状态(心情、学习的态度)不同,课程安排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摘 要: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引领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小活动、肢体语言,优化细节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性;策略和方法
生物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年我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利用插图、小活动、肢体语言,优化细节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以下是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1 利用生物课本中的图片,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新教材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图形多,它选用直观表现力强的图形,来表示特别重要及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些课本中的图形主要是来表示生物的结构特点,以及这种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甚至刻意地强调看懂课本中每幅图所表示的含意,体会图片的“言简意赅”,指导学生认真读懂图,有利于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的辩证观,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P1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课中的“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的图片,这几幅图非常形象地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学生十分容易由图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样以图来学知识,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也就鲜活而充实了。
又如P33生态系统的组成资料分析中“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腐烂的树桩上长出许多真菌”这两张图片,简简单单,但形象生动地反应出教学内容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生态系统等。可以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理解记忆本节所学的重点内容。
2 利用小活动,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等,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困难。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利用一些小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中, 要理解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有必要对物质由分子组成、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有机物中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中有能量、无机物中水、无机盐等无机物中没有能量进行了解。这大大超出了初一年级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太抽象,但是又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有机物中糖类、脂质、蛋白质这些物质是有能量的,后面的教学才能顺理成章。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点呢?借鉴分子运动原理,笔者增加一个演示活动:“红糖在温水中溶解的过程”,有时也演示“品红颗粒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这一知识点。针对在糖类、脂质、蛋白质中能量,笔者增加了演示活动“探究糖类、蛋白质、脂质中有能量”。做法如下:首先,教师展示五个分别装有蔗糖、花生油、蛋白粉、水、食盐的小烧杯,让学生区分它们是属于有机物还是无机物。然后,分别挑少许蔗糖、花生油、蛋白粉、水、无机盐等在酒精灯上加热,学生可以明显看到前三种物质可以燃烧,后二种物质不能燃烧。这样,学生很容易自己发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前三种物质是有机物,加热都能燃烧,而无机物没有燃烧现象,接着老师提问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为什么?然后归纳总结出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是有机物中贮存着能量,而无机物中没有能量,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象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些有机物是有能量的,而无机物水、无机盐等是没有能量的,接着再进一步说明,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称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最后,用书本中P50“试一试”栏目中“小麦种子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来强化理解所学的知识。
3 利用肢体语言,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的有些内容非常抽象、难懂,又不容易讲解,学生听起来势必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一些肢体语言,将教学中的难点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元的结构图》的教学中,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手掌代表细胞体,手指代表多而细的树突,手臂则代表长的轴突,这样非常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如,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时,将一手握拳,另一只手五指张开来包围拳头,此时教师介绍拳头代表肾小球,张开的手代表肾小囊,而与张开手相连的
手臂则代表肾小管。在学习关节模式时,双手靠近,一手握拳,另一手撑成半窝状,构成一个关节,同时老师讲解:构成一个关节至少需要两块骨(即演示的两个手臂),拳头表示凸起的关节头,窝状表示关节窝,关节头在关节窝内活动(用手展示关节头在关节窝内活动),为了使关节能灵活运动,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两手各套上一个光滑的塑料袋来表示关节软骨)。为了增强关节的牢固性,构成关节的骨外方有关节囊包裹着(此时将两手从两端伸入一个透明的橡胶圆筒中)。这样一来,学生对关节的各部分结构功能便一目了然。同时对于脱臼等问题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用双手模型演示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即握成拳头的一只手从窝状的另一只手中脱出)。
在教学中,利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不仅生动形象,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而且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4 优化教学细节,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生物教学细节,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处理好一堂课中的细节,也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如笔者在《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课的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细节:①备课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更好的教学相关信息,并将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整合,制作有一定辅助教学的课件。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演示血液分层实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设计增加家庭小医生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闪亮的细节。其次考虑本节课容量大,把“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前一节课完成,事实证明这种安排是合理的,这是此节课的另一个精彩化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用雪亮的眼睛去發现细节,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细节。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就象人类的生活追求幸福一样。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式多种多样,好的教师应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时的状态(心情、学习的态度)不同,课程安排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