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轮船招商局改归商办与官商博弈
轮船招商局(以下简称“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性企业之一,也是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制企业、规模最大的轮船航运企业。该局自1872年创办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实行过官督商办、完全商办(简称“商办”,亦称“民企”)、国营三种性质的企业组织制度。其中完成于清末民初的由官督商办向完全商办的转变,不仅是该局自身發展历程中第一次重大制度转轨,而且也是当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统称“官企”)改制潮流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研究招商局改归商办之事,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而是要与相关背景相结合,以利更好地揭示其时代意义。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从三个背景切入,即袁世凯与盛宣怀的关系、盛宣怀与郑观应的关系、政府与商界或企业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未被充分关注,这就是清末民初出现的官企改制趋势。甲午战争以后,外资获得了在华直接设厂的权利,中国朝野从挽救危亡、抗衡外资扩张出发,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潮流。接着,清廷在遭受八国联军沉重打击后,又进一步提出振兴工商政策,在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的同时,开始将一批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转归完全商办的企业,出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官企改归商企(民企)的潮流。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虞和平、吴鹏程)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虞和平、吴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