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教学中生涯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历史学科定位,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9-0067-05
生涯教育,意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中所授受的,以认识自我与职业,和以规划未来生涯为主要内容的一切教育活动。其在狭义维度上特指“职业生涯教育”,①核心内容是职业规划教育。2015年上海和浙江作为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同时下发关于加强高中生涯教育的文件。另浙江省高考改革的“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取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但是,中学生受限于知识和阅历,难以在众多专业中做出抉择。解决这种困难,须使学生尽早了解并知晓职业生涯规划,生涯教育刻不容缓。
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中之一即是教学渗透,指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技能,这种方式促进生涯教育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②各基礎学科的内容和过程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得学科教师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教育成为可能。③在我国,高考制度、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相互独立的同时相互影响,④积极探索学科渗透式生涯教育实践,寻求各学科同生涯教育的结合点,成为可能。
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融入生涯教育有着先天优势。历史学科的属性,既满足于建设各种知识体系或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需要,内容上包含历史叙述和探讨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⑤同时,历史学科课程资源丰富,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遗产艺术、科学和技术等相关内容,生涯教育能够有效深入地渗透于历史学科教学中,并通过两者的融合激发学生职业情操和崇高感,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的培养。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出发,挖掘历史课程资源,立足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方法,成为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
探讨历史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关系,首先需回答历史学科能够为生涯教育提供什么?就中学历史而言,其是拥有语言、知识、思维、价值或文化多个维度的综合性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指向是为中学生的社会化和职业化做出社会和时代贡献。近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学历史教学体现时代性的重要变化,生涯教育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同样的时代性,拥有诸多的契合点。在此,笔者通过研究历史教学和职业生涯教育涵盖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素质与职业选择五个方面的意识,①及其相互关系,尝试探讨促进生涯教育和学科素养的渗透融合。
首先,时空构成的历史知识体系,助力生涯教育的发展。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叙述性历史知识,也能够助力学生掌握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功夫,促进学生培养生涯教育素养五类素养中的“使用语言、符号、文本”的素养。②而学科“核心素养是系统的、多维度的能力和品格,所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③通过时空观念构成体系化的历史知识点,既落实了核心素养,也培育了生涯教育素养,对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历史学科批判思维,能够为生涯教育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撑。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及史料实证素养均与批判性思维息息相关。历史学科思维是历史学科可以“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也正是批判性思维让历史学科“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传授,不再局限于解决本学科难题,而应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逐渐成为学生思考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思考路径”。④批评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会制定并调整他们的计划、规划,并采取适时和恰当的行动,提高他们的批判力和行动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历史学科素养,有助于学生在将来选择职业和职业生活中作出利于学习和生涯发展的决策和能力。
历史学科的求证意识,能够为生涯教育提供求真精神。中学历史学科,依据充分史料,鉴别史料,解读史料,根据科学方法得出合理结论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学生通过史证意识的培养,知道并掌握如何使用信息、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可贵的求真意识和坚实的求真能力。
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助力生涯教育价值观的健康培养。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涯教育价值观,有着相近性,是培养职业理想和情怀的重要资源。家国情怀素养在于准确定位了家、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理解爱国主义的价值和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国家在全球中的定位,理解对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影响,并据此展开积极有效地与不同人、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互动活动。
历史学科素养助力学生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帮助学生做出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决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不仅仅体现在生涯规划课程本身的设置上,也立足于学科教学,将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相互渗透是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决定的,更是落实素养和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将学科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等素养助力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助力未来职业生活的发展。
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是历史教师的时代担当。历史教师的素质和魅力,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涯教育意识的重要资源。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重视教学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要有足够的重视度,热情回应时代的呼唤。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协助他们开启人生的规划。⑤教师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涯教育要有足够的主动意识,涉及生涯教育规划时,需要足够的课程设计,需要对职业知识和前景有理性的介绍,不可一言带过,搞形式主义。对于历史学科中覆盖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生物学家、铁路之父等相关职业和人物,教师要有充分的生涯教育理念,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社会上专业人员和职业的介绍,树立职业理想和道德担当。
历史人物学习是历史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重要的内容。历史人物教学要渗透学生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和爱好对于职业选择和成就之间的联系。例如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修的专业是医学和神学,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坚持刻苦研究生物学,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又如历史人物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等等。
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要强调职业多元性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例如中西科技一弱一强的对比历史分析教学中,中国的知识分子沉迷于仕途,却把科技视作“奇技淫巧”,宋代发明家中只有沈括寥寥数字的记载才得以为人所知,而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发明家瓦特等人却被整个社会所推崇,这种对于科技和不同职业的推崇,造成了中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里也正是生涯教育的良机。如铁路之父詹天佑主修的是铁路工程科,詹天佑的贡献除却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耳濡目染以外,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多元化的重要性,从事各行各业都对于社会有益的价值观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说明当时的困境是中国工程人才的缺乏,詹天佑培养了首批中国铁路工程技术骨干,这让学生认识到从事每行每业都是伟大的,都能实现个人的追求和人生的理想,进而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内容上的统一性,尤其是文学艺术科技等相关的人物和职业,要有足够重视度。这既是由生涯教育的职业观决定,也是由个性和兴趣多样化的学生情况决定的。生涯教育的职业观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要根据职业市场的需求设置。①市场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学生认识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各行业人物和职业基于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有着同样的重要性,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起步晚,由于高考制度的综合改革,为落实学生的选择权,才倒逼生涯规划教育站到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前位”。②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属于草创期,历史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的研究更是稀少。③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涯教育要注重几个问题。
其一,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适度性。生涯教育列入学科教学目标,是融入学科教学的第一步。这是认清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生涯教育和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结果。生涯教育列入学科教学目标,不能喧宾夺主,教学重难点仍然要围绕学科本身。但一旦有生涯教育的良机,教师则必须主动介入。例如张謇作为晚清状元,为何选择了艰难的实业之路,而不是选择饱含功名利禄的仕途。此处,生涯教育教学目标应择时渗透,及时渗透职业理想和道德担当。
其二,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通过主题教学活动渗透生涯教育。笔者在给学生上的高三复习课中曾经尝试提问学生:为何甘地、张謇、陈独秀等人“不务正业”,从律师、熟读四书五经的传统士人、教授分别走向了印度民族解放之路、实业救国之路、革命之路呢?还有其他历史人物也有类似情况吗?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是时代改变了他们原本的职业选择,一个是自身主动改变职业选择,放弃了优越的职业、生活,为民族选择了艰难的救国之路,探讨了个人、民族和时代的关系,通过设问、团队合作、独立思考,推进了生涯教育主题的思考和素养的落实。
其次,历史情境展现是生涯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学呈现历史情境为学生创造职业初步体验,回答好“能干什么”和“想干什么”的问题。①在人民版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中,笔者曾经围绕马克思的职业理想让学生进行一段讨论。笔者先简单介绍了马克思投身革命前较为优越的生活和其妻子是“富二代”的情况,也介绍了恩格斯家族的产业,然后再介绍马克思后半生的贫困潦倒以及家庭的悲剧。接着问学生:在那个时代马克思不能自保,不能守护自己所爱的家庭,怎么去谈改造这个世界呢?在那个时代,你会选择怎么样的职业和职业理想呢?学生们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选择,要做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教师、公务员、军人,等等,理由是工业革命、政治改革、重视教育文化、和平仍然是主流等。但是没有学生要做工人的。于是笔者问学生,为何没有人愿意做工人?工人可以没有人当吗?都是人工智能了吗?笔者再呈现那个时代的工人状况的材料,学生认识到工人贫困惨状,深深地动容了。
最后,历史教学尝试让学生模拟典型案例展开生涯教育。模拟历史人物相关职业中成功人士对问题的解答,向学生展示了各种职业中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人物中失敗人士对问题的反思来认识职业选择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和职业的理解。例如陈独秀人生跌宕起伏,笔者曾经让学生扮演不同时期,即教授时期、总书记时期、“孤独”时期的陈独秀,一方面理解革命事业的艰难,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和角色顺利过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知道自身素养、能力和理想和生涯事业的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结论,陈独秀作为教授和中共的先驱,理想是可贵的,而基于他本人的素养和能力的革命生涯是失败的。这种探讨无疑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涯教育的思考。这种案例教学法有着其他常规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能兼顾教师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历史教学拥有丰富生涯教育的资源,灵活渗透生涯教育,又通过口头讨论和文字写作,整体协作和个性表达,移情体验,角色扮演来加深职业体验的深刻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对超出学生个体知识和经验过多的专业人才的角色扮演,要慎重,比如所谓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评判苏联的经济改革。
其三,利用教材中与生涯教育直接相关的素材,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生涯教育内容的相关栏目,是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一课中“学习思考”栏目提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问题设置紧扣教学重点和生涯教育内容。此类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和谐地融为一体,要充分利用并挖掘。这种因“材”施教既实现和扩大了历史教学目标,落实了素养,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其四,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统一性和阶段性结合。一方面,根据浙江省选择性考试考录模式要求,历史教师要依托历史学科知识在生活和职业中找到契合点,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历史学科相关职业,和历史学科相关的职业或行业有: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研究,党政工作,从事新闻媒体工作,鼓励学生选择历史作为选考科目。历史学科还应当为整个生涯教育打造好基础性工作,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和道德,让学生理解职业多元化的现实和意义。另一方面,参考日本生涯教育启示,按年级分段实施,高一了解,考虑适合自身的职业;高二职业研习;高三升学调查。②根据浙江省选择性考试的时间模式安排,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高一、高二要渗透不同的生涯教育,强调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高一学生的生涯教育侧重兴趣和爱好,侧重同一性。到了高二,学生将历史科目视为选考科目之后,高二、高三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要侧重围绕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展开,要为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做好铺垫,侧重强调实用性。
虽然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已经有数年之久,但是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还属于草创期。生涯教育目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生涯课程运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施难度高;受课程评价影响,难以实施;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生涯教育;教师编制不足,课程实施缺乏保障等等。但问题是研究的机遇,突破的开始,也是历史学科改革的时代任务。
历史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本学科特有的文化,还是形成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必要能力,这就是学生未来生涯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①形成生涯教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助力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在顶层设计配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积极探讨历史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渗透,形成学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生涯教育机制,并建立学科渗透生涯教育评价机制,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作者简介】张鹏,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义乌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李婷轩】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9-0067-05
生涯教育,意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中所授受的,以认识自我与职业,和以规划未来生涯为主要内容的一切教育活动。其在狭义维度上特指“职业生涯教育”,①核心内容是职业规划教育。2015年上海和浙江作为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同时下发关于加强高中生涯教育的文件。另浙江省高考改革的“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取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但是,中学生受限于知识和阅历,难以在众多专业中做出抉择。解决这种困难,须使学生尽早了解并知晓职业生涯规划,生涯教育刻不容缓。
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中之一即是教学渗透,指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技能,这种方式促进生涯教育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②各基礎学科的内容和过程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得学科教师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教育成为可能。③在我国,高考制度、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相互独立的同时相互影响,④积极探索学科渗透式生涯教育实践,寻求各学科同生涯教育的结合点,成为可能。
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融入生涯教育有着先天优势。历史学科的属性,既满足于建设各种知识体系或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需要,内容上包含历史叙述和探讨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⑤同时,历史学科课程资源丰富,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遗产艺术、科学和技术等相关内容,生涯教育能够有效深入地渗透于历史学科教学中,并通过两者的融合激发学生职业情操和崇高感,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的培养。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出发,挖掘历史课程资源,立足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方法,成为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
探讨历史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关系,首先需回答历史学科能够为生涯教育提供什么?就中学历史而言,其是拥有语言、知识、思维、价值或文化多个维度的综合性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指向是为中学生的社会化和职业化做出社会和时代贡献。近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学历史教学体现时代性的重要变化,生涯教育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同样的时代性,拥有诸多的契合点。在此,笔者通过研究历史教学和职业生涯教育涵盖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素质与职业选择五个方面的意识,①及其相互关系,尝试探讨促进生涯教育和学科素养的渗透融合。
首先,时空构成的历史知识体系,助力生涯教育的发展。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叙述性历史知识,也能够助力学生掌握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功夫,促进学生培养生涯教育素养五类素养中的“使用语言、符号、文本”的素养。②而学科“核心素养是系统的、多维度的能力和品格,所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③通过时空观念构成体系化的历史知识点,既落实了核心素养,也培育了生涯教育素养,对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历史学科批判思维,能够为生涯教育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撑。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及史料实证素养均与批判性思维息息相关。历史学科思维是历史学科可以“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也正是批判性思维让历史学科“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传授,不再局限于解决本学科难题,而应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逐渐成为学生思考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思考路径”。④批评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会制定并调整他们的计划、规划,并采取适时和恰当的行动,提高他们的批判力和行动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历史学科素养,有助于学生在将来选择职业和职业生活中作出利于学习和生涯发展的决策和能力。
历史学科的求证意识,能够为生涯教育提供求真精神。中学历史学科,依据充分史料,鉴别史料,解读史料,根据科学方法得出合理结论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学生通过史证意识的培养,知道并掌握如何使用信息、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可贵的求真意识和坚实的求真能力。
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助力生涯教育价值观的健康培养。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涯教育价值观,有着相近性,是培养职业理想和情怀的重要资源。家国情怀素养在于准确定位了家、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理解爱国主义的价值和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国家在全球中的定位,理解对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影响,并据此展开积极有效地与不同人、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互动活动。
历史学科素养助力学生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帮助学生做出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决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不仅仅体现在生涯规划课程本身的设置上,也立足于学科教学,将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相互渗透是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决定的,更是落实素养和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将学科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等素养助力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助力未来职业生活的发展。
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是历史教师的时代担当。历史教师的素质和魅力,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涯教育意识的重要资源。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重视教学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要有足够的重视度,热情回应时代的呼唤。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协助他们开启人生的规划。⑤教师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涯教育要有足够的主动意识,涉及生涯教育规划时,需要足够的课程设计,需要对职业知识和前景有理性的介绍,不可一言带过,搞形式主义。对于历史学科中覆盖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生物学家、铁路之父等相关职业和人物,教师要有充分的生涯教育理念,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社会上专业人员和职业的介绍,树立职业理想和道德担当。
历史人物学习是历史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重要的内容。历史人物教学要渗透学生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和爱好对于职业选择和成就之间的联系。例如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修的专业是医学和神学,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坚持刻苦研究生物学,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又如历史人物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等等。
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要强调职业多元性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例如中西科技一弱一强的对比历史分析教学中,中国的知识分子沉迷于仕途,却把科技视作“奇技淫巧”,宋代发明家中只有沈括寥寥数字的记载才得以为人所知,而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发明家瓦特等人却被整个社会所推崇,这种对于科技和不同职业的推崇,造成了中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里也正是生涯教育的良机。如铁路之父詹天佑主修的是铁路工程科,詹天佑的贡献除却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耳濡目染以外,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多元化的重要性,从事各行各业都对于社会有益的价值观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说明当时的困境是中国工程人才的缺乏,詹天佑培养了首批中国铁路工程技术骨干,这让学生认识到从事每行每业都是伟大的,都能实现个人的追求和人生的理想,进而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内容上的统一性,尤其是文学艺术科技等相关的人物和职业,要有足够重视度。这既是由生涯教育的职业观决定,也是由个性和兴趣多样化的学生情况决定的。生涯教育的职业观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要根据职业市场的需求设置。①市场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学生认识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各行业人物和职业基于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有着同样的重要性,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起步晚,由于高考制度的综合改革,为落实学生的选择权,才倒逼生涯规划教育站到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前位”。②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属于草创期,历史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的研究更是稀少。③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涯教育要注重几个问题。
其一,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适度性。生涯教育列入学科教学目标,是融入学科教学的第一步。这是认清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生涯教育和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结果。生涯教育列入学科教学目标,不能喧宾夺主,教学重难点仍然要围绕学科本身。但一旦有生涯教育的良机,教师则必须主动介入。例如张謇作为晚清状元,为何选择了艰难的实业之路,而不是选择饱含功名利禄的仕途。此处,生涯教育教学目标应择时渗透,及时渗透职业理想和道德担当。
其二,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通过主题教学活动渗透生涯教育。笔者在给学生上的高三复习课中曾经尝试提问学生:为何甘地、张謇、陈独秀等人“不务正业”,从律师、熟读四书五经的传统士人、教授分别走向了印度民族解放之路、实业救国之路、革命之路呢?还有其他历史人物也有类似情况吗?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是时代改变了他们原本的职业选择,一个是自身主动改变职业选择,放弃了优越的职业、生活,为民族选择了艰难的救国之路,探讨了个人、民族和时代的关系,通过设问、团队合作、独立思考,推进了生涯教育主题的思考和素养的落实。
其次,历史情境展现是生涯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学呈现历史情境为学生创造职业初步体验,回答好“能干什么”和“想干什么”的问题。①在人民版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中,笔者曾经围绕马克思的职业理想让学生进行一段讨论。笔者先简单介绍了马克思投身革命前较为优越的生活和其妻子是“富二代”的情况,也介绍了恩格斯家族的产业,然后再介绍马克思后半生的贫困潦倒以及家庭的悲剧。接着问学生:在那个时代马克思不能自保,不能守护自己所爱的家庭,怎么去谈改造这个世界呢?在那个时代,你会选择怎么样的职业和职业理想呢?学生们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选择,要做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教师、公务员、军人,等等,理由是工业革命、政治改革、重视教育文化、和平仍然是主流等。但是没有学生要做工人的。于是笔者问学生,为何没有人愿意做工人?工人可以没有人当吗?都是人工智能了吗?笔者再呈现那个时代的工人状况的材料,学生认识到工人贫困惨状,深深地动容了。
最后,历史教学尝试让学生模拟典型案例展开生涯教育。模拟历史人物相关职业中成功人士对问题的解答,向学生展示了各种职业中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人物中失敗人士对问题的反思来认识职业选择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和职业的理解。例如陈独秀人生跌宕起伏,笔者曾经让学生扮演不同时期,即教授时期、总书记时期、“孤独”时期的陈独秀,一方面理解革命事业的艰难,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和角色顺利过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知道自身素养、能力和理想和生涯事业的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结论,陈独秀作为教授和中共的先驱,理想是可贵的,而基于他本人的素养和能力的革命生涯是失败的。这种探讨无疑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涯教育的思考。这种案例教学法有着其他常规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能兼顾教师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历史教学拥有丰富生涯教育的资源,灵活渗透生涯教育,又通过口头讨论和文字写作,整体协作和个性表达,移情体验,角色扮演来加深职业体验的深刻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对超出学生个体知识和经验过多的专业人才的角色扮演,要慎重,比如所谓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评判苏联的经济改革。
其三,利用教材中与生涯教育直接相关的素材,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生涯教育内容的相关栏目,是历史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一课中“学习思考”栏目提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问题设置紧扣教学重点和生涯教育内容。此类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和谐地融为一体,要充分利用并挖掘。这种因“材”施教既实现和扩大了历史教学目标,落实了素养,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其四,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要注重统一性和阶段性结合。一方面,根据浙江省选择性考试考录模式要求,历史教师要依托历史学科知识在生活和职业中找到契合点,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历史学科相关职业,和历史学科相关的职业或行业有: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研究,党政工作,从事新闻媒体工作,鼓励学生选择历史作为选考科目。历史学科还应当为整个生涯教育打造好基础性工作,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和道德,让学生理解职业多元化的现实和意义。另一方面,参考日本生涯教育启示,按年级分段实施,高一了解,考虑适合自身的职业;高二职业研习;高三升学调查。②根据浙江省选择性考试的时间模式安排,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高一、高二要渗透不同的生涯教育,强调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高一学生的生涯教育侧重兴趣和爱好,侧重同一性。到了高二,学生将历史科目视为选考科目之后,高二、高三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要侧重围绕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展开,要为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做好铺垫,侧重强调实用性。
虽然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已经有数年之久,但是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还属于草创期。生涯教育目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生涯课程运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施难度高;受课程评价影响,难以实施;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生涯教育;教师编制不足,课程实施缺乏保障等等。但问题是研究的机遇,突破的开始,也是历史学科改革的时代任务。
历史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本学科特有的文化,还是形成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必要能力,这就是学生未来生涯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①形成生涯教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助力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在顶层设计配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积极探讨历史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渗透,形成学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生涯教育机制,并建立学科渗透生涯教育评价机制,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作者简介】张鹏,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义乌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李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