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学业水平等级教学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 唯物史观,学业水平,等级,深度,古雅典民主制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7-0064-04
唯物史观是中学历史学科第一核心素养,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为进一步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量化和科学评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①对历史学科的5个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分级,每个核心素养分为4级;再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学业质量考试进行水平分级,分4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均有5个素养考核标准。唯物史观与其他4个核心素养一样,分为4个等级,但是由于唯物史观的考核很难用量化标准来准确界定,所以形式上分为4级,但在实践中第1、2级合并,第3、4级合并。唯物史观的第1、2级水平,是对高中阶段高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主要在了解层面,课标规定:“能够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能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而第3、4级水平如下界定:“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②可以看出,第3、4层级主要体现在运用层面,是等级命题的依据,也就是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本文以古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教学为例,谈谈唯物史观在第3、4级教学中的思考。
唯物史观是最根本的历史核心素养,③作为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把这种教学过程内化为一般的历史思维模式,也是高中历史教学要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表征。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但是由于高一学生的整体历史素养水平参差,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和史实都没有掌握。因此,在高一阶段对唯物史观素养的培育应在了解、知道层次。高一阶段的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通常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出现,归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和古希腊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引导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初步感知,初步认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与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从学业水平层级要求来看,高一阶段只要达到唯物史观的第2层级就可以了。这种直线式的、被固化的归因方法,貌似符合唯物史观,实际上只是一种灌输,没有引导学生从“源头”上对民主制度的成因建立起符合逻辑的认知。古希腊众多城邦中并不是所有城邦都实行民主制,在民主制比较典型的古雅典也并不是自始至终实行民主制。如果根据唯物史观的第3、4级水平标准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学生将会对古雅典的民主制度产生新的认识。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建立逻辑关系,而不要机械地去灌输。
首先,古雅典民主制是应对人口危机、社会危机的一种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
我们呈现如下材料给学生:
这些城邦主要靠自给型农业、放牧和捕鱼为生。当时的希腊人几乎完全靠他们本土的各种农业生产来获取生产资料,满足自身的消费。随着人口的增长,到公元前8世纪初,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被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所破坏。当危机来临时,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某些城邦,如科林斯与哈尔基斯等,依靠夺取并移民海外农业区域来安置人口。在应对人口危机过程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方式对两国的影响比较深远。斯巴达通过攻击和征服它的近邻,满足该国公民对土地的渴求。雅典又改进自己的政治制度,赋予因经济更新而滋生的新阶级以公平的政治权力。正式通过成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避免了一场社会革命,为整个希腊社会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问: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雅典民主制度的成因?
材料解读:要理解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必须简要勾勒古希腊整个历史阶段。在经历了爱琴文明后,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随着多里安人入侵,希腊堕入所谓的“黑暗时代”。这一时期,希腊实行部落制和贵族制。城邦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大大小小的希腊城邦分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这些城邦彼此相对隔绝,彼此独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突破了土地的承受能力。为了应对人口危机,希腊殖民运动开始了,到公元前5世纪时,包括黑海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希腊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为希腊海外城邦。结果征服行为改变了斯巴达的生活方式,代价是同自己征服的邻人(美塞尼亚人)进行不断的顽强的战争。美塞尼亚人尽管没有赢得自由,但是却成功地改变了斯巴达正常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种战争,斯巴达彻底军事化了,使得斯巴达套上了痛苦的枷锁。而雅典以不同方式做出了反应。面对压力,雅典的反应是对内改革,对外鼓励、刺激出口。雅典习惯上被认为是工商业为主导的邦国,实际上这是认知误区。在20世纪后半期,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是农业与工商业共生的经济形态。随后这条道路也是伯利克里非常引以为豪的“希腊的学校”的内涵所在。雅典这种改革是在古希腊海外城邦与母邦的经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进行的。在农业商品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负债与破产,小农与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矛盾激化,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权衡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成为挽救希腊城邦命运的重中之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索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都对社会矛盾从不同侧重点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另外,荷马时代古希腊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提高,青铜冶造工艺精湛,铁农具和武器开始出现,并日益广泛地被使用。城邦产生后,在对外殖民和战争中,由于希腊的地形大都不适于大规模骑兵作战,又由于配备骑兵的马匹价格昂贵,蹄铁、马蹬等装备紧缺,主要由贵族组成的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并没有加强。公元前7世纪左右,希腊人军事上发生了一次重要变革,军队的主力从荷马时代的贵族骑兵变成了主要由中等阶级的农民组成的重装步兵,①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亦初步形成。战场上步兵的地位开始显得比骑兵更重要,重甲步兵的作用不仅瓦解了贵族政治权力的军事基础,而且也提高了那些独立的、能为进入步兵方阵的农民和工匠的地位和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经济变革和军事变革一起,导致了相应的政治变革。在整个黑暗时代,各个城邦开始时实行君主政体,后来向寡头政治,到公元前7世纪时,各城邦已由“僭主”进行独裁统治。①后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反复斗争,雅典政治家率先利用海外殖民的优势厉行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以工商奴隸主和自由民为社会基础的民主制度。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通过鲜活史实,用唯物史观分析雅典民主制的起始阶段,可以使学生得出鲜活的认知,其效果远好于生搬硬套。
其次,古雅典民主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内(希波战争)外(伯罗奔尼撒政治)战争的工具。
根据课程标准,唯物史观第3、4水平教学中,如何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是唯物史观教学绕不开的一个坎,这恰恰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有历史教师甚至对其远而敬之。我们可以向学生呈现以下史料,培养学生尝试理解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法的内涵。
希腊民主政治大事年表:
594B.C.年:梭伦夺取萨拉米岛,成为雅典首席执政官,进行政治法律改革.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议事会等。
560B.C.年:庇西特拉图父子叔3人建立僭主统治近40年。
509B.C.年:克利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僭主政治,恢复了梭伦改革的制度,最终确立民主制度。
492B.C.~449B.C.:两次希波战争,最终希腊胜利。
443B.C.~429B.C.:雅典民主派领袖伯利克里连续15年选入雅典十将军团,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31B.C.~404B.C.: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最终战败,提洛同盟解散。
404B.C.:在斯巴达主持下,雅典建立寡头政体——三十僭主。从公元前404年4月至年末,是雅典历史的一个令人厌恶的时期。
403B.C.:民主政治的恢复。
338B.C.:马其顿称霸希腊。
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认识。
材料解读:在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阶级斗争扮演着第一动力的角色。贵族与平民、自由民与奴隶之间的斗争贯穿着整个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梭伦改革后推动雅典的发展,但是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梭伦不得不出走。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平原派”企图回复旧秩序,“山地派”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改革,“海岸派”继续拥护梭伦改革,但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另外,在雅典,重装步兵、海军等随着对国家贡献的大小,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也在交替上升。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过程中,不仅是国内各阶级(阶层)之间斗争的推动,还夹杂着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从广义上来讲,战争也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阶级矛盾的合理解决便不得不首先“化合”在国家、民族矛盾的合理解决过程之中,或者说阶级矛盾的合理解决必须以国家、民族矛盾的合理解决为前提,阶级差异的缩小必须以国家崛起、民族的强大为必要条件。②影响古雅典民主政体选择的战争首推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前者被认为是希腊民主与东方专制的较量,后者是希腊各邦国内部的抗衡。民主政体的选择本质上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进行战争,保证战争的胜利,体现出工具性。希波战争被古雅典人看成是希腊(雅典)民主与东方专制的对抗,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对民主制度的自信空前高涨,也体现出古希腊捍卫自由的决心。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反复说明,在波斯帝国专制的反衬下,希腊人产生了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波斯帝国是一个骄横的主子役使着无数的奴仆,波斯人没有自己的人格,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屈辱的匍匐于国王专断任性的强权之下,而他们自己希腊人,却是自由的。自由意味着不受任何人意志的摆布,而只服从于他们自己和他们所热爱的法律。两位斯巴达人对波斯的军官说:“如果做一名奴隶, 那你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但是你却从来没有体验过自由。不知道它的味道是不是好的。如果你尝过自由的味道的话,那你就会劝我们不单单是用枪,而且是用斧头来为自由而战了。”①
希波战争后不久,是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半岛经历了不断的党派斗争、城邦之间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开始不久,伯利克里在431年对因与斯巴达人作战倒下的雅典将士的葬礼演说中,自豪地宣称:“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人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都能以真正的才能而出任公职,都能独立自主并充分体现多才多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②伯利克里相信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完美的,能激发雅典的爱国热情,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后,雅典的这种令伯利克里自豪的制度日益遇到挑战。公元前430年,雅典遭遇大瘟疫,人口骤减。公元前424年,雅典丧失其在爱琴海北岸最为重要的据点安菲波里斯。公元前415年,雅典倾力发动西西里远征,企图征服叙拉古。历经两年的征战,结果是雅典全军覆没。而对雅典专治不满的提洛同盟盟邦乘机暴动,波斯也加入斯巴达阵营,斯巴达人常驻阿提卡北部的要塞狄凯利亚,雅典2万名奴隶逃亡:内外交困的雅典,民主政治遭遇严重挑战,公元前411年一度被废止。虽然后来民主政治得以重建,但这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再次在关键时刻把雅典推向深渊,公元前406年,臭名昭著的“阿吉纽西审判”处死了六名富有军事经验的将军。这场审判“把一场军事上的完胜变成了人民主权原则的耻辱性失败,玷污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所有主要机关:议事会,公民大会和司法系统”。③公元前405年,由于新选的将军无能,再加之黨派成见,雅典水师在羊河之战中被全歼。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战败告终。公元前404年,雅典的舰队和帝国统统丧失,连民主政治也被寡头政治替代,而其基础民主制也必然要被强大的大规模的帝国集权型奴隶制所取代。
从以上史实,不难看出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与消亡是与阶级斗争分不开的,阶级斗争扮演了推动力的作用。但是,根据唯物史观第3、4等级水平的标准“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认知当前我们社会的阶级(阶层)问题,要把阶级问题放在社会背景下去认知,得出科学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学唯物史观第3、4水平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情,通过剖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方面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品格。在中学唯物史观教学中,对阶级斗争学说的认知应体现时代性,要创造性地运用阶级理论来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形成符合时代的认知。
【作者简介】杜海军,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