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袁堂彩

    [摘? 要]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是两者的衔接问题. 作为研究,需要从微课在数学教学中作用机制的发挥、数学课程的特点研究、学生学习细节的发掘以及技术上进行思考. 实践表明,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向学生呈现精悍的微课,可以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从而实现微课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微课;衔接

    微课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新载体,在教学实践中被认为是能扩大教学容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一线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微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衔接. 而要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微课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科特点进行研究,然后思考如何衔接. 对此,笔者有以下四点思考.

    用机制的探究

    微课教学借助信息技术,以实践指导和理论指导为基础,以学生为核心和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效率. 这是对微课教学比较普遍的理解. 作为对微课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问题的思考,笔者以为,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微课是如何对数学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的. 研究表明,微课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性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 微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活学生的思维

    微课本身的形式比较新颖,其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使用,也不同于真正的教师讲授的课堂,而是两者的结合. 微课向来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作用是明显的,既可以刺激注意力集中,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预习阶段,教师应当提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微课,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去观看、思考. 笔者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让学生先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就想设计一个微课. 但考虑到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观看纯粹的逻辑推理性质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肯定效果不佳. 于是笔者结合初中生爱美的特征,以“黄金分割”作为素材,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一个人物雕塑,要满足“黄金分割”,假如雕塑的身高是1.8 m,你该如何设计腰线所在的位置?然后用类似于信息快递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含义. 于是,学生面前就出现了一个基于兴趣与数学共同结合的素材. 他们基于美的需要去建立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比例式,进而演绎为一个自己不太熟悉但又真实出现在面前的方程. 他们甚至可以根据此前对方程的理解,判断面前的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2. 微课能在学生的思维空白处起桥梁作用

    稍有微课使用经验的同行都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设计微课,而恰恰是学生的思维容易出现困难,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的一次讲解难以有效构建知识时,才需要通过微课来为学生提供先前的经验或者巩固课堂所学.

    例如,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面对学生对实际问题容易出现数学抽象过程困难的情形,笔者改变了以往靠自己讲授的办法,采用微课教学以促进学生自己积极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长方形的硬纸板,长为1 m,宽为0.5 m. 现欲使其成为一个底面积为3600 cm2的无盖方盒,应当如何制作?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困难是不知道一个长方形硬纸板如何变成一个无盖盒子. 于是笔者设计的微课标题就是“我来帮你想象”. 然后通过一个动画,使学生可以从立体的视角看到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之后再折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其后,隐去动画并跳出一行字:闭上眼睛,再想一下刚才的过程. 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强化一下表象. 这样的微课,不需要笔者多费口舌,学生自己就可以完成想象,从而使问题的解决迈过一道最难的坎儿.

    由此可见,微课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 也就是说,只要从这些方面去设计微课,通常都能起到微课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效衔接的作用.

    点研究有效衔接

    其实,研究有效衔接时,还需要关注数学课程的特点. 有同行在研究中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难度逐渐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便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可以选择微课授课模式,让学生灵活学习.

    这里所说的数学课程特点,与上面提到的学生思维空白处有相通的地方. 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思考、预设学生有可能出现思维挑战的地方. 而这个判断依据有两种:一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判断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二是根据学习内容中的难点把握,去判断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中,第二种可以从上面给出的第二个例子中看出,而对于第一种,可以来看一个例子.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在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困难,而且这个困难靠课堂上的讲授可能无法一下子解决. 于是笔者设计微课,让他们课后反复观看. 微课中的内容就是一道例题加文字说明,其中强调实际问题到方程问题的关键,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然后细化为根据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设未知为x,然后将所找到的关系转换为数量关系(这一段加语音说明),后面再加几个变式训练. 这个微课素材较全,且有笔者专门的讲授与配音,内容仅针对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方程问题这一焦点,故目标明确、策略有效. 事后的调查与测试也证明,学生在班级群中下载了这个微课之后,都看得非常认真,测试结果也比较理想.

    因此,微课的设计确实不能只追求形式和高大上,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往往是有效的,也能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完成有效衔接.

    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谈到微课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很多教师都认为体现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 但实际上,微课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远不止这些重点学习环节,也包括一些教学细节. 譬如知识导入环节,这一环节通常都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后产生思考. 其实如果我们研究知识导入的本质要求,就可以发现其具有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心的基本功能,而微课是满足这个功能的. 因此有人指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微课的知识导入环节,导入时要迅速、新颖、紧凑,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继续探究的欲望,也要符合传授的知识点的特征.

    笔者曾经在“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微课:先用动画呈现一个圆出现的过程,呈现的时候线条用渐变色,以让学生感知圆周其实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其后,视频中出现一个红色的点(不能太大,以影响学生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而点是随机动的(这可以用相关软件的随机语言来得到相应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判断不同位置时的数学名称(辅以相应的讲解).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借助上面的呈现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点、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都是在黑板上画图,然后借助讲授完成的;而有了多媒体之后,则可以借助动画来实现. 但无论借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时还被说成是主导作用. 其实,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和判断,学生的自主性就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这说明微课可以更多地解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教学的有效衔接

    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微课本身是需要技术支撑的,而如果微课的制作不恰当,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从而影响微课与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 通常情况下,录制微课时,应根据课题特点、硬件状况、软件熟练程度等来灵活选择相应的录制方法.

    以初中数学中的几何教学为例,无论是录制课堂上的片段,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建构动态图形,还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一些随机动态的动画,都需要技术的支撑. 如录制的视频不能太长,要剪辑出精要部分;几何图形的线条不能过粗. 如果制作的微课观看效果不佳,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微课以及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削弱微课应有的作用. 而要做好这一点,实际上最基本的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即设想如果自己是学生,自己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微课,有了这样的意识后,一般来说微课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課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既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只有这样,衔接的扣子才会越系越紧.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