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医药的养生观
王蓓蓓 王雪梅 杨梅
摘要:在白族民间,非常重视养生保健。白族医药的预防保健与中医学的预防保健息息相关,又有其自身特色。本文从阴阳平衡、饮食调护、调畅情志、运动保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修身养性等角度总结白族医药的养生观。
关键词:阴阳平衡;饮食调护;调畅情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75-03
白族是云南省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也有少数分布在滇西其他区域、滇中以及贵州、四川、湖南部分地区。白族医药是带有浓郁神秘气息的独特医学体系,它们是由白族人民世代防病治病的经验积累和总结而成的。而在白族医药中,非常注重养生保健的观念。白族医药的预防保健与中医学的预防保健息息相关,又有其自身特色:
1 阴阳平衡
南诏德化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是现存研究南诏和白族历史文化最珍贵、最重要的古碑,从中也可窥得南诏社会思想之一、二。其碑文开篇便道“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二生万物”体现出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世理论。而碑文中“我王气受中和,德含覆育”一句则体现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的“中”的思想。儒家中庸之道将“中”视作事物的最佳状态,即平衡。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亦强调“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协调”状态才算达到身体健康的最佳状态。如若阴阳失去平衡,机体就进入病理状态,进而阴阳离决,人体内的平衡完全被打破,机体就会死亡。由此形成的养生思想即强调适应阴阳平衡的自然规律,通过各种手段以协调体内的失衡和不适,以此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通过南诏德化碑文,我们可充分看出,白族先民非常重视平衡阴阳,而这同时也是保健防病的重要养生哲理。
2 饮食调护
2.1 药食两用 云南滇西北山区盛产香菇,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们用香菇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药”兼备的菜肴,世代沿袭,能制作出四十多种治病保健的香菇“药菜”。如:油炸香菇既鲜香麻辣,又有健脾养胃、宽中通气、解毒抗癌的功效;凉拌香菇则具祛湿、消炎、解热之功,还是治疗火眼、痢疾、腮腺炎和牙痛的神药。云南各地均盛产土豆,白族人们将土豆煮熟去皮捣成泥糊,与荞面拌匀成饼状,捂进炭火灰中烤熟蘸蜂蜜吃,味道香酥脆甜,食用亦可开脾健胃,清热祛火,对痢疾和火眼非常有效,常吃亦可保身材苗条。洱海是大理的著名景色之一,盛产各种鱼类。弓鱼即洱海的一大特产。将弓鱼切块加料腌渍后,裹以淀粉、芝麻油等至滚油中炸制金黄,食后可祛风祛湿、舒筋活血。将鲫鱼切片,放入煮有牛奶等的砂锅中食用,有平火熄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居住在云南鹤庆县的白族人们自古喜爱食用泥鳅,认为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有保健之功,故称之为“水中人参”,如可蒜闷泥鳅,除鲜甘回味之外,对腹膜炎、中耳炎有效,对乳头及乳房炎有特效。还可将泥鳅用鲜荷叶包裹,埋入子母火中烧至熟脆,加入调料放入石臼中舂成茸,食后既补气血又壮筋骨,还可解表散热,温中补气。
2.2 食花习俗 云南是一个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天然花园,所以白族人民食花现象相当普遍,有着悠久的歷史。居住在云南鹤庆县的白族人们喜欢用山花宴来招待贵客,即用一些能吃的野花和山菜制作美食,花宴色鲜味美,风味独特,被称为白族花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山花宴由花菜、花粥和花酒三大系列组成。不同的花菜具有不同的疗效,花粥用糯米兑槐花、蚕豆花等熬煮,可解热降火、润肠祛湿,还可防治中暑和消除疲劳,花酒用雪水浸泡梅花落英的水酿造水酒,饮用可强壮筋骨,祛风疗疾。将梅花晾干后与冰糖一起制成酒,可清肺化痰,治疗失眠、盗汗等,还可制成梅花茶,化痰理肺,明目清心,对火眼、痢疾和尿路感染有特效。将仙人掌花油炸,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花椒嫩尖等,香脆可口,久食可治尿病、高血压、胃炎和促进血液循环。金雀花去涩味晾干后,与火腿丁、豆豉同炒,其味鲜香,常食用有明目之功,对防治脑血栓、改善脑血流量、防治老年疾病有一定疗效。
2.3 以药入茶 白族是最先将饮茶与医药相结合的民族之一。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三道茶”既是白族饮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符合医学原理。头道茶是“苦茶”,即雷响茶。将绿茶用炒中药的方法炒制,炒制可以缓和茶性,加强燥湿健脾功能,可以说是大理白族茶饮的一大创造。第二道茶是“甜茶”。主人在茶盅里放入少许桂皮,桂皮性味辛、温,无毒,可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理气胀,调理肠胃。第三道茶是“回味茶”,茶盅中放少许炒米花、花椒,炒米具有暖胃的作用,花椒果皮味辛,性热,入脾、胃、肾经,主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通,下气。 “琥珀茶”,用红茶、红糖、姜片、大枣,开水冲煎,待糖化后即可饮用,睡前饮用,生津、安神,常饮可青春常留、护肤美容。“龙虎斗”茶,绿茶称龙,白酒称虎,在煎好的绿茶汁中,点进几滴甜白酒汁即可,是舒筋活血、通络开窍的良药。
2.4 饮酒文化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四十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3 调畅情志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如若七情失调,心则难平和,则易使疾病蜂起,所以白族医药在养生防病过程中非常重视调畅情志。
笔者认为白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有益于疾病的预防。佛教是在白族地区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盛行于大理地区的佛教密宗常引导人“修身”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同时,佛教信仰产生的安全感、平衡感和归属感及积极的心态对于保持白族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另外,歌舞亦可舒心畅志。白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白族民间歌会非常多,如:石宝山歌会、海西歌会、茈碧湖歌会等。白族歌舞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不仅可以缓解平日劳作时的疲劳,可以在一起增进感情,还可以将生活中、感情上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舒畅情志,这对于养生防病有积极的意义。
4 运动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医学家和养生学家早就认识到运动对于人体保健的重大意义。而白族医药在养生防病过程中非常重视运动。
白族的民族体育运动是白族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劳动中逐步形成,和白族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普遍带有地域和民族特色,源远流长。白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受欢迎的是赛马和舞蹈,此外,还有赛龙舟、射箭、拔河、登山、耍狮、打秋千、打陀螺、耍龙、游泳等。通过这些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大大的增强了白族人民的体质,这也为养生防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因时制宜
在剑川、洱源一带,许多家庭为预防疾病,每年不同季节要服用不同草药,以达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如:二三月间,常吃鱼腥草,将根叶洗净切碎,加上盐醋腌食,能解毒、消炎,不生疥疮。五六月间,把青梅、青花椒舂碎熬成青梅汤,加盐少许,服后可以清热,预防痢疾。端午节前后,用大蒜、菖蒲和艾叶泡酒喝,能去虫毒,防治寄生虫。除夕晚上,用木瓜、柿饼、紫苏梗熬成木瓜汤,加糖服用,可以舒筋活血,帮助消化,解除油腻。
6 因地制宜
在现今大理州境内从北部的剑川到南边的南涧,温泉非常多,各县总计有106处,其中以洱源最多。温泉热浴不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温通经脉。从古至今,白族人民都非常善于利用温泉这一地理优势,从而進行养生保健及治疗疾病;康熙《蒙化府志·古迹》载:“温泉,在封川山麓,蒙诏汤池也。相传细奴罗母病,浴此辄愈。今郡人冬春二季,咸往浴焉。”说明当时人们不仅知道温泉沐浴可治愈疾病,而且喜在“冬春二季”相约泡汤;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记载,崇帧己卯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九日,徐霞客在鸡足山悉檀寺“浴于大池……兹汤池水深,俱煎以药草,乃久浸而薰蒸之,汗出如雨,此治风妙法”。可见当时的僧侣已经接纳并使用这种以温泉疗疾的土著治疗方法。
从明代以来的地方志可以看出,这种以温泉疗疾和保健的方法,遍于云南各地。直至今日,洱源县凤羽地区的白族妇女,每年春二三月间,要带上行李及钱粮,三五成群结伴至县城东“九气台”乡间小住十天左右,天天尽情地在村中温泉内浸泡,以此疗疾养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慕名游览了这个温泉,并在他的游记中记下了当时人们在这里沐浴的盛景。九气台温泉水质洁净,可饮可浴。饮因泉中含有天生磺(即升华硫磺),可治腹胀、脾胃虚寒、阳痿乏精和妇女不孕等症;热浴,对于风湿病具有相当疗效。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白族对硫磺温泉的医药用途知之甚早。
7 修身养性
养生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中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佛家的“积德行善”、“进修德行”,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安分守己,知足常乐,自然积德行善,福寿延年。
白族人民心地善良,热情而好客。当客人跨进家门时,全家男女老小均要起身热情相迎,客人刚一落座,主人就会双手奉上香喷喷的烤茶,拿出家中的烟、水果、瓜子、核桃、板栗、蜂蜜等,尽其所有来招待。待客吃饭时,要请客人坐上座,客人多时分长幼顺序入座,并尽力将饭菜搞得丰盛味美。
白族人民非常尊重老人。吃饭时,老人坐上座,晚辈依次坐在两边或对面,随时为长辈盛饭加汤,热情侍候。好吃的饭菜要先孝敬老人,第一杯烤茶和最好的水果削好后要敬给老人,然后才轮到晚辈。小辈见了长辈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酒席上先由老人动筷,其他人才能跟着动筷。
另外,白族的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宗不能结婚,与其他民族可以通婚。他们认为,同姓同血统,同姓婚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育。从优生学上讲,血缘相近的人通婚于后代人的健康不利,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现在,由于姓氏观念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姓氏已经不再是同一血统的标志了,所以同姓不婚的禁忌也就不那么严格了。
摘要:在白族民间,非常重视养生保健。白族医药的预防保健与中医学的预防保健息息相关,又有其自身特色。本文从阴阳平衡、饮食调护、调畅情志、运动保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修身养性等角度总结白族医药的养生观。
关键词:阴阳平衡;饮食调护;调畅情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75-03
白族是云南省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也有少数分布在滇西其他区域、滇中以及贵州、四川、湖南部分地区。白族医药是带有浓郁神秘气息的独特医学体系,它们是由白族人民世代防病治病的经验积累和总结而成的。而在白族医药中,非常注重养生保健的观念。白族医药的预防保健与中医学的预防保健息息相关,又有其自身特色:
1 阴阳平衡
南诏德化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是现存研究南诏和白族历史文化最珍贵、最重要的古碑,从中也可窥得南诏社会思想之一、二。其碑文开篇便道“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二生万物”体现出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世理论。而碑文中“我王气受中和,德含覆育”一句则体现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的“中”的思想。儒家中庸之道将“中”视作事物的最佳状态,即平衡。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亦强调“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协调”状态才算达到身体健康的最佳状态。如若阴阳失去平衡,机体就进入病理状态,进而阴阳离决,人体内的平衡完全被打破,机体就会死亡。由此形成的养生思想即强调适应阴阳平衡的自然规律,通过各种手段以协调体内的失衡和不适,以此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通过南诏德化碑文,我们可充分看出,白族先民非常重视平衡阴阳,而这同时也是保健防病的重要养生哲理。
2 饮食调护
2.1 药食两用 云南滇西北山区盛产香菇,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们用香菇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药”兼备的菜肴,世代沿袭,能制作出四十多种治病保健的香菇“药菜”。如:油炸香菇既鲜香麻辣,又有健脾养胃、宽中通气、解毒抗癌的功效;凉拌香菇则具祛湿、消炎、解热之功,还是治疗火眼、痢疾、腮腺炎和牙痛的神药。云南各地均盛产土豆,白族人们将土豆煮熟去皮捣成泥糊,与荞面拌匀成饼状,捂进炭火灰中烤熟蘸蜂蜜吃,味道香酥脆甜,食用亦可开脾健胃,清热祛火,对痢疾和火眼非常有效,常吃亦可保身材苗条。洱海是大理的著名景色之一,盛产各种鱼类。弓鱼即洱海的一大特产。将弓鱼切块加料腌渍后,裹以淀粉、芝麻油等至滚油中炸制金黄,食后可祛风祛湿、舒筋活血。将鲫鱼切片,放入煮有牛奶等的砂锅中食用,有平火熄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居住在云南鹤庆县的白族人们自古喜爱食用泥鳅,认为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有保健之功,故称之为“水中人参”,如可蒜闷泥鳅,除鲜甘回味之外,对腹膜炎、中耳炎有效,对乳头及乳房炎有特效。还可将泥鳅用鲜荷叶包裹,埋入子母火中烧至熟脆,加入调料放入石臼中舂成茸,食后既补气血又壮筋骨,还可解表散热,温中补气。
2.2 食花习俗 云南是一个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天然花园,所以白族人民食花现象相当普遍,有着悠久的歷史。居住在云南鹤庆县的白族人们喜欢用山花宴来招待贵客,即用一些能吃的野花和山菜制作美食,花宴色鲜味美,风味独特,被称为白族花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山花宴由花菜、花粥和花酒三大系列组成。不同的花菜具有不同的疗效,花粥用糯米兑槐花、蚕豆花等熬煮,可解热降火、润肠祛湿,还可防治中暑和消除疲劳,花酒用雪水浸泡梅花落英的水酿造水酒,饮用可强壮筋骨,祛风疗疾。将梅花晾干后与冰糖一起制成酒,可清肺化痰,治疗失眠、盗汗等,还可制成梅花茶,化痰理肺,明目清心,对火眼、痢疾和尿路感染有特效。将仙人掌花油炸,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花椒嫩尖等,香脆可口,久食可治尿病、高血压、胃炎和促进血液循环。金雀花去涩味晾干后,与火腿丁、豆豉同炒,其味鲜香,常食用有明目之功,对防治脑血栓、改善脑血流量、防治老年疾病有一定疗效。
2.3 以药入茶 白族是最先将饮茶与医药相结合的民族之一。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三道茶”既是白族饮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符合医学原理。头道茶是“苦茶”,即雷响茶。将绿茶用炒中药的方法炒制,炒制可以缓和茶性,加强燥湿健脾功能,可以说是大理白族茶饮的一大创造。第二道茶是“甜茶”。主人在茶盅里放入少许桂皮,桂皮性味辛、温,无毒,可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理气胀,调理肠胃。第三道茶是“回味茶”,茶盅中放少许炒米花、花椒,炒米具有暖胃的作用,花椒果皮味辛,性热,入脾、胃、肾经,主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通,下气。 “琥珀茶”,用红茶、红糖、姜片、大枣,开水冲煎,待糖化后即可饮用,睡前饮用,生津、安神,常饮可青春常留、护肤美容。“龙虎斗”茶,绿茶称龙,白酒称虎,在煎好的绿茶汁中,点进几滴甜白酒汁即可,是舒筋活血、通络开窍的良药。
2.4 饮酒文化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四十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3 调畅情志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如若七情失调,心则难平和,则易使疾病蜂起,所以白族医药在养生防病过程中非常重视调畅情志。
笔者认为白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有益于疾病的预防。佛教是在白族地区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盛行于大理地区的佛教密宗常引导人“修身”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同时,佛教信仰产生的安全感、平衡感和归属感及积极的心态对于保持白族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另外,歌舞亦可舒心畅志。白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白族民间歌会非常多,如:石宝山歌会、海西歌会、茈碧湖歌会等。白族歌舞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不仅可以缓解平日劳作时的疲劳,可以在一起增进感情,还可以将生活中、感情上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舒畅情志,这对于养生防病有积极的意义。
4 运动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医学家和养生学家早就认识到运动对于人体保健的重大意义。而白族医药在养生防病过程中非常重视运动。
白族的民族体育运动是白族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劳动中逐步形成,和白族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普遍带有地域和民族特色,源远流长。白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受欢迎的是赛马和舞蹈,此外,还有赛龙舟、射箭、拔河、登山、耍狮、打秋千、打陀螺、耍龙、游泳等。通过这些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大大的增强了白族人民的体质,这也为养生防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因时制宜
在剑川、洱源一带,许多家庭为预防疾病,每年不同季节要服用不同草药,以达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如:二三月间,常吃鱼腥草,将根叶洗净切碎,加上盐醋腌食,能解毒、消炎,不生疥疮。五六月间,把青梅、青花椒舂碎熬成青梅汤,加盐少许,服后可以清热,预防痢疾。端午节前后,用大蒜、菖蒲和艾叶泡酒喝,能去虫毒,防治寄生虫。除夕晚上,用木瓜、柿饼、紫苏梗熬成木瓜汤,加糖服用,可以舒筋活血,帮助消化,解除油腻。
6 因地制宜
在现今大理州境内从北部的剑川到南边的南涧,温泉非常多,各县总计有106处,其中以洱源最多。温泉热浴不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温通经脉。从古至今,白族人民都非常善于利用温泉这一地理优势,从而進行养生保健及治疗疾病;康熙《蒙化府志·古迹》载:“温泉,在封川山麓,蒙诏汤池也。相传细奴罗母病,浴此辄愈。今郡人冬春二季,咸往浴焉。”说明当时人们不仅知道温泉沐浴可治愈疾病,而且喜在“冬春二季”相约泡汤;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记载,崇帧己卯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九日,徐霞客在鸡足山悉檀寺“浴于大池……兹汤池水深,俱煎以药草,乃久浸而薰蒸之,汗出如雨,此治风妙法”。可见当时的僧侣已经接纳并使用这种以温泉疗疾的土著治疗方法。
从明代以来的地方志可以看出,这种以温泉疗疾和保健的方法,遍于云南各地。直至今日,洱源县凤羽地区的白族妇女,每年春二三月间,要带上行李及钱粮,三五成群结伴至县城东“九气台”乡间小住十天左右,天天尽情地在村中温泉内浸泡,以此疗疾养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慕名游览了这个温泉,并在他的游记中记下了当时人们在这里沐浴的盛景。九气台温泉水质洁净,可饮可浴。饮因泉中含有天生磺(即升华硫磺),可治腹胀、脾胃虚寒、阳痿乏精和妇女不孕等症;热浴,对于风湿病具有相当疗效。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白族对硫磺温泉的医药用途知之甚早。
7 修身养性
养生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中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佛家的“积德行善”、“进修德行”,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安分守己,知足常乐,自然积德行善,福寿延年。
白族人民心地善良,热情而好客。当客人跨进家门时,全家男女老小均要起身热情相迎,客人刚一落座,主人就会双手奉上香喷喷的烤茶,拿出家中的烟、水果、瓜子、核桃、板栗、蜂蜜等,尽其所有来招待。待客吃饭时,要请客人坐上座,客人多时分长幼顺序入座,并尽力将饭菜搞得丰盛味美。
白族人民非常尊重老人。吃饭时,老人坐上座,晚辈依次坐在两边或对面,随时为长辈盛饭加汤,热情侍候。好吃的饭菜要先孝敬老人,第一杯烤茶和最好的水果削好后要敬给老人,然后才轮到晚辈。小辈见了长辈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酒席上先由老人动筷,其他人才能跟着动筷。
另外,白族的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宗不能结婚,与其他民族可以通婚。他们认为,同姓同血统,同姓婚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育。从优生学上讲,血缘相近的人通婚于后代人的健康不利,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现在,由于姓氏观念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姓氏已经不再是同一血统的标志了,所以同姓不婚的禁忌也就不那么严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