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项目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林艳
【摘要】目的 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一病一品项目,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进行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研究对象为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的54例患者开展研究,探讨实施的一病一品项目护理模式后的腹膜炎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确定一病一品项目的应用效果。结果 54例患者1例(1.52%)发生腹膜炎,护理质量评分(90.52±3.37)分。结论 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开展一病一品项目,可有效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关键词】一病一品项目;腹膜透析;腹膜炎;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1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虽然效果较好,却容易引发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据相关研究表明,提高护理工作的品质,对于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有显著作用。因此,我院开展一病一品项目,经过实践较好效果,在如报告中体现实践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进行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研究对象为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的54例患者开展研究。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6.21±3.46)岁。
1.2 方法
(1)专项管理小组成立。为了能够保证一病一品项目实施效果,我院成立专项管理小组,管理基础方式立足于持续质量改进,结合目前的护理工作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制定计划。在临床医生、护士长、专职护理人员的共同研讨下,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项目实施方案,并进行严格落实,在患者实施腹膜治疗全程中落实项目实施方案。
(3)实施内容。①如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膜炎症状,对于在家治疗的患者,专项小组要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包括:节假日、工作日等各个时间段,保证患者能够在发病时及时接受专业的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对腹膜透析液进行正确留取;如果患者已经进入急诊室,需要给予专业技术上的支持。②对于医院就诊的患者,专项小组成员需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并主动询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对患者腹膜炎发生情况作出初步评估,将评估结果上报给医生。患者接受诊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果症状变化不明显,要多加注意,避免出现“沉寂性腹膜炎”或者其它并发症;协助患者做好血常规、尿常规等各项检查样本采集工作;总结腹膜炎出现原因,追溯病症出现根源[2]。③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变化加以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做出准确判断;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腹膜炎发生原因,指导其正确的留取透析液;对出现腹膜炎患者进行随访,每天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病症变化情况,询问是否出现并发症;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将患者各项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4)治疗结束时,专项小组成员再次讲解腹膜炎的危害性、致其发生的风险因素等等,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做好患者不良情绪疏导工作,使其能够积极的面对治疗;24小时专业性咨询服务持续提供;发放提醒卡;定期做好随访工作。
2 结 果
54例患者1例(1.52%)发生腹膜炎,护理质量评分(90.52±3.37)分。
3 讨 论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来讲,腹膜炎的发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进一步威胁。而一病一品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腹膜炎的发病率,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该项目的开展是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患者为护理核心的护理理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立起从预防到随访的完成护理服务路程。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目前病症相关依据的总结,将方案实施建立在问题依据上,保证整个护理流程在进行的过程中有迹可循[3]。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腹膜透析患者护理质量有显著作用。在专项小组相互配合下完成护理工作,从提升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出发,提升护理人员工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好的解决。不仅如此,由于该项目的完成,是在专项小组每个成员的配合下完成的,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能够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在护理团队的不断创新下,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一病一品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质量,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费剑英,裘晓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灌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3):2164-2165.
[2] 杨仁梅,王 颖,施敏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0):3224-3226.
[3] 许 莹,刘秋月,刘天姣,等."一病一品"項目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