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望闻问切”
陈林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望闻问切 教学质量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执行备课时制订的课堂教学实施计划.但是课堂情况千变万化,即使备课再充分,也难免会遇到意外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困扰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达到“药到病除”“事半功倍”,让师生的教学活动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现将初步应用效果总结如下.?一、窥“望”学生神情,激发学习激情
中医四诊中第一步是“望”,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是否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颦一笑也应该观察仔细.因为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细微的神情变换都是其内心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的外在直接表现.兴趣不是老师,但它却胜过老师,它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当然这个兴趣不一定说有就有,关键要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导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师在一开始上课就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新课学习中来,并且能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性,采取过下列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情感导入等.导课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神情变换,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下面笔者结合执教“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阐述“望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体现.课前先让学生观赏一段视频——小品“超生游击队”(黄宏和宋丹丹表演).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时而哄堂大笑,时而若有所思.紧接着教师利用PPT展示一则报告:在某山区,一个妇女接连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有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摘自“中国年轻女性自杀报告”)学生读完这则报告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神情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情比较沉重.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生男生女到底由父亲和母亲哪一方决定呢?人为什么有男女之分?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顺理成章地明白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探究“性别决定”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除了在导课环节外,教师在新课学习、小组探究活动、学习成果展示、思维拓展等环节中都应该根据观察到的学生面部神情的即时细微变化,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分析判断后及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做出有效的微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率地探究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二、耳“闻”学生回答,剖析探究思路
中医四诊中第二步是“闻”,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唯一的主演,在这场独角戏中,学生扮演的只是观众的身份,一味地听课而不用思考,更不会进行思维拓展深入探究.而如今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就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当然要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通过聆听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理解的程度.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中,教师让学生分析在实验结果中出现下列异常现象的原因:收集到的滤液颜色过浅;滤纸条上只呈现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条色素带;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等.教师聆听了不同学生对异常实验现象的分析,最后发现学生仅能从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实验操作步骤中去寻求答案.例如: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和未加碳酸钙,色素分子被破坏导致收集到的滤液颜色过浅;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滤纸条上只呈现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条色素带.而对滤纸条上只呈现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条色素带学生缺乏对实验材料的分析,一味去寻求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导致的异常实验结果.忽略了实验材料的正确选取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深入理解.其次,在选取实验材料正确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去探究每种不同的错误的实验操作环节会导致出现怎样的异常结果,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材中强调的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对问题分析,处理和解决的方式使用放置天数过久的叶片,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颜色过浅或滤纸条上只呈现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条色素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探究实验中正确选取实验材料的重要性.正是由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实验在教材里都已经提供现成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和操作流程,这无疑会让学生养成按部就班操作实验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失去创新实验的机会.?三、追“问”学生问题拓展思维角度
“问诊”就是医生询问病人起病原因、痛苦所在、自觉症状、是否有家族病、饮食喜恶等情况.设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设疑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若能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啟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出教学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探索问题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教学中介绍了一套“渗透装置”实验.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展示渗透装置的涉及的实验器材,并设计以下相关的问题:(1)蔗糖溶液中的水能否进入烧杯中?液面最终停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若将漏斗中的蔗糖溶液也换成清水,是否还会出现该现象?为什么?(3)若将漏斗口的卵壳膜换成纱布,是否还会出现该现象?为什么?对于上述的后两个问题教师提供相关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大胆进行动手操作.最后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很容易理解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决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如果不向学生提出问题,就可能意识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问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确切地说,是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四、把“切”学生错因,解题严谨科学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中“望”“闻”“问”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对本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理解以及存在哪些理解误区都能够了如指掌,最后还需要利用“切”诊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答题错因进行判断、分析.总结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会出现的常见问题,教给学生全面细致答题的技巧.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简洁,紧扣基本观点.若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要尽量使用生物学学科语言.
自从走上教师这一岗位,我就深知: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教师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怎样才能展示给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每一位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医“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在课堂教学的合理借鉴,能够将其诊断妙方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能使我们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在课堂分组讨论学习、练习巩固,思维拓展等教学环节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济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需“望闻问切”[J].现代语文,2011.5:97.
[3]刘玉梅.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2,(22):46.
[2]李新民.例谈“问题式”教学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