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发展

戴素柳

摘要:课堂是学科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阵地。文章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通过“混合气体的检验”复习案例,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关注点及问题设计的常用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问题设计;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教学问题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形成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许多教育学者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但是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提高并没有取得令人兴奋的效果。通过学者们的研究资料和笔者对课堂的观察,觉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大致存在如下不足:
①滥而无效的问题多:什么都要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上师生互动,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思维水平。
②问题缺乏逻辑性: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问题设置的随意性大,问题与问题之间缺少链接和过渡,思维跳跃,东拉西扯,偏离主题。
③问题缺乏互动性:问题对应的面积小,往往只顾及学习较好的学生,很少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且陶醉于学生能答出正确答案,失去了问题的信息反馈作用。
④问题缺乏明确性:问题组织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无论教师怎么点拨、启发,学生就是无法回答。
⑤问题缺乏层次性:对较难的问题没有铺设好台阶,或者说没有对问题进行分解,学生一时无法回答。
⑥问题缺乏思考性: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⑦问题缺少评价:学生应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疑问不理不睬。
⑧问题缺少发散: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不能灵活应变,不会借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述诸多的不足同时也在敲醒笔者,作为一线教师,虽然不能所有问题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如果将那些肤浅、平庸的问题,再配以单调的呈现方式,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深深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笔者通过“混合气体的检验”这一节复习课案例,将教学问题设计的关注点及问题设计的常用方法进行阐述。
二、实验探究专题之——“混合气体的检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设计了很多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要比较充裕。混合气体的检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装置的连接顺序更是学生很难掌握的知识,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笔者设计的思路结构如图1。
三、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关注点
学习总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总是与学习伴行。精彩而又高效的课堂,无不是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要关注如下几点:
①全面性
课堂教学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应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讨论中。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分层次,做到难易结合。在“混合气体的检验”这一节课,笔者设计的问题首先要学生解决单一气体的检验(面向全体学生),再解决两种混合气体的检验和净化(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学生自主一步步对知识进行延伸,混合气体检验的基本思路也就顺理成章的形成。
②启发性
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问题有一定的兴趣。笔者认为启发性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关注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设计启发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创造学习的最佳情境,使其思维处于激发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本节课中,笔者针对气体检验出现的先后顺序,设计了2个小问题(图2),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透彻混合气体的检验中为何要先检验水。
③层次性
初中化学课堂是由若干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以此来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能力得到迁移。所以教师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本节课中,笔者采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把有一定难度的气体检验先后顺序问题通过分解成几个互相联系的小问题(图3),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设置问题链,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重难点,从而突破难点。
④针对性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问题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问题的设置必须选择在重要的知识点的衔接处,或是重点、难点的关键之处,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学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巩固所学的新知。
四、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常用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用心谋划教学过程,更要依据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关注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创设各种课堂教学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功能,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①利用生活素材进行问题设计。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让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个有趣的化学事实等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笔者是通过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来设计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由趣生疑,由疑燃思,进而探索答案。
②利用主要知识内容,通过比较设计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取内容,通过比较设计出问题,是教师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精心挑选近5年中考题覆盖基础知识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比较设計出典型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分析、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笔者认为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不同方法的相同本质;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以求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③利用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变式设计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变式设计出问题,是学生突破本节课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变式型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而采用原创和改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化学问题的开发,充分体现新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实际,从而真正培养和评价学生三维目标的水平。
五、结语
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依托教学内容,并基于学情进行改造,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是线,问题便是珠子,如何串得恰当、串得漂亮,需要教师的一番匠心。教师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