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开展案例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李红+刘亭亭
[摘 要]案例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是有效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重要性。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可以采取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学习;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实现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案例学习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一种形式,内在地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进行案例学习时,教育硕士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知识理论的学习,又回到案例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最后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育硕士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有助于分析整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学习最终解决方案和反思成果的得出要以讨论方式为载体,首先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要跳出“当局者迷”的处境,用俯瞰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来发现、审视和界定问题,放开手脚,评头论足,通过讨论整合,通过真实、自然的工作过程,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加以系统分析,最终实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培养教育硕士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四)有助于理论深化,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代表一类事件,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有助于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理论分析也能促进实践含义的深入开发,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缺少“实例的理论”和缺少“原理借鉴的实践”的状况。只有实现理论分析实践,实践分析后升华理论,理论深化与实践分析同步进行,才能使教育硕士“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从搜集案例素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到讨论整合、反思撰写案例报告等这些环节中,教育硕士合作共享、表达呈现、撰写反思报告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教育硕士亟须提升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硕士有效开展案例学习的方法
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及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如何才能使案例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案例选择、案例研读、问题提出、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大组分享与导师点评指导几个基本环节。
(一)紧扣专业学习,案例选择做到“四性”
一是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育硕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导师建议的研究方向确定案例学习的主题。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而设置的,显然案例学习中的案例如果选用高等教育中的,诸如高校管理、大学科研、教授治校等方面的案例是不合适的。二是案例选择要有现实性。所选案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与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如:目前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教研等都是教育管理类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作品。四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内容应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囊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
(二)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遵循“三梯度”
案例确定后,如何进行案例的有效研读关系到案例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的基本环节与相关要求。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提出和案例的研读的梯度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读和提问,不仅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以往的教学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研读,去提问题,同时寻找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更是有助于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强化了教育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当下的教学实际的对接,并且通过这样的“剥洋葱式”的问题追问和问题分析,使教育硕士经历了一种由知识到方法,由问题的表象到问题内部本质根源或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文献查阅与整理,做到“三个环节”
在完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案。文献资源既可以是图书馆中的相关图书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中文的中国知网、中文科技及期刊数据库,外文文献有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文献查阅后,还要进行文献的审查、分类和提炼整合三个环节的实践。第一个环节是审查,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查找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质量比较低、相似度高、理念比较陈旧以及与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高等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分类,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案例问题会有不同的指导文献,教育硕士要养成随时及时地将文献分类“打包”的习惯,从而有助于理清头绪,更为有序地使用文献。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整合,把每一类别的文献进行提炼整合,使其融会贯通,有助于成员在下一步的团队研讨中做到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提高研讨效率。
(四)小组研讨,须做到“三心”
1.随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应各抒己见,随心畅谈。地点可以是教室中,也可以是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小组交流不是为了尽快达到“求同”,意见上不一致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热情,从而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每个组内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2.重心。每一个小组的研讨都要以抓住问题的关键与重要的事实为重心,否则研讨就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开心。这里指参与研讨的成员必须要有“开放之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都要拿出开放的态度,集思广益,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案例学习优势,也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全班共享研讨,思维碰撞走好“三步骤”
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基本所在,倾听、思考、讨论是使思维得以丰富的重要条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文化科学得以繁荣的必要条件。如何使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要走好以下三个步骤:
1.小组汇报答疑。每一个小组对案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汇报组要进行答疑。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独特的见解进行记录,为下一步撰写案例报告做资料准备。小组汇报环节重点是培养教育硕士汇报、讲解的能力。
2.全班评析讨论。对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全班评析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教育硕士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捕捉有效关键信息的能力,更是让教育硕士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寻找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整合引领。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具有专业方面渊博的学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对关键处进行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也可以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全班思维碰撞形成多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快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通过这种纵横交互必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报告撰写,要达到“五个向度”
培养教育硕士具备一定的反思分析、撰写案例报告的能力,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硕士案例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硕士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强化其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与迁移的基本路径。因此,教育硕士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教育硕士写好案例报告,要达到“五个向度”的要求:第一,报告要有案例内容概要;第二,报告要有案例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三,报告要有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第四,报告要有实践推论;第五,报告要有案例启示。
综上所述,案例学习不仅可以让教育硕士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而且通过案例学习中的专业案例收集、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多元化解读、深层次反思、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等系列过程,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学习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容量大、视角多、专业引领等效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2] 李红,王方.论教师专业标准下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2015(3).
[3] 黄永明.案例学习是教师培训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5).
[4] 陈京山.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民族教育,2002(6).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案例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是有效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重要性。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可以采取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学习;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实现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案例学习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一种形式,内在地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进行案例学习时,教育硕士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知识理论的学习,又回到案例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最后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育硕士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有助于分析整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学习最终解决方案和反思成果的得出要以讨论方式为载体,首先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要跳出“当局者迷”的处境,用俯瞰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来发现、审视和界定问题,放开手脚,评头论足,通过讨论整合,通过真实、自然的工作过程,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加以系统分析,最终实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培养教育硕士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四)有助于理论深化,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代表一类事件,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有助于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理论分析也能促进实践含义的深入开发,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缺少“实例的理论”和缺少“原理借鉴的实践”的状况。只有实现理论分析实践,实践分析后升华理论,理论深化与实践分析同步进行,才能使教育硕士“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从搜集案例素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到讨论整合、反思撰写案例报告等这些环节中,教育硕士合作共享、表达呈现、撰写反思报告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教育硕士亟须提升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硕士有效开展案例学习的方法
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及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如何才能使案例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案例选择、案例研读、问题提出、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大组分享与导师点评指导几个基本环节。
(一)紧扣专业学习,案例选择做到“四性”
一是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育硕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导师建议的研究方向确定案例学习的主题。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而设置的,显然案例学习中的案例如果选用高等教育中的,诸如高校管理、大学科研、教授治校等方面的案例是不合适的。二是案例选择要有现实性。所选案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与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如:目前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教研等都是教育管理类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作品。四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内容应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囊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
(二)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遵循“三梯度”
案例确定后,如何进行案例的有效研读关系到案例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的基本环节与相关要求。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提出和案例的研读的梯度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读和提问,不仅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以往的教学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研读,去提问题,同时寻找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更是有助于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强化了教育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当下的教学实际的对接,并且通过这样的“剥洋葱式”的问题追问和问题分析,使教育硕士经历了一种由知识到方法,由问题的表象到问题内部本质根源或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文献查阅与整理,做到“三个环节”
在完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案。文献资源既可以是图书馆中的相关图书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中文的中国知网、中文科技及期刊数据库,外文文献有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文献查阅后,还要进行文献的审查、分类和提炼整合三个环节的实践。第一个环节是审查,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查找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质量比较低、相似度高、理念比较陈旧以及与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高等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分类,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案例问题会有不同的指导文献,教育硕士要养成随时及时地将文献分类“打包”的习惯,从而有助于理清头绪,更为有序地使用文献。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整合,把每一类别的文献进行提炼整合,使其融会贯通,有助于成员在下一步的团队研讨中做到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提高研讨效率。
(四)小组研讨,须做到“三心”
1.随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应各抒己见,随心畅谈。地点可以是教室中,也可以是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小组交流不是为了尽快达到“求同”,意见上不一致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热情,从而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每个组内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2.重心。每一个小组的研讨都要以抓住问题的关键与重要的事实为重心,否则研讨就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开心。这里指参与研讨的成员必须要有“开放之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都要拿出开放的态度,集思广益,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案例学习优势,也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全班共享研讨,思维碰撞走好“三步骤”
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基本所在,倾听、思考、讨论是使思维得以丰富的重要条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文化科学得以繁荣的必要条件。如何使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要走好以下三个步骤:
1.小组汇报答疑。每一个小组对案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汇报组要进行答疑。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独特的见解进行记录,为下一步撰写案例报告做资料准备。小组汇报环节重点是培养教育硕士汇报、讲解的能力。
2.全班评析讨论。对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全班评析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教育硕士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捕捉有效关键信息的能力,更是让教育硕士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寻找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整合引领。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具有专业方面渊博的学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对关键处进行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也可以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全班思维碰撞形成多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快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通过这种纵横交互必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报告撰写,要达到“五个向度”
培养教育硕士具备一定的反思分析、撰写案例报告的能力,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硕士案例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硕士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强化其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与迁移的基本路径。因此,教育硕士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教育硕士写好案例报告,要达到“五个向度”的要求:第一,报告要有案例内容概要;第二,报告要有案例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三,报告要有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第四,报告要有实践推论;第五,报告要有案例启示。
综上所述,案例学习不仅可以让教育硕士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而且通过案例学习中的专业案例收集、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多元化解读、深层次反思、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等系列过程,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学习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容量大、视角多、专业引领等效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2] 李红,王方.论教师专业标准下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2015(3).
[3] 黄永明.案例学习是教师培训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5).
[4] 陈京山.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民族教育,2002(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