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物理新课标 努力实现德育目标

王永焙
摘要:围绕“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德育目标,从学科特点、插图利用、实验渗透和学史教育等方面总结实施方法,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中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德育教育
《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将一维的教学目标发展为三维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双基目标,而且进一步提出“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德育目标,提倡学生通过经历“科学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艰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一次正式将德育教育提到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中,充分发扬了新课程的人文理念。这里我从物理学科特点、教材插图利用、实验教学渗透和利用物理学史等方面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
一、依托物理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理研究的是力、热、光、电等现象,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的,它们无不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让学生懂得世界是物质的,组成的物质是运动的。教材从力、热、光到电和磁等无不表明世界的物质性;如讲述运动与静止时,论述了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飞舞的流萤、刺破夜空的流星、角逐在绿茵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做机械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山岭,都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让学生懂得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教材中关于反映物理现象之间、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事例很多。如:讲述力的概念,向学生提问:“你们踢球时,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力作用发生的过程: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球对脚也施加力的作用。说明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讲述“杠杆和滑轮”时,引导学生比较它们,虽然形状用途不一,但实质一样,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说明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类似这些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将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注重教材插图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细析插图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大多数插图都将物理知识融于科学技术、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之中,充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学中以《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分析研究插图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教育素材,起到什么教育作用。如八年级物理教材插图:“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要求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碑心石的质量、体积等问题,笔者在挖掘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到了深挖该图的德育因素。补充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碑文、题词等,通过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再如讲滑轮时,精讲插图“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了国旗教育。
2、利用插图,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介绍了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科技成果,笔者根据课本中的插图,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处理,呈现给学生一幅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物理情景,自主和谐地把德育和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要我学”的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探究型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讲述磁现象时,介绍插图“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讲述指南针产生的漫长历史过程及指南针在当时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进行了磁针指南北的演示实验。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再者让学生观看插图“多级火箭”,通过阅读“火箭”这一节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我国火箭、空间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重视在物理实验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特色,充分抓住实验这一环节,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如组织学生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按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清点实验桌上的器材,然后提出以下问题,a,电流表、电压表的正接线柱如果错接在电源的负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b,怎样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c,连接电路中如没有打开开关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发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在实验中,要求各组记录好实验数据,抽查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好实验报告。这样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养成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和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是科学伟人们取得成就的崇高思想境界的支撑。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笛卡儿、牛顿、惠更斯、卡文迪什等为了科学研究终身不娶;富兰克林为了研究雷电而冒险进行“费城实验”;科赫曼为同一目的而遭雷击身亡。这些感人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顽强意志及忘我精神非常有感染力;其次,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每一个科学定律的建立,所有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经过不同国家,一代乃至几代人的艰苦积累,汇聚和利用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才得以完成的。例如:在介绍牛顿的万有引人定律时,说明万有定律是在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胡克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牛顿长达20年的探索才得以完成的;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学史内容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培养集体精神,善于与他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信赖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综观物理学史,古今中外凡是有贡献和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无不对自己的工作呕心沥血,对所做的事业执著地追求,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使他们攀登科学的高峰,到达光辉的顶点。在《电磁感应》一章中可介绍法拉弟鄙视名利,终生进行实验探索,最后老死在书桌旁;在《原子物理》中介绍居里夫妇为提炼镭元素而甘受放射元素射线的损害,他们的女儿和女婿也因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而英年早逝……所以在教学上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介绍这些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坚韧的学习毅力,而这些正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总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认真研究教育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坚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真正体现和发扬新课程的人文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第2版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