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李 斌
摘要:物理学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本文从物理教学的内容、任务、方法等方面阐述物理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阵地,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40
关键词:物理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素质;创新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均有指导作用。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如何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机的,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我们急待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可行性
客观物质决定主观意识,物理以“物”为出发基点,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存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客观物质基础,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基点。
1、从物理教学的内容看:1999年3月于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第23届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五指出: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按辩证法的规律变化发展的,这就决定了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2、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看:物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主要从观察和实验中获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加工获得理性认识,然后到实践中去检验、运用、发展。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伽利略通过斜塔抛物实验证明铁球和木球同时落地。总之,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
3、从物理学习的过程来看:要经历观察,实验,思维,运用环节。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应经历“认识”过程,这说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综上所述,物理学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这就使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备了可能性。
二、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各级教学大纲也着重提出“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实现教育的三大根本任务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1、物理教学的第一任务是传授物理知识,而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证明:物理学的每项研究成果,物理学习的每个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胜利。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学习就能长驱直入获得成功,背离辩证难物主义则必陷入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而误入歧途。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能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困难。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顺利达到对物理世界的本质认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物理学的第二个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则在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时得以体现。能力一旦形成,就有了获取,开发,创新的本领。因此,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更加有意义。这里所说的知识,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这里所说的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等感性方法和类比、假说、逻辑思维等理性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
3、物理教学的第三个任务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美育。前面已经阐述:物理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学习过程,处处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物理教学责无旁贷地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阵地。当前,加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物理知识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确定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并加以阐发。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现代物理的洞察力已从10-17厘米的基本粒子内部直至1023千米的大尺度总星系,包括特殊形态的电场、磁场、引力场都是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各个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一切电磁现象来源于电荷的运动;光是原子内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静止是相对的,各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一旦条件改变,则新的运动又开始了。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知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物理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来阐明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于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结果。例如,中性的物体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统一体;物体的体积变化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对立统一。正负电荷之间的运动产生了电磁现象。原子核内部,基本矛盾就是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的对立统一,这对矛盾决定了核的质量、结合能、放射性等性质。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物理学中需要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就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突出主要矛盾,略去次要矛盾。如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点电荷,点光源,理想变压器,弹簧振子,单摆等。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引力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斥力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因而分子间就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距离时,斥力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引力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因而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4、矛盾的转化,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
物理现象的每项变化都是矛盾的转化,都是一定条件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例如,讲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外力的作用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外因,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还是跟物体本身的性质(惯性)有关,物体的质量决定了它的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内因。又例如,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外因,而导体本身的性质(电阻率)是电流产生的内因。
5、量互变规律
当量变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引起质变。全反射现象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当光从光密媒质传播到光疏媒质时,入射角由零逐渐增大时,其折射角也由零逐渐增大,折射光线相对减弱,反射光线相应增强,这个过程处于量变阶段,当入射角增大到大于临界角时,发生了质变,即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入射光线全
部返回光密媒质,入射角由零到大于临界角的量变,导致了由折射到全反射的质变。
例如,凸透镜的成像,像的正倒,虚实,大小取决于物距,而凸透镜的焦点则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各种临界状态均为“转折点”,类似的还有凝固点、沸点、极点、最大静摩擦力、超导体的转变温度等。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研究这些“转折点”前后量变的特征,从而使他们领悟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进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6、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都是通过否定错误的假说或理论而逐步深入的。如人类对光的本质认识,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途径,经历了从“粒子说”到“波动说”到“光子说”的过程。应当指出: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是批判和继承的统一。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认识——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过程,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运用、发展。现代物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为标志,从经典走向现代。正说明物理理论在实践中建立,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反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提供新的思考方向而预知未知现象。
结合物理学丰富的史实,如“日心说”,“量子说”等,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悟出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基础,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发展的观点
真理是绝对的、客观的,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而人的认识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辩证过程。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以发展的观点来阐明物理定律和公式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都是相对真理。但是人类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使相对真理逐步向绝对真理靠近。
四、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遵循“寓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的统一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体现在物理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逐渐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进行,不可急于求成,生搬硬套,要注意物理教学对学生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隐性作用。
3、系统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往往是零散的,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遵循哲学教学的规律系统地进行。
4、灵活性原则
现代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有的放矢,防止强行进行教育引进学生的逆反心理。结合史料、小故事、趣味问题、参观、兴趣小组活动等“寓教于乐”。
5、实效性原则
应适量、逐步、系统地进行,兼顾统一性与灵活性,逐渐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结合,重视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世界物理学概观感,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2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摘要:物理学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本文从物理教学的内容、任务、方法等方面阐述物理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阵地,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40
关键词:物理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素质;创新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均有指导作用。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如何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机的,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我们急待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可行性
客观物质决定主观意识,物理以“物”为出发基点,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存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客观物质基础,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基点。
1、从物理教学的内容看:1999年3月于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第23届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五指出: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按辩证法的规律变化发展的,这就决定了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2、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看:物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主要从观察和实验中获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加工获得理性认识,然后到实践中去检验、运用、发展。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伽利略通过斜塔抛物实验证明铁球和木球同时落地。总之,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
3、从物理学习的过程来看:要经历观察,实验,思维,运用环节。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应经历“认识”过程,这说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综上所述,物理学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这就使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备了可能性。
二、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各级教学大纲也着重提出“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实现教育的三大根本任务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1、物理教学的第一任务是传授物理知识,而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证明:物理学的每项研究成果,物理学习的每个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胜利。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学习就能长驱直入获得成功,背离辩证难物主义则必陷入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而误入歧途。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能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困难。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顺利达到对物理世界的本质认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物理学的第二个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则在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时得以体现。能力一旦形成,就有了获取,开发,创新的本领。因此,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更加有意义。这里所说的知识,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这里所说的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等感性方法和类比、假说、逻辑思维等理性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
3、物理教学的第三个任务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美育。前面已经阐述:物理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学习过程,处处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物理教学责无旁贷地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阵地。当前,加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物理知识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确定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并加以阐发。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现代物理的洞察力已从10-17厘米的基本粒子内部直至1023千米的大尺度总星系,包括特殊形态的电场、磁场、引力场都是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各个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一切电磁现象来源于电荷的运动;光是原子内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静止是相对的,各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一旦条件改变,则新的运动又开始了。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知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物理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来阐明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于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结果。例如,中性的物体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统一体;物体的体积变化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对立统一。正负电荷之间的运动产生了电磁现象。原子核内部,基本矛盾就是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的对立统一,这对矛盾决定了核的质量、结合能、放射性等性质。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物理学中需要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就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突出主要矛盾,略去次要矛盾。如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点电荷,点光源,理想变压器,弹簧振子,单摆等。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引力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斥力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因而分子间就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距离时,斥力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引力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因而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4、矛盾的转化,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
物理现象的每项变化都是矛盾的转化,都是一定条件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例如,讲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外力的作用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外因,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还是跟物体本身的性质(惯性)有关,物体的质量决定了它的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内因。又例如,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外因,而导体本身的性质(电阻率)是电流产生的内因。
5、量互变规律
当量变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引起质变。全反射现象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当光从光密媒质传播到光疏媒质时,入射角由零逐渐增大时,其折射角也由零逐渐增大,折射光线相对减弱,反射光线相应增强,这个过程处于量变阶段,当入射角增大到大于临界角时,发生了质变,即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入射光线全
部返回光密媒质,入射角由零到大于临界角的量变,导致了由折射到全反射的质变。
例如,凸透镜的成像,像的正倒,虚实,大小取决于物距,而凸透镜的焦点则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各种临界状态均为“转折点”,类似的还有凝固点、沸点、极点、最大静摩擦力、超导体的转变温度等。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研究这些“转折点”前后量变的特征,从而使他们领悟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进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6、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都是通过否定错误的假说或理论而逐步深入的。如人类对光的本质认识,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途径,经历了从“粒子说”到“波动说”到“光子说”的过程。应当指出: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是批判和继承的统一。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认识——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过程,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运用、发展。现代物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为标志,从经典走向现代。正说明物理理论在实践中建立,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反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提供新的思考方向而预知未知现象。
结合物理学丰富的史实,如“日心说”,“量子说”等,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悟出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基础,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发展的观点
真理是绝对的、客观的,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而人的认识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辩证过程。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以发展的观点来阐明物理定律和公式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都是相对真理。但是人类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使相对真理逐步向绝对真理靠近。
四、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遵循“寓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的统一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体现在物理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逐渐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进行,不可急于求成,生搬硬套,要注意物理教学对学生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隐性作用。
3、系统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往往是零散的,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遵循哲学教学的规律系统地进行。
4、灵活性原则
现代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有的放矢,防止强行进行教育引进学生的逆反心理。结合史料、小故事、趣味问题、参观、兴趣小组活动等“寓教于乐”。
5、实效性原则
应适量、逐步、系统地进行,兼顾统一性与灵活性,逐渐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结合,重视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世界物理学概观感,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2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