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教学要能探寻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关键词 希腊神话,民族特性,传统文化,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3-0052-05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2题,考查了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无独有偶,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第32题考查了同样的主题,也是以希腊神话切入,考查人文主义思想,题目如下: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两道题的结构、题干、选项、立意均有相似之处,意在从神话的角度,诠释人文主义在希腊思想兴起的原因,说明这一思想在希腊传统文化中早有渊源。那么,希腊的神话为什么那么充满魅力?希腊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是如何统一起来的?雅典的人文主义者对神话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以神话为代表,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精神气质有什么价值?带着这些问题,写下此文。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凡有人迹的地方,无不流传着蒙有神秘面纱,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神话。在原始社会,神话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并对世界和自身种种现象加以阐释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阶级社会中,神话发生着变异。神话中的神、半神、英雄、魔怪等,结成人间那种氏族关系、配偶关系和宗法关系等,神谱也随之出现,包括古希腊在内的许多神话中产生了较为完备的神系,可以说神话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初始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契合。①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神话经过祭司和君主的加工,逐渐成为阶级社会附属品,神是高于人的,他们几乎没有凡人的情感和欲望,神性远远超过人性,神能主宰人和万物的命运,如古埃及将法老、君主不断神化,以期获得世人的崇敬和永生。但是,在众多神话中,希腊神话又是那个价值独具、色彩鲜明的。它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的神话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人们今天津津乐道古希腊神话,其特征在于人物形象具有艺术性和极大的魅力;他们栩栩如生,同世人毫无二致,甚至可以视为理想化的;人的美德和劣习,在诸神的言行中都有体现,可以说希腊神话中蕴涵了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拟人化乃至理性化。那么,为什么古希腊神话如此独特?
首先,古希腊没有一个发达的祭司阶层去统一人的思想,在古希腊祭司负责掌管宗教仪式。希腊人的宗教没有多少功利色彩,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古希腊人拒绝让祭司解释教条或统治知识领域,也不让祭司控制道德领域。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思想永远凌驾于信仰之上。所以希腊人不断用自身的创造丰富其神话故事,增加它的生命力。希腊神话和传说正是以隐喻或象征的形式反映了古希腊人意识的真正觉醒。美国著名文化学学者伯恩斯和拉尔夫在其《世界文明史》中说,古希腊人是“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是超凡脱俗的崇高理想境界。为此,他不愿使他的神带有令人敬畏的性质,他也根本不去捏造人是恶劣和罪孽造物的概念”。①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曾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②所以,希腊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和英雄具有很强的世俗性。
其次,希腊人的宗教是感性主义的宗教。这种感性主义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就形成了希腊民族特有的生活观,即对美的事物的不懈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珍视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古希腊文化重视人的自然欲望,蕴涵着一种个体本位,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价值的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呈“神—人”一体的形态。由健美的体魄和张扬的欲望追求构成了古希腊文化对人的理解,他们在情感和欲望方面都很少受后来所谓的种种道德规范的限制,表现出一种自由奔放和无拘无束的性格,肉体与精神呈现为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在古希腊人眼里,理想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③古希腊诸神与英雄不仅在形体上都强壮、健美,具有一种令人陶醉的肉感与风韵,而且具有人的各种欲望。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战争就起因于对神界与人间“最美丽”荣誉的争夺和占有,十年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正是起源于对人的自然形体即肉体之美的极力推崇和欲求,以致将其升格为一种民族荣誉加以维护。
最后,希腊神话中的特色体现了古希腊人独特的生死观。世界上有不少民族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是由他活着的时候的行为、表现所决定的。因而有些人宁愿在尘世受苦,以求得死后进天堂,或是来生享福。这种宗教观念,使得他们消极地对待现实生活,安于他们不幸的命运。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神与凡人最大的不同,不是他们具有巨大的神力,也不是具有高尚的道德,而是因为他们是不死的,而凡人是必死的,这是人和神不可跨域的界限。④但是古希腊人从来不想所谓的永生,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他们来说,享受现实生活,就是神的恩赐,他们追求自然的美景、追求物质的享受以及文化艺术的赏心悦目,并衷心地感到愉快和幸福。正因为如此,古希腊人对奥林波斯諸神的信奉几乎完全不具有宗教气息。他们对死后的世界,与其说是冷淡,不如说是厌恶。譬如在特洛伊战争中战死的阿喀琉斯的魂魄曾对奥德修斯说:“与其在地狱中为王,毋宁在人间为奴。”另外,希腊人对待死亡又有出乎意外地平常心,苏格拉底就曾经说过,倘使死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而那另一个地方又是奥尔弗斯、赫西阿德、荷马所居住的,那么我将乐于在那里。由于这些死去的英雄都有一个很好的归宿,因此希腊人能以平常之心对待死亡,进而使他们有勇气直面生命中的悲剧。
作为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和精神源泉,希腊神话和传说注重世俗个体的自由和人间英雄的荣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古希腊民族在追求生活欲望的满足或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完整的人性和最浪漫奔放的自由精神;同时,它始终关注人类的存在境况,展示了生命的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揭示了人类的欲望冒险带给人们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的人生体验。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与希腊神话密切相关的就是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在人教版教材中介绍说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万物由水形成的”这一哲学命题,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①摆脱了此前人们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思想,逐渐跳脱出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思维模式。因此,很多老师的解读是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在批判神学、摆脱神话的基础上产生的,将神话与人文主义思想相对立。学生也认为神话就是迷信、是人类蒙昧状态的体现,不足为信,而人文主义思想家是有思想的、理性的,对神话应该是持批判、对立的态度,泰勒斯如此、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更加如此。果真如此吗?
其实“哲学是从神话中发展产生出来的” “哲学产生以前有一个史前阶段,即神话阶段,它是哲学的史前史。”②以泰勒斯为例,他是古希腊哲学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产生于公元前7~6世纪,在此之前,它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或者说:“古希腊的神话孕育着哲学,在古希腊的历史条件下,它的神话、宗教必然生长出哲学”。③赫西俄德在(神谱)中关于诸神起源——在那里每个神都象征着一种自然现象,由于诸神分别象征着不同的自然现象。所以神谱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观和宇宙演化观。这种以神话形式所表现的宇宙观是前哲学时代的思维产物,它后来在米利都学派那里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升华为对本原问题的探讨。虽然他们的解释方式是迥然而异的,“神话传说把这个问题归结为神的创造活动,而自然哲学家则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这个问题。”④但是,泰勒斯探索世界本原的工作与赫西俄德溯寻神谱的工作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试图说明宇宙的根源,都在进行一种还原的工作,即把纷繁复杂的世界归结到某种最原始的“本原”上。
《荷马史诗》中也有对于水是始祖的叙述与描写。亚里士多德曾说:“这一派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可是也有人认为,那些生活在很久以前,最早想说明神的人也是这样看的。”⑤
希腊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思想,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希腊哲学家认为神话中体现了人类对智慧的向往和理性的追求。那些在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们并非永生的神,却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神怪,人此时已经超越了神,不断追求完美。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论“爱智慧”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一个人感到惊奇,感到困惑是觉得自己无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爱神话的人就是爱智慧的人,因为神话也是奇异的事情构成的。”①德国哲学家策勒尔认为希腊神话对于哲学形成的重要影响:“荷马史诗和希腊哲学都是伊奥利亚精神的产物”,“尽管荷马史诗的最显著的特色被公正地确认为纯朴天真,但我们不应当忽视这一事实,它包含着许多对于世界和人生的反省”。“就在英雄史诗及其神奇故事的表面之下,逻各斯(logos、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开始在萌动,接着很快就变得大胆,并抬起头来”。②
此外,希腊的一些思想家更是借助于神话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此时希腊哲学正处于哲学发展的童年时代,还难以形成相应的哲学概念和范畴来加以表述,因此哲学家们不得不回到神话这一思想母体,求助于神话中的语言。在希腊,柏拉图就是以神话方式来表达哲学而出名的,在他的许多对话著作中,往往就是通过神话,用形象的思维来表达作为理论思维的哲学内容。柏拉图之所以如此,正如他自己所说:“对于这个对象,很难(用思想)表达出来,因此,他就要用神话来表达。”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人在开始对其所面对的世界及其现象进行哲学思考以前,就早已凭借神话思维的形式,试图对诸如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演化、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由来与发展等加以解释,后来随着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氏族社会解体及其进入阶级社会,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就有了质的飞跃,从神话思维模式转向哲学思想,开始以概念、范畴等形式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但神话思维模式确是人类进入哲学思维模式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前哲学思维的重要来源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制度,体现出种种值得人思索的精神状态,更为我们树立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神话故事不可避免的有虚构成分,而且随着人们主观感情的变化,在口耳相传中不断走向极端,如好人会越来越好、英雄会有无边的法力、而坏人则会不断被丑化。所以它不能被作为真实的历史传递给学生,但是作为高中生来说,他们有相当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能够理解神话背后的含义。神话虽不是历史,但它却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历史,而且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古老历史都离不开神话。④
以希腊神话为例,神话中体现的自由、理性、追求幸福的精神价值对西方的哲学、文学和历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师讲述这些神话时,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关注那些离奇的情节,而是引领学生从神话的世界中去领悟古希腊先民们创作神话背后的精神状态,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在《荷马史诗》中英雄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但到《俄狄浦斯》却体现了对于命运的反抗,俄狄浦斯不愿被神谕所束缚,选择了出走,表明希腊人的命运观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是希腊人对人的价值的再次肯定。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对命运的反抗试图表明,人类不甘心于此,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抗争命运,揭开人生和社会之谜。俄狄浦斯精神实质上就是希腊人勇于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是希腊民族精神之魂。希腊人创造了这种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不断地推动希腊人乃至西方人创造新的世界和新的人的精神源泉。《世界文明史》一書中对希腊人创造的文化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为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希腊人赞美说,人是宇宙中最了不起的创造物,他们不肯屈从祭司或暴君的指令,甚至拒绝在他们的神祗面前低声下气。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非宗教性和理性主义的;他们赞扬自由探索的精神,使知识高于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将自己的文化发展到了古代世界所必然要达到的最高阶段。”①古希腊人创造的以追求世俗自由为特征的文化,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自由人”概念;“自由人”不仅享有世俗自由,而且在现实世界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尊严(包括欲望、幸福、利益和权利等)。这种以世俗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就是古希腊文化的根本精神。这些敢于挑战、追求自由的精神不是在雅典民主制时期突然凌空而降的,它是根植在希腊传统文化中,在其神话传说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神话具有多功能的特点,是原始的文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历史和科学。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历史事实之间既有疏离又相互交织,不能简单地把神话归于迷信或故事,历史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神话为切入,从神话中可以看到这些民族、国家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神话中有他们精神状态的反映、有他们民族特性的“DNA”。中国神话也不乏这些内容,“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些神话故事所体现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中国人的血液。所以我们要利用神话传说这种特殊的史料,加深对神话时代(也即史前时代)的认识,汲取其中丰富的思想营养,尤其对于现代人发展有益的精神气质。
【作者简介】胡斌,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李婷轩】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