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兽医诊疗误区及建议
李永峰+孙艳秋
摘要:介绍了乡村兽医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兽医;乡村;诊疗;误区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39-02
近年來,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乡村兽医队伍不断状大,初步形成村村有兽医,场场有兽医技术员的工作格局,乡村兽医工作者在农村走村串场行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程度、技术水平有限,乡村兽医诊疗现状令人堪忧,在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少误区,笔者结合实际,浅谈乡村兽医诊疗误区,以期共同提高,促进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
1 发热即用降温药
1.1 诊疗现状
有相当多的乡村兽医一检查到猪体温升高,马上就用安乃近、安基比林、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甚至使用强度较大的氯丙嗪。2 d内是一针见效,早上打针,中午即吃食,药效过后,晚上又不吃食了,再打退热药又吃食了,但几天后,再怎么打退热药,仍然不吃食。继续打针,会出现所谓的“低温症”,最后损失惨重。
1.2 病理分析
事实上,发热是机体在疾病压力下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机体动员防御力量对抗病原入侵的一种方式。在体温不太高,不严重危害生理过程的情况下,不要急于使用降体温的药物。在明确诊断,分析病因,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退热措施,可以起到迅速缓解病情,标本兼治的作用。
1.3 诊疗建议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温在40 ℃以下,可以不使用退热药物,或仅使用既能增强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又能增进食欲、缓和降体温的药物,如体温在40~41 ℃时,使用牛磺酸类产品;体温在41 ℃以上时,才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纳、安乃近,甚至氯丙嗪等强退热药物,并配合使用牛磺酸类产品和地塞米松。因为过高的发热对生理机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猪只生命。
2 腹泻即用止泻药
2.1 诊疗现状
临床工作中,一些兽医技术人员,一发现猪只腹泻,便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兽药厂家也为了迎合兽医需要,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制剂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等。打针后,痢止住了,但猪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有好转,出现腹部臌胀。由于肠道中病原微生物并未控制,肠道细菌毒素、肠道坏死脱落组织、肠道腐败、发酵产物无法排除,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致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加重病情而加速猪只死亡。
2.2 病理分析
腹泻是动物应对肠道感染及其他肠道应激因子的刺激而做出的适应性应答反应。从机体本身来说,是为了排除致病因子及其毒素,是一种潜意识下的本能反应,腹泻对机体是有利的。重度剧烈腹泻对猪只生理机能会造成极大损害,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为急性腹泻会导致机体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被破坏,以致猪只衰竭死亡。
2.3 诊疗建议
对于腹泻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对于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胃肠、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较严重的腹泻,建议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但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和纠正酸中毒方面,必要时静脉注射或腹腔补液,及时使用对肠道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针对增生性肠炎应针对病原采取措施,对该病治疗重症猪清理出来单个治疗,全群药物控制。
3 咳嗽即用止咳药
3.1 诊疗现状
有的乡村兽医研究引起咳嗽的病因,单纯使用止咳药物,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黏膜发绀,四肢末梢发紫,呼吸困难。
3.2 病理分析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分泌物随着支气管黏膜纤毛不断向气管、喉头方向摆动,到喉头部位时,喉头黏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动作。对于咳嗽,首先要找到引起咳嗽的病因,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蓝耳病等)、细菌(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寄生虫性(如肺丝虫、蛔虫等),还有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等。
3.3 诊疗建议
对待咳嗽治疗态度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进行,不主张单纯止咳治疗。
4 治病不驱虫
4.1 诊疗现状
因寄生虫的危害不像传染病症状明显,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生产性能上的损失,所以,在乡村兽医诊疗过程中只重视治病,很少考虑驱虫。
4.2 病理分析
寄生虫的危害不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速度, 还可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甚至死亡,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传播血液感染性疾病,影响疫苗免疫效果。驱虫工作做的好可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4.3 诊疗建议
目前使用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剂量小,药效长,效果好,对寄生虫各个发育阶段都有杀灭作用;在治疗疾病的实践中附以驱虫治疗,利于病情控制。
总之,乡村兽医诊疗现状不容乐观,各级畜牧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乡村兽医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水平,为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