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岗前教学培训的必要性
马琳
【摘 要】近年来,高校开始重视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的岗前教学培训,其目的在于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但培训很多时候“有数量,无质量”。因此,本文旨在就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探究培训的新规律、新做法,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71-01
当前,教师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化,如请校外专家作报告、请同行名师分享教学经验、以课程交流的形式面授教学方法,等等。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欠佳,或是说教师没有真正获益,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接受培训的教师反映,培训缺乏新意、缺少主题、缺乏目标性,无法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受训教师往往被动地坐在讲堂上,甚少参与培训讨论,没有形成自身发展意识。再者,培训缺少延展性,无法对后续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加清晰地发现问题,探究培训的有效性是有必要的。
一、“思、观、听、做”的整合技能培训
思,即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拓宽专业发展思路,从思想上做好培训的预案。思路上要从对教学目标任务的定位和实施方案,延展到实践课堂的示范模式和效果。积极大胆地投入到培训活动中,培养教师较强的学习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以及教学科研的开发和诊断能力。
观,即组织教师观摩并参与优秀的教研活动。例如,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针对课堂目标的有效落实,针对教师授课中遇到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这些培训内容能够为新入职教师答疑和解惑,让他们在日后的授课中得到实惠。在培训活动中,教师们还可以根据观看实例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动讨论,这样能够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
听,即让新入职的英语教师听取国内外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报告,并且针对所听内容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形式不仅让青年教师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也能把自己所思、所惑、所想及时与专家学者们进行分享和沟通,进而得到大量珍贵的英语教学一手经验。
做,即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针对培训中涉及的议题挑选其一进行当场备课,推荐一名组员进行即时微课授课展示,其他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堂观摩方法,以同行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对所展示的微课进行诊断和提问。这样,既可以让青年教师现学现用,也可以让他们从授课者、观摩者和学习者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并践行新理念,使培训更加彻底和到位。
二、培训对日后教学的启示
(一)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体系统整合,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体验授课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教材、教师、学校、同伴等因素都纳入“一体化”思维模式中,形成几个主体要素的整合互动关系。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需要将新课程理念通过培训贯彻到具体教学行为中,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和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學行为中。总之,多方位培训,让教师得到多方面锻炼,获得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成果间的整合和提升。通过对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习行为是一个互补的过程,教与学相辅相成,通过双向或者多向互动实现优势上的互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训者既是专家,也是合作伙伴,二者不应是对立的,而是在资源上大家共享,在观点上进行碰撞,在情感中获得共鸣,也只有领悟到这一点,才能互补、互动,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行为的整合及提升。青年英语教师在接受培训前,应当了解培训的目的和目标,知道培训是自身主体意识的发挥,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接触新理念,探索新规律,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培训模式要充分开发青年英语教师的优势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和全面提升受训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影响其教学行为。
三、结语
青年英语教师接受岗前培训是必要的。首先,培训提供了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使教师的个人经历、经验以及教学信念得到充分开发,平台提供给教师联动与整合的机会,只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才能发挥培训效能最大化。其次,培训提供给了青年英语教师实际操作的指导意见,只有对获得的教学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与运用,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新理念。最后,培训为青年英语教师获得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机会,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专业素养的发展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培训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253.
[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肖正德.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信念:意蕴阐释与实践建构[J].教育研究,2013,34(06):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