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留白”让语文教学更亮彩

    王娟

    所谓“留白”,就是“留下空白”之意。它原指国画创作过程中“计白当黑”的一种构图方式,后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学、音乐、书法等文艺活动领域。这是“智慧与艺术”的结合体。从文学创作来说,由于篇幅、结构、形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留白”现象,这就为多元“补白”教学提供了或大或小的潜在空间。

    同样如此,教师也可充分应用这一智慧艺术,在“以少胜多”“点到为止”“以退为进”等形式中,积极开展语文学科的“留白”教学活动,有效发挥“激发学趣”“设疑促思”“造境启迪”的正强化效应,从而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活动效果。

    一、在“知识结构”处开展留白教学

    “有经验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子。”语文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整体结构形式。有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精讲细析其中一部分后而留下另外一部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空白现象”,让学生在“趋向完美”心态下实现自我建构,从而在“深化联系、举一反三”中获取内在的自我平衡之感和成功进取信念。

    以“形声字结构体系”知识学习为例。笔者在揭示“形声字”基本概念后,任意以“左形右声”“内形外声”两种不同类型,分别借助“清、桂”和“闷、问”进行解析,在学生较好地掌握部分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形声字应当还有哪些结构形式”这一问题,让他们进行自我感悟和合作探寻。大家不用扬鞭自奋蹄,最终欣然地“发现”了其它四种结构形式。

    二、在“思维发展”处开展留白教学

    古语云:“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大疑有大进,小疑有小进。”在这一教育理论背景下,课堂提问自然就成了教师手中拥有的“常规性武器”。人的思维是一种发展性的渐进过程,只有给予比较充裕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自我挑战中不断地增加“发散性”元素,进而赢得有效突破的可能性。

    以《晏子使楚》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把“楚王三问”提炼出来,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就是晏子,遇到了同样的提问应该如何应对?”然而在此基础上阅读文本,把自己所想与“晏子三答”进行比较,让他们切实地体悟到了晏子的善变思维和语言智慧,并且留下了持久深刻的印象。

    三、在“情感表达”处开展留白教学

    语文知识含有丰富多元的“情感”元素,语文课程教学中也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活动。笔者强调“留白”教学的根本形式和重要价值,集中地体现在——“相机诱导、情绪激励”这一“八字真经”上,以此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并且在“宜喜宜怒”的自我体验中达成“披文入情、曲径通幽”的情感活动目标。

    以苏教版八上三单元“至爱亲情”为例。《背影》《甜甜的泥土》等数篇课文,都是讲述了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同感人故事,既非常熟悉和亲近,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适时要求学生回忆发生在“我”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以有效唤醒他们“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情感意识。在这一基础上,去切实体悟作者对至爱亲情的无限思念。有了如此真情的审美体验,学生们就会在“酸甜果汁”品尝中学深悟透。

    四、在“愤启悱发”处开展留白教学

    古代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艺术理论。所谓“愤启悱发”,只有在学习情趣、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处于集中交织的状态,才是学生积极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巅峰时机。教师善于此时“留白”,势必激发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活跃心态,并能从中攫取“一石激浪”的奇妙效果。

    如《孔乙己》,笔者在揭题后即刻提问:“本课的拟题方式是什么?”“以主要人物的姓名来命题!”再问:“那么大家都认为,‘孔乙己就是主人公的真名实姓了?”(稍停)在一片疑惑中,笔者继续:“其实‘孔乙己并非真名。只因他毫无生活地位,思想、形象和行为都很古怪,所以大家忘记了名字,反而记住了他的绰号。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在更加惊疑中进入课堂教学,由此激发学生的强烈期待心理。这正是“留白”教学的重要价值体现。

    五、在“多元评价”处开展留白教学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仅如此,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并非只是为了“甄别和判断”,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与唤醒”“引领与促进”。

    有鉴于此,教师善于把“留白”艺术与多元评价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就会产生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良好活动效应。还以上文中的《晏子使楚》为例。无论在起始阶段还是阅读比较环节,都无需作出“教师评学”,而是把这种评价落实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两相比较,这种“留白式”评价反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深思和促进。

    综上所述,“留白”教学是新颖别样的情境智慧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情趣启迪和挑战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善于运用并不断创新“留白”形式,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情趣,让语文教学更加亮彩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225000)